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忠
【摘要】目前,現代信息技術為新課程改革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使得教育的重點徹底從教師轉變為學生,教學模式也從單一化向多元化、全面化轉變.混合式教學模式應運而生,是一種傳統課堂教學和在線學習相融合、補充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既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又能提升學科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文章先分析了小學數學混合式教學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成因,然后提出了具體的改進策略,旨在為實現教育質量再上一層樓貢獻力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
近年來,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深度融合已成為完善課程體系、優化教學內容的一項重要手段,混合式教學順應了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教學規律.“線上線下”混合式研究日益深入和全面,教育教學方式和經驗越來越豐富、復雜.可是,小學數學混合式教學效率不高,距離培育出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人才的距離還很遙遠.這要求教師必須高度重視這種新興的教學方式,不斷提升個人認知,改進教學方法.
一、小學數學混合式教學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師在混合式教學中整體表現欠佳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集中了傳統課堂教學和線上學習的優點,將“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展現得淋漓盡致.混合式教學模式和單一教學模式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其對教師的知識面、專業素養以及教學技能都有著極高的要求.調查發現,大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其實是不具備線上教學相關知識和技能的,混合式教學能力十分欠缺.大部分教師并沒有深入學習并理解混合式教學的內涵、價值及方法,只有少數教師能很好地將傳統教學和線上學習進行有機銜接,做到游刃有余地開展教學活動,從而實現教學目標.通過課堂觀察以及教師訪談的結果可知,很多小學數學教師的混合式教學步驟極為混亂,他們只是用多媒體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并不清楚課前、課中、課后該做什么,不知道該如何設置每個環節的教學目標,導致教學秩序十分混亂.眾所周知,混合式教學模式難度較大,只有真正提高教師把握整個混合式教學實施過程的能力,才能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二)學生在混合式教學中缺乏自主學習意識
小學生處于身心不成熟階段,對新生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喜歡創新和改變,討厭按部就班,自控能力較弱,學習抽象的數學知識很難做到持之以恒.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過程中,學生起初對在線學習其實是充滿興趣的,對教師布置的線上學習任務也能欣然接受,但由于意志力薄弱、自主學習意識缺乏,當教師布置的課前預習、課后復習任務都是一成不變的練習題時,就會逐漸失去學習動力.再者,大部分小學生缺乏自主思考的意識,面對略難的線上學習任務會打“退堂鼓”.因此,當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面臨的一大難點是:教師和學生處于不同的空間,很難了解、監督、修正學生的數學學習行為.據一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反饋,有相當一部分小學生將網絡學習當成刷手機、玩游戲的借口,沉溺于網絡,不思進取.歸根結底,都是因為學生缺乏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這方面教師和家長都要引起重視.
(三)混合式教學評價機制不健全
任何一種教學模式的實施都必須落實到課堂教學評價反饋環節中來,盡管不少教師深知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價值,但由于混合式教學評價方式還是“老一套”,有的甚至不評價,使得此種教學模式只是看起來符合要求,實施起來效果卻不盡人意.由于教學任務十分繁重,再加上各班學生人數眾多,教師想要40分鐘內既講授新知識又對課堂教學效果做到即時評價反饋,實際上是非常困難的.部分教師只是簡單提幾個問題讓學生作答,對于回答情況只是簡單地評價一兩句話,并不能對學生起到鼓勵或啟發作用.部分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過程評價較少,只進行結果性評價,沒有將學生課堂參與度、學習態度、線上測試、自主學習能力等內容納入教學評價中.在素質教育和學科核心素養培養背景下,混合式教學方式應當多樣化、多元化、全面化,應對學生“線上線下”學習的全過程進行關注.混合式教學應改變原有“唯分數論”的理念,應從多角度、多方面去評價學生.
二、小學數學混合式教學存在問題的成因
(一)教師缺乏對混合式教學的系統學習
調查發現,僅有一部分教師會去了解“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并學習相關的教學方法,大部分教師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從而導致其對混合式教學的理解僅限于“課堂教學+直播學習”.還有一部分教師認為混合式教學是一種課后看教學視頻、搜集學習資料、做課外作業的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中,大部分數學教師經常會用線上教學來取代課堂教學,或將在線學習作為課堂教學的一種輔助性手段,沒有很好地將“線上”“線下”的教學工作進行有機融合,沒有深入思考混合式教學模式到底該怎么去組織實施.再者,小學數學教師在對混合式教學進行研究時往往做不到十分深入,教研活動形式化問題嚴重.由于混合式教學和教師以往的傳統教學理念、經驗和策略有本質上的區別,教師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去自主探究教學方法及教學內容.與此同時,學校并未對教師進行有關混合式教學的培訓,導致小學數學教師“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于是在實施過程中就會遇見各種各樣的問題.可以說,教師是否能對混合式教學進行正確認知,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小學數學混合式教學質量的高低.
(二)學生對混合式教學的了解不充分
每名學生都是情感獨立、思想獨立的個體,其學習能力、學習習慣以及自主學習意識都有很大的差異.因此,每名學生從“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中取得的收獲也會有所不同,并且差異巨大.對于那些有強烈的數學學習興趣和較強學習能力的學生來說,他們能適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并且能積極參與教師組織的各種線上線下教學活動,積極完成學習任務;可是對于一部分數學基本功本來就不扎實并且缺乏自主學習意識的學生而言,就“難于上青天”了,尤其是在“線上”教學的時候,由于脫離了課堂紀律的束縛以及教師的監督,他們很難跟上整個班級的教學進度,從而導致學習效果很不理想.此外,教師在通過教學平臺分享網絡資源或進行直播教學時,部分學生不能做到積極參與,也無法按時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后學習任務,從而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導致混合式教學缺乏有效性.
(三)學校沒有合理安排混合式教學的實施方案
當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不少教師之所以還采用單一、僵化的混合式教學評價方式或直接省去了教學評價環節,是因為學校沒有合理安排混合式教學的實施方案.不少學校對教師教學水平的評價方式主要是學生的數學成績,因此教師在備課和撰寫導學案、制訂教學方案時無暇組織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長此以往,學生雖然積累了不少數學知識、學到了很多解題技巧,但卻無法構建一個全方位的數學學習系統.此外,混合式教學的開展需要一個強大的評價體系作為支撐,可是學校當前并沒有健全、完備的混合式教學評價體系,從而導致小學數學教師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積極性并不高.
三、小學數學混合式教學的改進對策
(一)全面提高小學數學教師的混合式教學能力
教師是否具備混合式教學能力直接決定了該模式是否能正確、合理地實施并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因此,學校應對教師進行深入培訓,幫助教師樹立起正確的混合式教學觀念,還要對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方法、教學流程安排、課堂評價反饋方法等進行培訓.對年輕教師來說,在職前教育階段學校就應在培訓中加入混合式教學方面的培訓內容,以提高教師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理念、教學動機、教學能力等方面的認知能力.因此,具體的培訓內容應涵蓋教學理念、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等方面.對不同層次、不同年級的小學數學教師的混合式教學培訓應有所差別.對小學數學的課程管理者而言,應主要培訓其教學理念,對小學數學的任課教師而言,應從教育理念、教學技能、教學設計等方面進行培訓.
在培訓方式方面,學校應采用外出培訓、校本培訓、學科培訓相結合的培訓方式.調查發現,無論是各級教育部門、教育機構還是學校都必須落實一定的教學培訓任務,教師也必須參加,因此可趁此機會對教師進行混合式教學培訓.學校既可以讓教師一起去各省、市、縣的教學培訓點培訓,也可邀請校外有名的混合式教學研究者、教育專家或此方面的學科帶頭人、混合式教學名師入校進行專業化培訓.此外,培訓方式可以采用“面授培訓+線上培訓”“理論研究+教學實踐”“自主學習+交流合作學習”等方式,切實優化小學數學教師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策略,從而全方位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二)教師要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觀
混合式教學與建構主義下的學習觀是一致的,二者都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主動向學生普及混合式教學知識,讓學生明白混合式教學的巨大價值,從而引導學生消除對混合式學習的抵觸心理,從而提升其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后疫情時代,大的教育環境還不夠和諧、穩定,國家因此提出了“停課不停學”政策,小學數學教學也由線下轉到了線上,而學生的學習觀成了影響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此背景下,教師不僅應引導學生正確使用學習設備、高效參與教學活動,還要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樹立這樣的一種學習觀,即“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打破時間、空間對小學數學學習的限制,以課堂和網絡為媒介拓寬小學生的學習視野,幫助學生構建一種生態化的小學數學學習系統.
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觀可以從這幾方面入手:一是課前教師應給學生講清楚所要實施的教學模式,分配預習任務,可先給小學生提供一些微課、小視頻等學習資料并列出任務清單,讓學生通過完成學習清單內任務的方式進行預習,接下來教師會根據班級學生的預習情況來制訂教學方案.二是在課堂上教師可利用新媒體設備將上課場景錄成視頻課件,等到快下課的時候發給學生,當他們遇到不懂的知識點時就可以進行回放學習.三是課后教師應設計一些趣味性、探究性、生活化的練習題,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及創新精神.只有在小學數學教學全過程中滲透“線上線下”學習觀教育,才能突破課堂教學時間短、信息量少以及無法開展小學數學實踐教學活動的難題,從而構建一種互動、循環、多維度的小學數學教學體系.
(三)健全混合式教學的教學評價機制
一方面,教師應采用知識的生成性評價和能力提升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教學評價標準既要有生成性評價內容,又要有提升性評價內容,不僅應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自評、生生互評以及對不同學習終端開展的評價,還應包括家長的評價、學校領導的評價,只有基于這些方面去制訂和完善混合式教學的評價機制,才能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為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營造一種公開、公平、公正的學習氛圍,從而提升整個“線上線下”教學評價的有效性.在評價時,學生可通過教學評價養成一種相互傾聽的好習慣,做到以人之長補己之短.
另一方面,制訂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機制.“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有多個教學環節,只有立足線上教學平臺對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全過程進行觀察、評價,才能使混合式教學牢牢圍繞教學大綱與核心知識點實施,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的實施應該包括線上、面授教學兩部分,在進行線上教學評價時,教師應對學生的個人作業、小組作業、在線測試等進行評價,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進展.對于表現不佳的學生,教師應及時督促其學習,然后針對這一層次的學生專門進行一次在線測驗,做到及時地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見的問題,從而提升教學效率.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時只有做到將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才符合數學教育的“價值取向”,從而彌補小學數學教學中傳統教學評價“重結果輕過程”的缺陷.
結 語
信息技術背景下,混合式教學已被廣泛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并逐步得到廣大教師的認可.實施混合式教學模式可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培養其自主學習意識,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還為教師提高教學效率提供了動力.學校應積極探尋提高教師開展混合式教學的能力,同時教師也要積極學習混合式教學的內涵及開展要素,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養,構建科學、有效的教學評價機制,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劉梁鳳.小學數學混合式教學的問題及改進策略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21.
[2]張麗君.小學數學課程混合式教學設計及其應用研究[D].太原:山西師范大學,2019.
[3]田丁文.“互聯網+”時代下小學數學混合式教學模式探討[J].求知導刊,2022(28):35-37.
[4]李吉利.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理科愛好者,2022(04):214-216.
[5]彬彬.混合教學模式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21.
[6]張妙葵.基于線上+線下的小學數學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天津教育,2020(26):89-90.
[7]高菲菲.基于電子白板的小學數學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17):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