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應完善英語教學方法,基于核心素養導向,在培育學生學習能力的基礎上,以“四元五環”方法進行教學,營造合適的情境,引導學生發現英語的魅力,科學設計問題,持續加強學生的思維能力,進一步發展其英語核心素養。
關鍵詞:“四元五環”;英語教學;情境教學;小學
作者簡介:洪萍萍,福清市崇文小學。
“境、思、品、用”是課題“小學英語四元五環教學的實踐與研究”中的四元素。該課題主要探討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如何圍繞這個四元素開展教學。教師應創設有效的情境,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相互欣賞、合作、交流,并應用所學,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所謂的“境”指的就是情境。小學英語教學脫離了社會情境,語言就難以被恰當地表述,難以發揮其表達、交際的作用。這一獨特性是學生學不好英語的一大根本原因。因此在小學英語課堂,情境尤為重要。這也是在“四元五環”中“境”為首的根本原因。
一、情境教學是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之一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驅動力。學生感到學習英語很“有趣”,找到學習英語的“樂趣”,潛移默化地產生“志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會被充分調動,他們才會主動、積極參與到課堂的每個環節中。
想讓學生覺得“有趣”、找到學習的“樂趣”,相對來說是比較簡單的,比如教師的教學語言、教學方法有些許改變,或者唱唱歌、做做游戲,都可以讓學生體驗到“有趣”“樂趣”。但“志趣”具有社會性、方向性、自覺積極性,是興趣的高級階段。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在他們還沒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時候,教師不能也無法強行要求他們產生“志趣”,這時候應該根據教學實際,創設有效的情境,潛移默化地對他們進行熏陶。
二、創設多種情境進行教學
(一)運用形象生動的圖片,創設直觀情境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尚小,直觀形象生動的圖片往往能很快引發學生的興趣。比如,在教學閩教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Winter activities”時,教師利用自己的生活照片,配以文字與口頭說明,創設寒假生活的氛圍感,學生的興趣一下就被調動起來了,很愿意去分享、交流自己的寒假生活。
(二)運用課堂教室,創設對話情境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樂于傾聽、敢于張口、勇于分享,多說、多練。如教學現在進行時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進行對話,練習“What is he/she doing? He/She is...”。這樣的對話情境,不僅有趣,又減少了用母語心譯的過程,實現了教學過程交際化,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互相欣賞、合作交流,樂在“境”中。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交際情境
有的口語交際課上,用實物體現不出氣氛。這時教師就需要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實施教學。例如,在教學閩教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Easter eggs”時,由于中西方文化差異,學生對復活節并不了解,學習課文雖然不會有障礙,但是沒有多媒體教學手段的輔助,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不會深入。教師可利用圖片、視頻、圖文解說,烘托復活節的節日氛圍,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這節課就不會無聊且枯燥。
(四)運用小游戲,創設活動情境
小學高年級的英語教學,文本內容較多,沒有那么高的趣味性,教師可以利用一些小游戲來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如在教學閩教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Mother's day”時,學生已經學習過其他多種節日,在導入環節,如果只是單純地出示各種節日的圖片,說節日的名稱,也能達到復習的目的,但是這樣一來枯燥無趣,未必能快速將學生的注意力全部吸引過來。教師可在導入環節設置“猜一猜”的小游戲,將節日分為三個部分,一種是對于學生來說不那么大眾化的節日,如Tree-Planting Day、Easter等,教師可在導入環節出示被遮擋了一部分內容的節日海報,讓學生看圖猜節日。第二種是特征比較明顯的節日,教師出示幾個關鍵詞,讓學生讀詞猜節日。第三種是國人熟悉的節日,如New Year's Day、Christmas Day,讓學生聽音樂猜節日。通過小游戲,人人參與學習、復習的目的達到了,學生對接下來的學習內容也有了期待,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調動起來了。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教師應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在真實語境中運用語言的機會,通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等方式,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由此可見,情境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手段。
教師應充分利用情境教學拓展教學形式,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提高英語教學的效果。
三、小學英語課堂情境教學實踐策略
(一)改進教學模式,調動學習興趣
當前的英語教學中,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受到重視,強調基于特定語境,科學引導學生接觸及理解語言的真正內涵。小學生的身體心智還沒有發育完全,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的過程中,應設置滿足課程學習需要的問題,構建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比如,在閩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6 “Meals”Part B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先對學生提問,如“What is for your breakfast?”,想要防止學生不積極回答問題,教師可先拋磚引玉,和他們分享自己的早餐,還有本市的各種小吃。在學生回答后,教師引導其進入文章的學習,開展課文朗讀。很多學生對英語學習存在排斥心理,究其原因,是由于他們的英語口語不標準,擔心在課堂中出丑。針對該問題,教師可引導學生事先準備朗讀課件,一邊聽講一邊學習,引導其開展標準語調的模仿。在其可以熟練朗讀后,教師仍依據課文內容提出問題,建立相應的情境,以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如對閩教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8 “My friends”Part A進行教學時,教師應先確定文章主題,即“我的朋友”,結合題目對學生提問,如“Who is your friend? ”然后設置后續的問題“Who's the girl? Who's the boy? ”。教師引導學生回答問題,拓展他們的英語思維,確保其可以在英語課堂上收獲更好的學習成果。
(二)促進師生互動,加強學習積極性
學生只有對英語學習感興趣,具有學習的渴望,才能積極地學習。因此,教師應科學引導學生開展英語學習,幫助學生建立輕松的學習環境,讓他們想學并樂學,提升對知識的渴望,增強他們的英語素養。第一,教師可設計帶主題和動畫元素的教學環節,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降低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恐懼感,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進一步加強其英語綜合水平。比如,在對與圣誕節相關的單詞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借助音樂學習法,如圣誕歌曲,將節奏及音樂美有效融入課程學習,使單調的學習轉變為朗朗上口。在進行歌曲演繹時,引導學生感受外國的習俗,對其提問,如“Do you like your______? ”。在得到學生的回答后,讓所有學生充當評審官,對回答得詳細齊全、獲得一致認可的學生,可給予其精神和物質獎勵。如此通過師生互動,可以有效加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和積極性,學生也將靈活利用所學知識,在潛移默化中加強英語核心素養。第二,進行英語教學時,教師應借助簡潔的解說方法和抑揚頓挫的語調,引導學生感受美的旋律以及相應的語言環境,這有助于學生形成標準的語音語調。比如,在對閩教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3“Numbers”Part B進行教學時,教師可借助課件建立教學情境,如“There are many animals”,對課件中所有動物單詞進行點擊,同時提供主角相應的關鍵詞,比如four cats、six hens、five dogs等,然后讓學生上臺,嘗試借助生動的語調對文章內容進行演繹,讓他們在多種情境中學會標準的單詞發音,有效解決教學難點。
(三)結合日常生活,延伸教學渠道
很多英語教材是由圖片和文字構成的,教師可借助課本引導學生,讓其接受語言和視覺藝術的渲染,讓他們在英語學習中體會課本內容的故事性,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環境。另外,引用課本故事情節的方式能讓學生深入探究其中的故事內容,在此基礎上開展續寫,提升他們的英語運用能力。比如,在對閩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Story Time“The tiger and the monkey”進行教學時,教師應先讓學生掌握文章的主題,借助多媒體課件對各個單詞的圖片進行展示,比如kill及help,使抽象的單詞具體化,對單詞的含義進行全面呈現,讓學生可以知道英語與漢語的區別,拓展他們的學習視野。其次,根據新課程標準,教師應加強英語學習和實際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情感思維的發展。學生多元化的生活不但可以為英語學習提供素材,還是其應用知識的沃土。小學生接觸英語的渠道具有局限性,僅會通過課本開展英語學習。因此,教師應把網絡運用于課堂,延伸情境教學的渠道,打破教學的時空局限,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如在對閩教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1“The Olympic Games ”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因為學生對北京奧運會不大熟悉,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展示,如此可以有效詮釋教材與生活的關系,從而達成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情境教學目標。
(四)提高認知水平,加強素質培育
在語境下學習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教師若是靈活利用文本內容的特性,幫助學生建立故事情境,不但可以全面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升其英語認知水平。比如,在對閩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5 “Shopping”Part B的故事場景為超市,在購物時,顧客與售貨員之間進行了有趣的對話。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先提出幾個問題,以此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使其了解本課的教學主題,如“How much is it? ”。在學生回答后,讓學生借助多樣化的視頻及音頻了解常見物品的價格,如toy plane、toy train等,以提高學生對課程主題的認知。第二,教師在開展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可構建兩個微游戲環節。首先,借助多媒體展示各類物品的圖片,要求學生結合物品的特點,用英語詢問價格。其次,出示書中的例圖,讓他們挑選喜歡的物品,用英語和同學展開對話練習。如此,學生可以對如何詢問物品價格有全面認識,并構建了輕松的學習環境,在加強學生綜合素養的基礎上,讓學生全面參與到學習中,進而提升課程教學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注重教學模式多樣化,深入探討“四元五環”中的四元素,充分考慮“境”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角色,全面了解情境教學的作用,把教學內容和情境全面結合在一起,充分調動課堂氛圍,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英語單詞的深層次含義,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培育學生的英語素養,促進其日后更好地學習英語,為其奠定堅實的英語學習基礎。
參考文獻:
[1]林欽.“四元五環”英語課堂教學中小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策略研究[J].校園英語,2023(20):3-6.
[2]游慧.聚焦核心素養" 提升學習能力:小學英語“四元五環”教學策略探究[J].校園英語,2023(12):112-114.
[3]吳艷玲.“四元五環”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學中品德教育滲透的有效性探討[J].校園英語,2022(50):121-123.
[4]陳蓉.小學英語“四元五環”課堂教學例談[J].小學教學設計,2021(30):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