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學業質量反映了學生在完成規定課程后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而核心素養反映了學生所具備的綜合素質,用核心素養視域去審視太原市普通高中體育學科的學業質量來得出太原市普通高中體育學科目前發展所處的水平以及存在的不足。本文以太原市的20所省級示范高中為研究對象,運用文獻資料法、田野調查法、問卷調查法等研究方法,從學校、教師、學生三個層次對太原市普通高中體育學科的建設現狀進行調查。經過調查得知太原市普通高中體育學科的學業質量總體上水平較高,但仍存在對課程標準重視不足、缺乏對學業質量的研討學習、教學內容過于傳統的問題。通過本次調查研究可以豐富體育學科學業質量的發展理論并為太原市普通高中的體育學科的發展提供指導與借鑒。
關鍵詞:核心素養;太原市;高中體育;學業質量;現狀調查
隨著教育部對普通高中課程的修訂與《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出臺,使我國普通高中的課程建設進一步得到優化。此次修訂把國際上課程改革的經驗與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在多年課程改革成果的基礎上構建了我國特色的普通高中課程體系,強調在教學過程中更加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并對學業質量提出要求。學業質量是評價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學業質量的發展現狀可以直觀反映出一個地方的教學水平和層次,通過對學業質量的分析研究可為教學的改革進步提供參考,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
通過對太原市20所省級示范高中體育學科學業質量進行調查和分析,從多方位、多角度對學業質量進行分析,可以尋找出體育與健康課程在落實與管理中的不足,為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與管理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提供參考;還可以豐富基層體育教師及體育工作者的研究視角,開拓研究思維,更好的將學業質量、教學質量、核心素養聯系起來,促進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發展,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文以太原市的20所省級示范高中(山西大學附屬中學校、山西省實驗中學、太原市第五中學校、太原市外國語學校、太原市第十二中學、清徐縣清徐中學校、太原市成成中學校、山西通寶育杰學校、太原市第十五中學校、太原市小店區第一中學校、太原市進山中學校、太原市第十八中學、太原市實驗中學校、太原師范學院附屬中學、清徐縣徐溝中學校、太原市第四十八中學校、古交市第一中學校、太原市育英中學校、太原市尖草坪區第一中學校、太原市第四實驗中學校)為研究對象進行調查。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借助中國知網、百度百科、學校官網等平臺,收集相關的現狀信息,為本次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1.2.2 田野調查法
通過對太原市的20所省級示范高中進行調查,深入了解各校體育課程的組織形式、內容設置、考核方式、教學質量等情況。
1.2.3 問卷調查法
針對教師設計了《太原市普通高中體育學科學業質量現狀調查問卷(教師)》,發放問卷20份,回收有效問卷20份。針對學生設計了《太原市普通高中體育學科學業質量現狀調查問卷(學生)》,發放問卷120份,回收有效問卷101份。
1.2.4數理統計法
通過 EXCEL 軟件,對收集到的調查問卷的數據進行整理與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學校層面:核心素養視域下太原市普通高中體育學科學業質量調查分析
2.1.1 太原市普通高中體育學科課程標準使用狀況調查分析
研究太原市普通高中體育學科學業質量的發展現狀,首先需要了解當目前地教學所依據的體育學科課程標準。通過向太原市20所省級示范高中的體育教師發放《太原市普通高中體育學科學業質量現狀調查問卷》來了解目前太原市的普通高中在開展體育與健康課程過程中所依據的課程標準是什么,將發放的問卷回收分析后得出表1。
從表1可知,太原市的普通高中有85%依據《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來進行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而其余15%的學校是依據《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版)來進行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課程標準 (2017年版) 》既繼承了《課程標準 (實驗) 》的主要思想和方法, 又對《課程標準 (實驗) 》進行了創新和發展,太原市的多數普通高中以《課程標準(2017年版)》為教學依據,為學業質量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而部分未采用《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學校主要是由于對新課程標準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了解不深,在開展與落實過程中未嚴格執行,致使所依據的課程標準未及時更正。
2.1.2 太原市普通高中體育學科課程標準培訓狀況調查分析
體育學科的課程標準是對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規范,內容標準明確了“教什么”,學業質量明確了“教的程度”,從而保證了教學內容、過程、方法的規范性,也保證了教學的質量。對體育學科課程標準進行培訓可以加強教師對課程標準的掌握,提高教師對學業質量的認識程度。由表1可知太原市的20所省級示范高中80%以上會定期對教師開展課程標準的培訓,而剩余20%的學校還未展開課程標準的培訓。對課程標準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是部分學校未進行課程標準培訓的主要原因,思想上的認識不足使得課程標準培訓不被重視,從而缺乏對課程標準的培訓與學習,進一步導致學業質量也得不到重視,不利于學業質量的提高與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2.1.3 太原市普通高中體育學科在課程標準指導下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狀況調查分析
在特殊天氣時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開展情況與體育與健康課程被占用的情況可以反映一個地區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開展情況,見表2。
由表2得知,在太原市的20所省級示范高中僅27.72%的學生表示體育與健康課程從未被占用,其余72.28%的學生表示體育與健康課程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占用情況。而在特殊天氣(雨、雪等)情況下只有46.53%的學生表示體育教師會在室內講授健康教育或體育相關知識,其余53.47%的同學則自習或者由其他老師上課或輔導。可知當前在學校中體育與健康課程仍存在被占用的情況,特別是在特殊天氣(雨、雪等)時更為嚴重,體育與健康課程無法正常開展將導致學生學習時間減少,進而影響學業質量。
2.1.4 太原市普通高中體育學科學業質量標準實施狀況調查分析
提高學業質量,不僅需要對課程標準進行培訓學習,對學業質量標準的實施進行有效監督也不可缺少,見表3。學校能否對學業質量標準的實施進行有效監督也可以影響學業質量的發展情況,而是否將學業質量標準的要求納入體育教師考核的指標體系可以反映出對學業質量標準的重視程度。
由表3可知,太原市的20所省級示范高中都對學業質量標準的實施進行了監督,其中有85%的學校將學業質量標準的要求納入體育教師考核的指標體系,表明大部分的學校對學業質量標準的監督較為重視,并且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監督體系。而其余15%未將學業質量標準的要求納入體育教師考核的指標體系的學校,主要是由于學校層次對學業質量標準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度不夠,缺乏對學業質量相關的制度建設,致使學業質量標準的要求未進入教師考核的指標體系。
2.2 教師層面:核心素養視域下太原市普通高中體育學科學業質量調查分析
2.2.1 太原市普通高中體育學科教師對學業質量標準的認知情況調查分析
《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對學業質量有所要求,它規定了學生在相應的學習階段接受學習后所要達到的要求、所要達到的程度。對學業質量標準的深刻把握可以推動學業質量的提高,見表4。
通過表4得知對學業質量標準完全了解的教師只占10%,基本了解的占35%,不太了解的占50%,不了解的占5%。表明當前對學業質量標準不太了解的教師占有較大一部分,其余對學業質量標準了解的教師也只是處于基本了解的程度,這主要是由教師對學業質量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的,教師在學業質量標準的學習上投入的時間較少,未來教師對體育學科學業質量標準的認知與學習還需要進一步發展。
2.2.2太原市普通高中體育學科教師對學業質量標準的學習研討情況調查分析
表5為教師對學業質量標準的認知情況調查。
體育教師是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師對體育學科學業質量標準的學習研討情況決定了對學業質量標準的掌握情況。從表5得知,目前所有的教師都會參加針對學業質量標準的學習和研討活動,但是有55%的教師是偶爾參加,其余45%的教師表示會經常參加。表明太原市20所省級示范高中的體育教師對學業質量標準的學習研討開展的不是很充分、效果不明顯。主要由學校對學業質量的重視程度不夠、教師對學業質量的認識不足、對學業質量研討的動機激勵不多所導致。
2.2.3 太原市普通高中體育學科教師運用學業質量標準進行教學評價的調查分析
教學評價是體育教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對學生學習情況做出的評判,教師對學生進行教學評價時采用的內容和形式可以反映出教師對體育學科學業質量標準的應用情況。通過對太原市20所省級示范高中的體育教師進行可知,當前體育教師將體育展示與比賽、體育鍛煉意識與習慣作為主要的評價內容,而將體能狀況、運動項目知識與規則的運用作為輔助評價內容。而將技戰術的應用、情緒調控、體育道德、體育品格、環境適應等指標作為評價內容的數量較少。表明當前教學評價中仍以傳統的評價指標為主,而對培養核心素養的環境適應、體育品格、體育道德、情緒調控等評價內容應用的還比較少,還應該繼續加大力度、繼續推進;而在教學評價方面主要采用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形式,評價形式較為單一,應該繼續完善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綜合評價,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
2.3 學生層面:核心素養視域下太原市普通高中體育學科學業質量調查分析
2.3.1 太原市普通高中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現狀調查分析
隨著體育教育的不斷發展與深入,學生對體育的重視程度也不斷提高,對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次數和參加比賽情況進行調查見表6。
從表6可知,有70.29%的學生一周中可以參加3次體育鍛煉,其余29.7%則不足3次,其中參與課外鍛煉不足1次的僅有7.92%。在高中期間有86.14%的學生參加過體育比賽,其中參加學校比賽的有63.38%,參加市、區比賽的有10.89%,省級比賽的有6.93%,國家級比賽5.94%。目前太原市20所省級示范高中的學生對體育運動的重要性認識比較到位,大部分學生也能夠自覺主動的參與課外鍛煉或者各種比賽中,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次數在不斷增加。
2.3.2 太原市普通高中學生對體育健康知識掌握情況的調查分析
核心素養視角下,學生需要進行全方位的發展,除了需要具備一定的運動能力、競賽項目規則外,還需要掌握一定的健康知識,能夠在出現特殊情況時保證自身安全、在運動后達到緩解疲勞、恢復身體的目的。通過對運動過程中扭傷腳踝時的處理方法、運動結束后正確的做法進行調查可反映出學生對健康知識的掌握情況,見表7。
由表7可知,有65.35%的學生正確掌握了腳踝扭傷后的處理方法,還有34.65%的學生不懂得如何處理此類情況。在對劇烈運動結束后正確的做法進行調查時89%的學生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表明學生對運動相關知識的掌握還較為豐富、對運動后的正確做法比較了解,但是對于特殊情況的處理以及運動損傷的防治學生的認識還不夠深入,只有一部分人能夠正確的處理和應對。
2.4 核心素養視域下太原市普通高中體育學科學業質量中出現的問題
2.4.1 學校對體育學科課程標準的培訓開展不足
通過調查發現太原市普通高中對體育學科課程標準的培訓不夠全面、深入,開展次數較少,部分學校還未開展體育學科課程標準的培訓,對課程標準落實還不到位。在體育與健康課程開展方面還存在著體育課程被占用、特殊天氣情況下體育課程開展不充分的現象。這些都影響了太原市體育學科學業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2.4.2 教師對體育學科學業質量標準的認識不足
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對學業質量標準應有充分的認識。通過調查太原市普通高中體育學科教師半數以上對學業質量標準不太了解,其余教師也只是較為了解。致使在進行教學評價時采用的評價內容較為傳統、核心素養方面的評價內容使用較少,體育學科學業質量的提升空間還較大。
2.4.3 學生對體育與健康的認識不足
調查表明,太原市普通高中學生對運動中出現損傷后的處理方法了解較少,對運動后恢復身體機能的知識以及常用手段不太熟悉,說明了在這些方面對學生的培養和教育還不太充分,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2.5 核心素養視域下太原市普通高中體育學科學業質量中出現問題的成因概述
2.5.1 學校對體育學科課程標準的重視不足
學校對體育學科課程標準的培訓開展不足是因為學校的重視程度不夠,還未將課程標準的學習落實到位,對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建設也不夠完善,監督體系不夠完善,在管理上還存在不太規范、不太細致的問題。
2.5.2 教師缺乏對體育學科學業質量的研討學習
教師缺乏對體育學科學業質量的研討學習,使得教師對體育學科學業質量的認識還不深刻、對體育學科課程標準的理解還不太清晰,導致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對課程標準的落實不到位,實際運用上出現偏差,在進行教學評價時評價內容與形式不夠完善。
2.5.3 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內容過于傳統
當前多數學校的教學仍以運動技能為主,而缺少對體育健康相關的理論知識的傳授。使得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還不夠全面,尤其對一些運動損傷與預防領域的知識儲備太少,缺少基本的了解與認識。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3.1.1 太原市普通高中體育學科的學業質量總體水平較高
通過對太原市20所省級示范高中體育學科的學業質量進行調查和分析可知,在核心素養視域下當前太原市普通高中體育學科的學業質量總體上水平較高,多數學校對體育學科課程標準開展培訓學習、促進課程標準的實施。體育教師也會開展學業質量標準的研討,在對學生評價時,評價內容逐步豐富,評價過程更合理。學生對體育活動比較重視、參與體育活動的次數較多。
3.1.2 太原市普通高中體育學科學業質量仍存在一些不足
通過調查得知,太原市普通高中體育學科的學業質量中也存在著一些需要改進的問題,在對體育學科學業質量的培訓與監督上,仍有一部分學校還未高度落實,在思想層次上還不夠重視,也導致了教師對體育學科學業質量的認識還不到位,對學業質量的研討歸于形式化,在教學內容上重技能輕理論,尤其缺乏對運動損傷的預防與處理等知識的教學,在進行教學評價時缺乏核心素養的指標,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重視不足。這些問題依舊限制了太原市普通高中體育學科的學業質量向著更好更完善的方向發展。
3.2 建議
3.2.1 加強重視太原市普通高中體育學科學業質量
可以借鑒優秀學校的教學、組織模式,轉變傳統觀念,重視體育學科的學業質量。還要勇于創新,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全方位地推進體育學科學業質量的提高。
3.2.2 積極引導太原市普通高中體育教師參與到提高學業質量的實踐中
鼓勵教師對學業質量的相關內容進行科研,并將科研成果納入教師的績效獎勵中,激發體育教師的學習熱情,豐富體育教師的理論知識。
3.2.3 加強太原市普通高中體育學科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在教學內容上可以適當增加體育健康理論課、開拓學生視野。加強對運動損傷的防止、處理、恢復方面的知識的傳授,補齊學生的知識短板。在教學評價時,用發展的、全面的眼光評價學生,促進學生各項能力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汪曉贊,何耀慧,尹志華.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體育與健康學業質量闡釋、構成與超越[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21,
47(1):32-40.
[2]季瀏.《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對“實驗版”的繼承與發展[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8,
30(3):196-203.
[3]樂毅.試論制定國家學業質量標準的若干基本問題[J].教育研究,2014,35(8):40-51.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 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5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