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推行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在教學當中以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為中心來進行教學實踐成為當下教師探究的主要課題。小學英語是學生需要重點學習的學科之一,而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整體的教學效果也不夠理想。為此,本文將深入探索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實踐當中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通過深入分析教材內容以及結合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內涵,全方位提升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情,充分調動現有的教學資源來提升小學英語教學的質量,使得整體的教學核心能夠轉移到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上來。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小學英語;教學實踐
作者簡介:吳雪云,賀州市建設路小學。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可分為四個維度: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核心素養指導下的小學英語教學應該脫離以往那種應試化教育的框架,基于英語學科本身的特點,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讓學生能夠真正燃起對英語的學習熱情。
一、傳統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缺乏內涵
從教學內容的角度來看,傳統的小學英語教學所存在的問題就是缺乏內涵,教師會過多地將教學重點偏重于如何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單詞、語法知識等,而忽視了教學內容本身。如在語文學科教學中,大多數學生能夠清晰地說出自己學過哪些課文,又能從課文當中領悟了哪些道理?而在英語學習的過程當中,學生印象深刻的只是每個單元的單詞和語法,對于所學單元的文化主題和思想內涵卻幾乎沒有任何印象。教學缺乏內涵最直接的弊端就是學生對于所學內容缺乏直接的記憶點,這也就是為什么有的學生總是在英語學習上陷入“學了忘、忘了學”這樣的死循環里。再者教學缺乏內涵就會使得英語學科在很多學生眼中變成了考試工具一樣的存在,很多學生認為學習英語只是為了應付考試,不利于自身英語綜合能力有效提升。
(二)教學形式單一
在教學形式的維度上,傳統的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就是缺乏創新。許多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當中,所采取的教學模式幾乎是固定化的,并不會根據教學主題的變化而進行調整。教學模式的固定化會降低學生對于英語教學的期待值,使得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缺乏積極性。以作業設計為例,傳統的小學英語作業不是簡單的聽寫作業,就是重復的單詞抄寫作業,這樣的作業并不能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僅僅只是提升了學生對某些單詞的熟悉度而已。而且這樣的作業所能夠取得的效果也是非常有限的,學生并非是基于自己對于該單詞或者是語法的理解去記憶的,而是通過抄寫單詞和語法知識來強行記憶,容易遺忘。
(三)不注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
傳統的小學英語教學模式受到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非常嚴重,整體的教學核心就是指導學生如何在英語考試當中取得高分,所以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印象不是抄寫就是死記硬背,對于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提升幾乎沒有任何助益。在學生結束了英語學習之后,學生既不能夠運用所學的英語知識去完成閱讀,又不能用流利的英語與其他人進行交流,使得英語學科完全淪為了考試工具。這樣的教學模式只是傳授了學生應試技巧,并沒有引領學生深刻認知到英語學科的本質。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都沒有得到提升。
二、學科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小學英語教學實踐思路
(一)深化教學的文化內涵
學科核心素養指導下的小學英語教學,必須要深化整體教學的文化內涵,指引學生提升自身英語學習水平的同時,還要開拓學生的學習眼界,使學生能夠充分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增長學生的見識。通過深化教學的文化內涵,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英語的必要性,使學生能夠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進而能夠積極參與到英語學習中。除此之外,還能夠讓學生對于所學的知識有更深刻的印象,能夠抓住所學內容不同的文化主線,整理出清晰的知識體系,找到英語學習的邏輯規律。
(二)解開語言應用的枷鎖
受到傳統英語教學模式的影響,在學生的視角當中,英語的主要功能就是應付考試,而在學科核心素養指導下的小學英語教學應該完全脫離原本的應試工具屬性,回歸到英語本身的語言屬性,讓學生能夠有將自己在英語課堂教學當中所學的知識應用于實踐中。因此在學科核心素養指導下的小學英語教學實踐當中,教師應當著手為學生開辟多方面應用英語的渠道,設計相關的教學活動,全方位鍛煉學生的各方面能力,讓學生能夠真正運用英語來進行閱讀和社交,使得英語學習能夠真正融入學生的生活當中。
(三)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想要在小學英語教學當中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僅僅從教師這一方面來進行推動,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必須要讓學生意識到提升自身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性,使其能夠積極參與到不斷提升自身能力素養的學習活動當中。因此學科核心素養指導下的小學英語教學實踐當中,教師應當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給予學生足夠的自我發揮空間和探索空間,讓學生能夠基于自己對英語學習的理解和需求,去進行自我探索提升。因此學科核心素養指導下的小學英語教學實踐,應該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要基于學生的特點和差異來開展個性化的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來進行教學規劃。
三、學科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小學英語教學策略
(一)推動小組合作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學科核心素養指導下的小學英語實踐教學,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英語知識學習中。有效的途徑就是教師要積極的推動小組合作學習形式的開展,讓學生能夠共同參與到英語課堂教學當中,通過化整為零來整合學生的力量,既能夠便于教學管理,又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積極的討論交流,與教師共同進行英語知識的研究探討。為了確保小組合作學習能夠順利開展,教師需要積極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為學生創設一個能夠自由交流、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能夠更加放松地融入對于英語的自主學習當中。
(二)積極開展語言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而語言最基礎的屬性就是用于閱讀和交流,讓學生在動態性的交流當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英語口語水平,并且完善自己的英語思維,認識到自己在英語學習方面的不足。教師可以通過積極開展語言實踐活動來同步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思維能力,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當中能夠打開自己英語學習的需求缺口,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而且通過開展多樣化的語言實踐活動,還能夠充分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
例如,在“ I like dancing”這一課教學當中,這一課的主題是探討彼此之間的愛好,主要的語法知識是“What's your hobby?”和“I like doing...”,想要在這一單元的學習當中開展語言應用實踐,就必須要引出學生彼此之間的共同話題。教師可以率先向學生分享自己平常的愛好,與學生暢聊自己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感受,以此來引發學生的共鳴,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對于愛好的討論當中。教師可以增進彼此相互了解為主題,讓學生自主選擇合適的語言交流對象,采訪彼此之間的愛好以及原因,在采訪和交流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三)優化作業設計,全方位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布置作業的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以及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當中發現自身的不足。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教學實踐與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已經截然不同,因此在作業的設計上也應該要以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為核心,進行小學英語作業的優化,要讓所布置的作業能夠全方位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再者作業形式的多樣化,也能夠讓學生對于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得到提升,使得所布置的英語作業不再成為學生的學習負擔,而可以激發學生積極完成作業的熱情。
首先是作業的形式改革,基于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英語作業設計,應全方面鍛煉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所以作業的形式不應只停留于單純的抄寫或者是寫作上,在作業形式上可以大膽創新。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先進的教學設備或者是教學資源來改革作業的形式,讓學生能夠在完成作業的過程當中獲得新穎的體驗,從而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并且多元化的作業形式也能夠從多個方面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
以“My favorite season is spring”這一單元的教學為例,這一單元的主題是探討最喜歡的季節及其原因,主要的語法句型是“My family is something.”。在生字詞的積累和語法練習方面,教師可以布置對話練習作業,讓學生兩兩組合進行練習,由學生來自主設計對話的內容,探討彼此喜歡的季節、喜歡該季節的原因以及自己最喜歡在該季節做哪些活動,要求整體的對話要有邏輯,而且不能出現語法錯誤。設計這樣的對話作業依賴可以幫助學生在動態性的對話當中發展自己的語言應用能力和提升語言思維;其次對話練習作業的內容需要學生來進行自主設計,在設計的過程當中學生就會自主學習自己還沒有掌握的單詞,增強學生主動積累單詞的內驅力。相較于傳統模式當中學生被動機械地抄寫作業,讓學生自己主動地完成單詞積累,能夠讓整體的教學效果得到提升。
核心素養指導下的小學英語教學應由學生來掌握課堂教學的主動權,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單位,來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那么作業設計過程當中也必須要對完成作業單位進行擴充。傳統的教學模式當中,教師所布置的英語作業大多都是由學生獨立完成的,如果遇到難度較大的作業,或者是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當中遇到困難的話,學生很難獨立完成。因此教師在進行作業布置的時候,可以隨機指定完成作業的單位,由兩人一組或者是三人一組來共同完成作業。以小組為單位來完成作業能夠有效提升作業完成的效率,而且學生完成作業的執行力變強之后,教師能夠規劃的作業形式也就有了更多的選擇。
(四)拓展了解文化知識,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
學科核心素養指導下的小學英語教學實踐想要提升文化內涵,可以通過拓展教學來深化不同單元的文化特色,這樣做的好處有兩點:其一是借助不同單元不同的文化特色來為學生建立記憶點,學生在進行復習的時候只需要記住不同單元的文化主線,就能夠將自己在該單元所學習的知識串聯到一起,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其二是通過拓展環節引領學生了解多個方面的文化知識,可以豐富整體的教學內容,讓學生了解到不同國家的語言文化,深刻認識到英語應用的實用性價值。而教師所拓展的內容,需要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作為課堂教學內容的延伸,讓學生能夠在完成原本的學習計劃的基礎之上有額外的收獲,使學生感到更加充實。
例如在“I like dancing”這一課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基于這一課關于興趣愛好的主題,引領學生了解不同國家人們所熱衷的活動,如非洲的黑人都非常喜歡重金屬搖滾和說唱,再比如在西方國家經常能夠看到有人當街表演歌舞等。以單元教學內容為窗口,引領學生了解更多國家的風土人情,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
綜上所述,想要在小學英語教學當中著重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教師首先就需要明確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然后能夠圍繞當前教學模式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整理出清晰的教學思路,再借助當前的教學資源以及對教材的透徹解讀進行教學設計,從以往應試化教育的框架當中脫離出來,全方位圍繞如何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如何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以及如何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來展開教學,讓學生能夠真正從英語學習的過程當中獲益。
參考文獻:
[1]肖蘭超.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探析[J].校園英語,2019(46):195.
[2]談永珍.核心素養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研究[J].校園英語,2019(46):205.
[3]吳翠蘭.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9(46):119.
[4]王妍.落實核心素養,構建高效英語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9(4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