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深入探討核心素養理念在高三英語教學中的實踐應用,通過對教學實踐過程的詳細分析,旨在為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提供理論依據與實踐經驗,助力學生在英語學習及綜合素養提升方面取得實效。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三英語教學;教學實踐;教學反思
作者簡介:周燕,瑞安市第八中學。
新課改背景下,核心素養在教育教學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突破了傳統知識傳授的局限。將核心素養融入課程體系與教學實踐,推動教育從應試向素質、從單一向多元、從封閉向開放轉變。高三階段作為高中教育關鍵時期,高三英語教學在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為提高高三英語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提供理論依據與實踐經驗,助力高三學生在英語學習及綜合素養提升方面取得實效。
一、核心素養與高三英語教學概述
(一)核心素養的內涵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包含括四個維度,分別為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其中,語言能力是學生對于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的綜合運用;而文化意識則是學生對不同文化的尊重、理解與包容;思維品質包括學生的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等;學習能力是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方面的能力。它們在學生高三英語學習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有著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
(二)高三英語教學的要求與特點
在高三學習階段,學生面臨著巨大的學習壓力和繁重的學習任務,要具備較高知識整合能力。對于核心素養的培養,還有比較特殊的要求。學生要有較高的語言運用精準度,掌握相應的應試技巧,能結合相關文化背景知識,通過深度閱讀分析、寫作構思訓練等提升思維品質,同時具備結歸納、舉一反三的能力。
二、高三英語教學現狀與分析
(一)高三英語教學現狀
在文化意識方面,學生對西方文化習俗的理解較片面,寫作時缺乏對相關文化元素的運用;在思維品質方面,學生在閱讀理解和寫作的過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缺乏批判性思維;在學習能力方面,學生缺乏自主制訂學習計劃的能力,且在利用學習資源方面存在不足。教師在教學中仍過度側重知識傳授而忽視素養培養,教學方法缺乏多樣性與創新性,過多使用傳統講授法,缺乏現代教學法的運用。教師仍然過于依賴教材,缺少對課外資源的拓展利用。此外,教學評價存在單一性,主要以考試成績為評價標準。
(二)高三英語教學分析
一方面,教師專業素養有待提升。有些地區由于缺乏優質的培訓資源,限制了教師接觸前沿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的機會。教師在日常工作中除了基礎的教學任務以外,還有很多瑣事要處理,比如對班級的管理、作業的批改等,使其很難有時間進行專業技能提升。另外,目前很多學校對教師的評價仍然主要依據學生的成績,這導致教師把更多精力放在了提升學生的成績上,缺乏對自身素養提升的重視。另一方面,教學時間與教學任務之間的矛盾。高三英語教學,知識密度高,要完成復習、模擬考試和試卷講評,內容非常緊湊。現在學校設定的教學目標普遍較高,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核心素養等多方面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更多復雜的教學任務。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新知識的講授、鞏固練習、課堂互動、測試評估等各個教學環節所需的時間很難進行均衡,這也加劇了教師教學時間與教學任務之間的矛盾。
三、核心素養引導下的高三英語教學實踐策略
(一)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優化
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優化需要將核心素養的培養融入每一個教學環節。下面以人教版高中英語選修8 Unit 2“Cloning”為例進行分析。
1.語言能力目標。
使學生能夠理解并掌握與克隆相關的專業詞匯,如clone、genetic、identical、tissue等,熟練運用相關短語,如be identical to、on the other hand等進行書面和口頭表達。使學生能流暢閱讀并分析關于克隆技術介紹、利弊討論的文章,準確把握文章細節與主旨,在讀完文章后能針對克隆話題進行口頭總結與討論,并能撰寫一篇觀點明確、論據充分的關于克隆的議論文,文中需正確使用多種復雜句式,如定語從句、同位語從句等,且文章不少于 150 詞。
考查方式可以有以下幾種:第一,利用詞匯小測試檢查學生對專業詞匯與短語的掌握程度;第二,通過課堂閱讀后的提問與總結評估學生的閱讀效果;第三,組織課堂小組討論,觀察學生口語表達的流利性、準確性與邏輯性;第四,批改學生所寫議論文,重點考查他們在詞匯運用、句式多樣性以及文章結構完整性方面的表現。
2.思維品質目標。
在學習課文過程中,引導學生分析克隆技術產生的背景、發展歷程及其對人類社會、倫理道德等方面的影響,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鼓勵學生對克隆技術的應用前景進行預測,并從不同角度探討克隆技術的利弊,通過小組辯論等形式激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使其能夠有理有據地支持或反駁某一觀點,并嘗試提出創新性的解決克隆技術倫理爭議的方案或建議。
考查方式可以有以下幾種:第一,分析學生在課堂討論中對與克隆技術相關問題的分析深度與廣度,評估其邏輯思維能力;第二,在小組辯論中觀察學生能否敏銳地抓住對方觀點的漏洞并進行有效反駁,考查其批判性思維能力;第三,通過對學生提出的克隆技術倫理爭議解決方案進行評估,判斷其創新思維能力。
3.文化意識目標。
讓學生了解不同國家和地區對克隆技術研究與應用的政策法規差異及其背后的文化、宗教、社會觀念等因素。通過對比中西方在克隆技術態度上的異同,使學生認識到文化背景對科技發展認知的影響,培養學生尊重不同文化觀點的態度,同時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促進克隆技術的合理、健康發展。
考查方式可以有以下幾種:第一,課堂提問考查學生對不同國家克隆政策法規及文化背景因素的了解;第二,組織跨文化交流主題的小組活動,觀察學生在活動中對不同文化觀點的尊重與理解程度;第三,讓學生撰寫關于中西方克隆技術所體現文化差異的小報告,評估其對跨文化交流意識與文化包容心態。
4.學習能力目標。
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與克隆相關的課外資料,如科普文章、新聞報道等,培養學生自主搜集信息、篩選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探究與克隆技術相關的課題,教會學生制訂合作計劃、明確分工、有效溝通、合理評價等合作學習技能,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與自主探究能力。引導學生總結適合自己的英語學習方法,如如何記憶科技類詞匯、如何提高科技文章閱讀速度等,優化學生的自主學習策略與技巧。
考查方式可以有以下幾種:第一,檢查學生的課外資料學習筆記與匯報,評估其自主學習和信息處理能力;第二,在小組合作探究課題結束后,讓小組進行成果展示與自我評價,根據展示效果與評價的客觀性考查學生的團隊協作與自主探究能力;第三,組織學習方法分享會,讓學生分享自己的英語學習方法,根據分享內容的實用性與創新性評估其對自主學習策略與技巧的掌握程度。
(二)創新教學方法與教學活動設計
教師要利用情境教學法模擬相關情境。在復習語法時,可創設英語交流場景,讓學生在沉浸式的情境中運用語法知識進行口語和書面表達,避免單純背誦語法規則。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想象力,同時也能讓學生在交流中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價值觀。
1.合作與探究式學習。
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讓他們對英語閱讀理解中的難題進行小組討論與分析,小組成員共同探究文章主旨、細節理解、推理判斷等問題,分享各自的解題思路和閱讀技巧。在合作過程中,學生既能學會傾聽他人意見、表達自己觀點,提高團隊協作能力,也能通過對文章的深入分析與討論,增強批判性思維,開闊文化視野,提升語言綜合運用的能力。
2.任務驅動型教學活動設計。
教師可設計英語作文比賽、英語新聞播報等一系列具有挑戰性的任務,要求學生運用所學語言知識進行表達,并且融入對文化背景的理解。學生通過構思文章結構、組織論據等環節,既可以鍛煉思維能力,也能在自我修改和同伴互評中提高學習能力。
(三)整合教學資源,拓寬核心素養培養渠道
教師要充分利用英語教材、課外英語讀物、英語影視作品、網絡英語學習平臺等資源。可篩選符合高三學生水平的英語原著或簡寫本,鼓勵學生積極進行課外閱讀,使學生廣泛地涉獵課外知識。可組織學生進行閱讀分享,開展讀書會,讓學生在分享的過程中更加精準地提取相應的文化元素、語言亮點。可讓學生分享個人感悟,以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還可向學生推薦TED 演講視頻、英語新聞網站等高質量的網絡英語學習平臺,使學生對時事熱點和多元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同時學習標準的英語表達和演講技巧,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品質。
(四)構建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學評價體系
構建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多元化教學評價體系,改變傳統的以單一考試成績為依據的教學評價方式。評價內容應包括以下幾方面:
1.課堂表現。
此部分的分數占20%。具體而言,參與課堂討論活躍度占5%,學生需積極參與討論、提出有價值的觀點或問題,這樣可以反映出學生思維的敏捷性與開放性;小組合作貢獻度占5%,學生需在小組任務中承擔角色、有效溝通協作,這樣可以體現出學生的團隊協作與溝通能力;語言表達準確性與流暢性占5%,學生在發言時應確保語法正確、詞匯運用恰當、表達連貫,這樣可體現出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課堂專注度與紀律性占5%,要求學生專注聽講、遵守紀律,這樣可以體現出學生的學習態度。
2.作業完成情況。
此部分的分數占20%。具體而言,作業完成及時性占5%,要求學生按時提交作業,這樣可以反映出學生良好的學習計劃以及自我管理能力;書寫規范與認真程度占5%,強調學生在書寫過程中要工整、規范答題,這樣可以體現出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知識掌握準確性占5%,通過作業中的錯題反映學生對詞匯、語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拓展性任務完成質量占5%,這樣可以要求學生在作業中有開放的思維和創意,這樣可以體現出學生的發散思維和知識遷移能力。
3.考試成績。
此部分的分數占30%。具體而言,聽力理解占6%,這部分能反映出學生的信息捕捉、語音識別與短期記憶能力;閱讀理解占9%,考查學生掌握的詞匯量、閱讀技巧以及思維品質;寫作表達占9%,考查學生詞匯運用的多樣性、語法運用正確性、文章邏輯性、內容豐富度等,能體現出學生對于語言的綜合運用與邏輯思維能力;語言知識運用占6%,這部分考查學生對單項選擇、完形填空等題型的解題能力以及對詞匯、語法、短語搭配的掌握能力,反映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記憶與運用能力。
4.學習態度。
此部分的分數占15%。具體而言,學習主動性占5%,考查學生是否進行主動預習、復習、拓展學習英語知識,體現學生的內在求知欲;面對困難的態度占5%,考查學生遇到難題時是積極探索還是輕易放棄,體現出學生的抗壓能力;對英語的興趣保持度占5%,教師可觀察學生在課堂內外對英語學習的熱情,判斷學生對英語學科的興趣水平。
5.學習過程。
此部分的分數占15%。具體而言,學習計劃與執行占5%,考查學生是否能合理地制訂日常學習計劃并執行,體現出學生的自我規劃能力與自律能力;學習方法探索與應用占5%,考查學生是否會嘗試不同學習方法并根據自身情況及時進行調整,反映出學生的學習策略運用與優化能力;課外英語學習拓展占5%,考查學生參與英語角、英語競賽、英語社團等活動的頻率以及在活動中是否有收獲,反映學生將課堂知識延伸到課外的實踐能力與跨文化交流意識。
四、結語
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教學策略的調整以及學生的積極配合是在高三英語教學中有效落實核心素養培養的關鍵因素。在核心素養引導下,教師需對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進行全方位培養。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與探究式學習,以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要整合教學資源,拓寬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渠道;還要構建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王文博.黨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策略探析[D].山東師范大學,2022.
[2]瞿瑋瑋.運用自主學習法,強化英語寫作效果: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自主性學習法的運用策略[J].中學生英語(初中版),2013(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