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穎萍
摘 要:音樂是學生高中學習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培養學生藝術素養的重要學科。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時,要注重對學生音樂素養及各方面能力的培養,既要重視音樂教學中理論知識的講解,又要注重學生的練習與實踐。文章對高中音樂教學中學生樂感及鑒賞能力培養的意義與途徑進行分析,希望通過高中音樂教學,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樂感及鑒賞力,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高中音樂;樂感;鑒賞能力;音樂教學
高中階段是音樂教育重要的時期之一,是學生形成音樂思維和審美能力的關鍵時期。然而,目前許多學生在音樂學習中都存在著音樂樂感不足、鑒賞能力弱等問題。這樣的學生往往沒有足夠的音樂欣賞能力與審美意識,導致在音樂教育方面的效果不樂觀,學生對于音樂學習也不感興趣。這是不符合核心素質教育要求的音樂教學。教師要認識到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學生樂感及鑒賞能力的培養是有助于學生的各方面發展的,要重視起來[1]。
一、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樂感及鑒賞能力的意義
(一)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音樂是一種藝術形式,通過學生對音樂的聆聽和欣賞,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音樂的美學價值,培養他們的美學能力,提高他們的藝術鑒賞能力。通過音樂的情感表達,學生也更好地理解和體驗人類情感世界的多樣性,有助于增進他們的人文素養。樂感與音樂鑒賞也是音樂欣賞的兩個重要方面。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樂感,可以讓學生在音樂中體會旋律、節奏等要素,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通過培養學生對樂曲的感覺和認識,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幫助學生從音樂的角度認識世界、理解世界,以一種更加新鮮、奇妙的角度看待世界,也有助于學生獲得不一樣的審美體驗,很好地促進學生審美情趣與審美能力的提升,這也正是核心素養培育的重要要求[2]。
(二)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情感表達
音樂是一種情感表達的方式,它能夠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更好地理解和表達自己的情感。通過學習和欣賞音樂,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蘊藏在音樂中的情感表達方式和技巧,同時也能夠通過運用所學的音樂表達與技巧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樣可以有效提高他們的情感體驗和情感表達能力。另外,高中生學習壓力大,而音樂也具有緩解壓力、放松心情的功能,通過聆聽一些具有功效的音樂,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使學生緩解心理壓力,在音樂中釋放自己的情緒,促使學生能夠更加輕松、專注地進行學習。而且在音樂的世界中,通過這種樂感與鑒賞能力的培養,讓學生獲得了在音樂中體驗情感和表達情感的能力,這些能力會促使學生更加容易找到情緒共鳴點,更加有利于學生在高壓的學習環境中找到自己的心靈慰藉,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
發展[3]。
(三)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樂感及音樂鑒賞能力是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重要途徑。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注重培養學生對不同曲風的感性認識,讓學生具備良好的音樂素養。通過學習音樂理論知識與訓練樂感鑒賞能力,在學習和創作音樂時,學生才能夠堅持表現自我、感性創作,具備專業的審美眼光,培養出學生的音樂素養。音樂素養對于學生來說也是相當重要的品質素養,與其他學科同樣對于學生的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要在重視培養學生樂感與鑒賞能力的過程中關注學生音樂素養的形成,在學生的能力上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想象力、理解力、觀察力、創造力等能力,在學生品質上有助于幫助學生養成責任感、自覺性等優良品質,因此培養學生的樂感與鑒賞能力是非常重要的[4]。
(四)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和認知領域
音樂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歷史時期的音樂都有其獨特的風格和韻味。通過培養學生聆聽不同類型的音樂,了解不同音樂文化背景,加深學生對音樂的認知,使學生了解到更多的音樂,認識到音樂世界的多樣與精彩。通過學習和欣賞不同類型、不同風格、不同文化背景的音樂作品,可以幫助學生拓寬自己的文化視野和認知領域,了解世界各地的音樂文化,增進對多元文化的理解,認識不同的聲音和文化下的設計和提煉過程。這種文化視野和認知領域的拓展不僅僅是受益于音樂學習,是適用于學生在各方面的學習,是能夠影響學生一生的無價之寶,能夠促使學生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幫助學生在追夢路上走得更遠、更加順暢。
二、高中音樂教學中培養樂感的措施
(一)注重學生的唱歌練習
培養學生樂感的要點就是要讓學生“張嘴表現”,要自己親身感受、演繹,才能更好地體會到其中的情感與節奏。教師在進行演唱教學時,要注意選擇一些適合學生水準的音樂進行教學練習,選擇的曲目不宜太難或過于簡單。失去挑戰性,這樣都不能使學生很好地體驗到音樂的美好,太難的歌曲,學生學習起來也相當困難,會很容易喪失學習的信心,失去學習的興趣;過于簡單就會失去挑戰性,學生會認為音樂學習過分簡單而不再全心投入學習,不重視音樂學習。因此在進行唱歌練習之前,教師要妥善選擇演唱曲目。
另外,在歌唱樂感的培養中,培養學生對歌曲的理解能力非常重要,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唱歌練習時要先對歌曲進行分析學習,讓學生理解歌曲。學生不僅要掌握歌曲的曲調和歌詞,還要理解歌曲傳達的情感和主題。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歌曲前,了解歌曲的背景和種類,通過諸如歌曲的文化、背景、歌曲歌詞反映的情感體驗來深入理解歌曲。例如:在學習《我和我的祖國》時,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了解這首歌是描繪了祖國的廣闊美麗,表達了對祖國和人民深切的情感,因此,在演唱時要情緒飽滿,嚴肅認真,飽含對祖國的愛意深情。
在理解完歌曲之后,教師要注意帶領學生多角度掌握歌曲的節奏。節奏是樂感培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教師要重視起來。唱歌時,需要引導學生用喉音和身體配合來掌握節奏。教師可以通過促進學生在紙上練習口型和發音的同時,還可以通過打擊樂、跳舞的方式去感受音樂所帶來的節奏感,掌握節奏的技巧。例如:學習《灃水船夫號子》時,教師就可以結合這首歌的特點,采用拍手或者是跺腳等方式來教導學生掌握歌曲節奏,把控唱歌時節奏的準確度。
(二)結合學生興趣,開展音樂教學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很重要的,只有對音樂學習感興趣,才會更加愿意參與到音樂課堂當中,這樣才有利于對學生樂感的培養,因此教師要把音樂教學與學生的興趣相結合,利用興趣引導學生深入音樂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樂感。首先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生對不同類型的音樂有不同的偏好和喜好。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小組討論、學生調查等方式,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根據學生的需要定制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在教學完規定的歌曲以后,利用剩余時間來教授學生演唱學生喜歡的歌曲。例如:學生對流行歌曲感興趣,教師可以在剩余時間選擇一些流行歌曲進行教學,鼓勵學生大膽唱出來,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促使學生的樂感進一步發展。
經過觀察可以發現,很多學生通常更愿意參與感性的音樂學習方式。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的這個特征,積極在班級中舉辦班級歌唱比賽,鼓勵學生參加,通過教師的指導與評價,讓學生更進一步了解到更多樂理知識,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樂感。另外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參加音樂比賽、演出、節日慶祝等活動,讓學生體驗音樂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興趣,讓學生大膽表現自己,多體驗音樂,感受音樂,增加學生的樂感。
教師還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進行音樂欣賞學習來提高學生興趣,增加樂感。音樂欣賞是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重要方式,以一種較為直觀的方式讓學生從中感受到音樂的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參觀專業音樂劇場、博物館、進入音樂社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真切地體會音樂的魅力,增加對音樂的了解,提高學生的樂感。
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開展音樂教學,大部分學生對于現代化設備與信息技術都很感興趣,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利用多媒體播放多種風格的音樂、利用信息技術模擬多種樂器發聲進行演奏或者創造一些網絡小游戲來增加學生興趣,促使學生更加主動參與到樂感培養的訓練當中,專注于自己的樂感提升。
(三)加強學生實踐
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提高樂感最重要的途徑就是要讓學生唱出來,多演唱,這對于學生形成樂感有很多的幫助。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采用合唱的方式來帶領學生進行實踐練習,合唱是一種集體聲音的結晶,通過合唱可以增加學生與其他音樂人之間的相互作用和掌握共同的樂感。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教授學生如何在合唱中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增強學生對音樂的體驗,提升學生的樂感。還可以通過學習樂器來提高學生的樂感。樂器的學習可以增加學生的節奏感和節拍感,幫助學生感受音樂中的不同音調和復雜性。學生可以嘗試不同種類的樂器,如鍵盤、吉他等,學習不同類型的音樂,獲得不同的音樂體驗。因此教師在課堂上也可以適當安排一些樂器學習,讓學生輪流實踐,這樣可以反復鍛煉學生,感知樂器中強烈的節奏,增強學生的樂感。另外,音樂比賽、演出等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展示自己的音樂才能,同時讓學生獲得更多的音樂機會,加強學生的樂感和音樂素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參加各種音樂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實踐能力的機會。最后,教師也可以布置一些音樂實踐作業來加強學生的樂感訓練,可以通過錄音等方式來記錄學生的發音發聲情況,給予一些恰當的評價,促進學生音樂學習效率的提升。通過這些加強實踐的策略,可以讓學生的樂感得到有效的鍛煉,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樂感,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音樂,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和創作音樂的能力。
三、高中音樂教學中培養鑒賞能力的措施
(一)營造良好的音樂學習氛圍
良好的音樂學習氛圍有助于學生更加投入、專注地學習音樂,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音樂,重視音樂學習,認真對待音樂課堂,使音樂學習的效率更高、質量更好,這樣也更加便于教師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首先,教師可以在班級中定期舉辦一些音樂活動,如音樂會、欣賞會等,可以讓學生有機會接觸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幫助他們提高音樂鑒賞能力。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年齡和特長技能組成合唱團或樂團,與其他同學組成的音樂團體同臺演出,通過演出活動,讓學生學習、欣賞其他音樂作品,從中獲取靈感。其次,教師應充分利用音樂課堂時間,這個時間是培養學生音樂鑒賞力的重要機會。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通過引導學生仔細聆聽音樂,注重樂曲的構成、演奏和演唱技巧等方面,加強學生的理解和認知水平,提高音樂鑒賞能力。例如:在音樂課程開設后,教師意識到要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因此開展了一系列音樂活動,包括音樂會、欣賞會、樂隊、合唱團等。在課堂中,教師重點闡述音樂鑒賞知識點,使用音樂制作軟件和許多音樂呈現工具來達到教學效果,和學生接觸音樂,分析音樂樣本,鼓勵學生形成獨立思考學習習慣,同時教師也通過輔導學生每日練習樂器技巧和合唱表演的方法,讓學生不斷進步。通過這些不同的教育方法,學生對音樂的認識更為深刻,音樂積累得到提高,音樂的審美能力也得到了升級,在音樂的世界里更進一步。
(二)進行鑒賞知識學習
通過學習音樂鑒賞知識來豐富學生的鑒賞知識儲備,拓展學生的鑒賞思維,讓學生欣賞音樂中蘊含的情感與意義,進一步促進學生鑒賞能力的形成。教師可以通過建立一個簡單的鑒賞知識體系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鑒賞知識。利用所學的音樂鑒賞知識來幫助學生用專業的語言和方法,分析音樂作品的構成、情感表達、表現手法等方面的特點,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和認識。還可以通過同一作曲家、同一時期或不同音樂風格的音樂作品,幫助學生建立對比和分析的思維能力,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和認識。這樣可以促使學生更快、更好地培養出鑒賞能力,促進學生的音樂素養進一步提升。
(三)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指導鑒賞
為了保證學生在鑒賞時能夠保持專注的學習態度與認真的學習心態,教師要利用信息技術來變換教學形式,創新教學方法,不斷吸引學生的關注,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持續處在較好的學習狀態之中。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來播放多種風格的音樂,通過這種聆聽高品質音樂的方式,讓學生了解音樂世界的精彩紛呈,讓學生認識到音樂的豐富奇妙,更加投入地參與音樂鑒賞之中。其次,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設置一些小游戲,如利用信息技術播放多種風格的音樂讓學生來辨別,或者播放高度相似的音樂讓學生感知其中風格和情感的差異。像這樣的小游戲還有很多,教師要不斷創新,保持學生在鑒賞時良好的學習心態和精神狀況。最后,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建立一個音樂學習平臺,學生可以在學習平臺上進行音樂鑒賞,然后將結果反饋給教師,這樣教師就可以及時了解到學生的鑒賞能力進步狀況,對學生進行及時的評價,指導學生下一步的發展方向,更好地促進學生提升自己的鑒賞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樂感及鑒賞能力的意義非常重大,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和人文素養,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和認知領域,同時也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情感表達能力,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表達自己的情感,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促進學生更加多元、全面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陳俞敏.高中音樂教學中學生樂感及鑒賞能力的培養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2,790(8):209-211.
[2]金龍.高中音樂教學中學生樂感及鑒賞能力的培養策略[C]//華教創新(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2022未來教育發展與創新教育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六),2022:6.
[3]南振邦.高中音樂教學中學生樂感及鑒賞能力的培養策略[J].考試周刊,2022(3):5-8.
[4]李嬋.高中音樂教學中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分析[J].祖國,2019,274(14):28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