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困生由于缺失學習興趣,或者在認知能力上有較為明顯的缺陷,抑或是對學習感到極度抗拒,會導致自身的學習能力越來越差,即便想要發奮圖強,彌補自己在學習認知上的差距,也會感到極其困難。文章聚焦農村初中數學教學,從學習興趣、叛逆心理、思維能力和教學方式四個角度分析學困生的成因,陳述了在轉變學困生時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最后著重探討了轉變數學學困生的具體路徑,從激發學習興趣、創新教學方法、促進學生交流、聯系生活實際以及加強家校合作五個角度進行了舉例說明,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初中;數學教學;學困生
數學是初中階段的重要課程之一,對學生的邏輯思維、空間思維和創新意識等能力具有關鍵性的提升作用。同時初中數學的學習難度相對較大,有些學生會對數學學習感到非常吃力,難以跟上教學進度。在農村初中數學教學中,為了促進學困生的轉變,使他們對數學知識形成基礎性認知,能夠解決平常性的數學問題,教師必須采取特別的手段來幫助學困生,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實際效率,培養他們學習數學的良好態度和習慣,縮小班級學生在數學上的差距。
一、農村初中數學教學中學困生的成因
(一)缺乏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有的學生之所以會成為數學學困生,是因為他們對數學知識毫無興趣。要想讓學困生學習數學知識,除非教師進行嚴格的監督,并設置懲罰,但是這種方式又容易導致他們對數學學習產生厭惡情緒,起到反作用。由于學習興趣的缺失,這些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的態度就會很消極,注意力也難以集中,數學水平自然就會一落千丈。
(二)數學基礎差,思維能力偏弱
有的農村初中生在小學時,沒有好好學習數學知識,數學基礎較差,對基本的四則運算、平面圖形幾何特征以及簡單的數據統計概念理解都比較模糊,所以到了初中階段后,難以跟上教學進度,同時會由于數學學習難度的增加而感到不適或慌亂,從而失去學習方向。有的學生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偏弱,理解數學知識會更加費時費力,這也是造成其成為學困生的原因。
(三)在叛逆心理驅使下抗拒學習
對有的農村初中生而言,他們正處于青春期,叛逆心理嚴重,對一切循規蹈矩的事物都有逆反情緒。在學校學習文化知識對他們而言可能是一件難以理解的事情,所以這些學生在課堂上,往往會為了突出自身的個性故意不聽課,甚至故意搗亂,擾亂課堂紀律,對學習完全不上心。久而久之,這些學生就變成學困生,對數學知識一竅不通,難以填補認知上的溝壑。
(四)教師的教學理念或方法有誤
學困生的數學能力之所以薄弱,與教師的教學理念或教學方法也有一定的關系。有的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的個體性差異,沒能關注那些學習能力弱、數學基礎差的學生,導致這些學生與其他學生數學水平的差距越來越大。還有的教師在闡述數學知識時的方式有些刻板,增加了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難度。總之,教師應當勤于反思,改善課堂教學方式。
二、農村初中數學教學中轉變學困生的基本原則
(一)維護學困生的自尊
每個班上都會存在一定數量的數學學困生,這些學生并非對自己的數學成績毫不介懷,也絕非對自己在其他學生和教師心中的印象毫不在意。農村初中數學教師在幫助學困生向普通生過渡的過程中,不宜過度強調學困生的身份,比如當著全班學生的面講大家要多多幫助這些學困生,并點出他們的名字,這樣會傷害學困生的自尊。教師必須尊重學困生,照顧他們的內心感受。
(二)堅持因材施教理念
農村初中數學教師在提高學困生數學學習水平的過程中,必須堅持因材施教的理念。在課堂上,教師應照顧學困生的感受,為其設置專門的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和學習路徑,與其余學生區分開,確保學困生能夠盡可能地跟上教學進度;在課后,教師也要為學困生設計個性化的數學作業,以基礎性的數學知識訓練為主,并增加教學的趣味性。
(三)尊重學困生的意愿
在促進學困生完成向普通生的轉變時,農村初中數學教師需要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尊重學困生的個人意愿,不能壓制學困生的主觀感受,否則可能會招致學困生的叛逆,破壞師生關系,導致學困生更加不愿意學習數學。教師應當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在與學困生的相互交流中,讓他們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接受正確的學習方式。
三、農村初中數學教學轉變學困生的策略
(一)挖掘趣味元素,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對學困生而言,要想推動他們向普通學生進行轉變,農村初中數學教師必須激發學困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在興趣的驅動下,學困生將不會對自己在數學學習上落下的進度感到無能為力,相反,能產生更強大的奮斗動力,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對數學知識的探索中,在持之以恒的努力下逐漸追趕上落差,擺脫學困生的身份。為此,教師要關注學困生的興趣喜好,挖掘能夠引起學困生注意的趣味教學元素,然后在課堂教學中應用這些趣味教學素材,并與學困生展開互動,從而逐漸培養出學困生對數學的興趣。
以北師大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上冊教材為例。在講授《軸對稱與坐標變化》一課時,經過對班上學困生的了解,教師發現他們普遍對科幻電影感興趣,那么教師就可以在流行的科幻電影中檢索軸對稱圖形的元素,如漫威電影中超級英雄所釋放的呈軸對稱圖形的能量光波等。在播放完視頻后,教師應當立刻與學困生展開互動,先詢問其觀看的感受,然后詢問他們視頻所突出表現的圖形都具備什么樣的幾何特征,引導他們將有趣的科幻電影與軸對稱概念聯系起來,學困生能夠對軸對稱圖形產生學習興趣,這為他們的發奮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創新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水平提升和鄉村建設質量的提高,農村初中的教學設備越來越現代化,能夠支持教師開展信息化教學,并基于現代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方法,優化對學科知識的表現形式。對數學教學而言,教師要考慮到部分學困生在認知天賦和思維品質上的缺陷,他們難以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和嚴密的邏輯關系,即便反復做題也無濟于事。對此,教師需要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改變闡釋數學知識的方式,利用三維動畫模擬軟件或Matlab等技術使數學知識變得立體化、形象化,幫助學困生更輕松地加以理解。
以北師大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下冊教材為例。在講授《圖形的旋轉》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三維動畫模擬軟件為學困生制作物體旋轉的模擬動畫。首先,教師要給學困生展示實物的旋轉運動,如大風車的旋轉,跳水運動員在落水之前的旋轉等,先強化學困生對旋轉運動的直觀印象。其次,可以將實物轉變為三維圖形,為學困生展示三維圖形繞某一固定點做的旋轉運動;最后,可以把三維圖形轉化為平面圖形,并加入平面直角坐標系,讓平面圖形繞某一固定點做旋轉運動,并在展示過程中為學困生描述圖形旋轉的方式,以深化他們對旋轉的理解。
(三)促進學生交流,引導學困生借鑒學習經驗
在農村初中數學教學中,為了有效促進學困生的轉變,幫助他們彌補在數學學習上與其他學生的差距,教師應當促進學生的交流,引導學困生向其他學生借鑒寶貴的學習經驗。相對而言,同齡人的學習經驗往往更具實際的參考價值,因為他們的認知結構、思維模式、性格特征和知識經驗等相對而言都更加接近,同時也更容易進行深入交流,沒有明顯的溝通障礙。因此教師要在班級里營造幫扶學困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氛圍,使學困生在交流中取得進步。
以北師大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上冊教材為例。在講授《中位數與眾數》一課時,為了幫助學困生理解中位數與眾數的概念和實際意義,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將學困生分別安插在不同的學習小組中,每個小組至少有一名數學優生,起到有效的幫扶作用。教師可以讓學習小組探究中位數與眾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實例,并總結中位數與眾數的一般性含義。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巡視小組的學習情況,并指導優生對學困生予以幫助,讓優生分享在探究中位數與眾數的抽象概念時所采用的具體方法、思路,并詢問學困生對中位數與眾數以及數學學習方式的困惑是什么,然后提出自己的建議,以期能啟發學困生的思路。
(四)立足生活實際,指導學困生應用數學知識
對學困生而言,他們對現實生活的理解要遠遠強于抽象的數學知識,所具備的生活經驗也要遠遠超過數學知識經驗,而他們所具備的生活經驗構成了自身的認知基礎。這就要求農村初中數學教師在促進學困生的轉變時,應當立足生活實際,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或相關元素幫助學困生理解數學概念。同時教師還應當指導學困生在課堂上應用數學知識,使他們在實際應用中對數學知識產生更深入的思考,進而獲得實在的學習體驗,取得一定的進步。
以北師大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上冊教材為例。在講到“一次函數”這章知識時,考慮到學困生對函數的概念很難理解到位,對因變量和自變量的含義容易感到抽象晦澀,難以跟上教學進度,教師可以利用生活實際中的元素幫助學困生進行理解。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引導學困生回想自己在慢跑時的情形,引導他們表達出“跑得越久,距離越遠”這一基本常識,然后再引導他們運用數學符號來轉化表達方式,用y表示距離,用x表示時間,學困生進而能夠理解“x越大,y越大”;教師再加入因變量和自變量的概念,以及y=kx的函數表達式,使學困生在實際應用中理解一次函數的概念,提升他們的數學水平。
(五)加強家校合作,對學困生進行遠程指導
為使學困生成功轉變為普通生,農村初中數學教師應當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便利,加強對學困生的課后學習指導,采用遠程交流的方式引導學困生解決數學學習中的問題,使學困生逐漸形成基本的數學認知,能夠正確應用基礎性的數學知識。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基于現代信息技術加強家校合作,通過微信或其他方式與學困生的家長取得聯系,向家長了解學困生在家里的學習狀況,并強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引導家長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式進行教育引導,從而推動學困生的轉變。
以北師大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下冊教材為例。在講到《平行四邊形的性質》一課時,學困生在課堂上的收獲可能不多,沒有理解平行四邊形的性質。為此,教師可以利用“網絡云課堂”或“釘釘”等軟件與學困生進行直播交流,為他們進行課后輔導,再次講解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引導學困生利用家里的平行四邊形狀的物品或數學七巧板探究平行四邊形對邊平行且相等、對角相等、鄰角互補以及對角線相互平分的性質。另外,教師要與學困生的家長進行交流溝通,向他們講述提高家庭教育質量的具體方法,從而幫助學困生塑造更好的家庭學習環境,提高他們學習的效率。
綜上所述,在農村初中數學教學中,由于學生自身的部分原因以及教師在教學理念和方法上存在一些問題,導致班上存在少數學困生。為了促進學困生的順利轉變,數學教師應當挖掘趣味元素,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創新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學生交流,引導學困生借鑒學習經驗;立足生活實際,指導學困生應用數學知識;加強家校合作,對學困生進行遠程指導,并在促進學困生轉變為普通學生的過程中,尊重學困生的個人意愿和自尊心。
參考文獻:
[1] 任建功. 淺析農村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J]. 新課程,2021(06):13.
[2] 趙凱. 關于初中數學學困生有效轉化的策略探究[J]. 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09):120-122.
[3] 吳建國. 初中數學學困生有效轉化的策略研究[J]. 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2(02):211-213.
[4] 廖小米. 發掘學困生興趣點,實現學習思想轉變:以初中數學教學中農村學困生矯正為例[J]. 數學教學通訊,2021(02):61+88.
[5] 譚萱,黎波.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數學學困生分層輔導教學策略研究[J]. 內江科技,2022,43(10):45-46+25.
[6] 喬俊華. 淺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初中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J]. 考試周刊,2021(68):73-75.
[7] 晏慶華. 初中數學學困生提升數學解題能力的研究[J]. 現代中學生:初中版,2022(24):33-34.
[8] 包竹君. 高中數學學困生解題能力提升策略:以空間立體幾何題為例[J]. 理科愛好者,2022(05):250-253.
[9] 劉粉喜. 基于信息技術提高初中數學學困生解題能力的探究[J]. 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02):33.
[10] 汪霞. 數學學困生解題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 試題與研究,2018(24):58.
[11] 石春香. 利用微課提升初中數學學困生學習能力的要點分析[J]. 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12):150-151.
(責任編輯:淳"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