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基于思維可視化視角,探討提升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即將隱性思維顯性化,幫助學生構建可視支架,激發其寫作興趣,達到提升學學生寫作水平和思維品質的目的。本文以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4 Task板塊的寫作教學為例進行實踐探索,旨在落實核心素養培養,有效提升寫作教學質量。
關鍵詞:思維可視化;寫作教學;初中英語
作者簡介:丁文瑤,張家港市外國語學校。
一、引言
正所謂“文以載道”,寫作是個人思維傳達的過程,寫作能力的本質是思維能力。對廣大教師而言,寫作教學應摒棄模版化,杜絕死記硬背或生搬硬套,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才是優化寫作教學的必由之路。
“思維可視化”這一教學理念是由劉濯源提出的。該理念強調對思維能力和思考路徑的梳理與呈現,側重知識表征下的思考方法、思維規律、思考路徑的可視化。本文探討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利用思維可視化工具來呈現思維過程,實現隱性思維顯性化,強調思維能力與英語語言能力、學習能力和文化意識的整合,從而達到增強學生思維品質、提升學生寫作水平的目的。
二、利用思維可視化進行初中英語寫作教學的意義
(一)強化學生的邏輯思維,賦能寫作教學
初中生英語寫作的常見問題有結構紊亂、思路不清;套用原文、模板,句式雜糅;冗長瑣碎、言之無物等。將思維可視化用于初中英語寫作教學,運用可視化素材,使語言信息更具直觀性,符合初中生的認知特點。通過可視化的思維架構,分解寫作過程,使寫作教學的重心從結果轉向過程,讓學生專注謀篇布局、撰文構思,強化學生的邏輯思維,釋放學生的學習活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學生的寫作潛能。
(二)聚焦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核心素養培養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學生有效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引導學生認識和發現自我價值,發掘自身潛力,有效應對復雜多變的環境,成就出彩人生,發展成為有明確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質的人。研究表明,教師通過思維可視化工具,能夠讓學生的思維清晰可見,促使學生在已有思考的基礎上獲得更深入和更豐富的理解。學生通過發散思維發展思維能力,提升思維品質,加強對知識的理解、記憶和運用。能夠做到思維可視化的學生,具備較強的信息處理能力和管理能力,遷移運用知識的能力突出,并且會不斷更新見解和思想,在寫作時充分表達自我,傳達深度思維,這有利于其實現全面發展。
三、基于思維可視化理念的初中英語寫作教學實踐
譯林版初中英語教材中的Task板塊為寫作教學提供了重要素材。經過一整個單元的鋪墊和學習,學生需要根據范文,圍繞本單元主題,整理思路、組織語言,進而落筆成文。下面以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4 Task板塊為例,探索“思維可視化”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利用。
本課的教學文本是Suzy的一篇日記,記錄了其第一次為母親制作生日賀卡的過程和感受,屬“人與自我”主題語境。教學目標是學生能在魚骨圖的幫助下,搭建清晰的寫作框架,組織優美的寫作語言,進而完成一篇關于DIY的日記,并且思考自己動手(DIY)的意義,對自我價值和社會責任進行深入思考。
(一)模擬情景導入,補充主題相關表達
寫作的關鍵是寫什么和怎么寫,寫什么是寫的起點。教師可圍繞主題創設真實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激活學生已有的語言知識和情感體驗,為寫作鋪設必要的語言和文化背景。問題序列是思維可視化工具之一,指利用兩個或兩個以上問題,形成思維路徑,清晰直觀,層層推進,促進學生思考。
【教學片段1】
在導入環節,教師給學生展示四名學生的DIY感言,并提出問題,由學生討論后回答。
Lucy I made a paper rose for my foreign teacher as she was leaving China. It's simple but has a personal touch(人情味/個人特色).
Linda I didn't want to throw my old T-shirts away, so I used them to design clothes for my toy bear. This made my bear unique (獨特)!" [ju?ni?k]
Simon I am crazy about planes. In order to learn more about them, I tried to make a model plane last week.
Tom I made a cake for my grandma instead of buying one because I knew her unique taste. The cake was full of my love to her.
Q1: What did...do? Q2: Why did he/she do it himself/herself?
【設計意圖】
在導入環節,展示同齡人的DIY經驗與感想,既貼近學生的真實生活,又開拓了學生的思路。What和Why的問題序列是本課利用思維可視化策略的第一步。對What的羅列,豐富了學生的寫作主題,而對Why的挖掘,激發學生對DIY主題進行深入思考。人情味、獨一無二、環保等表達不僅能引起學生共鳴,更是對話題的補充和加深,有效解決學生在后續寫作中思維不足的問題,為最后的寫作產出做好鋪墊。
(二)分解語篇結構,搭建可視支架
任何語篇都是按照一定的思維模式和結構組織而成的。在語篇解構層面,借助思維可視化教學可將語篇內容提煉為邏輯清晰、層次分明的知識網絡,便于學生理解和內化。在解構的過程中,學生的提煉、概括和分析能力會得到提高。在體驗層面,可將知識灌輸變為自主探究,將死記硬背變為可視化及結構化的思考,從而提高教與學的效能,更進一步地將學習體驗由枯燥乏味變為興趣盎然。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要帶領學生梳理文章邏輯,提取文章結構,搭建可視支架。通過圖解的方式,加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記憶,幫助學生實現從復述范文到輸出習作的轉變。
【教學片段2】
教師讓學生閱讀文章第二、三段,找出賀卡制作的關鍵步驟。
Read and find the steps.
T: How did Suzy make the card? Please read and circle the key verbs. And then work out the main steps.
學生閱讀后,填寫魚骨圖主干(見圖1)。
【設計意圖】對學生而言,以DIY為主題的寫作,一大難點是將活動過程描述清楚。思維可視化教學具有直觀性、趣味性、深度加工性等特點。借助魚骨圖,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文章邏輯。Draw、write、colour、cutamp;stick四組動詞的提煉,最大程度化繁為簡,確保學生的第一印象清晰明了,使學生可以快速、無障礙復述出賀卡制作過程。
【教學片段3】
教師再次讓學生閱讀文章第二、三段,找出并歸納細節內容。
T: What else did Suzy write about? Please read and underline. You may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s.
學生閱讀后,完成魚骨圖的魚刺部分(見圖2)。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對文章結構作進一步可視化處理。相較于第一步的簡單明確,第二步帶有主觀色彩,鼓勵學生個性化解讀,要求學生具備辨別、分析和歸納的能力。教師安排小組活動,促進學生進行思維碰撞,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隨著學生陸續總結出time、feeling、trouble、difficulty等關鍵詞,后續的寫作框架也得以完整搭建。
(三)發散寫作思維,豐富語言表達
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學生創設主動參與和探究主題意義的情境和空間,使學生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成為探究主題意義的主體和積極主動的知識建構者。思維可視化是寫作的載體,高度概括了寫作的核心邏輯,幫助學生發散思維、開拓寫作思路的同時避免學生在分析過程中偏離主題、漫無邊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可視支架為基礎,教師引導學生對寫作內容進行合理設計,填充細節,完成段落之間的自然過渡與合理銜接,并對語言表達進行潤色。
【教學片段4】
1.教師在課前導學中,布置學生在給出的三項DIY任務中任選一項體驗并完成問卷。
2.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對照范文對應的魚骨圖,思考并規劃出寫作大綱的魚骨圖(見圖3)。
3.教師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補充具體情景并采用多種形式的句式表達。
【設計意圖】學生在選擇DIY對象時,既要避免單一重復,又要防止因假、大、空而流于形式。三選一的體驗設計,讓學生的寫作落在實處、言之有物。魚骨圖能夠讓思維可視化,幫助學生明確寫作思路。然而一篇優秀的習作,不光要有嚴謹的邏輯結構,還要有優美的語言表述和豐富的層次描寫,即“魚肉”之于“魚骨”。課前問卷的設計,鋪設了寫作“主題-框架-內容”的思維網,幫助學生精準定位,高效打磨語句,使學生在寫作時有“骨”可啃、有“肉”可吃,切實提高寫作質量。
(四)強化育人導向,錘煉核心素養
教師要在英語教學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準確理解核心素養的內涵,全面把握英語課程育人價值。寫作教學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通過思維可視化、思維建模,教師可以直觀地引導學生進行邏輯反推,超越文本,遷移創新,思考行為意義。
【教學片段】
1.教師讓學生閱讀最后一段,思考以下兩個問題,并將關鍵詞填入“魚尾”。
Suzy wanted her mother to get ________ from the card.
What did Suzy get from the job?
參考答案:Her love/ A sense of achievement.
2.教師讓學生填充自己的“魚尾”內容。
參考例句:By doing so, I not only ___________, but also developed my hobbies/protected the environment/improved my skills/ found my gift.
【設計意圖】“魚頭”“魚身”的完善,使“魚尾”的填充水到渠成。教師通過問題啟發,讓學生從直觀和深層角度思考自己動手(DIY)的必要性和意義。在寫作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讓學生親歷實際的勞動過程,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增強成就感、榮譽感和社會責任感。對于學生而言,寫作不再是被迫的、痛苦的,而是充滿樂趣和意義的,是個人成長過程的見證。
四、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整體設計符合新課標提出的思維品質發展理念,基于思維可視化視角,利用魚骨圖,引導學生參與感知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新活動,幫助學生完成DIY主題創作,形成對自己動手(DIY)的理解和觀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有助于訓練學生的視覺思維能力
學生生成可視化支架的學習過程,也是視覺思維不斷更新和發展的過程。通過構建可視化魚骨圖,學生能快速排查邏輯漏洞。如原文中缺失的前期準備(presentations)、事后反思(lessons)等環節,學生通過觀察討論都能補充得當,并熟練產出“read instructions、take a course、get the tools、ask for adults' help、make full preparations”等內容。
(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
基于思維可視化理念展開的英語寫作教學,突破模版、套句桎梏,不再拘泥于句讀,而是著眼于邏輯思維框架的搭建,解放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專注優化語言表達,挖掘寫作的思想深度。實踐證明,學生在課后寫作中,對魚骨圖上的“魚肉”部分印象深刻,能夠將課堂討論產出的精美語句熟練運用到寫作中,使文章條理通順、言之有物。
(三)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在寫作教學過程中,依托可視化支架,教師大膽放手,讓學生充分發揮課堂主體作用,發散思維,自主探究。從選材、措辭到謀篇布局,都由學生根據所繪魚骨圖來決定,學生的寫作熱情空前高漲,學習興趣十分濃厚。面對“魚尾”的缺失,學生能主動思考,闡述“find our true potential,express our talent and creativity,shape the world around us and make it a better place”等活動意義,增強自我效能感。
參考文獻:
[1]潘國芳.初中英語寫作課教學評一體化的應用探究[J].試題與研究,2023(14):64-66.
[2]俞夢倩.關于促進初中英語寫作有效教學的對策研究[J].校園英語,2018(7):201.
[3]戴赟云.初中英語教學核心素養的發展策略[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9(16):15.
[4]張嬌嬌.以“問”促“寫”:問題式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路徑[J].知識文庫,2022(8):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