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慶廣 馮士海


摘要:作者圍繞“構建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框架結構,找準學科定位”“根據課程標準學習內容研究,設計項目框架”“借助教研活動開展單元教學,示范實踐推廣”三個方面,對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信息技術大單元課堂教學展開實踐研究,以期能夠提升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量,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大單元課堂教學;項目學習;學科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24)01-0054-03
《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的頒布標志著核心素養時代的到來,課堂教學目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轉向“核心素養”的培育。因此,筆者圍繞三個方面對學生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信息技術大單元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入研究,這三個方面分別是:①構建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框架結構,找準學科定位;②根據課程標準學習內容研究,設計項目框架;③借助教研活動開展單元教學,示范實踐推廣。下面,筆者通過具體案例分享高中信息技術大單元課堂教學行動研究的實踐過程。
構建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框架結構,找準學科定位
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框架結構需從三個維度即融合德育元素、培育“三有”時代新人、培養學科核心素養,建構學生認知,如圖1所示。
1.三個維度建構學生認知
①融合德育元素。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需要在新時代大單元課堂教學中根植德育基因。
②培育“三有”時代新人。“三有”時代新人,即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
③培養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課程綜合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也是高中信息技術大單元課堂教學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抓手與支架。
2.頂層構思設計三個層面
(1)宏觀層面
國家在宏觀層面提出“立德樹人”“‘三有’時代新人”“學科核心素養”人才培養的概念,這是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對數字人才培養的新要求,也是中國發展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對數字人才的新需求。因此,教師在課程資源開發整合時要思考新時代大單元課堂教學根植德育精神的融合點與切入口。
“融合德育元素”是指教師在創新構思設計大單元課堂教學項目學習時,應在開發整合課程資源中融合紅色教育基因、革命奮斗精神、傳統文化修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德育素材。這是根植青少年心靈成長的信仰指南。
(2)中觀層面
“三有”時代新人是黨和國家對數字人才培養的新要求,也是中觀層面上培養新時代數字人才融入紅色基因、革命精神、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上位概念,還是培養學生具備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的統領,更是培養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信息社會責任的育人目標。具有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數字人才能夠在世界變局動蕩中擔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重任,也為新時代大單元課堂教學育人目標指明了方向。
(3)微觀層面
大單元課堂教學設計項目學習是“三新”時代課堂教學育人的微觀層面,是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實施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直接影響到數字人才培養的高質量。課堂教學的核心就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學生獲得未來發展、終身學習、美好生活提供支架和幫助,也是培養有理念、會設計、能動手、善創造的時代新人的核心陣地。
根據課程標準學習內容研究,設計項目框架
基于以上分析,筆者以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必修1第四單元教學內容為例展開了研究與實踐。本單元教學內容設計是根據普通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標準必修1模塊“數據與信息”“數據處理與應用”“算法與程序實現”三部分內容研制的。
1.課程標準學習研究
必修1《數據與計算》的主要學習內容是數據與計算之間的邏輯內涵關系、研究處理數據的技能與方法、建構學生借助數字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學習本模塊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認識到信息社會如何科學處理與應用數據、分析與加工數據,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算法與程序設計語言基礎知識,能夠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信息社會各項信息技術活動,使其主動建構數字素養與技能。在本單元學習內容要求指標中,重在學習算法的概念與特征、體驗數字化學習工具的綜合應用與網絡資源的科學利用,培養學生掌握程序設計語言的基礎知識、基礎算法、基本流程等,以及解決實際生活中的計算問題能力。
2.教材內容學習分析
本單元內容“計算與問題解決”主要研究“計算”與“算法”的內涵邏輯,在學習基本算法特征的基礎上,嘗試運用枚舉算法、數值類與非數值類算法求解實際問題的算法思想,重在學會分析,知道如何選擇、合理利用算法解決實際問題。本單元設有四節內容:“4.1 算法及其特征”“4.2 數值計算”“4.3 非數值計算”“4.4 綜合問題的解決”。
3.頂層設計項目框架
筆者根據新課標學習研究內容和教材分析,設計了“樂學古詩詞小助手”設計與開發軟件的項目。
(1)大單元課堂教學
“大單元課堂教學”是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進行重新設計與創新開發,以項目學習與作品創作為載體,對培養學科核心素養的支撐點(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以及信息社會責任)圍繞大單元課堂項目學習內容進行細化與解構,在每節課的項目學習中重新對學科核心素養的支撐點進行整合與梳理,重新建構生成新學科概念知識體系的認知邏輯學習過程。
(2)設計與開發框架結構
教師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理解算法概念與特征,利用Python程序設計語言開發項目主題軟件作品,讓學生體驗數字化作品創作基本流程,領悟高效的算法執行計算能力,并根據項目用戶的實際需求,引導學生進行科學規劃、系統分析,創新構思軟件的基本功能模塊,如圖2所示。
(3)項目學習育人價值
“樂學古詩詞小助手”設計與開發軟件借助數字化學習工具與網絡資源,建構學科核心概念,培養學科核心素養,具體子項目如圖3所示。
借助教研活動開展單元教學,示范實踐推廣
在市級教研活動示范展示交流研討會上,筆者聆聽了三節單元教學示范展示課例:
①子項目2:分類詩詞方便查找——軟件制作準備。教師通過唐詩引入課堂教學,分析與查找“古詩人朋友圈”詩詞介紹枚舉算法,重在通過中國傳統文化古詩詞學習感悟國學精神,培養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自信。
②子項目3:巧學詩詞有妙招——學習模塊實現。教師通過項目引入、項目確定、項目實施、項目評價、項目總結等項目學習基本過程,指引學生開展大單元教學項目學習。
③子項目4:學習詩詞驗效果——練習功能達成。在本節課中,在示范展示大單元教學項目學習的探究過程中,教師重在引導學生研究程序設計算法中比較難懂的遞歸算法,培養分析與設計、理解與領悟等學習能力。
結束語
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術大單元課堂教學行動研究是大單元教學理論建構與項目學習實施過程的不斷迭代及優化探究學習過程。在充滿動態變化生成的大單元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靈活處理、合理選取有效策略提升大單元課堂教學的質量,大單元課堂教學是核心素養時代培育“三有”時代新人的核心陣地。
參考文獻:
[1]林崇德.21世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2]成尚榮.核心素養的中國表達[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3]任友群,黃榮懷.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科學研究項目“核心素養下高中信息技術大單元教學實踐研究”(項目編號JK21044)的實踐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