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德玲 韓猛
摘要: 古詩詞教學是中職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培養中職學生語文核心素養不可或缺的教學內容。當前,中職語文古詩詞教學存在學生基礎薄弱、師生重視程度不足、教學方法與評價方法單一等一系列問題。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必須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和開展多種方式的教學,只有這樣才能逐步實現提升中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責任擔當、增強文化底蘊、培養語文核心素養的目標。
關鍵詞: 中職語文 ?古詩詞 ?核心素養 ?實踐探究
目前,在培養中職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大環境下,要提高中職語文古詩詞的課堂教學質量,提升中職學生的古詩詞理解、領悟與鑒賞能力,教師必須改變現有的以新教育信息技術為媒介的變相的填鴨式教學模式,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一、中職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現狀
(一)學生基礎薄弱,難以深層次理解古詩詞
古詩詞教學對中職學生而言有著重要的意義,但在中職語文的課堂教學中,古詩詞單元教學卻存在著不少問題。大多數中職學生語文基礎比較薄弱,文言知識積累較少,而要想學好古詩詞,學生不僅要理解古詩詞本來的含義,還要去領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更深層次的情感,這對于中職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所以古詩詞的學習是中職語文學習中的難點。如果中職學生長期學不懂古詩詞,自然就無法體會到古詩詞學習的樂趣,會對古詩詞學習產生畏難情緒。
(二)師生對古詩詞教學的重視程度不足
從中職學生的角度來看,不少中職學生認為只要學好與未來就業有關的專業知識即可。古詩詞的學習,與就業并不存在直接明顯的利益關系,絕大多數中職學生并不重視古詩詞的學習。
從教師的角度來看,很多教師往往認為學生語文基礎差,只要能達到背誦和基本理解的程度便可,教師對古詩詞教學的低標準要求,也不利于古詩詞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教學方法單一,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除了學生語文基礎薄弱之外,教學方法單一,也阻礙了一些學生對古詩詞產生興趣。在進行古詩詞教學時,多數教師只是一味地講解,學生只能被動地接收,知識沒有主動探索、積極互動,致使古詩詞的教與學靜態化,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導致學生陷入了古詩詞學習的困境,以為只要背熟詩詞便是學懂了古詩詞。學生長期在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下學習,其積極性和能動性會慢慢喪失。
(四)教學評價方法單一,不利于培養學生語文素養
近幾年,在安徽省分類考試和對口升學考試中,語文試題設置的都是選擇題,這種考核方式本身就很片面,而且涉及古詩詞的題目并不多,這無疑把中職語文古詩詞教學評價引入了誤區,一些教師效仿分類考試的做法,平時練習的都是選擇題,檢測試題也都是選擇題。這種評價方式降低了學生的誦讀激情,阻礙了學生誦讀能力和品鑒能力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能動性,不利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
二、基于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古詩詞教學方法與策略
(一)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
1.演繹教學法
演繹教學法又稱作意境再造法。中國的古詩詞篇幅短小、語言精練,學生要弄懂詩歌的字面含義并不難,但要透過詩詞本身去理解詩詞背后作者的深厚情感傾向往往就比較困難。教師如果能在古詩詞教學中,運用生動的手法給學生介紹古詩詞創作的背景、作者的生平等內容,容易將學生帶入與作品相對應的情境之中,學生當然會產生很大的興趣,這也是古詩詞教學的前提。但是一些教師在教學時,對作者生平和創作背景往往是一筆帶過,這就導致學生并不能真正與詩人產生情感共鳴,也就不能真正學好古詩詞;讓學生發散思維,大膽想象,將短短的幾句古詩詞改編成一個生動的故事,能夠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例如,教師在教學《天凈沙·秋思》時,可以讓學生以第一人稱敘述一個遠離家鄉的旅人的所見所感所思,并讓學生代入角色,用生活化的語言予以演繹,不僅使得課堂豐富有趣,也提高了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力。
2.類比教學法
類比教學法是語文教學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古詩詞教學中,這種教學方法也很適用。在古詩詞教學中應用類比教學法,通過對古今中外同類詩歌不同思想內容、藝術風格乃至詩中人物形象的比較,可以提高學生對詩歌藝術的審美鑒賞力,也能加強學生對相關古詩詞的理解?;诖?,我校語文教師組織編寫了校本教材,對原有語文教材進行資源整合,將相近題材的古文詩歌編排在一起,并進行有效的拓展。例如,愛情詩是古詩詞教學中的一個類別,我們用中外愛情詩詞,或者不同時期的愛情詩詞進行類比教學,如將舒婷的《致橡樹》與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進行類比教學,將詩經中《靜女》與《關雎》進行類比教學等,引導學生進行開放性思考,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古詩詞領悟力。
3.誦讀教學法
誦讀是古詩詞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有的誦讀教學趨于形式化,沒有在古詩詞教學中起到應有的作用。基于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融入豐富多樣的誦讀形式。首先,注重誦讀的準確性,因為許多學生讀古詩詞時完全憑著直覺朗讀,不注重韻律、節奏,起不到促進作用。其次,采取學生個人讀、分組讀、合作讀等多種誦讀模式,讓學生在讀中找到自身優缺點,增進交流,同時讓枯燥的誦讀充滿樂趣和吸引力。最后,在開展誦讀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選取相對應的背景音樂,以更好地調動學生情感,讀起來也更符合詩歌的律動性,學生自己感覺讀得好,自然就喜歡讀,就讀得多,也記得多,同時通過朗誦能夠提升學生對古詩詞的鑒賞力。
4.情境教學法
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營造合適的情境,往往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刺激學生的感官神經,讓學生盡快融入課堂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營造教學情境,教師應根據古詩詞的題材、內容、時代背景及作者的語言風格去創設相應的情境。當學生產生情感觸動或者是情感共鳴之后,教師趁機引導,深化古詩詞教學。
情境教學法主要是通過模擬創設與古詩詞創作背景相近的情境,去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詞,與作者產生共鳴。
(二)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教師要引導學生重視古詩詞的學習。作為語文教師,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每日在“學習園地”中寫上一首詩歌;每周可以讓學生分享本周讀過的好詩好詞,并談談自己獨特的感受;可以在“學習園地”中張貼詩歌、詩人相關介紹資料;可以要求學生在筆記本上及時記錄平時聽到的、讀到的、看到的好詩詞;可以利用晨讀時間,讓學生朗誦一些經典的古詩詞。這樣不斷在班級內營造良好的古詩詞學習氛圍,引導學生關注古詩詞學習,提升學生對古詩詞的鑒賞、理解能力。
教師自身也要提升古詩詞教學水平,通過古詩詞教學實現更加深遠的育人效果,引導學生關注和學習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不斷地從古詩詞學習中汲取文化營養,同時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
(三)開展多樣化教學方式
古詩詞教學不能僅著眼于課內,興趣是引導學生學習的最好工具,我們可以以詩詞學習為契機,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播放《中國詩詞大會》讓學生直觀感受古詩詞的魅力,聯系學校開展詩詞朗誦大賽、古詩詞知識競賽等,引導中職學生主動去學習古詩詞。此外,還可以成立詩詞社團,將學習古詩詞與漢服文化、歷史等緊密結合,激發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的興趣。例如,舉行一期“古代詩詞人來穿越”活動,讓參加活動的學生選取一名詩人或詞人進行扮演角色,在活動中介紹自己作為詩人或詞人的生平背景和經典詩詞,還要用生活化的語言描述所扮演角色的性格。
三、中職語文古詩詞教學實踐探索成果
(一)提升中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責任意識
古詩詞是中國幾千年精神文明的瑰寶,一直伴隨著傳統文化穿越數千年的時光,可以說,古詩詞是中國古代文學史的內核,是承載整個中華民族歸屬感、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載體,也是炎黃子孫家國情懷的外在體現。中職學生處在人生成長的特殊時期,他們的身體和心理都處在敏感階段,在特定的認知引導下,對世界有了一定的看法,也有了自己的思考。但由于自身知識結構的限制性,再加上網絡、西方思想文化的滲透,他們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過程中會受到誤導,甚至被引入歧途,這不利于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揚。
在這種形式下,中職語文教材用很大板塊編排古詩詞內容,目的就是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受到民族精神的鼓舞,接受民族風骨的熏陶。中華民族有太多愛國詩人,他們留下了許多愛國詩篇,像屈原的《九歌·國殤》、陸游的《示兒》、岳飛的《滿江紅·怒發沖冠》、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等,這些詩歌能在不知不覺中喚醒學生的愛國情懷,培養學生的擔當意識,提高學生的文化審美能力,對學生個人乃至整個民族的發展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二)增強學生文化底蘊,培養語文核心素養
1.提升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古代詩人留下了大量表現自然之美、人情之美、哲理之美的詩句,它所體現的審美是大家普遍接受的,它包含了人性的真、善、美。一個審美情趣高的人,往往能更精準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感,說出來的話往往更具有感染力。用古詩詞表達出來的感觀和體驗是常言不可比擬的,優美的詩句豐富了學生的語感,提升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钡莱隽苏b讀古詩詞能夠提高寫作水平。誦讀古詩詞本身就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學生可以通過誦讀,慢慢積累一定量的詩詞內容、形式、語感和思想,在寫作時就能夠把詩詞中的精髓合理地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從而美化自己的語言,豐富文章的內容,提升文章的思想,增添文章的魅力。再者,古詩詞創作最大的特點就是用精簡的語言表達豐富的內容,富于聯想和想象,學生在誦讀中能得到極大的滋養和啟發,對寫作水平會有很大的提高。
3.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任何一首優美的古詩詞都是詩人對這個世界的獨特理解,是詩人創造性思維的具體體現。因其語言凝練、短小精悍,為讀者留下了無窮的想象和再創造空間,學生透過詩歌本身發散思維,培養了中職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
總之,提升中職學生的古詩詞核心素養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中職語文古詩詞教學任重而道遠。中職語文古詩詞教學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與文化底蘊。因此,中職語文教師要在課堂中運用更多豐富有趣的教學形式,以激發中職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的興趣,真正實現《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標準》所要求的目標,達到學科育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吉云.優秀傳統文化在中職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融合與應用研究[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21(3):1-2.
[2]湯蓉.核心素養培育下的中職古詩詞教學策略探賾[J].成才之路,2020(26):2 3.
責任編輯: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