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一輪教育改革的深入,美術課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重視。美術教學是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美術基礎知識,還要根據學生的美術基礎以及新課改教學目標來創新美術教學方法,以此來不斷提升初中美術教學效果,實現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目標。筆者結合多年的教育工作經驗,分析和探討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以供廣大美術教師借鑒。
【關鍵詞】初中美術;審美能力;培養策略
作者簡介:顧耀宙(1981—),男,江蘇省江陰市周莊中學。
審美能力是指人感受、鑒賞、評價和創造美的能力。審美活動通常是指審美者借助自身的生活經驗、藝術修養以及審美趣味,鑒賞審美對象并獲得美感體驗的活動。對于初中生而言,審美能力通常有兩個層次:一是在感知審美對象的過程中自然形成的審美能力,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基于相對專業的視角形成的審美能力。前者所對應的審美能力相對較弱,而后者所對應的審美能力則相對較強。但這并不意味著前者就不重要,實際上,較強審美能力的形成正是以學生自然形成的審美能力為基礎的,而通過美術教學來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有助于將學生的自然審美變成相對專業的審美[1]。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美術課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有促進作用,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初中美術教師應該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推動美術教學工作順利開展。
一、初中美術教學面臨的問題
目前,部分美術教學體現出來的只是“術”,而不是“美”。學生只是跟在教師后面學“畫”,對于作品的美,學生是體驗不到的。總體而言,目前初中美術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其一,部分美術教學較形式化。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為了讓學生順利升入理想的高中,部分初中以中考為教學導向和目標,不夠重視美術科目,甚至不斷壓縮美術課時,美術課程被其他科目所取代,導致學生能夠接觸美術學習的時間有限,美術教學活動較形式化。
其二,美術教師的專業素養有待進一步提升。部分初中并不重視美術教學,在教師資源配備方面,投入相對來說比較少,甚至會安排其他學科的教師來兼任美術教師。這部分教師很難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美術指導,更別說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部分美術教師工作態度不積極,不主動學習和沉淀自己,導致教學素養和專業素養很難得到有效提升,教師很難為學生提供專業的美術指導。
其三,教學手段單一。目前,初中美術教學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繪畫技能以及美術鑒賞能力,對學生的藝術思維啟發并不重視。受教材、課程設置、教學結果考核等多種因素的限制,學生在美術課程中處于被動地位,教師不重視培養學生的聯想與創新能力,單一的教學手段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不利。
其四,美術教學設施嚴重不足。部分初中缺乏美術教學設施,學校對美術教學的投資遠遠不夠,甚至沒有配備專門的美術教室、美術用品等。在教學設施不足的情況下,初中美術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學生的審美能力難以得到提升。
以上這些問題不僅影響著學生美術知識的學習,更影響著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通過梳理這些問題可以發現,要想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關鍵在于樹立正確的美術教學理念,讓美術教學回到美育的軌道上。教師要有明確的審美能力培養意識,且要將審美能力的培養滲透到日常的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在此基礎上豐富教學手段,就能讓學生有更多的審美機會,奠定審美能力培養的基礎。
二、初中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
發現了傳統美術教學中的問題,認識到審美能力的培養需要正確的教學理念作為引導,同時需要相應的教學手段作為支撐,那么具體到日常的教學中,教師應當將相應的教學理念轉化為具體的教學策略,為學生提供審美能力提升的空間[2]。在實踐的過程當中,筆者結合初中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借助多媒體技術來豐富學生的感知,同時在開發課程資源的基礎上整合美術教學的素材,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中感知美術學習對象,并基于自己的直接感知發展審美能力。下面筆者分兩點詳細闡述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
(一)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有效整合美術教學素材
隨著時代和社會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技術在學校教育中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在美術教學中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教師要緊跟時代和社會發展的步伐,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多媒體技術集文字、聲音、圖片、動畫等為一體,具備人機交互的功能,能夠將科學與藝術緊密結合起來,將更多信息直觀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滿足美術教學的需要,提升美術教學的效果。部分初中美術作品和理論知識比較抽象,尤其是那些年代比較久遠的美術作品,其社會背景和思想潮流與如今的社會有一定的不同,即使是處于同一時代的作品,受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影響,部分西方美術作品在創作理念和表現形式方面也與中國美術作品存在較大的差異,初中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生動形象地展示美術作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美術教學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教師可以在互聯網上提前搜集美術作品的相關資源,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呈現當時的社會環境,使學生能夠對美術作品有更加理性的認識,在了解美術作品創作背景的基礎上進行鑒賞。
同時,審美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對美術信息的輸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美術基礎確定每節課的主題,搜集與該主題相關的美術素材,尤其是學生相對熟悉的美術作品,在此基礎上進行篩選和整合,以此來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的藝術視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3]。
以“各具特色的歐美美術作品”一課的教學為例。在這一課中,學生可以看到許多各具特色的歐美美術作品,如《巖間圣母》《雅典學院》《海倫·芙爾曼和她的兩個孩子》《夜巡》等。以《海倫·芙爾曼和她的兩個孩子》為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給學生展示該作品的創作背景,將這幅畫放大呈現在多媒體設備上,引導學生從作品整體、人物的情緒表現、人物的空間感等方面去鑒賞作品,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加深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理解。
又如,在教學“情趣濃郁 能工巧匠”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以“民間藝術”為主題尋找教學素材,將剪紙、編結、線材造型、蠟染與扎染、彩塑等納入視野。以剪紙為例,剪紙是我國傳統的民間藝術,教師可以提前收集剪紙的樣式、題材、表現形式、基本技法等資料,在課堂上呈現給學生,再利用PPT為學生展示優秀的剪紙作品,引導學生從審美特征、文化內涵、象征意義等方面進行鑒賞。接著,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剪紙技法的視頻,讓學生看完視頻后嘗試自己動手剪一剪,掌握剪紙的基本技法,加深學生對剪紙藝術的認識,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采取小組合作教學模式
初中美術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在了解學生美術基礎和審美能力的前提下,采取分層教學策略,將班內學生分成A、B、C三個層次,合理劃分小組,并安排相關的美術學習任務和實踐活動,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因材施教,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并根據學生的合作學習情況,為學生提供專業的指導和點評,全方位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
以“漂亮的手工燈飾”一課的教學為例。這一課的教學目標為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簡單的材料制作漂亮的手工燈飾。在組織學習活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制作手工燈飾。合作的過程往往涉及材料的選擇與再創作等,教師可以讓學生將這些環節整合起來,在選擇材料的時候考慮創作內容,在創作的過程中選擇材料。比如,有的學生可能會在設計燈飾的時候主動組建小組,從燈飾的造型角度來判斷什么樣的燈好看、容易引起別人的注意,并根據制作的燈飾選擇合適的材料。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進行小組討論,各抒己見,與小組成員共同完成任務。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展示成果,并闡述自己小組的創意,再結合所學知識對作品的風格、技法、特點、創新點等進行鑒賞。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充分尊重學生,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看法,以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三、初中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注意點
理論層面的學習為審美能力的培養提供了方向,實踐層面的探究為審美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分析依據。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時,教師要關注以下三個方面。
注意點一: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必須以豐富的審美對象作為學生感知的基礎。審美能力的養成離不開對審美對象的感知,感知是學生在利用感官獲得知覺的過程。美術學習的過程不是簡單的“學畫畫”的過程,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只滿足于讓學生對美術研究對象進行模仿,而應當引導學生從美學的角度去認識審美對象,真正形成對審美對象的美的感知。根據筆者的實踐經驗,只要能夠讓學生獲得良好的美學體驗,即使學生不能用準確的語言描述自己感知到的美,也能在感知作品的過程中提升審美能力。
注意點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要緊扣審美過程這一核心要素。審美能力培養過程的質量決定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效果。初中生的認知能力有限,他們感知美的角度相對比較狹隘,描述美的語言比較貧乏。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充分借助初中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感知經驗,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的審美有據可依。在審美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初中美術教學的基本思路,教師應當想方設法地優化學生的美術學習過程,確保審美元素豐富、審美過程科學,這樣學生在開展美術學習的時候才更容易進入審美的空間,審美水平也更容易從低階走向高階。
注意點三: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要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與空間。審美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學生對美的感知需要時間的積淀,同時還需要足夠的空間。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不能急于求成,要想方設法地為學生提供足夠的美育感知素材。同時,教師可以適時重復呈現同一素材,因為在不同的時段呈現同一審美對象,學生的感受可能會不一樣,學生對其中的美的感知會逐步加深。這能為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奠定堅實基礎,符合審美能力培養的基本規律。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美術教師應該將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美術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需要以及學生發展的需要。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首先,教師要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審美情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美術理論知識,提高學生參與美術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其次,教師要從主題出發,整合美術素材,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的藝術視野;最后,教師要采取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熱情,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
【參考文獻】
[1]南欽云. 初中美術欣賞課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探析[J]. 新課程,2021(6):111.
[2]劉丹. 探討如何在初中美術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J]. 文淵(小學版),2019(6):613.
[3]苑曉雪. 探析如何在初中美術課堂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J]. 空中美語,2021(5):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