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驪駒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高中生物教學也在不斷地更新和改變。基于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學習方式的改變,情境教學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被廣泛應用到高中生物教學中。本文以普通高中教科書人教版(2019)生物學選擇性必修2《生物與環境》第3章第1節《生態系統的結構》為例,探討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情境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關鍵詞:情境教學;課程改革;生態系統
2016年《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發布以來,我國的教育目標進入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新階段。2017年《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提出,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1]。在國家發布的上述重要文件中,多次提到“情境”兩個字,這足以說明“情境”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過程中,情境教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情境的復雜程度能對應不同水平層次的核心素養,解決情境問題能體現學生的思維水平。在培養科學思維方面,要求學生能在不同的情境中,進行不同程度的思考,最后能解決各種問題。
一、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的發展
新課程改革的出現,對我國高中生物教育產生了深遠影響。在新課程標準中,不僅明確了學科目標、基礎要求、核心素養等,還強調了思維品質的培養,要求學生具有現代生物學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掌握解決生物問題的能力,形成科學探究和運用知識的思想和方法。而情境教學則提倡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學習方式,設計貼近生活的情境,創設真實的“場景”,使學生在場景中自主探究,開展合作學習,探索規律,建立知識體系。這種教學方式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更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2]。
二、高中生物情境教學的定義與特點
情境教學是一種通過創設“場景”,使學生在場景中學習的教學方式。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生物實驗、生物實物展示、動態圖像等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究和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3]。情境教學特點如下:
(一)多元化。情境教學的“場景”可以從生活實際中選擇,也可以從教材內容中選取,真實性和感性是情境教學的最大特點。但無論選擇何種情境,最后要能夠貼近學生生活,不能偏離學生實際生活的場景,比如:在列舉生態系統類型時,能列舉學生身邊的森林公園,就不要舉美國的黃石公園。
(二)情境化。情境教學需要改變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的方式,需要帶領學生到真實、生動的情境中,變成“場景”的主人公。這樣的教學才更容易吸引學生,才能使得學生對生物學科更有興趣。生物學科本身就是一個貼近生活的學科,偏離了生活情境,生物學科就失去了它原有的學科特色。比如:在對人教版選擇性必修2《生物與環境》中第3章第1節《生態系統的結構》進行教學時,為了引發學生興趣,有條件的教師可以直接帶一個小魚缸進入教室,引導學生分析魚缸的成分;也可以提前安排學生自己做一個生態缸,課堂分享制作過程;生物課最不缺的就是材料,材料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關鍵是教師要有發現材料的一顆心,有的教師甚至在上《生態系統的結構》這一節課時,在天氣好的情況下,可以帶領學生直接走進大自然,去感受生態之美。
(三)活力化。情境教學需要把學生作為主體,而一堂生物課怎么變得有趣,教師需要準備一些小插曲,小驚喜,小浪漫;學生可以在情境教學過程中享受教學的游戲化、趣味化、實踐化。如:筆者在上《生態系統的結構》這堂課的導入時,并不是選擇展示各種圖片或者視頻,而是讓學生聽了一首歌《爽爽的貴陽》,一首歌曲,一座城。一首《爽爽的貴陽》讓學生領略了貴陽的生態之美。學生可以親身感受到貴陽的碧水、藍天、綠蔭與生靈。一首歌既讓學生欣賞了藝術之美,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活力。
三、高中生物情境教學的實踐
(一)情境教學引發問題
合理設計問題能夠有效創新高中生物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思考、聯想的必要資源,從而發展學生的想象力與邏輯思維能力。在問題的驅動下,學習者將從“學什么”“怎么學”等角度展開探究,進而主動整合學科知識。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要對教學方法進行深度改革,跳出知識本位的育人框架,建立以人為本的教學體系。在情境教學視角下優化高中生物教學,打造課程教學與學科教學聯動的高中生物教學方案,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知其然”,更要結合情境中的問題深度剖析學科知識,促使學生“知其所以然”,發展學生的內在思維能力。
在高中生物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一個問題來引發學生的思考。例如:在講解生態系統的極端環境時,教師可以通過圖片或視頻讓學生了解黃土高原的生態系統。在教學環節,向學生提出問題:在黃土高原上,其生態系統有著怎樣的特點?引導學生對教材中的核心知識進行探究,逐步發展學生的綜合式學習能力。從情境入手,分析黃土高原生態結構的特點。其次,導入情境類比問題,構建以“找不同”為主題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選擇學生熟悉的資源、場景展開教學,如貴陽森林公園,設計思考問題: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和貴陽森林公園的生態環境有何不同?為什么不同?在分析差異的過程中,對相關問題進行延伸:對比黃土高原與貴陽公園,思考一下,二者在不同之余是否有共同的結構?引發學生討論生態系統的基本特點,在掌握生態系統的基本概念之后,在情境中逐步探究學科知識。逐步延伸教學范圍,整合學科知識點,進而提升高中生物教學質量。
(二)情境教學創設“場景”
情境教學理念與生活化教學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相似性。在學生教育活動中,其都是借由對應的情境、經驗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進而消除學生對于生物教學所產生的陌生感。以情境教學理念優化高中生物教學模式,教師應該關注“場景”與教學活動之間的聯動。將現實生活經驗轉化為特定的“場景”,在場景中設計問題、展開聯想,依靠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生物學概念。在生物學的學習中,很多實際情境可以被利用來展開探究。教師要推動情境與生活之間的交互,以此來優化高中生物教學方法。
例如:在對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一個場景,假設你擁有一個果園,果園中種植了大量的果樹,也有一些雜草,在春季和秋季,你會如何照看果園?結合“果園”這一場景提出多元化思考問題。一方面,考慮在不同季節下生態系統的變化,從“食物鏈”這一概念入手,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當春季到來時,在果園中存在著怎樣的食物鏈關系?這些關系是如何影響果園這一生態系統的?另一方面,從“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這一話題入手,繼續創設互動場景:如果生態系統中的某一種植物、動物或昆蟲消失,果園中的生態系統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在教學活動中讓學生進行分析,從“害蟲防治的尺度”“果園中的生態系統”等角度入手,引導學生逐層剖析相關問題。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記錄表”,在記錄表當中,分別對果園中生態系統的特點、生物活動對果園中生態系統的影響等問題進行分析,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場景資源實現了教學活動的趣味性轉化,能夠在激發興趣、展示科學知識的同時逐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通過逐層認知、推導的過程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從而逐步激發學生主動的探究欲。
(三)情境教學模擬實驗
基于生物教學的特殊性,實驗是必不可少的。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很多教師是抱著能不做就不做的心態去進行實驗教學,其實很多教師陷入了一個誤區,實驗并不是一定需要教師參與,可以直接以課前或者課后實踐的方式進行,這樣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完成許多生物方面的實驗。在高中生物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強調實驗活動在教學環節的應用,借由實驗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整合生物知識。從基礎概念與生物實踐活動入手,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環節展開深度學習。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圍繞著知識應用、學生實踐等任務開展教學工作。
比如:在講生態系統的時候,我們可以提前安排學生自己制作或者小組制作生態瓶,捕捉生活中的昆蟲、搜集生活中的植物,構建對應的生態系統。如:“花園生態系統”,選擇苜蓿、羊草等植物構建生態系統,捕捉鼠婦等昆蟲,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對“微型生態系統”進行觀察,說明微型生態系統的特點;除實驗學習之外,也可以設計實踐學習任務:安排學生周末去貴陽周邊的公園走一走,看一看,這些公園分別有什么共同之處和獨特之處,然后在課堂或者課間進行交流分享。在互動過程中,從公園當中的生物、公園的環境與生態系統等角度展開思考,在調研活動中,分析生態系統與環境、生物之間的關系。為保留教學成果,可以要求學生書寫“生物日記”,結合日記對生態系統的特點、生態系統的構成與變化進行分析。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結合基礎生物知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創新高中生物教學模式。當然為了激勵學生完成各種課外實踐,教師一定要有評價和激勵機制,針對學生的學科實踐能力、自主探究能力開展教學指導活動,對學生的學科思維能力、學科核心素養展開評價,分析以評價和激勵機制創新高中生物教學模式的可行性,將學科教學任務與高中生物教學模式結合起來[4]。
四、高中生物情境教學應注意事項
(一)教師要深入思考,情境不孤立
在生物情境教學中,創設的教學情境最好能貫穿整個單元教學,在教學中提出的問題最好具有層次性和延展性,引導學生思考并總結。比如:在學習《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這一章的時候,筆者以貴陽黔靈山公園為一個大情境,貫穿整章,分析黔靈山的生態結構,能量流動,物質循環,信息傳遞,以及如何維持黔靈山生態系統的穩定。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領頭羊,在優化高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如何授課的問題,還要形成敏銳的思維意識,在教學活動中展開深度思考,圍繞學生的學習表現、可能出現的學習問題、需要解決的重點難點對教學活動進行“預設”,對教學任務與教學流程進行深度優化。這不僅能激發學生探究欲,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二)情境教學應重實施,輕創新
很多教師在進行情境教學時,需要耗費比較多的時間去準備,想將情境創設得有趣,有意境,這固然是一個值得稱贊的地方,但是在我們日常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是易開展實施、易懂的,而不是煩瑣的!筆者在上《生態系統的結構》這一節課時,就是隨手用一個1.5L的礦泉水瓶制作了一個簡易的生態缸,里面放了一些碎石、土壤,還有一些水草,在課堂上讓學生分析這個生態缸和自然界的生態系統的異同。在教學活動中,以基礎材料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在看、聽的過程中展開思考:小小的礦泉水瓶中包含著怎樣的生態系統?這樣的生態系統是否穩定?在教學環節,圍繞著生態系統的結構、生態系統的構成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從而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促使學生生成學習興趣。這樣的教具既不煩瑣,又能夠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使課堂變得更有趣,同時還可以滲透環保教育的理念。
(三)情境教學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在情境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更加活躍。能讓學生動手做的,絕不讓學生看,自己做一做,勝過看幾遍。所以,筆者在自己做了個簡易生態缸的同時,也提前安排學生周末也做一個自己喜歡的生態缸。以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材料為參考,引導學生生成實踐熱情:如果要設計一個屬于自己的“生態缸”,生態缸中應該包含哪些材料?生態缸中的生態系統是怎樣的?在實踐中驅動學生思考。隨后,結合設計生態缸的過程引導學生進行互動,討論生態系統的基本特點,結合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多樣性等知識實施高中生物教學活動。這樣學生能夠在情境中充分地進行應用和探究,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結束語
情境教學,不是為了單純地吸引學生,而是為了更好地實現,通過不同的情境學習不同的知識,同時又將所學知識能夠運用到不同的情境中去。這是學習的一種高級境界。高中生物情境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學習方式,設計貼近生活的情境,開展合作學習,探索規律,建立知識體系。情境教學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5]。教師應該深入思考和設計情境教學方案,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不斷創新和探索。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朱俊.情境教學三部曲培育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以“免疫調節”的教學為例[J].中學生物教學,2019(3):56.
[3]任曉虹.情境教學在高中生物學中培養學生社會責任的實踐研究[D].廣州:廣州大學,2019.
[4]李林.問題情境教學模式在高中教學中的應用:以高中生物教學為例[J].中學教學參考,2019(21):63-64.
[5]胡慶芳.有效情境創設的40項設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