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翠

摘要:體驗式教學是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認知特點和規律,通過創設一定的情景,將教學內容呈現、還原,使學生能夠在體驗過程中理解并建構認知、發展能力、產生情感、生成意義的教學形式。在高中生涯規劃課程中應用體驗式教學,符合“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有利于實現“一切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通過教學實踐,對體驗式教學在高中生涯規劃課程中的適用主題、教學方式、教學資源等進行總結,能為高中生涯規劃課程的開展提供有益啟示。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生涯規劃課;個性化發展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4)01-0064-04
一、研究背景和意義
2014年9月,國務院頒布了《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由此開啟新一輪高考改革進程,旨在“堅持自主選擇,促進學生發展學科興趣與個性特長”。2017年天津市全面實施新的考試招生制度,這意味著學生告別簡單的文理分科,對學科有更大的選擇權。而如何指導學生做出適合自身長足發展的生涯選擇則成了學校教育面臨的新課題。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要“加強對學生理想、心理、學習、生活、生涯規劃等方面指導”,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高中學習生活,處理好個人興趣特長與國家和社會需要的關系”。
因此,開展生涯規劃課程是學校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和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重要舉措,也為學校不斷完善教育和指導職能開辟了一條新路徑,它旨在幫助每一位學生在澄清自我認知的基礎上,開展學業生涯的選擇與規劃,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天津市新華中學自2016年開始探索面向全體學生的高中生涯規劃課程,在反復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課程框架,充實課程內容,努力建立起連續的、系統化的高中生生涯規劃課程體系。在各年級的實際教學中發現,生涯規劃課程固有的教學方法中,講授法、測試法偏多,不利于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切身體驗的缺乏也導致學生很難深切地感悟和領會課程內容,無法喚起深入的思考和探索,自我認識和能力的提升有限。為此,在一遍遍的教學研磨中,教師們不斷探索新的課程教學方式,以促進生涯規劃課程教學效果的不斷完善,及學校指導職能的更好發揮。
體驗式教學是在教學中,根據學生認知特點和規律,通過創設一定的情景,將教學內容呈現、還原,使學生能夠在體驗過程中理解并建構認知、發展能力、產生情感、生成意義的教學形式。
在高中生涯規劃課程中應用體驗式教學,符合“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要求,有利于實現“一切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在體驗式教學中,教師通過創設主題情景,以學生為中心,以內容為基礎,以小組或個人參與的方式讓學生理解和感悟知識,從而促進學生主動學習,達成知識和能力的增長;在教學中,教師不再僅僅是知識技能的傳授者,而是將“體驗”作為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溝通的紐帶,更加關注學生在整個過程中身心一體的發展,更加符合現代教育的宗旨。
在高中生涯規劃課程中應用體驗式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和思考,有利于學生的能力提升和品格塑造。體驗式教學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充分利用貼近學生年齡特點的課程資源,讓學生在游戲活動、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成長分享等教學形式中充分體驗和思考生涯規劃的相關內容,培養學生生涯規劃的意識和能力,讓學生真正達成在“做”中學,促進能力的全面發展,也進一步改善了生涯規劃課程的教育教學效果。
二、體驗式教學在生涯規劃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一)體驗式教學適用的課程主題選擇
在高中生涯規劃課程實踐過程中,已逐步建立起了系統的課程框架和課程主題內容。在學習實踐中,教師一邊展開教學,一邊通過學生的教學反饋,來選擇適當的主題開展“體驗式教學”的嘗試。在一些以往講授和測試偏多的單元先進行改進,比如高一上學期“自我探索”的單元內容,涉及的相關生涯理論和自我測試較多,在課堂上更容易偏向采用理論講授或紙筆測驗。單一的教學形式容易使學生產生倦怠,不利于學生探索的興趣持續下去,而這一單元的內容又尤為重要,是后面課程開展的基礎。
為此,教師們深入思考如何依托生涯理論進一步豐富課堂教學形式,以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浸入”教學過程,達成更好的參與效果和教學效果。于是在“自我性格特質探索”的課程中,依托“周哈里窗”的理論模型,教師創設了“我的特質卡牌”的課堂教學活動,將原本形式單一的自我性格測查轉化成兼具趣味性和專業性的“游戲”,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自我挑選”卡牌和“他人贈送”卡牌的互動過程中,通過“自我”和“他人”評價的兩個方面綜合考量自我的性格特質,完成對于自我的深入探索,達成教學目標。
而在高一下學期“職業認知”的單元教學中則發現,學生對于職業的認知缺乏親身的體驗感,大都浮于表面,或是“道聽途說”,因此有很多盲點和誤區,單純的課堂講授無法進一步豐富學生對于“職業”的經驗和感受,于是在此單元也嘗試采用了“體驗式教學”,充分利用了“角色扮演”的教學形式,讓學生“成為”醫生、廚師、演員、教師、飛行員、會計等職業角色,生動地演繹不同的職業故事,從中反映出自身對于職業的基本認識。在這一過程中,可以看到學生對于某些職業的“陌生”和“誤解”,教師也透過這樣的過程,在學生充分體驗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澄清職業認知中的盲點和誤區,激起學生了解某些職業領域的興趣,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索,為未來進行職業選擇奠定良好基礎。教師們在教學中反復摸索體驗式教學在生涯規劃課程中的應用范疇,并且根據學生的課堂反饋進行不斷完善,以期達成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體驗式教學采用的多種教學方式
體驗式教學的基本教學方式主要有:基于游戲訓練的教學方式、基于案例分析的教學方式、基于角色扮演的教學方式。根據生涯規劃課程主題和內容的不同,嘗試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深入體驗和學習。
在高二年級的邏輯思維能力訓練、創造力訓練、領導力訓練等單元都比較適合采用基于游戲訓練的教學方式。它通過模擬情景,設置挑戰任務,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參與、互動、討論,充分調動起個人積極性或團隊積極性,并引導學生對于完成任務過程中的行為表現進行深入探討和反思,進而生成新的思考和經驗,從而推進學生達成觀念和行為的改變以及能力的提升。
在高二下學期“職場,你準備好了嗎”單元中,教師充分創設了“模擬招聘”的情景,采用基于角色扮演的教學方式,學生通過扮演“面試官”和“應聘者”,“設身處地”地體驗不同角色對于“職業人”的要求,集中考核了學生對于職業認知與職業核心能力的認識,增強學生的職業意識,推動學生為成為一個“職業人”而做出準備。
無論是“職業能力探索”還是各項職業能力訓練的單元內容,學生在課堂上都無法體驗真實的職業環境和任務,因此,經典案例和人物分析便能夠使學生更加貼近真實的職場,教師們充分利用了基于案例分析的教學方式,精心選擇了與職業內容相關的視頻材料、經典的職場任務題目、職業人物訪談等,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對抗辯論、自由表達等多種形式,對于職業案例或人物展開分析,從中獲得有益的經驗,促進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增長,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體驗式教學中開發的教學資源
為了更好地開展體驗式教學,創設生動的互動情景,推動學生積極參與和思考,在教學過程中,根據體驗式教學的不同主題和教學方式,教師們積極開發教學資源,其中主要包括視頻、音頻資料(包括符合主題的優秀網課、主題演講、新聞報道、動畫短片、廣告宣傳片、符合主題和互動環節的音樂等)和游戲所用材料和道具(卡牌、圖形卡、各種實物道具、活動記錄單等)。從學生的反饋來看,學生對于視頻材料在教學中應用的接納度很高,而且基于案例分析的教學方式大部分是通過視頻材料來達成的,因此教師竭盡所能在各大視頻網站和網課網站搜索符合主題的視頻材料,為了使視頻材料針對性更強,更加符合課堂的教學節奏,教師要對絕大多數視頻材料進行精心細致的篩選、剪輯、重新拼接等,才能夠更好地適應教學要求,并且要通過課堂反饋和隨著時間推移而不斷更新和完善。
在幾年的教學過程中,已經積累了大量的教學視頻材料,充分運用到了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促進了課程目標的完成。基于游戲訓練的教學方式和基于角色扮演的教學方式,往往需要很多游戲道具和角色扮演的設置材料,為此教師們根據課程內容需要,親自制作完成了活動所需的各種卡牌資料,比如“急速60秒”卡牌、“自我性格特質”卡牌、“你問我答”卡牌、“誰是臥底”卡牌、“誰是大偵探”卡牌、“七巧板挑戰”的任務卡牌等;聚集準備好了各種實物游戲道具,比如地墊、七巧板、呼啦圈、眼罩、長繩、球類、撲克牌、廢舊報紙、彩紙、剪刀等。根據生涯規劃課程形成了一系列配套的教學資源,讓課程更加順利地開展,并且這些教學資源也隨著每年學生的變化和教學課程的完善在不斷地更新,以保證更好地實現教學效果。
三、體驗式教學在生涯規劃課程中的應用總結
經過反復的教學實踐和摸索,對于體驗式教學在高中生涯規劃課程中的應用進行了總結。以高一生涯規劃課為例,詳見表1。
在高二年級的生涯規劃課程中,實踐和總結了“體驗式教學”適用的主題:高二上學期的“職業能力探索”“邏輯思維能力訓練”“創造力訓練”“領導力訓練”等單元;高二下學期的“領導力與合作力訓練”“表達力訓練”和“職場,你準備好了嗎”等單元。在這些單元主題下的課程大多集中在能力訓練上,比較適合采用“游戲訓練”的方式,輔之以“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能讓教學形式豐富多彩,引人入勝。
在課堂上教師們充分利用開發出的教學用具,如“誰是大偵探”卡牌、七巧板和圖形卡、沙盤沙具、模擬招聘的面試場地布置材料、“公司”宣傳資料擺設等,模擬出“問題場景”或“職場狀態”,讓學生“身臨其境”,從中能夠獲得鮮活的體驗和深入的思考,以獲得能力的提升和自我的成長。
在高三年級的生涯規劃課程中,雖然更多地采用講授的形式,但是依然選擇了合適的主題,比如調整心態、時間管理、精細加工策略訓練等主題,運用了放松訓練、時間管理法訓練、視頻故事的案例分析等方式,讓學生能夠從中熟練掌握應考的技巧,更好地迎接挑戰,戰勝自我。
在教學中不斷實踐和完善,逐步形成的較為系統的體驗式教學應用主題、教學方式和教學資源,也會隨著教學實踐的不斷推進和學生的變化每年不斷更新和完善。從教學反饋來看,學生整體對于體驗式教學所應用的主題課程評價較高,認為有助于引發思考和促進改變,驗證了體驗式教學的課程效果,教師們也會繼續努力,開發和設計出更好的體驗式課程,促進學生的發展,提升教育教學效果,達成教學相長,教師與學生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蔡兆霞.高中心理活動課互動體驗式教學探索[J].德語成才研究,2019(19):14.
[2]郭貴川.簡析“體驗式教學”在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9(29):208-209.
[3]黃歡,陳敏.體驗式教學在高校職業發展教育教學中的應用——以上海市級精品課程“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模擬面試課為例[J].上海商學院學報,2009,10(3):52-55.
[4]劉靜.高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新審視[J].教育發展研究,2015(10):32-38.
[5]劉輝. 體驗式教學模式在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 教育教學論壇,2017(37):198-199.
[6]馬祥.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中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應用[J]. 西部素質教育,2019(18):168-169.
[7]彭陽.高中心理活動課“互動體驗式”教學探討[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3(13):24-26.
[8]邵天舒.體驗式教學模式在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的設計與應用研究——以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為例[J].智庫時代,2019(22):136-137.
[9]吳錫慧. 視聽體驗式教學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J]. 教育教學論壇,2012(38):59-60.
編輯/衛 虹 終校/孫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