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菊萍



【摘要】“求最值”問題是高中數學考試中學生容易失分的一類題型,其對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和邏輯思維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學科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此類問題的歸納總結,引導學生掌握解題規律和方法,以此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此類題型.本文對不等式、解析幾何、向量三個知識板塊中最值問題的求解方法進行歸納和闡述,以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高中數學;最值問題;解題方法
1? 不等式最值問題的解題方法
1.1? 添項構造法
此方法的解題思路為:觀察題目已知條件特征,思考已知條件、求解代數式、不等式基本性質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通過增添項目的方式,對求解代數式進行轉化變形,使式子滿足使用不等式基本定理的條件,從而利用不等式基本定理完成最值的求解[1].
例1? 已知:x<15,求函數y=5x+15x-1的最大值.
由x<15可知5x<1,即1-5x>0.
又因為y=5x+15x-1
=1-1-5x+11-5x,
根據不等式基本定理a+b≥2ab可知,
y=1-1-5x+11-5x≤
-121-5x×11-5x=-1,
當且僅當1-5x=1,1-5x時取等號,
由此解得函數y=5x+15x-1的最大值為-1.
1.2? 換元法
此方法的解題思路為:創造一個單一變量,利用其替代題目中的某個較為復雜的表達式,以此實現求解題目的轉化變形,使其滿足使用某種性質或定理的條件,從而完成最值的求解.
例2? 已知-6≤a≤3,求3-aa+6的最大值.
令tx=3-aa+6=- a+322+814,a∈-6,3.
由二次函數的基本性質可知,
tamax=t-32=814,
故3-aa+6的最大值為tamax=814=92.
2? 解析幾何最值問題的解題方法
2.1? 利用三角函數有界性求解
在解答解析幾何知識板塊最值問題時,若題目中存在“圓與直線相交”“圓與三角形之間存在特殊位置關系”等信息時,可優先考慮利用三角函數的有界性進行解題[2].
例3? 已知圓C:x-12+y-22=2,若等邊三角形PAB的一條邊AB為圓C的一條弦,求PC的最大值.
圖1
根據已知條件,在直角坐標系中繪制出圓C與等邊三角形PAB的位置關系示意圖(見圖1).連接AC、BC、PC,PC與AB交于點D.
因為AC、BC均為圓C的半徑,
所以AC=BC.
又因為△PAB為等邊三角形,
所以D為AB的中點,且PC⊥AB.
由圓C:x-12+y-22=2,
可知半徑R=2,
則AD=2cosθ,CD=2sinθ,
等邊△PAB中,
PD=32AB=6cosθ,
故PC=CD+PD=2sinθ+6cosθ=22sinθ+π3.
根據三角函數的有界性可知
22sinθ+π3≤22,
由此得出PCmax=22.
2.2? 構造函數進行求解
此方法的解題思路為:分析已知條件,找出問題中的變量,根據數值、圖形兩方面的關系,寫出目標式,構造出函數.然后,根據函數的基本性質完成最值的求解.
仍以上述題目為例.
設AD=x,x∈0,2,
則PC=3x+3-x2.
記fx=3x+3-x2,
則f′x=3-x2-x2,
令f′x=0,可解得x=62∈0,2,
當x∈0,62時,f′x≥0,函數單調遞增;
當x∈62,2時,f′x<0,函數單調遞減.
故當x=62時,fx取最大值,
即f62=22,由此可知,PCmax=22.
3? 向量最值問題的解題方法
向量最值求解也是高考中常見的題型.針對此類題型,解題時應先結合一致條件,細心梳理出各向量之間的關系,然后基于投影定義、向量模公式、數量積公式、數乘運算法則等知識的整合運用,建立關于x、y、z的關系式,以此減少目標式中變量的個數,將向量最值求解轉化為代數式最值求解,在此基礎上靈活運用以下方法進行求解[3].舉例(略).
3.1? 數形結合法
該方法的解題思路為:分析、挖掘題目中已知條件和目標式的幾何意義,在此基礎上建立直角坐標系,將反映已知條件的圖形畫在坐標系中,通過圖形位置關系的分析,明確目標式獲取最值的情形,完成解題.具體解題方法(略).
3.2? 導數法
此方法的解題思路為:根據已知條件確定自變量和取值范圍,然后將目標式視為一個函數,對其進行求導,在此基礎上根據導函數與“0”的大小關系,判斷函數的單調性和單調區間,進而確定出函數的極值,完成解題.運用該方法解答向量最值問題時的關鍵點為構造出合適的函數式.具體解題方法(略).
參考文獻:
[1]苗祥磊,王德朋.關于解決高中數學中最值問題的分析[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3(28):19-21.
[2]宮里華.高中數學常見最值問題及解題策略探究[J].數理天地(高中版),2023(15):4-5.
[3]軒愛成.高中數學最值問題求解策略教學探討[J].高考,2021(24):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