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期,隨著我國教育領域的改革不斷深入,教育目標也在隨之發生變化。在當前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當從傳統的育才轉變為育人,關注學生的知識生成過程,重視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發展,確保學生在學習英語基礎知識的同時,增強自身綜合能力以及關鍵素質。傳統的小學英語課堂中,多由教師結合英語教材開展英語教學活動,讓學生學習英語知識,忽視了英語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導致學生無法將知識應用到實踐中,難以發揮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基于此,本文著重分析了核心素養下小學英語跨學科教學策略。首先闡述了核心素養下小學英語跨學科教學的價值;其次分析了當前小學英語跨學科教學存在的問題;最后,結合實際提出了有效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英語;跨學科教學;實踐策略
作者簡介:王昕宇,上海市嘉定區華江小學。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進行跨學科教學,可以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接觸到不同學科的知識與技能,這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知識認知,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在新課標對小學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英語教師必須加強跨學科教學,加強英語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構建全面、多元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但就目前來說,小學英語跨學科教學中還存在一些不足,阻礙跨學科教學質量的提升,如何有效地開展小學英語跨學科教學是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核心素養下小學英語跨學科教學的價值
(一)有利于強化知識關聯
小學是學生學習的基礎階段,該階段的每一門學科的編排內容都與學生的年齡、認知、身心發展規律相符,旨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逐步夯實學生的學科基礎,為后期的學習與發展做鋪墊。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其不僅包含多元化的英語知識,還與其他學科有著很多共同點,各學科之間也存在關聯。對于教師而言,將英語學科與其他學科有機結合,實現跨學科教學,在課堂上拓展英語之外的學科知識與技能,能夠最大限度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將課堂學習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有機結合,能夠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強化知識之間的關聯,確保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更多有用的知識。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科綜合能力
學科綜合能力是每一位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將多學科知識進行整合,并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能力。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積極開展跨學科教學活動,將語文、數學、科學、綜合實踐等方面的內容有機結合,可以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過程中,了解到更多,學習到更多,從而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時能夠從綜合性的角度思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此一來,學生的學科綜合能力可以得到逐步發展。
(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開展小學英語跨學科教學,對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具體來講,基于跨學科教學,教師會不斷創新教學活動,會圍繞某一英語知識點進行拓展,將與之相關的多學科知識融為一體,為學生設計豐富的教學活動。這一方式能夠打破學科與學科之間的壁壘,實現知識的相互滲透,相互連接。而在整個過程中,學生也會不斷思考、想象,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感知、主動學習,了解到更多有用的知識以及技能,這對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二、小學英語跨學科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核心素養教育理念全面推廣的背景下,廣大教師提高了對小學英語跨學科教學的重視度和關注度。英語學科涵蓋面較廣,教材內容涉及范圍大,與其他學科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積極開展跨學科教學活動,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但在實踐中,小學英語跨學科教學還存在一些不足。
(一)學生個體差異性大
小學生各方面能力和認知正處于初步形成階段,有著極強的可塑性。而這一階段的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性。不同的學生,在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學習特點等方面各有不同。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較大,在小學英語跨學科教學中,時常出現兩極分化的教學現象。對于那些學習基礎好的學生,教師在開展跨學科教學活動時,往往會激發其學習興趣,使其主動沉浸于多項學科活動中。而對于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跨學科教學融入了多學科的知識,會讓學生學習起來更加困難。因此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二)跨學科教學內容不夠豐富
小學英語跨學科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拓展學生的認知,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發展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跨學科教學活動的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教學效果。就目前來說,由于部分教師對跨學科教學的理解還停留在表面,且自身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無法有效地進行跨學科教學,所以,小學英語跨學科教學內容呈現單一性,教師無法基于英語學科知識進行創新和拓展,導致課堂教學枯燥乏味,無法實現學科融合目標。加之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部分教師在開展跨學科教學時,思想比較保守,只是按照教材的要求進行跨學科教學,教學形式缺乏多樣性。
三、核心素養下小學英語跨學科教學的策略
(一)轉變教學觀念,提升教學能力
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實施者,其自身的教學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課堂教學的質量。對于教師來說,想要全面提高英語跨學科教學質量,必須從自身做起,積極轉變教學觀念,重視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發展,重視小學英語跨學科教學。在此基礎上不斷學習,全面提高自身教學能力,以此為小學英語跨學科教學活動的實施打下堅實基礎。具體而言,教師要主動學習先進的教學思想、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以及與跨學科教學有關的內容,可通過上網查閱資料、翻閱圖書文獻等方式整合學習資源,深入理解小學英語跨學科教學的價值以及實踐要點。與此同時,小學英語教師還應當積極召開教學研討會。英語教師相互討論和互相分析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結合階段性的教學成果以及教學案例展開探討,探索實施跨學科教學的策略。另外,教師還應積極參加校內外“賽課”活動,在實踐中找到自身教學中的不足,進行針對性地學習,從而提高自身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確保后期能夠更加高效地開展小學英語跨學科教學。
(二)基于教材內容,融入多學科知識
教材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工具,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在小學英語跨學科教學中,教師應當基于教材內容,深入分析,找出與其他學科知識的融合點,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融入多學科知識,引導學生逐步進行跨學科學習,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到更多有用的知識與技能。
本文以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為例,在學習三年級上冊Unit 6 “Colour”時,本單元的主題是“顏色”,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習與顏色有關的詞匯,能夠運用日常交際用語詢問物品的顏色,并作出相應的回答。本單元的重點句型是“What color is the/my/your...”以及“It's...”。在教學中,教師可先引導學生閱讀Story Time板塊的內容,讓學生了解這一板塊的主要內容:Yang Ling在學校舞臺上為同學們變魔術,將短裙變成不同的顏色,引起同學們的歡呼。在閱讀完后,學生對本單元的主題已有所了解,此時,教師便可借助希沃白板添加不同的色塊,讓學生用中文說出這些色塊的顏色。而后,便可在白板中顯示這些顏色相對應的英語單詞,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當學生掌握與顏色有關的詞匯后,教師便可融入美術學科知識,為學生講解“三原色”,讓學生知道“紅、黃、藍”是色彩三原色,以及將三種不同的顏色進行組合,可以形成新的顏色。而后,教師便可設計繪畫活動,為學生提供紅、黃、藍三種顏料,讓學生繪出一幅作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用英語與學生溝通,讓學生說出所選擇的顏色,以及兩種顏色相結合所形成的新的顏色。在互動的過程中,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這一活動既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又能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
(三)創新教學方式,實現跨學科教學
在小學英語跨學科教學中,除了要將教材內容作為教學基礎外,教師還應當注重教學方式的創新。教學方式是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載體,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可以保證課堂教學活動的多元性和新穎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全身心沉浸其中,從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了解并學習到更多的學科知識。因此,教師要從教學方式上進行優化與創新,通過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設計多樣化的跨學科教學活動,讓學生感受英語學習的樂趣,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協調發展。
1.小組合作教學。比如在學習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 2“In the library”時,教學目標是圍繞本單元的主題,讓學生在開放性的語境中暢所欲言;運用本單元的重點詞匯和句型主動與他人溝通;了解公共區域中的規則;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因此,在本單元的跨學科教學中,教師可將英語與思想品德教育進行融合,為學生講解在公共區域內的個人行為,使學生遵守社會規則以及公共秩序。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先將學生分成實力均衡且人數相等的若干小組,每個小組投票選出一位組長。教師會與小組長交流,布置本節課的學習任務。而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集體性學習,學習本單元的重點詞匯,掌握本單元的重要句型。在此之后,教師可讓各小組圍繞“In the library”設計情景劇,主要內容是“圖書館里所發生的事”。在這個過程中,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各小組積極思考,組員們也紛紛提出不同的想法,有的小組會以英語對話的方式,講述圖書館里不能做的事。有的小組會以“小品”的形式,用雙語演繹一段“圖書館里發生的趣事”,以此反映圖書館里的規則,以及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最后,由教師和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如從故事的創意度、英語知識占比、組員合作能力、表演的還原度等方面進行評價。通過這種方式,實現英語學科與思想品德學科的深度融合,讓學生逐步了解到保持良好社會秩序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端正個人行為,遵守社會規則。
2.情境教學。結合“In the library”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將“Library”作為討論的重心,通過情境教學的方式,將英語學科與語文學科有機結合。例如在課堂中詢問學生:“同學們,你們平時去過圖書館嗎?去圖書館后,最愛看哪一類書籍呢”以此實現師生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將“名著”作為本次閱讀的主題,與學生分享與《西游記》有關的故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視頻為學生播放與《西游記》相關的動畫視頻,創設視頻情境,以此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后,教師便可結合這一階段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及認知水平,為其推薦《西游記》兒童讀物,并根據每一位學生的閱讀需求、閱讀特點制訂針對性的閱讀計劃,讓學生自主閱讀。比如以一周為一個閱讀周期,在每個周期內,教師可隨機抽取“學號”,被抽到的學生在講臺上分享一周的閱讀心得,并為學生講述所閱讀的片段。最后,由教師和其余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得分最高者可獲得教師的獎勵。這種方式能夠實現英語學科與語文學科的有機結合,讓學生在閑暇之余閱讀經典名著,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學生后期的學習與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四、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跨學科教學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動小學英語深化改革的重要舉措。在教學中,教師應當以身作則,積極轉變自身教學觀念,重視跨學科教學。與此同時,教師要不斷學習,掌握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并將其應用到小學英語教學中。在實踐中,教師要圍繞教材內容深入分析,結合教材內容滲透多學科知識,豐富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教師還要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如小組合作、情境教學法,以此實現小學英語跨學科教學,全面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柳海榮,柳潔.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跨學科整合課程的教學實踐與探索:以小學英語學科教學為例柳海榮柳潔[J].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22(3):122-128.
[2]王思之.圖式理論下的小學英語教學實踐路徑探索[J].華夏教師,2023(16):52-54.
[3]汪慧.例談跨學科視角下初中英語主題教學探索與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20):140,289.
[4]楊芳.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英語情境教學實踐探索[J].今天,2023(14):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