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項目化學習,英文為project-based learning,作為一種研究性學習方法,有別于傳統教學,要求學生基于真實情境,在情境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現新的問題,幫助學生體驗包括學科知識在內的外部世界,發展對學科及外部世界的內在興趣。在小學英語新修訂的譯林版英語教材中,綜合語言實踐項目(Project)是一個新增板塊,適用于項目化學習。隨著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在智慧課堂開展項目化學習逐漸成為近年來關注的焦點。文章以智慧課堂為基礎,結合英語教學實踐,闡述了項目化學習在小學英語課堂的具體實踐。
[關鍵詞] 項目化學習;英語智慧課堂;項目評價;思維品質
近年來,項目化學習是全球教育中的一個熱點,項目化學習開始頻繁得到國家高層的關注,這也標志著我國項目化學習迎來新時代。無論是通過理論研究還是實踐調查,都可以發現,我國當前小學英語項目化學習盡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然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一方面,針對項目化學習的理論研究涵蓋面不夠廣,小學領域的相關探索較為欠缺;另一方面,項目化學習的評價體系不夠完善和科學,沒有充分體現對學生多元能力的考量和尊重。此外,研究發現,當前的項目化學習沒有充分運用信息技術,二者的結合不夠緊密。
對于構建智慧課堂這一基本目標,英語教師應當通過各種方式為學生提供在線學習的機會。因此,筆者將信息技術與項目化學習融合,為小學英語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
一、內涵:為英語教改提供可操作性
(一)智慧課堂的含義
智慧課堂是“互聯網+教育”的一種結合形式,給小學英語教改帶來了可行性。本研究的探討和剖析建立在這樣一種定義上,即智慧課堂必須體現教師和學生雙方的智慧共存,同時應當盡量多地引入現代的設備或技術。這種同時體現科技力量和人文的課堂才符合智慧課堂建設的深層次需要。從這個角度來說,英語智慧課堂能夠在大數據等高新科技的輔助下,為學生創造一種高效、多元、豐富的學習環境。
(二)項目化學習的意義
項目化學習,英文為project-based learning,是符合學習本質的學習方式之一。項目化學習有別于傳統教學,是以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完全符合新課標要求,符合學生綜合能力發展的需要。教師可以用項目化學習方式進行課程標準中知識和能力的教學。項目化學習主要有運用能力和學科素養兩個方面的內涵。運用能力是指聽、說、讀、寫等多個維度和層次的技能,而學科素養則更加抽象,通常是指人的學習興趣、動機、合作精神等。
在新修訂的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中,綜合語言實踐項目(Project)是一個新增板塊。筆者在Project板塊,根據小學生的認知和理解水平,規劃了項目化學習在小學英語課堂實施的基本步驟:目標明確—問題驅動—小組交流—作品制作—成果展示—項目評價。
在小學階段充分引入智慧課堂并發揮其功效,必須將項目化學習和信息技術建立直接而緊密的聯系,從而最大限度地體現各項先進技術的優勢,推動小學英語教學的健康發展。
二、策略:項目化學習在小學英語智慧課堂的實施
本文以譯林版英語課本六年級上Project 1 A holiday album(《一個假期相冊》)為例,具體闡述小學英語項目化學習在智慧課堂的實施策略。
(一)目標明確,開展項目化學習
項目化學習必須建立項目小組。以學生的優勢特點和能力需求作為自由劃分小組的兩個指標,每個小組設置4人,共計10組。學生利用課外時間收集信息,進行主題“A holiday album”討論,分工協作,獲取、分析、整理相關假期資料。最終各小組利用平板電腦提交一份電子的假期相冊,并做小組匯報。相冊中要包含必要的英語詞匯、圖片等,匯報要有邏輯,時間控制在3分鐘內。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初步掌握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
(二)問題驅動,發散學生思維
在項目化學習中,我們設計驅動式問題時,一定要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注意問題的難度,不要造成學生的畏難焦慮情緒。這一環節,教師可以利用移動終端的搶答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加強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及時反饋。本單元設計的主要內容是“假期相冊”,結合學生前面學習的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Unit 2 What a day、Unit 3 Holiday Fun、Unit 4 Then and now內容,注意對過去時態的綜合運用。
本項目的驅動問題是“Which country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for the holiday? Why?”教師通過創造假期這個真實的情境,讓學生對自己假期想去的國家進行討論,為后面制作假期相冊做鋪墊。通常來說,這種輕松、與實踐聯系緊密的話題是學生較感興趣的,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較高。但是在探究過程中,不同國家的景點有一些是超出學生知識范圍的。在英語智慧課堂上,學生一方面可以利用平板電腦查找資料,另一方面可以將自己的困惑記錄在平板電腦上,實時與教師、小組成員交流,尋求幫助。借助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教師能夠第一時間發現并了解學生的問題。這樣驅動性問題的設計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聯系實際,發散學生思維,提升學生思維品質,促進學生學以致用。
(三)小組交流,促進深度學習
項目化學習在英語課堂上更加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項目小組的學習、交流與合作要以真實情境中的問題為任務驅動。這一基本要求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證全體學生完成對應的交流,在交流中學生的合作能力、思考能力和評價能力也會進一步得到鍛煉。教師在展示和引導的過程中,可以運用包括PPT等工具在內的多媒體技術。在交流和討論后的檢查環節,如果學生對問題的反饋較好,教師應當更傾向于對討論內容的總結。相關內容也可以用電子設備分類儲存,便于學生復習和瀏覽。對于學生存在疑惑的部分,教師應當盡量使用多媒體設備進行合理的講解。
T: Finally the last stop,(出示地圖)Where is it ? (China).? (上課前讓學生自己準備好中國旅游景點照片。)Take out your photos. Show us what can we visit in China? Ask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about the photos.
一名學生上臺展示自己的照片,將照片貼于黑板上,其他學生提問。再請兩名學生將自己的照片貼于黑板上。教師再逐步完成黑板上的holiday album。
在本環節之初,教師通過觸控式一體機軟件的自定義動畫功能和插入符號功能依次引入新單詞,用紅色框聚焦主情境圖中的單詞,排除無關信息的干擾,并通過連接器功能模擬a holiday album的真實情境,一步一步地添加相冊的封面和文字介紹,制成一本假期相冊,為接下來學生制作自己的假期相冊做示范。同時,在觸控式一體機屏幕上進行步驟指導,鼓勵學生增加文字說明、封面,并適當裝飾,最后裝訂成冊,有利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和學習方法的滲透。小組討論必須以合作的方式開展。最后,編寫目錄這一環節在充分尊重學生主觀能動性和自主性的同時,能夠激發學生對邏輯的關注。
在項目化學習的各個環節中,小組內部成員發揮個人優勢,以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務。遇到問題,如對新詞的拼讀或理解不到位,也可以借助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進行查閱。
(四)作品制作,提升實踐能力
通常來說,項目化學習都會“邊做邊學”,簡單來說就是學生之間通過合作,完成某一特定的任務和作品。研究發現,對于復雜圖片來說,即使是學生主動動手,也很難完成對應的說明任務,這是對時間和課堂資源的浪費。在這種情況下,英語智慧課堂能夠彌補這些不足。
在教學過程中,之前已經提到將學生分為10個項目小組,教師可以利用圖庫預設學生可能的想法。學生可以自由搜索,隨意拖動圖片,組成一個電子的holiday album。學生在平板電腦上利用電子筆拖出項目相關的準備材料,小組成員共同完成假期相冊的設計,每個小組成員可以選擇自己最擅長的部分。項目小組成員協同合作,一起完成電子假期相冊制作,有利于提高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假期相冊的制作讓組內交流的結果可視化,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提升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
(五)成果展示,體現綜合能力
在具體的展示環節,教師應當充當引導者的角色,在小組匯報的過程中發揮協調作用。可以選取多個小組的優秀作品進行對比,讓學生共同交流和學習。展示環節也可以借助各種移動設備,更加高效便捷地獲取學生的反饋。與此同時,必須認識到,項目展示也是展現學生綜合學習成果的重要途徑。
在前幾個環節充分鋪墊和準備的基礎上,學生再次合作,在各個小組完成項目作品A holiday album后,教師選取兩個優秀小組的作品來拍照,登錄云平臺掃描二維碼將作品上傳至課件中,共同學習。
(六)項目評價,綜合多元評價
科學合理的評價能夠幫助學生總結經驗,在不斷進步中鍛煉語言綜合能力。在學生展示項目成果之前,在移動終端上明確項目評價表。總體標準:A(10星及以上)、 B(7至9顆星)、 C(6顆星及以下)。全體學生共同觀看項目展示,并展開評價。為體現學生思考的過程,評價可以采用自評和他評兩種方式。在英語智慧課堂上,教師還可以利用朗讀App對小組匯報的語音語法等進行在線評價,將匯報語言的正確率和發言的數據一一顯示在大屏幕上。學生的評價也是基于多元維度開展的,評價標準定為A、B、C三個等級,根據得到的星數進行打分。為了進一步優化作品,發展綜合探究能力,各個小組可以繼續利用課余時間修改作品。
三、反思:英語智慧課堂項目化學習的聚與融
(一)項目化學習促進課堂轉型
在類似案例Project 1 A holiday album的課堂中,使用項目化學習鞏固與拓展知識,十分有助于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態度。相比于傳統英語課堂,英語智慧課堂教學過程更直觀、生動。不得不承認,英語智慧課堂的提出和發展,從根本上扭轉了傳統課堂教學中以教師為主體的局面。當前,除了提升教學效率,教師也能夠在智慧課堂中豐富教學資源,提升個人能力。
(二)項目化學習改變教學方式
教師在小學英語智慧課堂上開展Project板塊教學時,不僅要注重學生英語語言的學習結果,還要培養學生英語學科素養和能力,這樣才能回到項目化學習的本質。在小學英語智慧課堂上,英語教師需要將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相結合。英語智慧課堂以信息技術為基礎開展英語教學,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并為學生提供資源共享、分工合作的良好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主動性。項目化學習在英語智慧課堂的實施,不再像傳統課堂中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解決以往小學英語閱讀學習內容單一、信息割裂等問題。
(三)項目化學習提升思維品質
對于小學生來說,創設英語智慧課堂,積極引入項目化學習方式,能夠錘煉學生的綜合能力。在英語智慧課堂的項目化學習中,學生項目任務明確,可以積極充分地在線參與合作學習,所有的學習行為都是有效的,學習效果更是傳統課堂教學無法比擬的。問題驅動中的在線搶答環節,有助于發散學生思維,使學生高效習得語言,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精神和探索精神,更有助于整體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和在真實情境中的合作探究能力。
參考文獻
[1]黃承寧,孫潔.智慧校園環境下一卡通系統與服務體系構建[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12(4):4-5.
[2]姚恒.從信息管理到知識管理的蛻變——智慧校園環境下檔案知識管理研究[J].圖書情報導刊,2016,1(1):102-104.
[3]徐巖.智慧校園環境下移動互動課堂應用模式與策略研究[J].中小學電教,2013(12):18-20.
[作者簡介]朱妮婭(1989—? ? ),女,江蘇興化人,南京市月華路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智慧英語課堂教學和小學英語高階思維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