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沙盤游戲課程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一種新形式。積極心理品質沙盤游戲課程以沙盤游戲為教學載體,培育學生六大積極心理品質,包括沙游識品質、沙游育品質兩大模塊,引導學生挖掘內在潛能,獲得積極的成長體驗。
【關鍵詞】沙盤游戲;課程開發;積極心理品質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3)38-0076-04
【作者簡介】江慧慧,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文萃小學(江蘇蘇州,215006)教師,一級教師。
筆者所在學校開發了助力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積極心理品質沙盤游戲課程。積極心理品質沙盤游戲課程以培育六大積極心理品質為目標,以沙盤游戲為教學載體,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特征和成長規律設計課程內容,以心理預防和促進發展為導向,旨在引導學生挖掘內在潛能,獲得積極的成長體驗。
一、積極心理品質沙盤游戲課程開發
(一)課程目標
積極心理品質沙盤游戲課程目標是引導學生認識六大積極心理品質,覺察現有的積極心理品質,并發掘潛在的積極自我,在學習生活中培養、強化自己的積極心理品質。
(二)課程內容
國內學者孟萬金等人編制并修訂的《中國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包括13項積極心理品質。[1]學校結合問卷調查結果與量表確定了適合學生自我發展需求的六大積極心理品質,即創造力、仁愛、責任、信念、勇氣和合作力。另外,學校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成長需要和六大積極心理品質的內涵,將課程分為沙游識品質、沙游育品質兩大模塊。
1.沙游識品質
“沙游識品質”模塊旨在幫助學生在沙盤游戲的靜態創建及動態互動中認識六大積極心理品質、覺察已有的積極心理品質,進而激發積極情感體驗,產生積極行為。“沙游識品質”模塊包括“喚醒創造之靈”“提升仁愛之能”“激發勇氣之源”“尋找信念之光”“堅守責任之心”“抱持合作之態”6節主題課。通過“沙游識品質”模塊,學生借助沙和沙具投射想法,分享自己的品質故事,理解六大積極心理品質的內涵。
2.沙游育品質
“沙游育品質”模塊探尋學生心理品質的發展規律,根據不同年段學生的特點設計沙盤游戲主題,旨在幫助學生探索內在的積極自我、培養積極心理品質并在學習生活中學會運用。“沙游育品質”模塊共計24節主題課,每節主題課培養學生相應的積極心理品質,其對應關系見表1。
二、積極心理品質沙盤游戲課程實施
積極心理品質沙盤游戲課程的實施主體是心理健康教師,觀察主體是班主任,實施地點為團體沙盤室。課程實施以班級為單位,每周1課時。
(一)課程實施取向
課程實施取向指“對課程實施過程本質的不同認識以及支配這種認識的相應的課程價值觀”[2]。美國學者辛德將其歸納為忠實取向、相互適應取向和創生取向。積極心理品質沙盤游戲課程的實施取向為相互適應取向,即課程計劃在實施過程中得到積極的修正與調整,以便課程更好地適應學生。授課前,心理健康教師積極了解學生近期的學習生活動態,關注學生當下的心理困惑,彈性調整課程實施順序。授課后,心理健康教師和班主任及時總結課程實施情況,根據課程實踐適當調整課程的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以此來完善課程。如《我來園林造景》一課,相比小組教學,全班教學的組織形式更能幫助學生養成集體意識。《當父母不理解我的時候》一課的導入環節,角色扮演法比講述故事法更易引發學生情感共鳴。
(二)課程的實施原則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以發展和提高學生的心理品質為目標,實施過程中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別差異,遵循全體性和差異性原則。[3]積極心理品質沙盤游戲課程著眼于全體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實施中關注全體學生的體驗、感受和領悟。同時,課程注重學生的個別差異。沙盤游戲具有心理篩查的功能,在沙盤游戲中個別學生選擇的沙具比較特殊、制作的沙盤雜亂無序、分享的故事存在認知偏差等。課后,可對這部分學生進行個體沙盤游戲輔導,以此來增強個體教育的實效。
(三)課程的教學環節
教學是課程實施的主要途徑,設置得當的教學環節可以提升課程實施效果。學校心理健康教師與班主任共同探索出課程教學的6個基本環節:暖身活動、主題導入、主題冥想、沙盤互動、展示分享和總結提升。具體如下:暖身活動指根據主題設計心理熱身小游戲,幫助學生盡快融入課堂;主題導入指根據主題設置導入形式,如繪本共讀,心理劇演繹、靜態沙盤導入、故事導入等;主題冥想指心理健康教師利用主題指導語對學生進行意象引導,引導學生構建意象或回憶場景,體驗當下感受;沙盤互動指學生用沙具呈現冥想中的意象,并在小組內進行語言或沙具互動,完成小組沙盤作品;展示分享指學生向其他小組展示沙盤作品,分享沙盤作品故事;總結提升指心理健康教師總結提煉學生在沙盤中探索到的規律、經驗或方法,幫助學生形成積極心理認知。
三、積極心理品質沙盤游戲課程評價
課程評價是檢驗課程目標是否達成的有效手段。積極心理品質沙盤游戲課程從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兩方面對課程實施效果及目標達成情況做出評價。
(一)過程性評價
過程性評價關注課程實施中的師生評價,采用學生自評和教師自評兩種形式。學生使用 “‘六色花積極心理品質’自評卡”(見圖1)記錄每次沙盤游戲時習得的品質及心得收獲,其中“花瓣”對應品質(紅色——仁愛,橙色——責任,黃色——創造力,青色——勇氣,藍色——合作,紫色——信念),“花語”對應收獲。
心理健康教師利用“積極心理品質沙盤游戲課教師自評表”(見下頁表2)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收獲,自查課堂育人效果,將評價作為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提升自身育人能力的重要指南。
(二)總結性評價
總結性評價是對課程目標實現程度進行判斷,采用定性評價與量化評價相結合的方式。為了解積極心理品質沙盤游戲課程實施效果,心理健康教師在課程實施后收集班主任、任課教師和家長對學生的行為表現評價以及寄語。同時,采用孟萬金等人編制的《中國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對參與沙盤游戲課程的學生進行前測和后測,評估學生參與課程前后積極心理品質的變化,衡量課程培養積極心理品質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孟萬金,張沖,Richard Wagner.中國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測評量表研發報告[J].中國特殊教育,2014(10):62-66.
[2]李子建,黃顯華.課程:范式、取向和設計[M].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4:314-315.
[3]王道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原理與操作[M].蕪湖: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194-196.
[4]林崇德,俞國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4-5.
本文系2021年度江蘇省教育學會“十四五”教育科研規劃課題“沙盤游戲中培養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實踐研究”(21A16XBSZ17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包俊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