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單元作業指為完成單元學習任務而進行的具有明確指向性的系統化思維和實踐活動。教師進行作業設計時要堅持全面育人的基本導向,處理好作業“質”與“量”的平衡。單元整體作業設計是優化作業的重要策略之一,高質量的學科作業是有助于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各種類型作業的結構化組合,而不是單一的作業。本文以北師大版小學英語(三年級起點)四年級下冊Unit 7“At the restaurant”為例,探究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作業設計。
關鍵詞:小學英語;核心素養;單元作業
作者簡介:曾妍,福建省寧德市華僑小學。
一、理論領航有依據
(一)單元作業的定義
單元整體作業設計就是將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知識點整合起來進行作業設計。在設計中,教師要關注單元整體教學目標,需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合理分散教學難點,強調重點知識的復現、歸納、綜合運用和適當拓展。
(二)新形勢對作業設計的要求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教師應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建立課堂所學和學生生活的關聯,設計復習鞏固類、拓展延伸類和綜合實踐類等多種類型的作業。
基于新課標,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要凸顯素養導向,要注意“教—學—評”一體化,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因此,在設計作業時,教師要關注單元整體,聚焦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培養。
基于新課標與“雙減”政策的要求,英語教師應思考如何做到減負增質,如何進行多學科融合,如何將課程、課堂、評價進行整體聯動。
(三)核心素養下的單元作業設計
在單元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設定單元作業目標,單元作業目標要緊緊圍繞單元教學目標,體現重難點。再把單元作業目標分解到單元各課時,要盡可能覆蓋課時目標,讓每課時的學習落實到對應的單元作業目標。單元作業目標的落腳點是發展學生的聽、說、讀、看、寫各項技能,最后能夠創造性地建構意義,從而實現作業育人。教師應依據作業目標設計單元作業內容,確定作業屬性,并優化調整作業。
單元整體作業設計中,教師要用整體的觀點去分析單元內容,需要從更深層次對單元內容進行思考和分析,了解每課時在本單元的作用和地位,梳理每課時的知識點,使每課時的知識更系統化和條理化,幫助學生整體理解和把握課程的基本結構和主線脈絡,挖掘更深層次的意思。
二、思路明晰有方向
對新課標進行深入研讀發現,新課標注重單元教學整體性,強調在單元主題引領下,以語篇為依托,圍繞真實情境進行英語學習,注重“教—學—評”一體化設計。
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設計適合不同水平學生的任務型綜合性作業,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發揮自主創造性,實現英語核心素養的提升,促進學生語言能力、思維品質與思想品格協同發展,這成為教師進行單元作業設計的邏輯起點。
下面以北師大版小學英語(三年級起點)四年級下冊Unit 7“At the restaurant”的單元作業設計為例,探究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作業設計。
(一)單元內容分析
本單元的話題是食物,屬于“人與自我”范疇,涉及子主題“個人喜好與情感表達”和“飲食與健康”。
三年級教材中的“Fruits”和“Vegetables”等單元也屬于該主題,而且說明個人喜好的句型“I like beans.”以及noodles等相關詞匯已經學習。在語境中學習和使用“What do you like? I like/ I don't like... Do you like... ? Yes, I do./ No, I don't.”,詢問和回答對食物的喜好是本單元的主要學習內容。在語境中讓學生體會句子的語義功能,并嘗試運用語言的同時,教師還應滲透合理膳食的意識,引導學生了解中西方飲食和生日文化的差異,從而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二)單元作業設計理念
1.單元統籌,注重整體性。堅持單元整體原則,課時作業設計充分體現單元課程內容的整體性和連貫性,將單元話題、語言、知識、能力整合應用。
2.分層設計,凸顯層次性。單元學習前設置Get Ready(前置性作業),課時學習后設置螺旋上升式的課后作業,每題設置不同星級難度和等級評價。通過基礎夯實、趣味比拼、挑戰升級三種遞進形式進行單元整體知識檢測,保證基礎性,注重實踐性,兼顧評價性。
3.減量提質,彰顯創新性。精準設計題目數量,避免單一重復的題型,整合多種資源,設計多種作業形式,如故事視頻、情境對話、思維導圖、英語趣配音、實踐性作業等,讓學生體會英語作業的多樣性和趣味性,豐富學生的英語學習資源,開拓學生的英語學習視野。
4.傳遞文化,踐行實用性。通過創設貼合實際的情境,培養學生將所學語言知識運用于生活實際的意識,啟發學生將英語融入生活,讓語言真正發揮作用,促進學生文化意識的提升。
(三)單元作業設計思路
通過深度解讀教材,本單元的主題確定為“Food and life”,將本單元六課時進一步整合,構成三個具有內在聯系的單元子主題,即“了解美食”“探索美食”和“宣傳美食”,引入北師大版小學英語教材中的主人公Mocky,通過Mocky's Diary這條主線,將五課時的作業分別設置在五個不同的情境,即at the restaurant、in the park、in the supermarket、at home、in the night market,引導學生全面了解食物,滲透合理膳食的觀念,引導學生感悟中西方飲食文化和生日文化的差異性。各課時作業圍繞單元主題和子主題展開,每個課時的作業任務鏈跟隨單元主題情境,各課時作業有前后邏輯關系。各課時既相互獨立,又緊密關聯,由淺入深,理解性技能與表達性技能協同發展,有效幫助學生掌握基于主題的結構化知識。
三、作業設計有特色
有了清晰的主題引領以及情境串聯后,在本單元的作業設計中,教師應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依據單元教材內容和教學課時劃分,以課時為單位,秉持“設計多感官參與的語言實踐活動”這一原則,設計多樣化課時作業。為了使作業設計符合各類學生的實際,作業評價更有實效,教師根據課型特點及學生整體水平,設計分層次的作業與練習。因此,本單元作業分為基礎鞏固、應用提升、拓展創新三大板塊,每個板塊細劃為三類難度,教師有效把握作業難度,并適當將三類針對性題型融入每個課時。
基礎鞏固類作業,重視培養學生的溫故知新能力,是基于課程標準、針對全體學生的共性要求而設計的作業,旨在夯實基礎,解決詞句,通過練習讓學生鞏固基礎知識。
應用提升類作業,重視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讓學生在所學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知識擴充,強化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
拓展創新類作業,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其內容體現個性化和生活化,讓所學真正能所用,旨在提高知識的實用性和趣味性,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新課標指出作業要兼顧個體差異,教師設計的三種類型的作業環環相扣、層層深入,注重素養導向、分層設計、實踐探究、整體融合,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一)夯實基礎能力,強化綜合運用
基礎題通過完成拼圖,考查學生對本單元重點單詞圖文配對的能力和書寫規范的掌握。聽力題以學生喜聞樂見的餐館點餐、公園野餐、完成購物清單、聽小度唱歌、手機點外賣等形式設置情境,讓學生感受如何在真實的情境中運用目標語言,同時考查學生的語篇理解能力和捕捉信息的能力。對以往的單詞分類題型進行變形,通過超市分區,讓學生到不同的區域購買相應的物品,達到分類的目的,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引導學生關注超市分區的知識。比起傳統的圖文匹配,通過創設情境,呈現放置在冰箱里的食物,既考查學生對本單元食物詞匯的理解并做到圖文對應,同時又富有情境性和趣味性。語音題改變以往找不同的形式,通過設置垃圾分類的情境,將標有不同單詞的垃圾袋放入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箱中。這樣既可以考查學生對拼讀的掌握情況,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做題積極性。
(二)關注個性發展,提升思維品質
創設機器人送餐情境,考查學生獲取圖片信息、判斷人物食物喜好的能力;應用題創設Mocky和朋友野餐的情境,考查學生獲取圖片信息、判斷食物特點的能力;拓展題通過掃碼和Mocky一起觀看不同國家的生日視頻,完成思維導圖,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及語言的記憶、理解和應用能力。
(三)倡導學科融合,鏈接生活實際
通過動手自制菜單,實現英語和美術兩學科知識的融合,提高學生的跨學科學習能力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并創設情境,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通過表達食物喜好,自主選擇食材,動手自制三明治,實現英語和勞動兩學科知識的融合,學生通過視頻及小語篇分享自己制作的三明治,提升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讓學生通過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語言運用,發展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利用信息提取類閱讀題,考查學生的讀圖和信息提取能力,同時通過觀察健康飲食的金字塔,學生可以了解健康飲食的合理比例,實現英語和科學兩學科知識的融合,引導學生健康生活,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呈現關于介紹寧德傳統美食的閱讀文章,培養學生的細節理解、篇章理解、推理判斷、歸納總結等閱讀技能,最后通過魚骨圖,讓學生找出地區和對應的小吃,實現英語和地理兩學科知識的融合,加深學生對地區傳統美食的了解,同時增強熱愛家鄉的情感。
(四)創設趣味語境,落實五育并舉
通過食物主題的動畫配音,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培養其良好的語音面貌;創設在夜市串丸子和在家擼串等趣味語境,考查學生對重點句型和句子書寫的掌握情況,培養學生語感;通過觀察餐桌上Mocky和Bobby兩人不同的飲食喜好,考查學生對食物詞匯的掌握情況,并滲透跨文化意識;仿寫題結合學生已學的有關介紹人物的知識點,既考查學生根據關鍵詞進行仿寫的能力及學生對句子書寫規范的掌握程度,同時引導學生將中外傳統食物進行對比,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文化素養。
(五)形成多元評價,助力學生成長
新課標指出注重“教—學—評”一體化設計。對學生實施精準的作業評價,有利于發揮評價的導向作用。作業評價可以監測學生的課時學習成果,也為教師調整教學提供重要反饋。要堅持以評促學、以評促教,將評價貫穿英語課程教與學的全過程。多一把尺子就多一個好學生。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聚焦多元評價。一是評價主體多元化,改變單一的教師評價方式,將學生自我評價和教師評價相結合,讓評價結果更為客觀。二是評價內容多維化,教師結合學生的作業完成度、正確度、參與度、美觀度設置評價標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三是評價方式多樣化,改分數為等級,注重過程性評價。由此,教師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反饋,激勵和指導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本單元的學習中都能提高能力、收獲自信、獲得成長。
教師制作相應的單元作業內容屬性表,表格內容包括設計意圖、語言技能、認知水平、作業題型、適用類型、參考答案和完成時間。
通過單元整體教學的有效實施及單元整體作業設計,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構建對單元主題的認知,提升思維能力,發展英語核心素養。
四、反思實踐有啟示
作業設計,是一個科學的、系統的工程。作業設計絕不僅僅是一次作業的設計、一節課的作業設計,教學需要的是大觀念下的單元整體作業設計。有效的作業設計可幫助學生更好地建構知識體系,發展綜合能力,提升核心素養。布置作業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學習,改善教師教學。教師需要發揮以評促教的作用,最大限度發揮作業設計的導向作用。
一是體現整體性。堅持單元整體原則,充分體現單元課程內容的整體性和連貫性,將單元話題、語言、知識、能力整合應用。
二是體現分層性。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嘗試通過細化任務來實現無痕分層。
三是體現遞進性。作業需關注知識的梯度,具有關聯性,循序漸進,螺旋上升。
四是體現開放性。作業內容應具有開放性,以多元思維為導向,力求構建豐富多元、實踐開放、實用有趣、綜合創新、學科融合的“菜單式”作業庫,讓學生有選擇的空間;作業評價也應具有開放性,以課程為抓手,落實“教—學—評”一體化,使評價主體多元化。
五是體現生活性。關注生活,多創設Text-to-Life的場景,加強作業與學生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在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是體現發展性。作業設計需緊扣時代的脈搏,使作業項目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促進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全面發展。
五、結語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當“雙減”遇上新課標,教師應不斷反思,從大單元的視角,巧創作業新模式,讓作業設計有趣味、有挑戰、有溫度、有深度,讓作業走新更走心。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朱浦,祁承輝.單元整體教學的設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
[3]洪建勛.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英語整體單元作業設計[J].新教師,2022(2):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