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立足于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探索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實施“學、練、用”一體化模式的可行性與實踐路徑。通過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相結合的方法,構建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初中音樂“學、練、用”一體化教學模式,并在教學實踐中加以應用和檢驗。研究表明,多元智能理論與“學、練、用”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有機融合,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初中音樂;“學、練、用”一體化;教學應用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東省廣州市教育科學規劃2024年度重點課題“為幸福人生奠基的高中音樂‘學、練、用’一體化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2315855)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鄧國標(1980—),男,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秀全中學。
多元智能理論自提出以來就受到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如何將這一理論運用于初中音樂教學實踐,實現“學、練、用”的有機統一,成為當前的一項重要課題。本文從多元智能理論的內涵出發,分析其與“學、練、用”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契合點,構建相應的教學模型,并結合教學實踐探討其應用效果,以期為初中音樂教學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多元智能理論概述
(一)多元智能理論的內涵
多元智能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于1983年提出的一種革命性的智力理論。該理論挑戰了傳統的智力觀,認為人類的智力不是單一的、固定不變的,而是多元化的、可發展的。加德納將人類智力劃分為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空間智能、音樂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智能、內省智能和自然觀察者智能八大領域[1]。每個人都具有這八種智能,只是各個智能的發展水平有所不同。多元智能理論強調,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智力優勢和發展潛能,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智力特點,采取多元化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一理論為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方向,對于落實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多元智能理論的教學啟示
多元智能理論為教學實踐提供了諸多有益啟示。第一,教師應轉變教育觀念,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發掘每個學生的智力優勢和發展潛能。第二,教師應創新教學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學策略和手段,如情境教學、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以滿足不同智力類型學生的學習需求。第三,教師應重視學生的實踐體驗,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以致用,提高綜合應用能力。第四,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多元智能,開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第五,教師應改進評價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標準和方法,全面評估學生的發展狀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總之,多元智能理論為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教師應積極踐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二、“學、練、用”一體化教學模式探析
(一)“學、練、用”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內涵
“學、練、用”一體化教學模式是一種將知識學習、技能訓練和實際應用有機結合的教學方式。這一模式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內化吸收和實踐運用。在“學”的環節,學生要通過多種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掌握音樂知識和理論;在“練”的環節,學生要通過反復練習和訓練,提升音樂技能和表現力;在“用”的環節,學生要將所學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際的音樂表演、創作和鑒賞中,提高綜合運用能力。“學、練、用”一體化教學模式突破了傳統教學的局限,實現了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實踐應用的無縫銜接,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和綜合能力。
(二)“學、練、用”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特點
“學、練、用”一體化教學模式具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一是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和探索發現。在這一教學模式中,教師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是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和能力結構。二是強調知識與技能的融會貫通,重視理論與實踐結合。這一模式要求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的同時,通過大量的練習和實踐,將知識轉化為技能并運用到實際的音樂活動中,提高音樂表現力和創新能力。三是注重過程性評價和多元化評價,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要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如自評、互評、師評等,全面考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進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四是促進學科融合和跨界學習,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和能力邊界。音樂學習不再局限于音樂課堂,還能與其他學科和藝術門類相結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跨學科思維和創新能力。
三、多元智能理論和“學、練、用”一體化教學模式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一)多元智能理論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當前,越來越多的音樂教師意識到,單純的音樂技能訓練已無法滿足學生多元化的學習需求,必須綜合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全面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積極探索多元智能理論的應用路徑,設計了諸多具有創新性和實效性的教學模式。例如,一些教師將音樂教學與其他學科相融合,通過音樂創作和即興演奏等活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表現力,提升學生的多元智能水平。一些教師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在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同時,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很多教師開始重視音樂教學中“學、練、用”的融合,強調學習音樂知識、練習音樂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性。這些實踐探索為多元智能理論在音樂教育領域的應用和發展積累了豐富經驗。
(二)“學、練、用”一體化教學模式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學、練、用”一體化教學模式在音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音樂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靈活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索。在“學”的環節,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音樂鑒賞、歌曲教唱、樂理講解等,幫助學生掌握音樂知識和理論。在“練”的環節,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歌唱練習、器樂演奏、音樂創作等活動,提高學生的音樂技能和表現力。在“用”的環節,教師可以創設各種音樂實踐情境,如音樂會、藝術節、社區演出等,讓學生將所學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際的音樂表演和創作中,提高綜合運用知識和技能的能力[2]。教師還可以開展音樂與其他學科的融合教學,如音樂與語文、音樂與美術等,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和能力邊界。在教學評價中,教師可以采用過程性評價和多元化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和發展潛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四、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初中音樂“學、練、用”一體化教學模式構建
(一)教學目標的設定
構建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初中音樂“學、練、用”一體化教學模式時,教學目標的設定至關重要。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智力特點和音樂學科的特點,制定多維度、多層次的教學目標。在知識目標方面,關注學生對音樂基礎知識和理論的掌握,如音高、節奏、和聲等;在能力目標方面,重視對學生音樂技能的訓練,如演唱、演奏、創作等;在情感態度目標方面,注重對學生音樂審美和鑒賞能力的培養,以及學生對音樂文化的理解和熱愛。此外,教師還要結合學生的多元智能特點,為學生設定個性化的發展目標,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音樂潛能。目標設定中要體現“學、練、用”一體化的理念,確保知識學習、技能訓練和實踐應用的有機結合,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全面提升。
(二)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組織
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組織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論構建初中音樂“學、練、用”一體化教學模式的關鍵。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多元智能特點,精心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3]。在內容選擇上,應兼顧音樂學科的基礎性和綜合性,既要涵蓋音樂理論知識,又要包含音樂技能訓練和實踐應用。教師還要考慮不同智能發展水平學生的學習需求,選擇多樣化的音樂材料和活動,如民歌、古典音樂、流行音樂等,以滿足學生不同的興趣和愛好。在內容組織上,教師要遵循“學、練、用”一體化的原則,將音樂知識、技能訓練和實踐應用有機整合,構建循序漸進、環環相扣的教學體系。例如,在學習音樂理論知識的同時,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相關的音樂實踐,如演唱歌曲、演奏器樂等,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學方法的創新與優化
教學方法的創新與優化是構建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初中音樂“學、練、用”一體化教學模式的重要保障。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以及學生的多元智能特點,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策略。在“學”的環節,教師可以采用啟發式教學、探究式教學等方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和發現音樂知識。在“練”的環節,教師可以采用示范教學、分組訓練等方法,幫助學生掌握音樂技能,提高音樂表現力。在“用”的環節,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教學、項目教學等方法,創設真實的音樂實踐情境,讓學生將所學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際的音樂活動中。教師還要注重因材施教,針對不同智能發展水平的學生,采取個性化的教學方法和策略,發揮學生的優勢智能,彌補學生的弱勢智能;善于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多媒體技術、音樂軟件等,創新教學手段和途徑,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
五、教學實踐與效果分析
(一)教學實踐過程
在實施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初中音樂“學、練、用”一體化教學的過程中,筆者對教學計劃進行了精心設計和組織。在“學”的環節,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音樂鑒賞、歌曲教唱、樂理講解等,幫助學生掌握音樂知識。例如,在學習《茉莉花》這首歌曲時,筆者先引導學生欣賞不同的演唱版本,感受歌曲的藝術魅力;通過多媒體展示歌曲的樂譜,講解歌曲的音高、節奏、速度等基本知識;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歌曲的情感表達和文化內涵,加深學生對歌曲的理解和認識[4]。在“練”的環節,組織學生進行歌唱練習、器樂演奏、音樂創作等活動,提高學生的音樂技能和表現力。例如,將學生分為聲部組和伴奏組,聲部組負責把握歌曲的音準、節奏和情感表達,伴奏組負責歌曲的鋼琴伴奏,兩組學生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歌曲演繹。在“用”的環節,創設各種音樂實踐情境,如班級音樂會、校園藝術節、社區演出等,讓學生將所學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際的音樂表演和創作中。組織學生參加校園藝術節,讓學生自己編排節目、設計舞美、制作道具,充分展示他們的音樂才能和創新能力。在整個教學實踐過程中,筆者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教學效果評估
為全面評估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初中音樂“學、練、用”一體化教學的效果,筆者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包括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自評和他評等。在過程性評價方面,筆者通過課堂觀察、作業檢查、翻看學習筆記等方式,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進步情況,并給予他們適當的指導和反饋。在終結性評價方面,通過期末考試、音樂會演出等方式,綜合考查學生的音樂知識掌握情況、技能和表現力的發展情況。在定性評價方面,重視學生的學習態度、合作精神、創新意識等非智力因素的表現,給予學生積極的鼓勵和肯定。在定量評價方面,客觀測評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演唱演奏技能等,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和進步空間。在自評方面,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反思和評價,培養學生的自我認識和自我管理能力。在他評方面,除教師評價之外還組織學生互評,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鑒。通過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可以全面了解學生的音樂學習情況,評估教學模式的實施效果,為進一步改進教學提供依據。評估結果表明,學生的音樂素養和綜合能力都得到了顯著提高,教學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反思與改進
在實施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初中音樂“學、練、用”一體化教學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和挑戰,需要進一步反思和改進。一是部分學生的音樂基礎比較薄弱,在學習和實踐中容易產生畏難情緒,需要教師給予更多的鼓勵和幫助。二是學生存在個體差異,不同智能發展水平的學生在音樂學習中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和需求,需要教師進一步優化教學設計,提供更加個性化的學習支持。三是音樂實踐活動的場地、設備、時間等條件有限,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需要學校加大投入,改善教學條件。四是音樂與其他學科的融合不夠深入,跨學科教學效果有待提高,需要教師加強與其他學科教師的協作,設計更加豐富多彩的綜合性學習活動。針對這些問題,制定了相應的改進措施,包括加強學生的音樂基礎訓練,實施分層教學和個別輔導;優化教學設計,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和活動;爭取學校支持,改善音樂教學條件;加強跨學科協作,深化音樂與其他學科的融合等[5]。通過持續的反思和改進,不斷優化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可以為學生的音樂學習和全面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結語
多元智能理論為初中音樂“學、練、用”一體化教學提供了新的視角和路徑。通過構建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教學模式,并在實踐中不斷優化和完善,能夠有效提升初中音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要進一步深化對多元智能理論的認識,創新教學方法,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全面提升,為其終身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羅蘭.多元智能理論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實踐探索[J].課堂內外(高中版),2024(19):80-81.
[2]張靜.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初中生音樂創意實踐能力培養研究[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23.
[3]陳璟.多元智能視閾下的初中音樂課程評價研究[D].天水:天水師范學院,2022.
[4]李軍,王長柏,高曉明,等.基于“學-練-用”一體化的學校體育工作創新與實踐[J].體育教學,2022,42(4):38-40.
[5]孫麗梅.試論多元智能理論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實踐[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2,7(18):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