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給教育界帶來的最大挑戰當數“教師專業化”。如何讓普通高中英語教師擁有較高的專業素養,主動地引領新課程,這是需要教育界深入探索的課題。云南省普洱市,少數民族眾多,教育欠發達,教師專業化發展迫在眉睫。結合云南省普洱市少數民族地區的實際情況,希望通過研究,把教育新理念、新思路與普洱市本土的教育教學情況相結合起來,促進普洱市本地普通高中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升普洱市的高中英語教育教學水平,推進普洱市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少數民族地區;普通高中英語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
作者簡介:羅皓,云南省普洱市第一中學。
從云南省普洱市少數民族地區普通高中英語教學的現狀來看,受諸多因素影響,絕大多數英語教師不重視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升和發展認知重要性。通過對本地區普通高中英語老師大量的考察和訪談得知,目前云南省普洱市少數民族地區教育存在一些問題,原因之一是高中英語教師的相關教育培訓機會很少。即使有培訓或學習機會,教師所參與學習或培訓按照相關教學要求,教師往往被動完成。培訓效果不理想,大多停留在表面,很難有后期推進。另外,在目前的評價制度下,少數民族地區學生的考試成績,往往是少數民族高中英語教師格外重視的一項重要內容,這讓很多教師僅關注學生發展,很容易忽視自身專業方面的自我提升。
“專業學習共同體”這一理念是近年來很受歡迎的創新教學理念,在多地的實際教育教學中,都取得了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受到廣大師生的青睞。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和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快速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學習共同體理論在教育教學中的優越性,并結合自身的實際教育教學情況,針對性地進行了學習和實踐。對于少數民族地區的高中英語教師這一特殊群體而言,構建專業學習共同體有著特殊的意義。
一、“專業學習共同體”研究核心概述
隨著我國新一輪課改的逐步深化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知識經濟時代持續發展,英語教育更加注重從學生實際出發、以教師實際為基點,注重校內外合作與反思氛圍的培育,強調學科課程的參與性、互動性、建構性、有效性原則,推崇成員之間的利益共享。僅僅憑教師個人原有的知識儲備已經很難滿足新課改的要求,也不容易實現教師個體的專業化發展。
然而“專業學習共同體”理念的應用,正好迎合了當前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是提高教師專業素質、推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工具之一?!皩W習共同體”最早是美國教育家杜威所構想的學校模式,后經由日本佐藤學教授將其引入自己的教育改革實踐中,并且創建了“學習共同體”的學校愿景。它不僅僅是學生相互學習、成長的地方,也是教師相互學習、成長的地方。針對目前普通高中教師成長中面臨的諸多問題,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的成長模式或許是較好的解決辦法。作為高中英語教師,尤其是云南省普洱市少數民族地區的高中英語教師,想要突破困境,尋求發展,實現轉型,促進教師之間的相互信任、合作與發展,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的成長模式也是較好的選擇。并且,“教研組”作為具有中國特色的集體研習的組織,也能夠為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這一新興的成長途徑提供有效載體,不僅能推進當地教師團隊建設的本土化研究與實踐,更能促進本地普通高中英語教師團隊的轉型與發展。
二、構建“專業學習共同體”與教師專業發展之間的相互關系
經過在當地的調研和實踐,“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被看作是以合作為本質的、有效提升高中英語教師學習效率、推動學校變革和質量改進的有效策略。
(一)構建“專業學習共同體”助益教師動態學習環境生成
教師專業發展的出發點是讓教師在動態、和諧、民主、平等的對話氛圍中,得到有效發展。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動態且持續的過程,所有參與活動的學習者在認知、情感、態度等方面,都會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而促進學習的主題內容向著更有深度、學習范圍向著更有廣度、學習形式向著更靈活的方向發展。學習者通過參與探討反思、協作交流、問題解決等多形式的共同體活動,會自覺建構出一個充滿專業自覺且具有獨特文化氛圍的、支持教師專業發展的、動態的環境結構。與此同時,教師通過專業學習共同體的學習,還能適應不斷變化的外在環境,根據環境的發展變化調整自己的方向,從而更好地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
(二)構建“專業學習共同體”激發教師專業發展意識
在日常培訓中,教師往往是被動、機械地參與一系列的在職研討培訓活動。他們的自我發展意識逐漸淡化、麻木。久而久之,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就變成了“等著安排”,極大地忽視了自身的提升或發展愿景。借助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這個平臺,教師可以接觸到新的伙伴,或者在原有的伙伴中發現有著共同提升愿景的人。
在與自己的本職工作密切相關的同時,可以很大程度上激發教師學習提升和探討交流的欲望。逐漸喚醒和激發了教師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構建“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擴充教師知識儲備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教育教學的魅力就在于它不是靜態的過程。把教學工作做好,本身就是一門有魅力的藝術。教師在長期的執教過程中,會不斷積累一些所需要的知識。在不斷地交流中,獲取新的知識。在教師專業共同體中,教師可以針對某些大家感興趣的或亟待解決的問題,共同展開探究。在平等輕松的氛圍中,互幫互助,做得好的地方予以肯定并進行推廣,發現自己有待提高的地方,改進提升。
(四)構建“專業學習共同體”助益教師調整跟進,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和質量
作為新時代的教師,需要在思想上接納新事物,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互幫互助、彼此促進,彼此支持,共同進步?!皩I學習共同體”對于教師的專業發展方面頗有助益,專業學習共同體內同伴之間的反饋,不僅能幫助到教師進行教學反思,也有利于教師及時發現問題、正確歸因及合理及時地解決教學問題。
三、構建少數民族地區高中英語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的有效策略
“專業學習共同體”對于教師合作、教師個體專業發展、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都起了不小的推動作用,結合云南省普洱市的實際情況,以下幾個方面可有效構建高中英語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
(一)優化評價制度,推進教師走向專業共同發展的道路
普洱市少數民族地區的學校,應該立足于少數民族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及少數民族普通高中學生的學科素養提升的角度,從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教學手段、教師專業素養三個維度進行分析,形成多樣的、整體性的、客觀的評價,逐漸且充分發揮少數民族地區專業學習共同體的引導功能和保障功能。針對少數民族地區普通高中英語專業的學科特色,相關部門應該建立起恰當的評估體系,保障相應的引導效果。同時,還應結合少數民族地區普通高中英語教育教師的專業特點,通過引導制定教師職業發展規劃總體性或階段性的目標,來明確各個階段或時期的教師個人或群體的專業研究方向、教師職業發展目標及其達成情況,可以同步通過教師自身評估兼之對學校、家長、學生及以外的相關人士的評估,來明確教師個人和群體專業發展的目標實現情況。監管制度建立后,還應建立起相關的、合理的、科學的考核激勵機制。根據反饋,及時調整激勵考核機制,不搞一刀切,對評選成功的教師給予一定量的補貼或獎勵,對于一些好的做法積極推廣。這樣可以有效保障教師學習共同體的導向性、激勵性和輻射性。有利于推進教師的意識從“要我學”到“我要學”轉變,不斷突破自身瓶頸。
(二)借助多方力量,塑造共同愿景,發揮骨干輻射作用,搭建好互動交流、共同進步的學習平臺
共同發展的愿景是專業學習共同體成員的精神動力,它不但是專業學習共同體的一個重要特征,更是專業學習共同體要形成、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只有教師個體自愿、自覺地把個人愿景融入共同愿景之中后,形成共融、共存的關系時,才能夠更好地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合作,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專業水平。教研員或名師可以作為助學推動者,借助名師工作室等形式的專業學習共同體平臺,把專業學習共同體內的部分骨干教師,發展成為教育教學的指導者,形成“傳—幫—帶”的紐帶及“以老帶新”的有效輻射,積極發揮教師在教育中重要的督導作用,使得在職教師的教育工作更具實效性,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三)培養合作型教師文化,提升高中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主體意識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傳統的教育教學方法需要重新整合、優化,才能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的需求。新的教育理念更要及時輸入、實踐和改進。當前相當一部分的英語教師,對于工作的認知,還是僅僅停留在完成上傳下達的任務上,自我學習意識薄弱,自我提升意識不強,管理水平低,思想躺平等,都成為有效地開展專業學習共同體工作的阻礙。其實教師可以不斷地嘗試新的合作形式,例如“師徒制”“團隊制”“伙伴制”等,積極組建課題研究小組,鼓勵教師相互之間觀摩教學。傳統的集體備課等多樣的教師團隊活動,皆可為合作型教師文化的構建提供實踐的平臺。
(四)合理運用互聯網,實現網絡資源的共享和利用,促進專業學習共同體的構建
“互聯網+教育”的模式,正悄悄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方式,教師的專業發展更可以借助網絡技術的支持。在信息相對閉塞的少數民族地區,學??梢苑e極引導并鼓勵教師主動加入各種優質的英語學科學習平臺中,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借助便利的網絡平臺,教師可以實現與專家學者的零距離交流,讓先進的思想和知識滲入到民族領域,讓少數民族地區普通高中英語教師,在深入互動中提高學科教學能力。學校及教育管理部門還應充分利用在網絡上所提供的共享服務,對教師進行知識教育,如通過“智慧中小學”“智慧教育云平臺”“云南教育”“優師云”等實現教育教學信息的深度交流,優質課堂觀摩、優質課件研學、優質教學資源的自由獲取等,從而達到教育資源的共享學習。在這樣共享經驗的過程之中,專業學習共同體的成員更能達到相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的目的,專業學習共同體的輻射面將更廣、更深。
四、結語
經過考證,在少數民族地區構建起普通高中英語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不僅能夠促進普洱市少數民族地區英語教師終身學習的能力、創新的能力以及教育教研的能力和教師的反思能力,而且還能夠提升高中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意識。在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中,少數民族地區的高中英語教師,相互監督,相互促進,積極探索將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轉變為適合地區特色的、較為新穎的教學方式,教師與教師之間也敞開心扉,把競爭關系轉化為合作關系。可見,通過學習共同體既可以共同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的教師的專業發展,還可以助力少數民族地區英語教育教學的發展。借助專業學習共同體,培養出一批團結協作、優勢互補的成長型教師。
基金項目:本文系云南省普洱市教育科學研究課題“構建少數民族地區普通高中英語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實踐研究”(立項編號:22Z003)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肖禮全.英語教學方法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
[2]趙健.學習共同體[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李小平.當前少數民族地區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存在問題分析與對策研究[J].中學生英語(高中版),2012(13):14-16.
[5]吳柳芳.專業學習共同范式下英語教研組轉型研究:以S縣兩所普通高中為例[D].華中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