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應用型語言人才,但因為大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性,所以教師的教學方法應更加多樣化。高校英語教師應著力推進教學改革,認識到學生的個體性差異,努力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本文對于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的方向和策略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高校英語;應用型人才;培養策略;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舒展(1996.04-),女,湖北商貿學院外語外事學院,助教,碩士。
一、研究背景
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不同領域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是必不可少的。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對學生開展全面、綜合的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是培養人才的主要途徑,英語教學是通識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英語教師應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和國家政策要求,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在教學研究和具體實踐中探索出符合高校校情、學生實際的教學改革方向和實施策略。
二、當前高校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培養目標與教學實際相偏離
當前的高校英語教學中,大多數高校英語教師依托教材,按部就班地編排教學內容、制訂教學計劃和實施課堂教學,很少跳出教材框架。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是要求學生把教材知識學會弄懂,具備基本的英語能力,并通過考試獲得學分。學生雖學習了英語基礎知識,但學生的知識視野未得到拓寬,對于英語基礎知識的應用也較少,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背景下,高校英語教學目標沒有達成。
(二)教學方法單一
現階段,大多數高校英語教師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教師通過講解PPT課件、播放錄音或多媒體視頻等形式開展課堂教學。此外,教師通常會對學生在課堂問答中給出的答案給予糾正和指導。在整個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教學內容,教師對不同學生的英語基礎和個人情況難以做到全面了解。高校英語教學普遍采用大班教學,英語水平較低的學生往往會對英語學習失去耐心、興趣和信心,容易產生焦慮心理,這自然會影響教學質量,無法有效達成教學目標。此外,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人才培養方案存在的問題
盡管課程改革取得了一些進展,但高校英語教學仍舊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課程內容單一,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較差。提高大學生的英語語言技能,可以幫助其將來流利地使用英語,其英語學習主動性也會有所提高。然而,一些高校的英語教學忽視學生在實踐中靈活運用英語知識能力的培養。學生只是習得英語基礎知識,并沒有真正成為英語知識的應用者,缺乏對英語基礎知識的實際應用經驗,從而使學生素質的培養存在短板,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可能無法達成。
(四)教學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
高校英語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優化教學評價方式,以實現教學目標。當前的教學評價仍然注重最終結果,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不夠充分,不能反映出英語教學的實際效果。此外,評價方法沒有考慮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評價內容缺乏創新,可能無法反映大學生英語能力發展狀況。
三、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高校英語教學改革
(一)突出內容創新
結合當前高校英語教學現狀,高校英語教學內容應進行改革和創新,以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高校及英語教師應注重教學內容的創新,激發學生參與英語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有效整合英語知識,注重聽、說、讀、寫的連貫性,解決英語教學效率低的問題。教師積極選用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
(二)優化教學設計
高校英語教師應傾聽學生的聲音,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和學習需求,根據當前人才培養的目標和任務,針對性地設計教學內容和開展課堂教學。可以通過教學團隊集體研討的方式,來解決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強化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學習與應用,以更符合學生的培養要求和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英語教師需要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應用英語。
四、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策略
針對目前高校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高校英語教師應根據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創新教學思路,將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融入英語教學活動中。
(一)提高思想認識,重視應用型人才培養
2021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指出,要走好人才自主培養之路,高校特別是“雙一流”大學要發揮培養基礎研究人才主力軍作用,全方位謀劃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建設一批基礎學科培養基地,培養高水平復合型人才。在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和經濟社會高速發展背景下,各行各業亟需大批應用型人才,突出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既是時代的召喚引領,也是高校應有的使命擔當。
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承擔人才培養主責、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始終是第一要務。在新時代背景下,對人才的培養不僅僅體現在全面系統的學科知識傳授,更體現在對于學生專業素質、實踐應用能力和品質修養的錘煉提高,因而深化英語等公共課程和各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刻不容緩。
在高校教學改革的進程中,高校、教師、學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當今市場經濟、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社會對高校人才培養的評價反饋也逐步成為影響高校辦學、教學改革不可忽視的信息源和驅動方。在市場化、信息化和開放化的發展環境中,社會既是高等教育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方,又是產品和服務的使用方和評價者,社會的關注、評價,輿情輿論的指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高校辦學、教學改革的目標選擇和實施方向。
(二)創新英語教學模式,強化應用型人才培養
高校英語教師應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有效創新英語教學方法,重視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強化學生對英語的應用實踐,并通過多樣化手段改善學習環境。在教學過程中,高校英語教師根據行業發展趨勢,科學合理地組織教學內容。在創新教學模式、方法、內容的基礎上,高校英語教師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和實踐能力。例如,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將英語的聽、說、讀、寫充分結合,靈活運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慕課、課外實踐等方式,幫助學生提高英語技能,增強英語實際運用能力。
(三)對標人才培養目標,開展英語教學內容改革
“應用”意味著學生不僅要學習專業技能,還要在未來的工作中充分應用這些技能。這就意味著與學生專業技能相關的英語知識應成為英語教學的主要內容,將英語知識學習與學生專業能力發展相結合。在課程改革的基礎上,不同專業的學生應根據專業課程選擇不同的英語學習內容。例如,管理專業學生的英語教學內容必須與管理技能的發展相關,要強化與管理相關詞匯的教學,與管理直接相關的外國研究成果或報告可作為閱讀材料。教學內容的改革有利于擴展學生的英語知識,擴展方向與專業技能的發展相一致,這將顯著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教師應結合學生所學專業,開設不同類型的英語課程,如酒店英語、旅游英語、秘書英語、計算機英語等,讓學生自主選擇,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通過系統的教學,學生可以在專業體系中靈活運用英語知識,從而增強綜合素質,提高就業競爭力。
(四)加強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提升教學成效
培養應用型人才,教師需要重視師生互動和教學方法的創新與改革。通過師生互動,培養學生參與課堂和表達情緒的能力,使學生的主體性在課堂上更為凸顯。在高校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有必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加強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每一次互動都是學生展示和提高學習能力的機會。在開展互動之前,教師必須了解每個學生的英語能力,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學指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其學習能力。
例如,教學“Forget the peeking order at work”時,教師可以采用小組互助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這一單元的教學目標是掌握單句、復合句和從句的構成,討論“人際關系”這一話題。教師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小組成員充分發揮團隊的智慧和力量,在學優生的指導下,成績較差的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這樣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保證學生在交流中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
(五)完善英語課程評價方式
教師應秉持以生為本的評價原則,根據英語語言評估體系的相關要求,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科學規范的評價。教師應制定合理的考核評價標準,對學生學習情況開展公平、客觀的評價。反思性評價也是一種重要方式。教師積極開展反思性評價梳理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學生參與情況等,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檢驗學生的實踐能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應用型人才培養背景下,高校英語教師需要落實教學課程、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的改革。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學生各方面能力發展狀況、學生專業素質的構成以及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方法,英語教學改革才能有效實施。同時,英語教師也應積極了解學生專業技能發展方向,將學生的專業學習與英語學習相結合,而不是將英語作為公共課程來教授。總之,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高校英語教學改革需要高校、英語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落實。
參考文獻:
[1]姜莉.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創新高校英語教學的方向與措施分析[J].科學咨詢,2021(9):11-13.
[2]銀宛君.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高校英語教學改革探討[J].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21(10):129-130.
[3]高俊杰,劉小杏,祁艷晶.基于OBE-POA理念的新時代大學英語混合式金課設計策略[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21(20):85-87.
[4]邢佳平.基于產教融合的應用型高校商務英語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海外英語,2022(20):120-122.
[5]鄧悅,龍娟.應用型高校英語教師教學效能感的提升策略研究[J].海外英語,2022(2):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