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順梅
【摘要】作業承擔著檢驗學生學習能力、幫助學生鞏固學習基礎的重要任務,積極開發單元作業,從作業任務細化、作業形式調整等角度實施教學,可以充分發展學生的學科素養。初中數學教學活動從數學算理、數學文化、數學技巧等角度展開教學工作,其以多元化學科育人價值發展學生的數學素養。現以優化初中數學單元作業設計方案為目標,思考結合學科育人價值創新初中數學單元作業設計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 ?單元作業設計 ?學科育人價值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4)01-0076-03
初中數學單元作業設計區別于傳統的作業設計方案,其將學科知識轉化為獨立單元,在單元當中通過問答題、計算題、應用題等形式鍛煉學生的學科學習能力。為展現初中數學單元作業設計的深度育人價值,必須要推動學科知識點與作業任務的緊密結合。初中數學從技能教育、思維訓練、算理講解、數學文化等角度展開教學工作,教學活動中包含了實踐、理論、文化、技能等育人教學任務。以初中數學學科的育人價值為引導重新優化教學方案,可以驅動初中數學單元作業設計路徑的深度改革,全面發展學生的數學素養。
一、初中數學學科的育人功能分析
(一)技能教育功能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明確指出,要結合初中數學教學的工具性、科學性特點開展教學工作,培養學生解決基礎數學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學以致用的數學素養。在初中數學學科教學中,數學課程的技能教育價值是較為出色的。首先,數學課程將以應用數學知識為導向的數學技巧呈現在教學活動中,如數字的比較與排列、數據的分析與類比、數學關系的推導與驗證等。在教學活動中,學生需要完成技能訓練任務,從基本的數字認知入手,逐步積累計算經驗,掌握數學算法。其次,是對學生各項數學應用能力的訓練。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從數學符號的應用、數學算法的應用等角度展開教學工作。初中數學課程幫助學生解決了如何應用數學算法、如何應用數學符號的多元化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學生數學技能的發展。
(二)思維訓練價值
思維訓練是初中數學課程所體現出來的獨特育人價值,在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數學理論進行探究的過程中,初中生可以從數學知識當中的邏輯關系、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等角度展開探究式學習,掌握數學知識的構成。首先,邏輯思維訓練,從數到算式,逐步推理數學知識的多元結構,發展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讓其生成主動進行數學探究的熱情。其次,抽象思維訓練,在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數學圖像、圖形當中引導學生探究數學問題,在幾何、算法等角度揭示數學原理,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思維訓練活動圍繞著數學知識認知、數學知識應用的多元過程展開,在引導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的同時,逐步發展學生的各項思維能力,激發初中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
(三)文化教育價值
數學課程中的文化資源也是極為豐富的,數字、算法、圖形當中,都包含著獨特的文化體系。這些文化資源豐富了初中數學的人文價值,促使學生能夠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展開深度探究。對于初中生來說,數學文化資源包含了民族數學文化、數學故事等素材,其教育價值較為出色。在感性角度,逐步滿足學生的數學學習需求,讓學生得以感受數學的人文魅力,從而激發學生的數學探究素養;在理性角度,通過數學故事、數學文化資源為學生展示數學知識的構成,將文化資源與數學知識結合起來,進而充分創新初中數學教學方案。
(四)美育教育價值
美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中有著獨特的表現形式,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中,美的教育價值正在通過多種渠道、形式表現出來。結合教學經驗對初中數學課程中的美育元素進行分析,不難發現,初中數學課程中美的構成是較為豐富的。一方面,是經過數學方法、基礎數學概念轉化之后所形成的美育資源,如平面幾何、立體幾何等,這些幾何知識將圖形的對稱美、結構美逐步呈現出來,引導學生進行深度結合。另一方面,是隱藏在數學算理算法當中的獨特之美,如數學計算方法中的規律美、數學計算公式當中的結構美等,學生可以從多角度剖析數學課程中的美學元素,進而滿足自身的審美需求。
二、學科育人價值驅動下的初中數學單元作業設計對策
(一)夯實基礎技能,設計強基作業
在學科育人價值導向下優化初中數學單元作業設計方案,要對學科育人價值與初中數學單元作業設計要求進行深度創新,保障二者之間的有效聯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科育人價值較為豐富,而初中數學單元作業設計則是要求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分析、討論數學問題。在學科育人視角下推進初中數學單元作業的優化設計,教師要構建層次式的作業方案:逐步整合數學知識,合理控制數學教學難度。逐層遞進,深度探究,強化學生基礎。
初中數學單元作業的設計應該包含多元任務,在學科育人價值視角下,可以從基礎數學技能入手展開教學活動。如對于基礎數字知識的講解,針對初中數學教學中的“負數”知識,便可以設計以數字認知、數字類比、數學知識歸納為導向的“三步走”單元作業。首先,開發數字認知作業,在初中數學單元作業設計環節,以問答題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如“負數如何表示”“負數的大小如何比對”等,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掌握基本數學概念,鍛煉學生計算、類比的基本技能,說明負數的表示方法,闡述負數與正數之間的關系。其次,設計數字類比作業,以正數、負數分別為對象,要求學生類比數字。在設計數學作業的過程中,將分數、小數等數字帶入到數學課堂當中,要求學生說明負數的特點。在基礎教學活動中,鍛煉學生的數學學習技能。最后,進行數學知識歸納活動,設計數學知識匯總作業。在教學活動中,對負數的大小、負數的規律進行逐步探究,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技能。單元作業中應該包含多元化學習任務,以基礎知識為導向進行初中數學單元作業設計工作,可以有效提升初中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二)發展學生思維,設計計算作業
數學計算活動能夠有效提升初中生的各項思維能力,引導學生逐步掌握初中數學知識。在嘗試以學科育人價值為導向開展初中數學單元作業設計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展開深度訓練。從學生的邏輯思維、類比能力、抽象思維等角度入手,激發初中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在初中數學單元作業設計環節,教師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深度發展,在引導學生計算的同時打造實踐、互動的多元教學方案,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在思維能力訓練環節,教師可嘗試將數學知識點轉化為思維訓練資源,逐步發展初中生的思維能力,完善初中數學單元作業設計方案。首先,基于學生的邏輯思維布置數學作業,按照特定的作業框架引導完善初中數學單元作業設計方案。在作業布置環節,以“概念—數學知識構成—數學知識的應用”為導向,逐步推進數學教學活動。在單元作業設計環節,以理解基礎數學概念、主動應用數學知識為導向,創新初中數學單元作業設計路徑。其次,在知識類比視角下進行初中數學單元作業設計工作,在數學作業環節,對學生提出思考任務,要求學生對不同的數字、算法進行類比,在分析二者異同的同時,掌握基礎數學概念。在教學活動中,圍繞著不同的數學知識展開類比教學活動,如一元一次方程與一元二次方程的類比、正比例函數與反比例函數的類比。在數學單元作業設計環節,要求學生設計數學表格,在表達式、數學算法等角度展開推導活動,說明不同數學知識之間的差異。最后,在類比數學知識之后,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思維,在教學活動中,要求學生進行數學解題。教師將計算問題、數學應用題同步帶入到初中數學單元作業設計活動當中。在解題的同時,綜合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在學科育人價值視角下進行初中數學單元作業設計活動,要建立從理解到應用的教學模式,逐步引導學生推導數學知識。
(三)挖掘數學文化,設計探究作業
新課標強調,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保留數學教學的工具性與科學性特點,為學生搭建探究數學知識的平臺,將理論知識內化為學生探究、實踐的學習經驗。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對于以計算為主的作業任務更為關注,教學活動與數學文化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隔閡。在嘗試完善初中數學單元作業設計方案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數學文化的開發與應用價值,在引導學生探究的同時延伸教學范圍,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文化作業能夠培養學生對于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的認同感,使其主動感受民族數學文化,在教學活動中,不斷發展學生的人文素養。
在圍繞數學文化資源開展初中數學單元作業設計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提升文化資源的開發力度,在探究的過程中創新初中數學單元作業設計方案。首先,布置數學文化探究作業。在單元作業設計過程中,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切入點,布置學習任務。結合課堂上已經完成講解的數學知識,教師可嘗試以數學文化探究為核心,要求學生搜集數學文化故事。如對于“圓”的文化探究,可以結合民族數學文化故事、數學名人故事開展教學活動。在教學環節,以“劉徽與割圓法”“祖沖之與圓周率”等知識為核心,對學生提出數學思考問題:在中華數學文化發展過程中,我國的數學名家是如何探究有關于圓的數學知識的?設計講述數學故事、探究民族數學文化等任務,激發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其次,在數學文化探究環節開展數學實踐活動。在針對“圓”這一幾何圖形展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求學生積極應用數學知識。在單元作業設計視角下,可以要求學生結合“畫圓”“計算”的過程說明“圓”的幾何特點,對圓周率、半徑等知識進行探究。也可以嘗試說明圓在生活中的應用,從“團圓”等意象入手,說明圓的幾何特點,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數學聯想能力與數學分析能力。引導學生感受數學文化在生活中的應用,設計以文化互動為導向的初中數學單元作業,有助于學生逐步積累數學學習經驗。
(四)進行審美互動,開發趣味作業
部分教師在初中數學作業活動中單純追求計算、解題,忽視了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綜合發展。在審美教育視角下,教師應該以美育教育為導向,在初中數學單元作業設計環節加入美育元素。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認識不盡相同,其審美能力也在同步發展。針對初中數學單元作業設計的開放性、互動性特點,教師應該在教學活動中加入審美互動任務,引導學生感受數學圖像、數學算法當中的獨特之美,延伸初中數學單元作業設計范圍,豐富作業內容,構建初中數學單元作業設計新模式。
結合初中數學課程的審美教育價值進行初中數學單元作業設計活動,要從感知美、表達美的雙重視角入手,引導學生進行審美探究,完善初中數學單元作業設計方案。首先,設計審美作業。以搜集生活中的數學圖像、美育資源為核心任務,要求學生開展審美鑒賞活動。在初中數學單元作業設計環節,構建“數學資源集”,將具有美育價值的數學圖像帶入到初中數學單元作業設計活動當中。學生搜集相關圖形,說明圖形的審美價值,從審美感知視角方面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在審美過程中,建立“資源搜集”“觀點表達”多元一體的教學方案。其次,引導學生結合數學知識展開審美創作活動,逐步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技能。在引導學生展開數學學習的同時,從幾何圖形的排列、空間幾何圖形的設計等角度入手引導學生進行數學學習活動。在學生完成創作任務之后,要求學生積極展開數學訓練活動,從圖形的對稱、旋轉、全等、相似等基本知識入手,設計數學“萬花筒”。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利用多元化空間幾何圖形延伸教學范圍,在建構活動中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美與數學逐步結合,可以進一步創新初中數學單元作業設計方案。
三、結語
初中數學單元作業中包含著多元學習任務,在圍繞單元設計理念實施作業設計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從學科知識探究、數學技能訓練等角度展開教學活動。在作業設計過程中,以思維訓練、實踐學習、審美表達、文化鑒賞為導向,全面開發初中數學單元作業的育人價值,逐步理解數學教學任務,基于學生的素質表現開展針對性教學活動,可以有效創新初中數學單元作業設計方案。
參考文獻:
[1]楊小麗.初中數學教師單元教學設計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數學教育學報,2023,32(2):24-29.
[2]何靜,嚴皓.初中數學單元作業設計的問題、原則與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42(32):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