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明怨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以及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教育事業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樣的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也應隨之做出調整,轉變教學理念,立足學生與教材,不斷豐富教學內容與方法,培養出一批批符合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人才,推動我國穩定、持續發展。基于此,文章就對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教學改革進行深入探究,首先對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教學進行分析,其次闡述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改革的原則,最后結合實際經驗提出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改革與實踐的路徑,以期能給相關人員參考,推進我國高中數學教育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新高考;高中數學;改革
數學是高中教育中的基礎學科,也是關鍵學科,其對高中生的智力以及思維的發展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萍嫉目焖侔l展,不僅增強了我國的社會生產力,同時也促進了我國綜合國力提升。而數學是促進科技高速發展的關鍵因素,在科學領域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數學一直是我國教育體系中重要的基礎學科,而高中數學在其中發揮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梢?,數學在高中教育體系中的重要性。隨著新高考改革政策的出臺,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方法已經無法滿足時代發展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必須做出改革。因此,對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教學進行探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1]。
一、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教學
隨著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實施,高考模式也從文理分科形式向“3+1+2”形式轉變。新的高考模式在保證學生學科綜合學習的基礎上,注重發展學生的愛好與特長,實現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重要措施。另外,新高考改革政策中對學生核心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此,高中數學教師必須深研教材與學生,創新教學模式與方法,善于發現學生的潛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與各方面的能力。新高考改革政策對高中數學的影響巨大,雖然高考政策的調整不是常有,但也不是絕無僅有。隨著時代的發展,高考政策也會隨之進行調整。高考政策的調整可分為小調整與大調整兩種,不管是哪種調整都是為了滿足國家人才選拔需求。新高考政策的落實,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愛好與特長自主選擇考試科目,實現了學科的綜合學習和自由組合,響應了素質教育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重視個性培養。在這樣的背景下,給高中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2]。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改革應堅持的原則
(一)核心素養原則
傳統高考模式中以學生學習成績為主,通過學習成績來評判一個學生的好壞,這種模式重結果輕過程,存在以偏概全的問題,不利于學生全面、健康發展,而新高考政策中更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查,《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數學的核心素養包含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運算、數據分析。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轉變自身觀念,立足教材與學情,在傳授學生數學知識的同時,重視學生多種能力的培養,促使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得以發展。
(二)生本原則
因高中數學課程任務重,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很多教師采用單向灌輸的教學模式。這種傳統教學模式完全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導致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出現嚴重兩極化情況,即學習好的越來越好,學習差的越來越差。這種統一的教學模式不僅學生處于被動狀態,同時也無法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另外,這種教學模式也與新高考理念相悖。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調整教學方案與進度,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鍛煉各種數學能力,更好地適應新高考形勢。
(三)科學高效原則
因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高中數學教師會在教學過程中施以題海戰術,尤其是在高考前夕,教師希望通過量變引發質變,促使學生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雖然這樣的方式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不是適合所有的學生,也不利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探討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法,將學習方法教給學生,促使學生能夠在數學學習時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因此,高中數學教師要轉變傳統教學理念,積極探索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法,立足學生,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同時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數學知識,促使其發散思維與掌握學習的方法,為更好地開展數學教學活動奠定基礎。
(四)最近發展區原則
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著眼學生最近發展區,為各層次學生提供難度適當的教學內容,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還可以發展學生的潛能,將潛在的能力發展為實際能力。另外,通過創造最近發展區還可以讓教學走在發展前面,更好地滿足學生發展需求。眾所周知,數學具有較強的思維性與邏輯性,需要學生不斷探索才能加深對數學知識的認知與掌握。而高中數學教師通過不斷創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才能讓學生對數學進行更深入的認識與探索,發展多種數學思維,促使數學學習達到良好的效果[3]。
三、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改革與實踐路徑
新高考改革制度的實行,給學生帶來了更多的選擇,不僅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優勢與特長,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同時還可以降低學習難度與緩解高考壓力。為了適應新高考制度,高中數學教師必須積極轉變理念,創新教學方式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探究欲,達到提升高中數學教學質量的目標[4]。
(一)更新教學理念,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隨著新高考改革政策的推進,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教學需求。這就要求高中數學教師緊跟時代發展,更新教學理念,轉變自身角色,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探究。若想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那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立足學生,深入分析學生數學學習效果不高的原因,是教學內容難度大,學生無法理解,還是教學內容枯燥無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首先,教師要不斷學習,增加、調整知識儲備量,了解學科最新的動態,課下與其他優秀教師共同探討研究數學課堂,同時也要利用寒暑假參加相關的培訓活動、學術研討會等,不斷更新教學理念與方法,為更好地開展高中數學教學活動奠定基礎。其次,高中數學教師在課余時間與學生進行積極的溝通與交流,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教學中的不足,然后結合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與環節進行優化、調整,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例如,在進行《三角函數的圖像與性質》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在較為精細地講授完正弦函數圖像與性質,使學生完整地學習了圖像的生成與性質體系的建立,運用誘導公式建立起余弦函數與正弦函數的圖像關系之后,可以引導學生運用類比學習的方法,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自主繪制的圖像及討論相關的性質體系,給予小組展示的機會。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探究的主動性,同時也為后續開展順利的教學活動奠定了基礎[5]。
(二)運用情境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高考改革政策中明確要求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創設情境,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
例如,在學習《立體幾何》一課時,教師如直接講解知識點,學生可能無法理解到位,影響后續的教學內容的學習與掌握。對此,教師可以在教學前要求學生拿出六根長度相同的小木棒,然后嘗試看看可以搭出幾個三角形,很多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得出可以搭出兩個正三角形,這時教師就可以告訴學生最多可以搭出4個正三角形,學生就會產生疑問,激發其探究欲,最后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探索出在空間中可以搭出4個正三角形。通過該實踐情境不僅讓學生的思維從平面延伸到空間,促使其形成立體觀念,同時還引出了本次教學的對象。再如,在進行《等比數列》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課堂引入時提出一些生活問題,如人口的增減問題、銀行存款利益的最大化問題、生物學中的細胞分裂問題等。例如,培育水稻新品種。如果第一代得到120粒種子,從第一代起,由以后各代的每一粒種子都可以得到下一代的120粒種子,那么到第五代大約可以得到這個新品種的種子多少粒?通過生活問題建立起數學模型,引入等比數列的概念,學習了相關知識點之后,再回到生活問題,利用所學知識巧妙地解決課前提出的生活問題。使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強大,也體會到數學模型無處不在。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也能在遇到生活問題時嘗試建模來解決。
(三)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實現高效教學目標
隨著教學信息化的不斷推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借助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不僅可以更直觀地展現知識點,降低理解難度,同時還可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因此,學校要加大資金投入,不斷完善教學信息化建設,如購買先進的硬件設施,根據實際教學需求科學規劃信息化教學。
例如,在進行“圓錐曲線”相關概念的教學時,如教學橢圓的第一定義,教師可以借助一些繪圖軟件,如GGB、CAD、SAI等,生成畫橢圓的動畫演示過程,通過調整相關數據,讓學生觀察圖形的變化情況,既能使學生認識到圓與橢圓相互轉化的關鍵要素,也能慢慢意識到橢圓成形所需的條件,逐步抽象概括出橢圓的第一定義,在后續教學橢圓的離心率對橢圓形狀的影響時,還能直觀展示出變化,抽象出其規律。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將數學知識與生活有機結合,同時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為了保證學生數學學習質量,教師還可以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優化數學學習,如教師可以通過制作微課,上傳到班級群里,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學習工具與內容,幫助學生更快地厘清學習思路,促使學生學習效率提升。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網絡學習平臺了解學生數學學習情況,即教師在網絡學習平臺上布置適量的數學作業,學生完成后提交,通過后臺的分析不僅可以讓教師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也可以從側面分析自己的教學不足,為構建高效課堂奠定基礎。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平臺分享學習心得或不懂的問題,這樣也可以幫助其他學生解決學習中的難題。
(四)開展開放性教學,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由于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填鴨式教學模式,導致學生的思維僵化,這與我國新高考改革政策的要求相悖。我國著名的物理學家李政道先生曾說過:學問就是學習問問題。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引導學生進行探索。但當前仍有部分高中教師在教學時習慣直接講解答案,而不是讓學生通過質疑、分析、探索的方式獲得答案。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致力于構建開發性課堂,引導學生發散思維,自主探索數學知識。開放性課堂并不是放任學生隨意思考、探究,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學習任務。
例如,在學習“余弦定理”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設計如下問題:“中,內角、、的對邊分別為、、,如果為直角,那么、、之間是什么關系?”然后安排學生前后桌四人為一組,共同討論該問題。為了避免學生在討論過程中走入“死胡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討論情況進行指導,最后師生共同總結。為了進一步發散學生的思維,教師可以接著提出如下問題:“當=30°、60°、120°以及150°時,那么、、之間是什么關系?兩直角邊的平方與斜邊的平方之間關系的變化的原因是什么?”教師可以讓學生繼續進行討論。但是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必須把控好課堂討論方向,引導學生向的方向思考。在層層遞進的問題引導下,不僅培養了學生發散思維,同時也鍛煉了學生分析、歸納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中數學教師在構建開放性數學課堂時,不僅要結合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問題,同時也要把控課堂方向,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
結束語
新高考改革政策的落實,對高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適應新高考形勢,高中數學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緊跟時代發展步伐,豐富教學模式與方法,構建高效數學課堂,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效率。但是就當前實際情況而言,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教學改革中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為了推進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教學改革,必須正視存在的問題,不斷在實踐中探索解決問題的措施,提升高中數學教學質量與水平,為推動我國數學教育事業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劉崢.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高中生核心素養的培育[C]//中國陶行知研究會.2023年第二屆生活教育學術論壇論文集,2023:247-249.
[2]張洋生,侯小恒.新課改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研究性學習模式探索與實踐[J].數學教學研究,2023,42(2):50-54.
[3]張翠.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教學改革策略探究[C]//中國陶行知研究會.2023年第一屆生活教育學術論壇論文集,2023:498-500.
[4]王延偉.新高考和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解析[J].高考,2023(3):12-14.
[5]王海霞.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教學模式創新之路[J].數學大世界(上旬),2022(8):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