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瑋婷 吳小翠 譚程方



摘? 要:“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要求圍繞“減負、提質、增效”的目標,教師做好作業數量的減法和作業質量的加法,從而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科學合理的作業設計,不僅能提升學生能力、激發其潛能、提高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的趣味性,還能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文章依托新課標和“雙減”政策開展了深入研究,意在構建“8化+8有”新型作業設計體系,形成套餐作業系列化設計,將學科素養落到實處。
關鍵詞:“雙減”政策;初中道德與法治;作業設計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后作業調查概述
為了解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后作業主要存在哪些問題,本課題組以廣西南寧青秀區八年級的師生為調查對象,開展了在“雙減”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后作業設計的現狀問卷調查。從課題第二次調查問卷第1題“你對道德與法治課教師布置和設計的作業滿意嗎?”和第15題“通過使用老師的作業設計后,你是否滿意作業的設計?”的問卷數據來看,滿意度高達82.3%,說明大部分的學生都喜歡教師精心設計的課后作業,意味著教師設計的課后作業有一定實效性。本文作業設計針對作業套餐“8化+8有”理念的巧妙設計和學科素養落實等內容,以部編版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教材第二單元5.3“善用法律”課時作業為例展開深入探討。
二、道德與法治課后套餐作業設計的策略
在“雙減”大背景下,課題組圍繞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思想,本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遵循新課程標準,依據統編版八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材上冊的課后作業設計,經過研究,課題組認為不論是傳統作業、創新作業還是實踐作業等,一份科學合理的高質量作業設計需做到“8化+8有”。“8化”即設計理念育人化、設計意圖明確化、設計內容差異化、設計形式多樣化,設計時間合理化,作業反饋及時化、作業評價多元化、作業反思客觀化,“8有”即實現作業設計有質、有效、有趣、有魂、有溫度、有深度、有梯度、有寬度。
(一)課時作業前移后置
課題組經過調研和研究后,主張作業前移后置,設置了課前預習和課中檢測及課后復習這三個板塊。在課前部分,設計了“自主學習我能行”的環節,共涉及課標要求和考點解讀、思維導圖、核心關鍵句三個環節。第一環節旨在讓學生在課前通過自主預習和課堂探究的方式充分了解課程內容及學業要求,突出體現設計理念育人化。“善用法律”的課標解讀:了解以民法典為代表的、與日常生活未成年人保護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樹立法治意識,養成守法用法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能用所學知識認識和評價社會現象,用法律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思維導圖環節引導學生根據預習了解本課編排思路和知識構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關注核心關鍵句,落實本課的基礎知識,以讓學生清晰明了本節課重難點,實現設計意圖明確化。課中和課后任務設計“套餐作業我選擇”是本課題作業設計的亮點,學生根據作業層次和學習興趣靈活完成。
(二)課后作業中的“套餐”作業
“套餐”作業是教師根據學科特點、教學內容、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及其需要,訂餐式地為學生設計不同內容、不同難度的各類型“套餐式”作業。本課題課時作業包括四種套餐,分別是:基礎達標套餐、能力提升套餐、綜合運用套餐、實踐探究套餐;有選擇題、材料題、探究題、整理題。單元作業設計包含五個作業套餐,在課時作業的基礎上增加情境填空題和復習整理的內容。套餐一至三是必選題,套餐四是挑戰題,可選做。題型適度多樣,學生自主選擇,分層突破單元作業的單調性,符合學情,又不過度花哨。實現作業內容的差異化和設計形式多樣化,體現教師根據學科特點制訂的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培養和發展學生能力的教學活動,有溫度和梯度。
1. 套餐一:基礎達標全員通關
“雙減”背景下,要把學生的作業時長控制在10—15分鐘內,需要教師精選具有代表性的題目進行針對訓練,設計形式多樣、富有效率和新意的作業吸引學生參與。無論作業設計要求如何“新”,都離不開課本知識。因為檢測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強化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是作業設計的目標之一,所以套餐作業1是“基礎達標”,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題,難度從易到適中,以三道選擇題的形式引導學生掌握必備知識。根據高頻考查點,由易到難,素材范圍呈多樣化,做到設計意圖明確化,實現作業有質、有效。
為了激勵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認真閱讀課本,在第一題選取課本內容的素材,引導學生正確運用課本知識。第二、三題的選材需要耳目一新,形式更為豐富。例如第二題設置漫畫和對日常行為的評議,將課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第二題:(選編·2022浙江杭州·八年級期末)下列行為符合漫畫內涵的是(? ? )。(如圖1所示)
①巧用方法,尋找機會報警求助
②樂于助人,奮不顧身制止犯罪
③勇于犧牲,救助失足落水同學
④保持理性,講究策略智斗歹徒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第三題:(改編·2022江蘇揚州·中考真題)針對下列行為,“評議”正確的是(? ?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第三題的難度層次要求應較高,體現綜合性。因此,選取情境材料和設計力求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和社會生活實際,力求形成“切口小、情境微、視野大、挖掘深、范圍廣”的特點,體現學科素養立意和培養學生能力,力圖實現設計內容差異化、設計形式多樣化,有寬度和深度。
2. 套餐二:能力提升培優促尖
能力提升設置兩道情境、材料和設問相對復雜的選擇題,幫助學生拓展知識,落實關鍵能力和學科素養和核心價值,滿足學生提升能力的需要。如在本課時這一層次作業中,可以優選近年中考真題并巧妙改編設計。
第四題:(改編·廣西中考)下列四個選項中概念之間關系表述正確的是(? ? )。
本題考查的不僅是知識層面的內容,更重要的是考查學生理解能力、讀圖能力,考查學生的法治意識和道德修養以及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培養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
完成基礎達標和能力提升兩個部分的五道選擇題并評價作業后,應引導學生總結做題經驗,進行錯因分析,反思審題思路是否準確,檢查作答是否到位。從而歸納自己今后的具體改進做法,舉一反三,高效提升正確率。這是在積極落實作業反饋及時化、作業反思客觀化。
3. 套餐三:綜合運用落實素養
綜合運用這個層次主要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問題,旨在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為學生在考試中提高應對主觀題答題能力做好鋪墊。本文以選編的一道分析題為例進行作答,做到觸類旁通。
第六題:(改編·江西)【安全記心中,法律伴我行】
樓上住戶高空拋物將小云家摩托車砸壞,樓上住戶及小區物業拒絕賠償,理由是找不到肇事者。于是,小云爸爸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問題最終得到解決。(1)遇到侵害,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法律服務機構來維護我們合法權益?(寫出2個)(2)小云爸爸的做法給我們什么啟示?(4分)。
本題選取社會生活材料,由“是什么”到“怎么做”的邏輯來設問,考查法治觀念和維權認識,落實必背知識、關鍵能力,讓學生充分調動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對具體社會生活中的問題展開思考,用所學知識分析,做到發現、分析問題,進而尋找方法,解決問題。
4. 套餐四:實踐探究靈活有特色
通過選取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感興趣的話題或者社會熱點問題等創設情境,設置一道實踐探究作業,創新設計有趣的、能體現所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實操性較強的設問,體現跨學科性、開放性、應用性、探究性和實踐性;引導學生敢于發現問題,善于分析問題,勇于解決問題,真正做到融會貫通、學以致用。在實踐探究中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道德修養等學科素養,引導學生做新時代的問題解決者、優雅生活者和責任擔當者。如為了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培育法治素養,提高學生尊法守法學法用法的能力。某中學開展了一系列法治教育實踐活動。八年級(1)班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本年級540名學生為對象展開了問卷調查:如果有人將你的照片修圖丑化,在微信朋友圈里轉發造成了不良影響,你會______________(2分)
(1)請在橫線上填空。(2)請你談一談這個調查數據說明了什么問題?(2分)(3)結合所學知識,請你談一談,面對不法侵害,青少年如何應對?(6分)
本題以材料為載體,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仔細審題,把握善于同違法犯罪行為做斗爭、樹立法治觀念等知識,結合材料分析解答。
套餐四這個層次的作業主要落實育人理念、學以致用,滿足學生提升能力、實踐探究的需要。通過學習實踐,讓學生明白、學會運用法律與人打交道;能夠在面對違法犯罪時,勇于并善于斗爭。自覺抵制校園欺凌和違法犯罪行為,增強自我防范意識。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服務于社會生活,可體現作業設計的有質、有效、有趣、有魂、有溫度、有寬度。
5. 設計時間合理
必選題:基礎達標3道選擇題,2分鐘完成。能力提升2道選擇題約3分鐘完成。綜合運用大概8分鐘。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壓縮前面部分作業時間,繼續完成選擇性作業:實踐探究題,學生可以根據題目和自己的能力在一定時間內完成;復習整理,學生可以根據單元知識內容和自己的能力在一定時間內完成。
(三)作業評價多元化
作業評價是對學生作業情況反饋的重要依據。評價多樣化體現教師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不唯分數論,是新課程標準和“雙減”背景下的又一重要革新。
其一,學生評價受到重視。學生評價有兩個層面即自評、互評。自我評價根據學生完成情況進行作業自評,分為一星至五星五個等級,用于學生對自己完成滿意度的評價。學生互評可以是同伴互評、小組互評,不僅局限于批改審閱,還可以形成互相檢查訂正制度,通過同伴或小組檢查學生訂正情況,如:已訂正□、未訂正□、訂正不全□。學生檢查時在相應方框內打鉤即可,簡便高效,提高學生的評價能力和責任擔當。
其二,教師評價全面客觀。教師評價是基于學生作業情況的一種重要機制,反饋學生的作答水平和能力,以“等級+評語”方式全方位、綜合性評價。
三、結語
在“雙減”背景下,道德與法治學科套餐作業設計中會隨著學情不斷發生變化,也會遇到不同的問題,需要教師樹立新的課程觀念,與時俱進,不斷應對不同的情況,探討解決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立德樹人、減負增效做貢獻。
參考文獻:
[1]陳貴標. “雙減”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的作業設計與實踐[J]. 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22,42(06):87-89.
[2]張春玲. “雙減”背景下優化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作業設計探究[J]. 遼寧教育,2022(13):5-7.
[3]劉野. 淺議“雙減”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作業設計[J]. 成才,2022(18):21-22.
(責任編輯:孫曉林)
* 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專項課題“在‘雙減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后作業的設計與應用研究——以統編版教材八年級上冊為例”(課題編號:2022ZJY110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