羅碧娟

摘要:運算能力是學好初中數學必備的一種數學能力,良好的運算能力既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是學好數學學科和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1]因此,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掌握計算技巧、尊重差異、對學生分層次教學等行之有效的方法來促進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 ? 運算能力 ? 學習數學效率
每個教師都希望學生們能在課堂上緊跟自己的教學步驟,思維靈活,解題流暢,與自己的課堂效果設想融為一體。而學生的運算能力直接影響數學課堂的順利進行和以后內容的學習,因為良好的運算能力是學好數學的必要條件。[2]部分教師過分強調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忽視算理,注重結果,追求速度而淡化了計算過程;設置習題時沒有梯度,影響學生學習的信心,導致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的積極性得不到提高。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提升學生數學運算能力。我談談自己克服這些問題的點滴做法。
一、重視基礎知識,提高運算效率
數學運算涉及的內容比較多,它需要學生充分運用相關的知識點來進行數學運算。在初中階段,學好數學學科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讓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規律和算理,并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3]例如:在計算(xy)2·y3+ y3·(-y)5時,有些學生可能會先計算 y3+ y3,而有些學生會把y3·(-y)5計算成y8,這些錯誤都是因為對基礎知識的理解不透徹。教師應該著重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要讓學生理順計算順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審清題目,引導學生在做題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力集中,每一步的計算是否與自己學習的知識點一致。這樣,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不但鞏固理解了知識點,還提升了運算能力。
二、加強基礎訓練,提高學生正確運算的效率
在平時與學生的交流中了解到,部分學生上課覺得聽懂了,但就是無法獨立正確解答,要么在知識點上斷片,要么就是中途計算出錯,抑或是注意力不集中,數字或符號看錯,針對這些情況,教師要不斷加強基礎訓練,讓學生積累經驗,形成良好的解題思路。讓學生通過基礎訓練,發現和探索解題的規律,學會去總結、歸納,從而促進學生運算效率的不斷提高。在運算中能夠靈活地轉換,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的提高。例如:在學習“成比例線段”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設置多種題型讓學生解答,讓學生在運算過程中找出解題的規律,掌握解題的思路,使學生能夠學會運用知識的遷移解決問題,不斷提高學生解題的速度。
三、技巧計算,復雜的運算簡單化
在一些復雜的運算中,學生無法找到合理、簡潔的運算方法會無從下手。比如:在解答分式應用題中,學生能根據題意列出方程[1936x]×0.8=[1936x+88],如果學生按平時的運算步驟計算會比較繁瑣,數字也比較大。我們可提醒學生先把等號左邊變形為[1936×0.8x],去分母后看等號左右兩邊有沒有公因數,學生會很快發現等號左右兩邊可同時除以1936,約分后就剩下0.8(x+88)=x,這樣就很好計算了。會運用計算技巧,不單提高了學生解題的速度,還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信心,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尊重差異,采取主支干式教學
尊重差異的前提是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展開授課、指導。我采取的教學模式是主支干式教學,全班分組競爭學習,每組成員分成主干、支干、分支。優等生做主干,中等生做支干,后進生做分支。每個主干帶動2個支干,每個支干又帶動2個分支,進行一對二幫扶,分工到位。課堂討論時讓每個小組的主干帶頭組織討論,幫助支干解決問題,支干再幫助分支解決問題,在支干、分支解決問題時,主干解決加深難度的題或自己主動找問題。在平時訓練中,讓每小組分層次檢查,鞏固新知,改正錯題,并讓主干、支干學會出一些基礎的題目給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的學生做。讓學生在互幫互扶中增加情誼,讓每一層次的學生積極性都能得到提高,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更好地掌握數學運算方法,繼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
數學運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日積月累的結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正確把握與了解學生的學情和已有的知識儲備,在此基礎上做好銜接,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李清霞. 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J]. 金色年華:下,2012(6):1.
[2]陳旭昌.淺談如何提高初中數學效率[J].文理導航(中旬),2014(04).
[3]龔夏營.淺談初中生數學運算能力的提高[J].才智.2014(3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