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瑤
摘要:“雙減”背景下,如何通過活動來豐富學生的課后生活成為了一個話題,新課程改革的推行和實施使人們的教育理念不斷更新,數學文化以其獨特的魅力也引起了教育界的格外關注。數學文化以其特有的作用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課外活動中的滲透研究更有利于數學學科發揮更大功能。以數學文化為媒介,設計多種課外活動恰好正是“雙減”政策的有效落實。
關鍵詞:數學文化 小學數學 課外活動
一、引言
數學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數學文化的視角出發,探討小學數學課外活動設計的研究。
二、數學文化的內涵與價值
數學文化是指數學學科所蘊含的哲學思想、歷史背景、思維方式、審美觀念等方面的內容。數學文化不僅具有豐富的歷史底蘊,還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在小學數學教育中,融入數學文化元素,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促進數學文化的傳播。
付天貴和宋乃慶的研究中指出“數學文化直接支配著學生的數學學習行為,影響著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數學教學是數學文化的教學,數學學習是數學文化的學習。”宋乃慶支持主編的《數學文化讀本》系列叢書中釋義“數學文化是數學知識、 數學方法、數學活動、數學事件、數學意識、數學思維、數學思想、數學精神等的總和。”
數學教育是數學不僅教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它使學生能夠掌握思想的實質和人文精神,通過講述數學在人類文明中的歷史,使學生感到數學非物質文化魅力,挖掘數學的價值,從文化的角度,讓學生從中獲得一些感悟,使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中的思維、思想獲得進一步的提升,追求更高的精神世界,實現自我價值,體現出數學的學習對于其成長和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對學生進行數學文化的浸潤,是提高學生數學文化素養的重要舉措之一。數學文化的浸潤應貫穿于學生學習數學的整個過程之中。
數學文化在數學教學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數學課程標準是確定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階段數學教學內容的依據,正因為數學文化在義務教育和高中新課程標準中有很多要求,而且教育前沿的專家對數學文化在教育中的價值也是高度認可,使得我們可以從數學文化的視角來設計數學活動,具有現實意義和實踐價值。
三、小學數學課外活動設計的原則與方法
在數學文化視野下,小學數學課外活動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趣味橫生,提升素養
結合小學數學教育的特點,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和數學素養。課外活動是將課堂延伸到課外,以一些不同與課堂教學的形式來進行數學學習,活動與數學的結合必然會帶有特有的指向性與目的性。課外活動中滲透數學文化,比如講數學家的故事、搭牙簽橋、華容道比賽、24點湊數游戲、玩轉魔方等等,這些課外活動,讓學生激起了學習數學的渴望,也讓學生更加了解數學、喜愛數學。在活動中,動腦、思考、操作、模仿,實踐也讓數學課堂更加豐富。
(二)五育并舉,傳播文化
注重數學文化的傳播,引導學生了解數學的歷史、哲學、美學等方面的內容。數學教育的本質追求絕不單單是使學生掌握扎實的數學知識,更應是引導學生領悟其中的思維模式和人文精神等,通過將數學放在人類文明的歷史背景中,從文化的角度挖掘數學價值,使學生于無形之中受到感染和啟發,影響學生的思維品質和精神追求,從而發揮數學對學生終身發展的重要作用。數學文化中蘊含豐富的歷史知識,比如數學家的故事、數學符號的由來、數學算理的演變,通過這些知識的拓展,學生不僅對數學有更多的了解,還可以豐富學生的文學素養,增強對閱讀的興趣、對歷史的了解。
(三)實踐探究,魅力無窮
注重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親身體驗數學的魅力。數學文化在課外活動實踐中的作用不可或缺,比如牙簽橋怎樣才能搭得又穩又牢?密碼鎖里有什么奧秘?密鋪的圖形美在哪里?……很多問題都在課外的實踐活動中,不斷地提出,陸續地解決。課外的實踐活動讓知識變得更加簡單,更易理解。
基于以上原則,本文提出了一種以數學文化為基礎的小學數學課外活動設計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確定活動主題: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數學教育目標,選擇合適的數學文化主題;
2.設計活動內容:結合活動主題,設計具有趣味性、挑戰性和實踐性的活動內容;
3.制訂活動計劃:明確活動的時間、地點、參與人員、所需材料等;
4.實施活動:在活動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驗數學文化的魅力;
5.活動評價與反饋:對活動進行總結和評價,收集學生的反饋意見,為下一次活動提供改進方向。
四、小結
數學文化視野下,小學數學課外活動設計研究對于提高學生的數學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促進數學文化的傳播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提出的以數學文化為基礎的小學數學課外活動設計方法,為小學數學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實踐參考。數學文化在課外活動中的實踐,需要老師有數學文化意識,有對數學文化的深刻認識,有創新意識,也需要老師去多多實踐,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使數學成為一門學生真正喜愛的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