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數字化教育趨勢下,智慧課堂教學發展迅速,新冠疫情則為中外合作辦學開展雙語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探索提供了契機。智慧課堂具有異步在線、去中心化和課堂多樣性等特點,基于一所應用型本科高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雙語智慧課堂教學實踐,本研究提出雙語智慧課堂教學IICE模式。本研究發現雙語智慧課堂存在學習體驗感、獲得感和語言障礙等問題,提出應從雙語智慧平臺建設和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等方面進行優化。
關鍵詞:智慧課堂;教學模式;中外合作辦學;雙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35-0152-04
教育數字化轉型不僅是落實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的要求,也是新時代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基于在線學習的智慧課堂教學是滿足高校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的重要途徑。據統計,截至2020年4月3日,全國在線開學的普通高校1454所,95余萬教師開設94.2萬門課程,在線學習的學生達到11.8萬次[1]。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引進的大量優質國外課程與教育資源,特別是大量雙語課程,改為線上進行,為探索雙語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提供了契機,文章結合個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經歷對雙語智慧課堂模式的特點和有效實施等問題進行探討,嘗試構建雙語智慧課堂有效教學模式,以期提升雙語智慧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
一、雙語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特點
智慧課堂是以智慧化教學環境的構建為基礎,以培養學生創造性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為目標,利用大數據、云計算、學習分析等信息化手段創新傳統課堂的教學模式、學習方式與教學評價方式的新型課堂[2]。智慧課堂通過跟蹤學習過程,形成學習數據,幫助教師調整教學策略,實現數據化教學決策,使得個性化教學指導成為可能。雙語智慧課堂教學進一步突出了智慧課堂教學中教學語言的雙語特征,在數字化教育時代,高質量的雙語智慧課堂教學是確保中外合作辦學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障。與一般的智慧課堂教學相比,雙語智慧課堂教學具有異步在線性、去中心化性和課堂多樣性的特點。
(一)異步在線性
在中外合作辦學的雙語智慧課堂教學中,由于師生分處兩個國家,因此上課時間存在差異。以筆者所在中美合作辦學項目為例,中國學生上課時間在早上7:30,美方教師上課時間在晚上7:30,時差達到12個小時,此外,部分雙語課程在臨近期末時會集中安排授課,教學時段具有相對集中性。異步在線性因為其延時性、討論時間和空間的自由性及更多交流機會的提供等優勢,對學生批判性思維培養的作用顯著[3]。雙語智慧課堂由于融入了跨文化的元素,外方教師的思維方式差異,不同觀點的交流碰撞,有力地促進了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
(二)去中心化性
由于互聯網的去中心化特性,雙語智慧課堂教學也很好地利用了這一特點,依托線上平臺展開互動,以及匿名發言等功能的使用,使老師和學生溝通更為自由和大膽,免去了師生近距離交流的緊張感[4]。雙語智慧課堂中師生互動更為流暢自如,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更為放松,師生地位更為平等,有力地促進了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以筆者所在項目為例,雙語智慧課堂主要使用了ZOOM、超星和騰訊會議等智慧課堂平臺,這些平臺都提供了較為豐富的課堂互動方式,也提供了對教師有益的數據分析功能,學生通過這些平臺可獲取豐富的學習資料,使用超文本鏈接訪問去中心化網絡的信息節點,師生的參與感也就更強了。
(三)開放合作性
雙語智慧課堂教學中開放與合作無處不在,為學習者提供了豐富的認知工具和支撐環境,也為師生建立了更為開放的教室和課堂活動。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既注重知識傳授又注重能力培養,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獲取教學資源,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掃碼簽到、共享屏幕、網絡投票等互動方式使得課堂更為新穎有趣,通過質疑、調查和探究,使得學生在更真實的場景實踐中學習,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二、雙語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
基于線上教學的特點,結合應用型本科院校生源特點和學生水平,筆者所在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通過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3年教學實踐,總結出了“IICE雙語智慧課堂教學模式”。該模式主要包括Introduction(導入)、Interaction(互動)、Consolidation(鞏固)和Evaluation(評價)四個主要教學環節。基于智慧課堂的學習特點,學生采用小組合作、智慧互動和自主學習三種主要學習方式。
(一)教師的主要教學環節
1. 引入階段(Introduction)
在引入階段,教師提前發布上課所用的PPT、文章和視頻等資料,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活動并通過智慧教育平臺反饋學習情況和遇到的問題。在上課前,老師對問題進行集中解答。在課堂教學開始時,老師通過智慧平臺開啟隨堂小測驗,測驗內容是對上節課所學內容的復習和鞏固,接著,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展開討論。
2. 教學階段(Interaction)
教學階段是整個教學環節的關鍵部分。教師對知識點傳授講解,學生在討論區實時互動,教師及時解答問題。教師依據上課情況調整教學方針,提升學習效果,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師生雙向互動。
3. 鞏固階段(Consolidation)
在鞏固階段,鞏固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充滿趣味性、新穎性、有效性。以“多元文化的ESL”課程為例,鞏固的內容是依據課堂內容制訂,結合專業背景和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特點,著重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四大英語能力(見表1)。
4. 評價階段(Evaluation)
評價階段是教學模式的總結環節。教學評價分為自主評價和階段評價。在課后,教師發出問卷,組織學生完成自主性評價,包括這堂課“你有什么問題”“這節課你能做出哪一些聯想”兩個部分。階段評價主要是根據教師對學生在平時上課過程中以及期末小組展示中的表現進行評價,教師對學生表現進行打分,分數按照課程規定的比例計入期末總成績。
(二)學生的主要學習環節
1. 小組合作
以班級為單位,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選出一位能力突出的學生代表擔任小組長。以小組為單位,方便教師管理。小組長發揮領導作用,傳達老師任務。小組成員合作,共進共退,揚長避短,培養集體責任感。
小組合作有利于消弭語言鴻溝,提升英語水平。小組長與教師交流,傳達任務,適當進行翻譯活動,組織小組成員完成活動。小組合作通過能力高的學生帶領稍低的學生,減輕學生的英語學習困難,共同進步。同時減輕線上教學中教師負擔,提升課堂管理效率。
2. 智慧互動
雙語智慧課堂為構建師生智慧互動提供了可能。如開展課前智慧互動,教師在智慧課堂平臺發布上課文章視頻資料,學生提前預覽,在評論區討論。課中智慧互動,通過搭建多種互動方式,在評論區實時互動。在講解完一個知識點后,教師隨即發送題目問卷,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作答,在后臺查看作答情況,進行題目分析。小組完成一個PPT分享,教師點評,發起投票、考試等活動,在線進行討論等。
智慧互動打破了傳統課堂的限制,為課堂注入了創新動力,增加了雙語智慧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由于學習空間提供了一定的虛擬性和匿名性,學生敢于回答,敢于發表個人觀點,敢于面對回答錯誤的情形。
3. 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雙語智慧課堂的輔助手段。常見的自主學習有兩種方式:一是自主學習課程(Self-directed learning class)。在上課前,教師發布學習材料,可能是視頻、文章、海報,要求學生完成相應任務,在下一節課上課前提交。二是自我學習制,即根據自身情況,學生自己查漏補缺。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高等教育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強,使得學生發展的連續性、知識的漸進性、環境的統一性得到兼顧。
(三)雙語智慧課堂教學實踐反饋
在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雙語智慧課堂教學實踐中,學生總體滿意率較高。與此同時,筆者也發現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學習體驗感有待加強。新的信息技術促進了雙語智慧課堂的發展,在雙語智慧課堂教學中,學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地方進行學習,如學生活動中心、學生宿舍等,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與老師交流,但雙語智慧課堂在給學生自由的同時,與傳統課堂相比,卻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真實的學習體驗感,無法給學生身臨其境的學習感受。教學體驗,顧名思義,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
二是學習獲得感有待提升。雙語智慧課堂教學主要基于線上平臺,部分學生反映,師生面對屏幕開展教學活動會產生一種疏離感。一方面,教師的權威性和對學生的監督有效性下降,有的學生可能走神,或者當學生有不懂的問題時,無法像面對面交流時那樣更有效地解決問題。另一方面,雙語智慧課堂所依托的線上平臺配置了許多不同的功能,但是因為許多功能還不能滿足教學需要或者教師的使用水平還有欠缺等原因,對最終的學習效果產生了一定負面影響。
三是學習雙語關有待跨越。在雙語智慧課堂的教學中要使用英語和中文。由于語言阻礙,給師生雙方智慧課堂的交流增加了難度。如一位學生提到,“在上課時,顧及外方老師講的知識點的同時,可能有些聽不懂的英語,需要借助翻譯軟件去理解。在上這些課時,不僅需要解決語言難題,還需要及時消化老師教的知識點。無論是外國的視頻、聽力,還是文章資料,都對英語能力要求高,故學自主習有困難。”
三、雙語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化建議
(一)加強雙語智慧課堂平臺建設
首先,國家要完善雙語智慧課堂平臺,促進其智能化發展。2021年,教育部等六部門發布《關于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高質量教育支撐體系的指導意見》明確,要依托“互聯網+教育”大平臺,創新教學、評價、研訓和管理等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5]。針對當前雙語智慧課堂創新性、靈活性不足,國家應繼續支持雙語智慧課堂的線上平臺建設,優化完善雙語智慧課堂平臺,增加更多實用的功能,為雙語智慧課堂的發展助力,企業應該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積極創新,推動智慧教育發展。借助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積極創新,促進智慧課堂的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其次,高校應打造一批具有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的線下、線上、線上線下混合式、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和社會實踐一流課程[6]。例如借助虛擬仿真課堂為雙語智慧課堂賦能,運用高科技打造全新、智能化的課堂,使得雙語智慧課堂有更豐富的教學方式。
(二)激發學生智慧課堂學習動力
首先,從根本上提高雙語智慧課堂中師生互動的深度與廣度。如采取多種智慧課堂互動的方式,創建多樣化的游戲,課后反饋解決問題,讓智慧課堂融入課前、課中、課后全過程。小組合作以一對一、一對二的方式提高效率,營造良好的英語環境,在課上與外教純英文交流,在課后組織英語角等活動等。
其次,提高教師智慧課堂綜合教學能力。人工智能與教育的不斷融合給教育系統帶來巨大變革,同時也給教師帶來智能教師時代的機遇和挑戰,教師作為教育活動的主要實施者和關鍵因素,無論是國家、社會、教育自身都對教師專業化發展提出新要求[7]。更為重要的是,雙語智慧課堂涉及中外雙方教師,對雙方教師的專業化能力要求都極高。在這樣的背景下,需要針對性地提升參與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雙語智慧課堂教學的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提高雙語智慧課堂效率和互動效果,激發學生積極性,使教師的素質與智能化教學相適應。
四、結語
雙語智慧課堂教學模式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得到了積極探索,為推動高校數字化教學創新起到了重要作用,未來仍需要進一步摸索教師在智慧課堂中運用肢體語言感染學生,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充分展現教師的教學風格等方面的策略。總之,雙語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應立足現有條件,突破環境配套和教師個體能力的局限,通過優秀課例學習以及對學習主體的關注與研究,經過不斷優化和發展更滿足學生的成長需要。
參考文獻:
[1] 黃丁,翁之涵. 高校哲學課程在線教學實踐探索[J]. 中國高等教育評論,2021,14(01):157-168.
[2] 趙培培. 智慧課堂:優化與創新傳統課堂[J]. 教育現代化,2017,4(14):171-174.
[3] 胡敏,葉映華. 走向線上空間:基于異步在線討論的批判性思維培養[EB/OL]. (2022-08-20). https://mp.weixin.qq.com/s/BKz mz8QqZ9wChy6UXznhHg.
[4] 智慧課堂觀摩研討會在皖召開[EB/OL]. (2016-10-24). https://baike.baidu.com/item/智慧課堂/20141907?fr=aladdin#referen ce-[1]-20856497-wrap.
[5] 熊丙奇. 發揮國家智慧教育平臺作用,還需打通“最后一公里”[EB/OL]. (2022-07-1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80 30913665262386&wfr=spider&for=pc\ .
[6] 浙江省:將新增一所“雙一流”[EB/OL]. (2021-07-14).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4262823065952338&wfr=spider&f or=pc.
[7] 付明明. 智能教育時代教師專業發展路徑探析[J]. 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2,41(07):19-21.
(責任編輯:羅欣)
基金項目:本文系重慶第二師范學院2021年校級教改課題“應用型本科高校中外合作辦學專業雙語課程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課題編號:JG202140)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雷蘭川(1982—),男,博士,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前教育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教師教育、中外合作辦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