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是世界通用語言,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通過學習英語,學生不但可以與世界溝通,還能更好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基于此,小學英語教學是基礎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全國進行了推廣和落實。在民族地區,教學條件和設施相對缺乏,制約了學生的英語發展。作為小學英語教師需要結合民族地區的實際情況,探索有效的教學策略。詞匯是學生學習英語的起點,教師需要從詞匯教學入手,引導學生學習并積累詞匯,通過量的累積來達到質的飛躍。
關鍵詞:小學英語;詞匯教學;應用策略
作者簡介:陳列,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山盆鎮落爐小學。
小學生剛剛接觸英語學科,覺得英語難度大也無可厚非,在背誦英語詞匯的過程中也總是出現背了忘、忘了背的情況,詞匯基礎并不牢固,因此在學習英語學科的其他知識時更加吃力,在“雙減”背景下,教師必須高度重視詞匯教學,探尋詞匯教學的有效方式,降低英語學習的難度。
一、借助拼音實現遷移
知識遷移指的是將一種知識遷移到另一個知識中,英語語言遷移就是學生將漢語拼音中的一些發音遷移到英語拼讀中輔助記憶。需要注意的是,遷移不是一味地搬抄,還要講究方式方法,也并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用。在日積月累下,小學生對漢語拼音的掌握已經很熟了,在最初的詞匯學習中就可以利用漢語拼音的讀音認識英語發音。例如,拼音中b、d、f的發音與英語自然拼讀相似,因此,教師可以在自然拼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漢語拼音和英語字母的發音一樣嗎?它們書寫是不是一樣?通過問題啟發學生,引發學生思考,最終實現知識的遷移,加深對英語詞匯讀音的記憶與理解。英語詞匯教學中自然拼讀法的應用不單單是讓學生會讀、會寫英語單詞,還要培養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在實際生活中能夠真正的應用詞匯,為日后的文化交際能力打好基礎。教師可以通過創設生活情境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提升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對于小學生來講,情境的創設要接近學生的現實生活,要簡單、貼切,不能太陌生、苛刻,這樣才能激發學生詞匯應用興趣。例如,英語教師高高興興的和學生打招呼,并指著窗外說道:“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today?”,學生看到屋外明媚的陽光大聲說道:“It is a sunny day.”,接著再問:“Do you like sunny days?”,有學生答道:“Yes, I like.”,也有學生說:“No!”,教師將“sunny”寫在黑板上,隨后再問:“Do you like monkeys?”,并讓學生模仿猴子姿勢,大家都笑了起來,教師告訴學生“I like monkeys. It is funny.”并寫下新單詞“funny”,讓學生嘗試描述生活中“funny”的事物。將熟悉的生活場景融于詞匯課堂可以加深英語詞匯印象,將拼讀和自身經驗結合,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拼讀詞匯的實用性,進而提高詞匯學習效率。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受小學生年齡特點的影響,興趣對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習效果等都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詞匯教學的展開也要建立在學生興趣的基礎上,如何激發小學生對英語詞匯的興趣,已經成為新時期詞匯教學過程中所必須思考的一個問題。首先,教師要轉變記憶方法,降低記憶難度。不少小學生都表示記憶詞匯的難度很大,在背誦英語單詞的過程中十分吃力,因此,針對這一情況,教師要從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出發,選擇更加容易被小學生接受的詞匯背誦方式。比如,教師可以在英語詞匯與實物之間構建聯系,以加深小學生對英語詞匯的印象。如在學習“apple”這一單詞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蘋果,在學習“school”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放映學校的圖片……這樣的詞匯教學方式,充分考慮了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年齡特點,通過與英語詞匯對應事物聯系的構建,增加了詞匯教學的趣味性,也降低了小學生的記憶難度,提升了詞匯教學的效果。其次,教師要在詞匯教學過程中多給予學生積極的學習體驗,多采用激勵性的語言來激發小學生的內生學習動機。相較于初高中生,小學生對教師評價的依賴作用更加明顯,因此,當教師在詞匯教學的過程中及時對小學生的某些行為進行表揚時,小學生就會在成功體驗的影響下更加積極地投入到詞匯學習中。比如,當教師在第二次詞匯教學課上詢問小學生是否記得昨天學習的英語詞匯的讀音與拼寫,如果一位小學生能夠回答上來教師所提的問題,教師就要說“恭喜你回答正確,你的記憶力真好,其他學生也要向這位學生學習”。以在班級中創設出尚學的氛圍,在學生積極參與的情況下,提高詞匯教學的質量。教學方法的選擇與應用是詞匯教學有效性得以提升的另一重要方式,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必須通過對教學方法的靈活應用提高詞匯教學的有效性。在新課改背景下出現了很多新型教學方式,其在詞匯教學過程中的合理應用都可以為詞匯教學帶來積極影響,但是本文主要是從宏觀層面上陳述教學方法的選擇方式,以為教師提供更加全面的指導。首先,教師必須結合教學內容的特征來選擇教學策略。英語詞匯本身就是音義形的結合體,因此,從英語詞匯的這一特征出發,選擇教學策略。比如,在學習一些發音較難的詞匯時,教師要在詞匯教學的過程中反復呈現發音,在學習表示抽象概念的詞匯時,教師則要借助多媒體來直觀呈現,采取情境策略與聯想策略來進行詞匯教學。其次,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認知階段發展情況來調整教學策略。小學階段涉及了六個年級,且小學生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因此不同年級小學生的差異比較明顯。為此,教師要將小學分為低、中、高段三個層次,并根據具體一個階段小學生的興趣、認知、能力的特點來確定教學方法,以提高詞匯教學方法的針對性。
三、信息技術賦能課堂
基于互聯網環境下,將信息技術與詞匯教學結合在一起,教師就可以通過和詞匯相關的圖片、聲音等吸引學生注意力,將詞匯直觀的展示出來,讓學生可以在趣味中學習,增強學生對詞匯學習與記憶能力,進而提高學習主動性。例如,在開展Food為主題的詞匯教學時,教師就可以融入信息技術,通過圖片與動畫將“apple”“chicken”“beef”等詞匯展示出來,讓學生看到真實的食物圖像,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通過圖像可以促進學生產生聯想,增強學生記憶力。相較于對單詞含義的記憶,顯然實物形象的記憶效果較為理想,所以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實物單詞的形象,以此來幫助學生在大腦中留下深刻的詞匯印象,為學生后續的英語學習做好充分準備。例如,在開展“Weather”主題時,本節課涉及了與天氣相關的詞匯,如sunny(晴朗的)、cloudy(多云的,陰天的)、rainy(下雨的)、windy(有風的)等,以此拉近學生與詞匯之間的距離,助力學生詞匯的學習。如果教師只是對這些單詞進行講解,讓學生死記硬背,學生的參與興趣必然不高,記憶效果難以得到保證。為此,教師可以在講解每個單詞之時,為學生呈現出具體的實物圖片,這樣學生將圖片與英語單詞結合起來記憶,不僅可以清楚記憶每個單詞的音形義,還可以感受到詞匯學習的樂趣。再如,在開展“Shopping”主題教學時,因本節課涉及了生活用品、服飾、顏色等詞匯,在教學中,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通過實物展示更為有效,從而助力學生詞匯的學習。基于互聯網背景下,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意義重大。
四、緊扣單元關鍵語境
人教版英語教材從三年級到六年級每個單元都有一個主題,每個單元的對話內容都是圍繞單元主題開展的。對話所包含的單詞都與主題聯系明顯,所以教師要挖掘教材,深挖詞匯與單元主題之間的聯系,盡可能使所創設的語境生動形象,感性立體,以便適合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如在教學“At? the zoo”Part B“Let's learn”時,教師組織學生創設一個在動物園的語境,學生充當游客,看到各種不同的動物,并引導學生用形容詞描述所看到的動物。“S1: Wow! Look at the ostrich. It has a short tail. S2: Yes. It has a small head. S1: It has small eyes and long legs. S2: It's cool. I like it. S1: Me? too!”,此案例中的語境創設和單元主題“At the zoo”緊扣,把詞匯教學置于這樣一個具體形象的語境中,有利于調動學生的英語實踐運用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和關注度,也有利于給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創新運用英語。再如,在教學“Let's eat”Part B Let's learn時,教師組織學生創設這樣一個語境:教師是食物店老板,店里新進了許多新鮮好吃的食物,現在食物店開始營業,接待顧客,許多學生覺得這樣的語境有趣又新穎,紛紛舉起小手,積極主動要求扮演進店選購的顧客。“T: Now I am a boss. I have a shop. I have a lot of food. Look, I have some bread, eggs, juice, rice, fish, milk, cake, noodles and so on. OK. Who wants to be my guest?”(教師利用肢體語言或者PPT出示一幅食物店的圖片,大部分學生都能明白教師所創設的語境。)“T: Welcome! S1: I'm hungry. I'd like some bread, please. T: Wait a minute! Here you are. S1: Thank you. T: You're welcome! S2: I'm hungry, too. Can I have some cake and juice, please? T: Wait a minute! Here you are. S2: Thanks. T: You're welcome!”。當師生進行了幾輪角色扮演后,教師繼續提問“Well, who wants to be the boss now?”,將對話的交流權完全交給學生,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再一次被激發,興趣再次加強。高漲的學習熱情使得學生在對話訓練中,不僅在潛移默化中加強記憶了食物的詞匯,更是在深層次上培養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這對學生和教師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收獲。
五、基于主體開展教學
整體語言學教學理論形成于20世紀70年代末期,這一理論認為,教師應該圍繞學生搭建出一個整體化的課程體系。將這一思想應用到詞匯教學中,是借助真實的語境,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整體語言教學理論指導下,整體推進式詞匯教學,需要將語言當作是一個整體,深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出相應的語境,從而更好地啟發學生的思維。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把語篇當成是詞匯教學的基礎條件,發揮其交際運用,提高語言教學的整體性。對此,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開展詞匯教學:首先,借助問題導入,同時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英語教師可以通過呈現部分情境語篇的方式,引入教學內容。通過設計問題,引發學生對語篇內容的思考與理解。在這一過程中,能夠更好的強化學生對詞匯的理解和應用。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更加有效的發揮教育資源優勢,并讓學生能夠通過實踐強化對詞匯的理解和應用,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保證其可以正確地使用英語詞匯。其次,以語篇為基礎,加強語音和語法意識的培養。教師可以在整體推進式詞匯教學中,加入語音和語法的教學,這不但是整體教學所必需的,更是大量教學實踐檢驗過的教學經驗。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把詞匯、語音等融合在一起,使其更好地服務于語篇教學。比如:教師在講解詞匯“dinner”時,可以融入er、or等發音教學,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建立起字母與發音之間的關系,從而在保證學生記憶單詞的同時,精準地發音。此外,在詞匯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創設語境,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明確詞匯的用法。與此同時,引領學生關注詞匯的語意和功能,可以為今后的閱讀和寫作奠定基礎。比如“What time is it? ”A Let's learn,這個課時的主要詞匯是lunch、dinner等,教師可以從整體的層面出發,以某個學生一天的生活為情景,然后把詞匯融入一天生活的描繪中。比如“This is Mike's day. It's 7:00, it's time for breakfast. It's 12:00, it's time for lunch.”,上述句子是一個較為完整的情境,把英語詞匯融入一天生活中,搭建出一個具有立體化、多維性的主題,在這樣的語境中,學生能夠更好地記憶詞匯,并能夠明確詞匯的應用場景。
綜上所述,在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要端正教學態度,擺脫單一教學方法的應用,基于多元化、特色化、個性化的教學思路開發,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課堂環境與優質的學習空間。這樣,學生在參與詞匯學習的過程中才能更積極、更有效,且學習效果才會更好。
參考文獻:
[1]黃靜婷.立足主題語境的小學英語詞匯教學探索[J].華夏教師,2022(32):75-78.
[2]李榮華.話題表達理念下小學英語詞匯教學的問題及其對策:以PEP四年級下冊Unit 1“My School”為例[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2(5):131-134.
[3]王露童,徐德剛.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故事教學法的應用[J].英語廣場,2022(29):129-132.
[4]陳麗紅.基于“整體語言觀”的英語詞匯教學[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22(3):124-127.
[5]梁一萍.游戲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22(7):196-198.
[6]潘小容,邵春莉.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低段詞匯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科學論壇,2022(11):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