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謝文靜(1975~),女,漢族,山東臨沂人,山東省蒙陰第三中學,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學與研究。
摘 要:隨著教育的改革與創新,新課程理念和核心素養在教學中的滲透逐漸增加。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重視整體教學成長,建立綜合目標,實行“以學定教”。初中語文核心素養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必須掌握的綜合知識和內容,能夠推動學生的綜合發展。基于此,文章針對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價值進行了分析,得出了合理、高效的培養策略,以期為初中語文教學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作出貢獻。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初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3)32-0043-04
目前,初中語文教學存在課程教學觀念陳舊和教學方式單一等影響初中語文教學效率的問題。新課程理念是時代的產物,符合時代發展,是先進的教學理念,能夠指導教師在教學中選擇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教師能夠促進學生培養和發展初中語文核心素養,以此推動學生的持續發展。因此,教師應該以新課程理念為基礎選擇合適的培養策略。
一、新課程理念背景下初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價值
(一)幫助學生牢固掌握知識
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是教學中基礎的目標和任務。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以學定教。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和學生的教學核心作用是教學的基礎環節。以此為基礎,開設的教學活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自我學習效能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自主參與教學環節和研究教學內容,以此提高自己的教學效率。除此以外,語文的語言運用能力也能在這一系列的環節中得到提高。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能夠促進學生牢固掌握初中語文綜合知識。
(二)促進學生思維有效發展
思維的發展是初中語文綜合教學中的目標。新課程理念中明確提出,教師應該發展學生的思維。在此理念影響下,新穎、多樣和創新的教學方式會逐漸被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之中。這些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運用多元的視角看待語文問題的本質。新穎的教學和創新的教學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在腦海中建立合適的思維情境。在一系列的教學影響下,學生會結合對應的教學內容發散自己的學習思維,以期尋找合適的學習方式。除此以外,學生的創新和探究能力也可以在此過程中得到有效的培養和發展。
(三)促進學生建立文化自信
初中語文教學內容中包含豐富的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是文化自信建立的主要場所之一。初中語文新課程理念明確指出: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德”的發展,以推動學生全面發展。德行和品德的教育是影響學生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文化自信作為德育教學的重要內容,自然也應該受到相應的重視。文化自信是幫助學生樹立對國家的認同感和認識民族文化價值的重要內容。在教學初中語文的過程中,教師結合文章下意識地滲透和融入我國傳統優秀文化相關的知識和內容。如此,學生則能夠接受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的文化自信教學。
(四)促進學生提高綜合審美
學生的綜合審美能夠在新課程理念影響下的核心素養培養教學中得到提高。審美創造是美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運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合理的優美的圖片或者是對應的視頻。除了視覺上的享受外,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學生也能提高對語言美的正確認知。在此教學影響下,學生會逐漸自覺積累語文教學中的美詞、美句和美段。如此,學生語言審美就能夠提高。除此以外,初中語文教學還時常會伴隨著音樂開展教學。如此,學生聽覺上的審美能夠得到培養和提高。
二、新課程理念背景下初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一)更新教學理念,設計科學教學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理念是貫穿整個教學的重要理論工具。教學理念會影響教師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的開展。教學理念是隨著時代發展而變化的。新課程理念也是與時俱進的。因此,以新課程理念為背景,教師應該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設計是指導教學開展的重要方案,能夠推動教學的有序開展。因此,結合新的教學理念,教師還應該創設科學的教學設計,以此推動初中語文教學的開展。
更新教學理念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以下幾點:第一,理念是否與時俱進;第二,理念是否符合教學實際;第三,更新理念的方式是否合理;第四,理念是否與新課程理念相符合。結合以上四點,教師運用正確、科學和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鞏固自己的頭腦,以此為初中語文教學提供理論基礎。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濟南的冬天》的時候,教師應該結合新課程理念,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首先,教師應該明確新課程理念內容。結合線上學習和分析可知,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面向全體學生開展教學。新課程理念還要求教師重視學生德、智、體、美、勞綜合發展。其次,結合新理念和學習內容,教師可以將理念融入實踐來增強自己對理念的消化和融合。如此,教師能夠以理論和實踐兩種方式來推動自己教學理念的更新。
在設計科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教學設計包含的內容是否全面。第二,教學設計的重難點是否突出。第三,教學設計是否符合新的教學理念。第四,教學設計結構是否完整。結合以上四點,教師可以設計相對科學的教學。
以《濟南的冬天》為例,教師可以結合新的教學理念從教學目標、重難點、方法、工具和過程中出發設計教學。首先,結合三維目標的要求,教師可以創設以下目標。
1. 知識與技能:①掌握“鑲”等生字。②掌握“安適”“著落”“空靈”“慈善”和“秀氣”等重點詞語。③品味文章優美句子,感受濟南的冬天之美。
2. 過程與方法:①通過朗讀和默讀等方式,抓住文章景物描寫特點。②賞析文章內容,體會文章中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用法。③學習寄情于景的寫作方法。
3. 情感與價值觀:①感受濟南冬天的美。②了解大自然的美。③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和大自然。
其次,教師可以創設以下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①賞析文章美句,學習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手法。②抓住主要景物的描寫方法。
2. 教學難點:掌握情景交融或者寄情于景的寫法。
再次,教學方法可以如此設計。
①講授法;②朗讀法;③問題教學法;④情境教學法;⑤合作討論法。
除此以外,教學工具包括了演示文稿課件和多媒體等。
最后,教學過程的簡單框架可以如此設計:
①圖片創設情境,導入基礎教學內容。②整體朗讀課文,了解文章內容。③小組合作研讀,體會語言精妙。④總結教學內容,鞏固學生知識。
如此,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和系統的教學設計能夠適應新課程理念的要求。除此以外,完整的教學設計也能推動學生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等核心素養的培養和發展。
(二)情境導入教學,滲透核心素養
新課程理念指出教師應該重視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除此以外,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特點也是新課程理念的重要內容。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導入教學方式的選擇可能會影響整個課堂教學的效果。以新課程理念為基礎,教師應該重視導入教學方式的選擇。初中語文教學內容包含了豐富的情境。情境教學具有趣味性和綜合性等特點。因此,以新課程理念為基礎,選擇情境導入教學,能夠推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
但是,在選擇情境導入教學的時候,教師應該注意以下幾點:第一,選擇的情境是否符合文章內容;第二,選擇的情境是否具有趣味性和故事性;第三,選擇的情境是否能夠引導學生學習上下文;第四,選擇的情境是否滲透核心素養;第五,選擇的情境是否符合新課程理念這一教學背景。結合此五點選擇的導入情境,能夠推動核心素養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
例如,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世說新語〉二則》中的《詠雪》為例,結合以上五點要求,選擇多媒體中的對應動漫視頻創設導入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選擇的視頻中應該包括以下教學情境:外面飄著鵝毛大雪,一個大家庭聚在了一起。一個留著長胡子的青年男子正在拿著《典論》向自己的小輩們講解文章義理。這位青年看著外面突然下大的雪,就詢問這些小輩:“外面這些白雪,大家覺得像什么?”他弟兄的長子回答說:“這些雪就像是從空中撒下了鹽一樣。”長兄的女兒回答說:“你的那個比喻不好。我認為還比不上是柳絮因風而到處飄落來得有意境。”
由此導入情境就將《詠雪》的整體教學內容展現給了學生。先展現導入情境,基礎知識弱的學生可以結合情境猜測文言文詞語意思。如此能夠解決部分學生文言文基礎知識不牢固等問題。除此以外,情境與教學內容聯系較大,具有趣味性,能夠激發學生自主探究此篇文言文的興趣。文言文也是我國獨有的文化符號,能夠促進學生培養文化自信。文言文教學內容素來有用詞簡潔等特點。在此情境教學下,學生可以增強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以此培養語言應用能力。除此以外,在學習此篇文章的時候,學生還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維,將文言文內容具體化。此過程也是學生審美創造培養的過程。
(三)合作探討教學,培養核心素養
新課程理念中明確指出教師應該倡導合作和探究等學習方式的融入,以此推動學生團結合作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合作探討是推動語文教學深入的重要教學方式之一。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彼此溝通、交流和合作,從而實現綜合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可以選擇合作探討的教學方式來推動語文教學的深入,以此促進學生文化自信和審美創造等核心素養的培養。
在引導學生合作探討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思考以下幾點:第一,合作小組成員是否具有多元性;第二,合作小組探討任務是否符合教學內容;第三,合作探討過程中如何促進學生相互監督;第四,合作探討中是否選出合適的組長,統整探討進度。結合以上四點,教師能夠創設科學和綜合的小組合作探討教學。
例如,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再塑造生命的人》為例,結合新課程理念,教師創設科學小組,以此推動學生深入了解文章內容。首先,分組是小組討論的關鍵環節之一。分組應該結合學生學情和課文內容選擇合適的小組成員和設計合適的小組人數。結合教材內容,小組可以創設為6人一小組。結合學生學情,學生可以分為基礎生、合格生、良好生和優生四個層次。每一個小組中應該包括四個層次的學生。在完成這一步之后,結合學情和教學內容,合作探討的任務包括以下內容。
1. 通過查閱等方式,了解海倫·凱勒和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
2. 小組個人初讀文章,了解整篇文章講解了怎樣的故事?
3. 小組默讀,記錄閱讀時間,鍛煉默讀能力。
4. 感知題目,了解為什么生命是“再塑”呢?
5. “我”的生命原貌是什么樣的?
6. 賞析文章句子,了解“海港已經臨近”和“愛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寫作的目的是什么?
7. 細讀文章,研討沙利文老師是如何“再塑”我的生命的?
8. 結合文章內容,探討,塑造成功了嗎?
9. 通過小組探究,你認為此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10. 結合這些閱讀探究,分享你的所思所感。
在創設小組任務之后,小組長的選舉變得至關重要。組織引導小組成員相互監督、推動小組任務完成進度和安排小組任務等作用。在選定小組長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始閱讀。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此時,教師應該起到相互監督和引導的作用。例如,在討論的過程中,部分學生不能理解六個任務。那么此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到原文中去找到句子位置。結合上下文的內容,教師可以明確“海港已經臨近”和“愛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的寫作目的是“引出莎莉文老師到了‘我的生命中”這一內容。
結合此問題,教師可以提問:莎莉文老師在“我”的人生中有著怎樣的作用?結合教學內容,學生對以上問題進行思考和分析。最終,學生可以了解到莎莉文老師在我生命中的重要性。在學生討論完畢之后,教師引導學生代表分享小組探討結果。如此,學生之間相互分享彼此的認知。學生在此過程中能夠抓住標題、開頭和結尾中的關鍵語句,了解文章大意和把握文章主旨。除此以外,在此過程中,通過“我”的心理變化,學生可以感受我對莎莉文老師的感激和愛戴之情。由此可知,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就可以在賞析和分析句子的過程中得到提高。在合作中,學生的思維能力也能夠得到創新。合作探討教學符合新課程理念,也能夠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四)開展實踐教學,鞏固教學效果
新課程理念明確要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開展開放而有活力的教學。結合此要求,教師可以選擇綜合性較強的實踐教學。實踐教學就是指引導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之中,以此幫助學生掌握和學習對應的語文知識和內容。在實踐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也能夠得到有效的培養。因此,教師可以開展實踐教學,以鞏固教學效果。
例如,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的第六單元為例,教師可以開展情境演繹活動來推動學生鞏固單元知識。首先,學生可以自主組隊和選擇單元中《皇帝的新裝》《天上的街市》《女媧造人》等篇章。其次,小組結合篇章內容創造新的劇情和內容。演繹內容要求積極正能量,且不脫離文章主題。再次,教師可以結合學生想法給予適當的指導。如此,學生能夠奠定自己的學習基礎和明確自己的表演方向。最后,在教師的要求下,學生可以邀請其他教師來觀看情景劇。除此以外,在學生演繹完成之后,教師可以結合學生演繹內容與教學之間的不同進行提問。
綜上,這樣的實踐教學不僅能夠促進學生自主研究文章內容,深入和鞏固文章教學內容,還能夠促進學生審美創造等核心素養。自主演繹情境能夠幫助學生從自己的審美出發選擇合適的劇情和服裝等。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服裝審美、語言審美和情景劇的背景音樂等視聽審美都能得到提升。除此以外,學生也可以在此過程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創設獨特的情景劇。如此,學生的審美創造和鑒賞能夠得到培養和發展。由此可知,實踐教學課程是符合新課程要求的,也是能夠推動學生審美創造和語言運用等能力培養和發展的。
三、結論
總而言之,新課程理念是與時俱進的教育改革的產物。初中語文文化自信和語言應用等語文核心素養是學生初中語文學習必備的社會和學科素養。以此為基礎,學生的學習能夠變得更加綜合。學生的成長可以變得更加堅定。因此,教師應該以新課程理念為基礎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推動學生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徐光華.新課標理念下學科核心素養的特點闡釋與培養路徑分析[J].語文教學通訊,2023(14):19-22.
[2]張宇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方法[J].當代家庭教育,2023(6):143-145.
[3]奚志宏.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現狀及實踐展望[J].中學教學參考,2023(1):10-12.
[4]宋學.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J].名師在線,2022(30):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