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道德與法治是一門重要學科,其中的很多內容都根植于中國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之上,旨在讓學生踐行相應的行為規范和道德準則。我國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幾千年的發展孕育了多元的文化內容,而在現代社會中,快餐式的娛樂文化深受眾多青少年喜愛,這可能導致他們中的一些人對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不足,甚至對傳統文化的作用和價值存在誤解。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成為一個需要教師思考的問題。文章重點針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的路徑進行分析,并提出對應教育策略。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傳統文化教育
作者簡介:盧秀云(1976—),女,江蘇省南通市天生港學校。
道德與法治是初中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初中生通過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能夠塑造良好的“三觀”與道德素養,形成良好的文化學習觀念,進一步調動自身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性,這對于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與傳承有著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在實際教學中,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深入了解學生的需求,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以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和道德修養,為他們奠定堅實的學習基礎,為其個人發展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的優勢
(一)能夠引導學生從傳統文化角度掌握道德與法治知識
中華民族有著上千年的文化傳承,形成了無數文明瑰寶。傳統文化中包含了古代智者對道德和法治的深刻理解,而我國今天的道德和法治體系也根植于傳統文化之上。初中生正處于自我認知迅速發展的時期,因此若能夠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就能利用傳統文化的優勢,帶領學生從傳統文化的角度去理解道德與法治學科內容,使其更全面、更深入地掌握道德與法治知識,這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有著顯著的提升作用[1]。
(二)能夠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與道德水平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滲透傳統文化,能夠培養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價值觀,提升法治素養與道德品格。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還有助于學生培養誠實守信等優良品格,從而達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要求,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傳統文化承載著價值極高的思想和行為準則,因此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深入探討傳統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與底蘊,感受傳統文化的作用與價值,可以有效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切實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和綜合素質,有助于學生建立正確的歷史觀念,堅定理想信念,產生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
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道德與法治內容,是當前德育工作開展的基礎。通過學習傳統文化,學生可以接觸到許多道德典范和行為榜樣,了解傳統文化對于道德修養提升和品德塑造的重要性。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價值觀念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此外,傳統文化還包括法治思想,法治思想能教導學生理解和尊重法律及社會規則,促使他們遵守法律、尊重他人權益,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感。
傳統文化的滲透還能夠豐富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內容,提升教學的深度和廣度,為教育工作提供重要的支持。因此,融合傳統文化教育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具有重要意義。
三、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滲透傳統文化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教學與傳統文化關聯性不足
為落實國家教育方針,當前道德與法治教學需要融入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知識與教材內容進行融合,以彰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與傳統文化之間的緊密聯系。但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對傳統文化的理解相對有限,難以在教學中充分滲透傳統文化,不能為學生深入講解傳統文化知識。從整體來看,課程教學與傳統文化之間的關聯性仍有待提高[2]。
(二)道德與法治教學方法存在單一化和形式主義問題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存在教學手段單一化的問題。有的教師只針對課本內容進行分析和講解,未能充分展示傳統文化的價值與作用,這會讓初中生產生消極的學習心理,對課堂內的傳統文化滲透效果產生不利影響,使教學內容與傳統文化的融合出現問題。由此可見,單一的教學方法不僅難以滿足當前的教學需求,還會影響初中生的道德與法治學習質量。
近年來,我國教育事業不斷發展,課堂教學對信息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信息化教學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教育方式。然而,一些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雖然具備較好的信息化素養,但在利用多媒體技術融入傳統文化時流于形式,未能聚焦本質,無法真正提升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導致傳統文化在教學中的作用被削弱,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的可行路徑
(一)轉變教學觀念,提升傳統文化素養
要想更好地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滲透傳統文化,首要任務是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這一變革旨在促使教師不斷提高專業教學能力,提升教學的全面性,從而提升學生的傳統文化修養,加強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教學中更好地分析與講解傳統文化,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師生之間產生更為深入的交流。教師要意識到,提升教育質量需要與時俱進,持續進行自我提升。道德與法治教師要注重日常積累,多了解傳統文化知識,積極發掘能與課程內容有效融合的傳統文化素材,豐富教學資源,從而高效率地滲透傳統文化,為學生營造優質的教學環境,幫助學生實現更高水平的自我提升[3]。
(二)組織自學活動,明確傳統文化價值
在初中階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至關重要,這種能力能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自覺性。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課上討論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與同學交流并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讓學生學會從多個角度審視問題和分析問題,進而深入了解傳統文化并明確其價值。例如,在講授《法律在我們身邊》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在教學前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從多元途徑搜集能體現法律文化歷史傳承與時代價值的案例,讓學生基于案例形成基本的法律觀念。然后,在實際教學中與學生討論這些案例,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傳統文化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滲透價值[4]。這一教學過程融合了學生的自學活動,能有效調動學生的探究積極性,對其深入感知傳統文化價值、理解課程知識點具有促進作用。
(三)發掘教材內容,實現多學科連接
道德與法治教材中含有很多關于傳統文化的知識內容,教師可以根據教材中的內容進行傳統文化知識分享,讓學生既能了解傳統文化,又能更好地領會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內涵,明白這門課程對于他們未來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價值。有的傳統文化內涵較為深奧,初中生憑借自身的理解能力可能無法理解透徹,所以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理解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內容,然后運用知識遷移的方法來加深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此外,教師還可以將不同學科聯系起來,開展融合教學,將各學科的知識與傳統文化有機結合。例如,《友誼與成長同行》這一課引用了《論語》中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教師可以將這一內容作為基礎,結合語文學科知識來解讀這句話及其背后的儒家文化,討論社會交際關系,幫助學生了解社交對于他們未來發展的重要性,以及朋友在他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這種融合教學方式能促進初中生的學習和成長。
(四)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通常僅是簡單地教授教材內容,很少對知識進行深入的拓展和延伸,加上有些教師不重視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導致整個課堂單調乏味,不利于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甚至一些學生會在課堂上出現交頭接耳、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針對這些問題,教師應該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比如創設優質的教學情境,通過豐富的情景內容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情境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以促進學生的大觀念形成,構建豐富多彩的教學過程。
例如,在教學《情緒的管理》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引入傳統文化,創設文學家創作的情境,以啟發學生思考情緒管理在文學創作中的重要性,使學生了解道德規范的約束作用。然后,教師可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將這一理念延伸至個人行為處事與人生態度上,使學生明白控制與穩定情緒是至關重要的,人應該堅定自己的信念,朝著正確目標前行。在優秀文化的熏陶下,學生可以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學會控制情緒,端正學習態度,始終保持學習興趣與動力。
(五)利用節日文化優勢,引導學生掌握知識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可以在中華傳統節日來臨之際,與學生分享節日文化的內涵,傳播文化精髓。傳統節日文化在引導學生培養道德品質方面有著不容小覷的作用,教師在將傳統節日文化融入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時,應該注意抓住初中生的興趣點,確保教學過程以學生的興趣為導向,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以中秋節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分享他們在中秋節這一天的生活經歷,解釋中秋節的意義以及它所傳達的團圓情感,從而使學生體會到濃濃的親情,學會感恩。
(六)合理開展教學評價,引導學生自我反思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有助于教師提升教學質量,學生達成學習目標,促進學生的道德素養提升。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評價主要包括觀察評價、談話評價、書面評價和考試評價等方式。在評價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引入傳統文化元素,教導學生尊重他人。例如,教師可使用類似“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傳統文化格言來幫助學生明確自身的優點和成長空間,并指導他們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通過反思與評價,學生可以更好地發現自己的學習需求,提高學習能力,并深入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將傳統文化融入教學評價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助于全面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要認識到優秀傳統文化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相融合的作用與價值,了解初中生當前的實際學習需求,巧妙地運用多元化教學方法,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道德與法治教育中,以引導學生更深入地掌握道德與法治知識,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李霞.重體驗 重積累:如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J].河北教育(德育版),2021,59(12):39-40.
蘇小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如何融入傳統文化教育[J].甘肅教育,2020(19):94-95.
苗欣.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2020(36):219.
王浩.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的策略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4(17):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