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云
【摘要】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將勞動教育融入學生的學習目標、內容、方式和旨歸之中。要讓化學勞動成為學生化學學習的一種理性自覺。融合勞動教育,要求教師要給學生打造化學勞動的實踐平臺,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化學學習實踐機會。在初中化學教學中融入勞動教育,讓學生在化學學習過程中既動手又動腦,讓學生的化學學習抵達“做思學共生”“學玩創一體”的境界。
【關鍵詞】初中化學;融合教育;勞動教育
培育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是化學教學的應有之義?;瘜W核心素養是一個復合性的概念,它包括化學觀念、化學思維、化學探究和實踐、化學態度和責任。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化學學科課程的育人功能,彰顯化學學科課程的育人價值。在化學學科教學中深度融合勞動教育,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化學實踐力,更能提升學生的化學綜合分析力。融合勞動教育,要求教師要給學生打造化學勞動的實踐平臺,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化學學習實踐機會,不斷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科綜合素養。
一、目標滲透:融合勞動教育的“融合點”
在初中化學學科課程中融入勞動教育,要求教師要找準“融合點”?;瘜W學習的目標必須有機聯結學生的勞動教育目標。立足于化學學科課程的教學目標,尋找勞動教育和化學教學融合的重要基點、出發點。
比如教學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上冊“物質的變化和性質”這一部分內容時,主要是要讓學生認識“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以及“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區別。但這種區別,不應僅僅通過簡單的說教來引導學生認知,而應當引導學生觀察、實踐。為此,筆者設計了這樣的化學教學目標:一是通過觀看實驗視頻、引導學生實驗,讓學生掌握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及本質區別;二是對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質變化,能根據實驗現象作出屬于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的判斷;三是初步區分物質的哪些性質屬于物理性質,哪些屬于化學性質。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展開具有勞動性質的化學實驗:其一是典型的“水的沸騰實驗”“用杵把膽礬研碎實驗”;其二是“膽礬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實驗”“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的實驗”等。這樣的一些操作,從勞動教育與化學教學相融合的教學目標看,不是讓學生掌握具體的化學反應,而是通過具有勞動性質的實驗活動,引導學生觀察“有無新物質”生成。借助目標整合以及學生的勞動實踐,學生能把握化學變化的本質,即化學變化是一種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是產生新的物質。目標的融合,能讓學生在化學學習過程中,產生一種勞動的愿望、需求等,能讓學生產生自覺的勞動追求等。
二、內容滲透:融合勞動教育的“關鍵點”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目標滲透是基點,而內容的滲透、融合才是核心,是將勞動教育融入化學教學中的著力點、關鍵點。從某種意義上說,將勞動教育融入化學教學之中,關鍵就是要將勞動教育內容與學生的化學學習內容融合、對接。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深入研讀教材,認識到教材中哪些地方可以融入勞動教育資源,哪些地方可以開發勞動教育資源,等等。作為教師,不僅要緊緊依托化學教材,同時還要能超越化學教材,向學生的生活世界中去發掘。
生活世界是學生化學學習的根基?;瘜W學科課程中很多概念都源于生活,生活是化學知識誕生的腹地,是蘊藏化學知識的寶庫,是開掘化學知識的源頭活水。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基于化學教材又超越化學教材而實施跨學科教學、跨界教學?;诮滩?,是要求教師開發的課程資源、素材等要圍繞著化學教材知識展開,要服務于、服從于化學教材知識。只有這樣,教師的化學教學才能具有相關的化學味。換言之,在化學教學中融入勞動教育,不能為了融入而融入,而是要有一種融入的必要。要讓勞動教育的融入更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化學學習。通過融入勞動教育,讓學生的化學學習成為一種生命實踐活動過程。比如教學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上冊“奇妙的二氧化碳”這一部分內容時,筆者發現這一部分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有著緊密的關聯。為此,筆者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等入手,設計了“雪碧探秘”這一項目主題活動,引導學生展開一場“雪碧”探索之旅。通過品嘗雪碧,讓學生感受、體驗到雪碧等飲料中含有二氧化碳。在此基礎上,筆者引導學生用澄清的石灰水來驗證二氧化碳的存在。結合學生的實踐探究,學生認識到了雪碧被稱之為碳酸飲料的根本原因。在學生認識雪碧的主要成分之后,筆者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勞動制作雪碧飲料。如此,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將勞動與化學教學結合起來,能充分發揮化學學科的育人功能,彰顯化學學科的育人價值。
三、方式滲透:融合勞動教育的“操作點”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融入滲透勞動教育,不僅要將化學學科課程內容融入勞動教育內容,同時還要將學生的化學學習方式與勞動實踐相結合。將學生的化學學習方式與學生的勞動實踐相結合,是勞動教育與化學教學融合的“操作點”。在引導學生化學學習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化學思維、探究等習慣,還要著力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習品質,讓學生養成相關的化學學習實踐的技能、技巧等,讓學生將這些化學學習品質、技能技巧等融入學習之中。
化學學習方式從根本上來說有兩種:其一是認知的方式,其二是實踐的方式。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不僅可以在課堂上設計一些活動,引導學生進行化學的實驗探索,而且可以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向課外,如引導學生深入到化工廠、環保局等去實踐,引導學生到一些化工企業去調查、研究,等等。這種實踐的方式,能讓學生的化學知識與社會生產、社會生活緊密結合。如此,就能讓學生親身體驗、感受到化學學科知識在社會生活實踐中的意義和價值。比如教學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下冊“酸堿度和pH測定方法”等相關內容之后,筆者引導學生參與“測定雨水的pH值”“測定土壤的酸堿度”等活動之中。在活動中,學生積極主動地展開實踐,他們測定水質、測定土壤,分析土壤是酸性的還是堿性的,適合不適合種植花草樹木,用什么方法能改變酸堿度等。學生一邊勞動一邊思考,這樣的一種勞動,理論與實踐相融合、認知與探索相融合,提升了學生應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瘜W知識被有效地應用于實踐之中、應用于生活之中。在勞動實踐中,彰顯了化學學科知識的應用價值。用勞動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學習化學,能深化學生的化學認知,豐富學生的化學學習情感。
四、旨歸滲透:融合勞動教育的“落腳點”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培育學生的勞動品質,養成學生的勞動習慣,培植學生的勞動態度等。教師可以以化學歷史中相關的人物故事、化學故事等來滲透勞動教育。在化學史上,化學家在勞動實踐的過程中往往遭遇了不少的挫折、坎坷,這些挫折、坎坷等是學生化學學習情意態度等的基礎,能讓學生在化學學習過程中養成一種不屈不撓、積極向上、嚴謹求實等的態度、品質。將勞動教育與化學教學融合,能讓學生養成為科學而獻身的社會責任意識等。
化學教學的旨歸不僅是讓學生掌握相關的化學知識和相關的化學技能,更為重要的是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化學學習情意、態度、價值觀等??梢赃@樣說,化學學習情意態度價值觀等,是學生化學學習可持續性發展的動力、動能。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追尋化學知識的歷史足跡,探訪化學家展開化學知識探究的關鍵步子。比如教學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氧氣”這一部分內容時,筆者就借助多媒體課件展現了氧氣的發現、探索過程。從舍勒到普利斯特里再到拉瓦錫等,一個個的化學家前赴后繼,才能將科學的神秘面紗揭開來。在化學教學中,教師不僅僅是將化學歷史知識簡單地呈現出來,更為重要的是將化學歷史知識融入、滲透在學生的化學學習過程之中,讓學生充分經歷化學知識的歷史探索過程,重蹈人類或者科學家探索化學知識的關鍵步子,讓學生將化學知識再創造出來。這樣的一種融入式的化學史教學方式,不僅遵循了化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同時也遵循了學生的化學認知規律、具體學情等。通過引導學生追尋化學知識的歷史足跡,能讓學生感受、體驗到化學學科課程的勞動意義和價值。
化學學科是一門兼具理論性和實踐性、演繹性和歸納性的科學。實驗、實踐等是初中化學學科課程的靈魂,是學生化學學習的主要方式。在初中化學教學中融入勞動教育,就是要讓學生在化學學習過程中動手又動腦,就是要讓學生在化學學習過程中以行促思、以思促行,就是要讓學生的化學學習抵達“做思學共生”“學玩創一體”的境界。
【參考文獻】
[1]王曄.基于真實情境的化學課堂教學:雪碧的探究之旅[J].理科考試研究(初中版),2021(11).
[2]袁建霞.淺談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J].科技資訊,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