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音樂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而歌唱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面。通過歌唱活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同時也能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演唱方法,提高對歌唱的感受力、辨別力以及記憶力等。聲樂訓練是其中重要的教學內容,對提高學生音樂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如何在課堂上進行科學有效的聲樂訓練是當下高中音樂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本文針對核心素養下高中音樂教學中的聲樂訓練方法展開探究,對提高音樂教學質量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核心素養;聲樂訓練;音樂教學;高中音樂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905(2023)28-0-03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高中音樂教學面臨著新的挑戰,在課程設置上,是綜合性結構發展;在教學內容上,從以知識傳授為主方向轉向了注重學生學音樂的情感體驗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唱歌是人的本能,也是人類文化的一部分。在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歌唱藝術一直占有重要地位。音樂教育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徑,其重要性日益凸顯出來。所以在高中階段,必須重視學生的聲樂整體訓練,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高中音樂教育面臨的問題
在我國,高中階段的音樂教育,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以及課程設置、教材編寫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存在輕聲樂的現象,導致我國普通高中音樂教育的整體質量不高。高中階段的音樂教育是學校音樂教育的重要部分,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歌唱能力是高中音樂教師必須面對的一個實際問題。目前,我國高中的音樂教育仍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音樂教育模式
目前,我國的音樂教育還停留在傳統的“師帶徒”的師徒制模式。這種傳統模式雖然能夠保證教師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但是缺乏對學生的引導和激勵作用,不利于學生創造力的激發與個性的張揚。同時由于缺少系統的理論學習和業務培訓,如果“師傅”們自身的專業素質不夠高,導致其不能很好地指導自己的徒弟進行專業水平的提升和技能技巧的提高。“師傅式”的音樂教育方式容易讓學生產生依賴心理,影響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和思維方式的形成。目前,我國的音樂教師大多來自師范院校,對教材的鉆研,所教授的內容,大多是按照傳統的“二部曲”(識譜-視唱練耳-唱歌),先教樂理,再學視唱練耳,最后才學歌唱。這樣的模式雖然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但忽視了學生自身的感受,不利于他們今后的全面發展。這種模式還嚴重束縛著教師的思維,使他們在教學中不能靈活地運用各種方法,從而大大降低了音樂課堂質量[1]。
(二)音樂教育教材
目前,我國高中的音樂教材大多的教學方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當今時代的要求。高中音樂課本把整首歌都分為幾個部分來介紹,這使原本優美的樂曲變得平淡起來,而且也不利于學生對樂曲的理解和把握,這樣不僅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枯燥無味,而且也會影響他們對作品的理解與欣賞。教材采用的教學方式,如分聲部進行歌曲演唱、分聲部的合唱、無伴奏合唱、重唱與獨唱的交替、簡單的節奏訓練、簡單的和聲練習等。這些內容枯燥乏味以及脫離實際,導致很多學生在學習時提不起興趣,有的學生甚至厭學。
(三)課堂音樂教學方法
在課堂上,許多教師要求學生“跟著音樂感覺走”,還需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如果盲目地去借鑒其他教師的教學思路或經驗,就會導致課堂上的氣氛很沉悶,講課時只講不練或者少講多演,就會使整個課堂顯得很“空闊”,“聽”課就失去了意義。因此,要想提高音樂課的實效性,“聽”課也是不可缺少的環節之一。通過“聽”,才能更好地了解授課者對于本節課的安排是否合理,是否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是否能夠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等。要注重知識的傳授,注重對學生情感的熏陶,重視激發學生的音樂想象力和創造力,防止課堂上出現一些機械式的模仿,影響課堂效果[2]。
(四)音樂活動開展
在高中階段,音樂活動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很多學校的音樂活動開展受到各種因素的限制和影響,如固定的場地、足夠的資金、相應的音樂器材設備等,而且還要教好音樂課本知識,對學生藝術修養的培養和能力的培養等。所以,提高音樂學科的教學效果以及整體水平,必須加大對音樂活動的開展與實施力度。當音樂活動深入每個班級,學生音樂藝術素養將會得到全面提升。
二、核心素養下高中聲樂教學
核心素養下高中音樂教學中,歌唱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生需要了解聲樂歌唱特點分為歌唱的共性特點與個性特點。在高中階段,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現力很重要。音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歌唱能力的培養應該加強,應將教學精力投入樂曲的講解和樂譜的教學上。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和審美能力,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演唱中。以下就如何在高中階段加強聲樂訓練進行探討。
(一)激發學生的歌唱興趣,創設情境
唱歌,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要使每個學生都能開口唱,教師先要激發學生的唱歌興趣,創設情境。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上課時,應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產生學習欲望。比如,可以通過播放音樂、律動等方式讓學生進入歌曲所營造的情境中,通過聽唱感受歌曲的情緒和意境;也可以結合教材的內容或生活中的事例進行有目的性的講解和引導。總之,教師要努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融合掌握的知識并形成能力[3]。
例如,在教《我和我的祖國》時,要提示學生:這首歌曲的旋律舒展優美,在自由和輕快中蘊含著力量,歌詞細膩而真摯,詞曲巧妙結合,渾然一體,抒發了人民同祖國休戚與共的深切之情。演唱時要狀態積極,精神飽滿,喉嚨打開,呼吸自然通暢,語言要純正清晰。高音字要以“說”帶唱,激動地“說”向遠方,以表達熱愛祖國的赤誠之心,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歌唱的樂趣。再如,教《多情的土地》時,教師可先播放視頻片段,然后提示學生:《多情的土地》深刻地表現了對故鄉的眷戀之情。歌中真摯的情意帶有一種深沉的歷史責任感,使人聯想到美麗的故鄉和曾經走過的道路,這正是該曲的動人之處。這是一首男中音獨唱歌曲,演唱時要運用渾厚圓潤的音色來表達摯愛的深情。歌中高音字“脊”“溪”要注意音色圓潤,氣息通暢;“啊”字要唱得情感深沉;尾聲的音色漸漸黯淡,表達纏綿眷戀的情感,讓學生身臨其境,產生共鳴。然后,再帶領他們一起哼唱這首歌。這時,學生會情不自禁地跟著節奏輕輕哼唱。此時,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你們唱得很好”“你們的聲音真好聽!”這樣,不僅激發了他們的演唱熱情,而且也使他們感受到了當下演唱成功的喜悅。此外,還可以采用“班級或者小組演唱比賽”的方式激勵他們大膽開口唱歌。
(二)注重基礎,循序漸進
1.認識聲樂訓練的階段過程
聲樂訓練要經過的三個階段過程分別是歌唱的自然階段、科學訓練階段、自由階段。聲樂訓練的方法很多,但歸納起來不外是歌唱氣息、發聲、共鳴和咬字等。氣息是歌唱的基礎,沒有良好的氣息支持就談不上正確的發聲和共鳴,所以學習歌唱必須從氣息練習開始。在練氣過程中要注意呼吸支點(即換氣點)的穩定性和靈活性,同時要掌握好歌唱的呼吸方法(腹式呼吸法)。在演唱時盡量注意“打開喉嚨”自由地哼唱,所以,哼鳴練習是一種很好的練聲方法。正確地運用氣息是歌唱基本功訓練的關鍵,因此必須明確換氣的部位及吸氣和呼氣的動作要領,這些都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的[4]。
2.聲樂訓練基本技能
聲樂歌唱訓練方法有許多,在理論講解上用投影儀播放聲樂訓練的基本訓練方法。這里主要介紹高中聲樂訓練基本技能:(1)哼鳴練習。哼鳴練習是指將歌詞中的旋律或樂句反復多次,以熟悉其旋律與節奏。哼鳴練習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曲調的整體感受,有利于增強記憶,也有利于培養學生認真細致的學習態度。哼鳴時要注意:第一,用鼻吸氣;第二,喉頭放松,保持口咽鼻腔通暢,防止擠捏;第三,避免用喉嚨用力;第四,注意前后鼻孔腔微張開形成聲音通道共鳴。(2)延長呼氣。延長呼氣就是將所發每個音的長短都加以延長,讓每個音都能保持歌唱氣息流暢。這種練法可以鍛煉學生的歌唱氣息控制力,增強聲帶張力及邊緣振動靈活性,還可以幫助學生體會不同長度的發音的歌唱氣息的流動,從中獲得不同的音程感覺,從而逐步掌握正確的發音。音長的程度,要根據所唱作品的不同而定,一般由輕到重。延長的過程,是一個逐漸深化的過程。開始,可先做三至五秒鐘的“半口氣”,然后逐漸加大氣息,直至達到八至十秒。(3)頓音。頓音也叫“斷音”,它是在演唱過程中,突然停止聲音,使呼吸暫時屏住的一種演唱技巧。它可以幫助學生在演唱中集中思想、穩定情緒、加強歌唱的表現能力。在發聲時,如果遇到需要“換氣”的地方而又不便換氣的時候,就可以運用頓音來帶過去。這種方法,對于初學者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教師在教授時一定要耐心細致地指導。(4)氣息練習。氣息是歌唱的動力,正確的呼吸方法不僅有助于歌唱者掌握歌唱的藝術技巧,還能幫助發聲。所以學習唱歌第一步就是學會如何控制自己的歌唱氣息,讓聲音自由地、均勻地、有規律地從體內發出,通過氣息通道完成歌唱[5]。
聲樂是一門技巧性非常強的學科,要想學好這門課,必須從最基本的東西學起,打好扎實的基礎。第一,要把正確的發聲方法掌握好,做到正確、放松;第二,要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即胸腹式聯合呼吸;第三,要了解樂理知識,知道什么是音程,什么是和弦,什么是大三和弦,什么是小三和弦,以及如何識別不同的調式;第四,要注意聲音的表現。要學會用氣息控制聲音,要學會運用真假聲轉換的方法表現不同情緒;第五,還要注意音樂風格的變化,包括民族、美聲等唱法;第六,要注意情感表達;第七,要懂得怎樣處理作品中的難點部分及解決演唱過程中需要氣息控制聲音,需要腰腹部二次擴張等各種問題;第八,建議理解弱聲演唱。
例如,在學習歌曲《我的祖國》時,可以先讓學生聽一遍范唱錄音。然后,讓他們邊聽邊看歌詞,同時模仿歌唱。接著,讓他們分男生女生各來一遍。最后,在鋼琴伴奏下讓學生集體合演一次。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可以使學生逐步掌握正確的演唱方法及技能技巧。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不能急于求成。如果一開始就要求太高的話,只會適得其反。另外,對于一些演唱有困難的學生來說,“扶”比“放”更重要。因為只有幫助他們克服了歌唱心理障礙和畏難情緒之后才能真正把美麗的歌聲唱出來。
3.高中聲樂練聲曲選用
高中聲樂訓練的練聲曲的選用要分階段性。
①打開歌唱喉頭的練聲曲。②長音的練習。③歌唱氣息聲音通道形成的練聲曲。④如何上高音的練聲曲。
(三)重視模仿,加強練習
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多聽多唱。通過反復聆聽教師示范或錄音帶中演唱的聲音,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聲音位置及感覺,然后再去模仿教師的演唱方式。另外,還要注意平時的訓練量。只有經過大量的練習才能把歌曲真正唱好、唱準。模仿是最基本的一種學習方法。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多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積極主動參與,并及時糾正他們在演唱中出現的錯誤。同時,還要求他們養成良好的練聲習慣,每天堅持體育活動,進行腹肌訓練,以增強歌唱氣息,同時,注意保護嗓子。
例如,每天早晨起床后,洗漱完畢就可以開始練聲。可以先放一些音樂進行“熱身”,然后大聲地跟著音樂哼哼,總之,一定要保證自己歌唱氣息的訓練量。
(四)運用激勵方式,增強信心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能會發現有些學生雖然喜歡唱歌,但往往由于缺乏自信而不敢大膽地展示自我。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利用各種機會來激勵他們,比如給表現好的學生頒發獎狀或獎品等。這樣不僅能夠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而且還能讓他們更加熱愛這項活動。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對自己充滿希望,這是促進他們學習的動力源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肯定,使他們能夠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從而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6]。
例如,在教《我的中國心》《多情的土地》等歌曲時,教師可以讓一些唱歌唱得比較好的學生來領唱,當其他同學聽到這些熟悉的聲音后就會情不自禁地跟著一起哼起來。通過這種方法,既能讓那些性格內向的學生得到鍛煉和提升,又能提高整個班級的音樂素養水平。總之,作為一名音樂教師,一定要用愛去澆灌每一個學生的心田。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所在。
三、結束語
高中階段的音樂課程,以審美體驗、實踐探究和情感表達為主要學習內容。同時,高中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學生個性形成、音樂潛能發揮的關鍵時期,用審美感知、藝術表現、文化理解角度進行聲樂訓練,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階段。因此,高中音樂教學中的聲樂訓練就顯得格外重要。
參考文獻:
[1]黃婷.核心素養下高中音樂教學中的聲樂訓練研究[J].參花(下),2020(08):72-73.
[2]鐘麗萍.核心素養下高中音樂教學中的聲樂訓練[J].文理導航(下旬),2018(09):86.
[3]崔明月.高中音樂教學中的聲樂訓練研究[J].中國文藝家,2020(02):191.
[4]陳洋.關于高中音樂藝考生聲樂學習現狀的探究與思考[J].新課程,2021(49):60.
[5]賴孟優.探究高中音樂教育聲樂教學的訓練方法[J].考試與評價,2021(01):136.
[6]孫吉勝.關于高中音樂特長生聲樂教學訓練的基本方法探討[J].考試周刊,2020(58):143-144.
責任編輯:付曉琳
作者簡介:王涂偉(1987-),男,四川樂山人,本科,從事聲樂教學與演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