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亓鳳(1975~),女,漢族,山東濟南人,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高莊街道中心中學,研究方向:初中生物。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推進,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點越來越突出,如何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成為各階段各學科教師都需要研究的課題內容。基于此,文章以生活情境教學模式為基礎,先是闡述了生活情境教學的內涵和特點,以及將其應用于初中生物學教學的必要性,而后分析了當前初中生物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最后針對性地提出了使用生活情境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的一系列有效應用策略,旨在系統化地提升生物學教學質量和效果,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生活情境;初中生物學教學;有效應用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18-0142-04
隨著教育理念和方法的不斷革新,生活情境教學逐漸成為教學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生活情境教學,顧名思義,是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境融入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使理論知識和實際生活緊密結合,旨在營造身臨其境的學習情境,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知識。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生活情境的引入尤為重要,因為生物學是一門貼近生活、需要實踐的科學,它的許多概念和理論都隱藏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因此,文章從實際教學需要出發,探討如何有效地應用生活情境于初中生物學教學中,以幫助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以及增進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理解。
一、 生活情境教學理念概述
(一)生活情境教學的內涵和特點
生活情境教學是一種將生活經驗融入教學情境的創新教學模式,力圖架起課堂內容與學生生活之間的橋梁,使得課堂教學更為生動,更得學生喜歡。生活情境教學的內涵主要表現在“學中做,做中學”的教學思路,倡導教學過程應當模擬生活經驗和環境,為學生提供情境化的學習體驗。在該情境下,學生能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理論知識實踐化,更好地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另外,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啟發和發現,汲取新的知識和技能。
生活情境教學有許多獨特的特點。其中最主要的一點是以學生為主體,強調通過互動和參與來進行學習。教師在教學中與學生建立互動關系,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實現探索性、主動性的學習。其次,生活情境教學強調生活實踐的重要性,將生活中的實例或情境融入教學對象中,需要學生利用自己的真實經驗去理解和解決問題。再次,生活情境教學鼓勵學生通過研究、討論和探索來學習,通過實際操作來應用和積累知識,教學過程以問題為引導,以解決問題為目標。最后,生活情境教學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為學生提供愉快的學習體驗,通過生動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對學習有更多的熱情和期待。
(二)將生活情境教學應用于初中生物學教學中的必要性
初中生物學課程是讓學生接觸自然世界,理解生物的多樣性,生命過程和環境影響的入門課程。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生物知識,已然成為教育者不得不面對的挑戰。通過大量實踐研究,將生活情境教學方法引入初中生物學課堂教學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生物學是一門實證科學,需要學生通過觀察和實踐來理解和掌握。生活情境教學方法能夠提供一個實踐的環境,讓學生在真實的或接近真實的環境中,觀察生物學現象,操作實驗,理解生物學理論。
二是,生物學知識具有高度的實用性,是我們理解和應對生活的重要工具。生活情境教學方法能夠將學生的學習內容與他們的日常生活連接起來,讓他們看到學習的實用價值,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三是,初中學生處在身心發育的關鍵期,對新知識的接受和對世界的理解能力在迅速提高。通過生活情境教學,將生物學知識和生活經驗融為一體,不僅能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生物知識,也有利于他們的全面發展。
四是,生活情境教學拓寬了教學手段,將授課、討論、實驗等多種教學手段有機結合,提升了教學的多元性,讓學生在多種情境中學習,提高了教學的效果。
相比傳統的教學方式,生活情境教學以其實踐性、實用性、有效性和多元性,在初中生物學課程中找到了其獨特且重要的位置。實踐已經證明,通過生活情境教學,不僅可以豐富和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有效加強他們對生物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力度,在生活中應用,使生物學真正地具備了實踐性和生活性,實現了教學活動的多元化和學生學習主體的主動性,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 初中生物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脫節問題
在傳統的初中生物學教學中,不難發現存在著一個普遍問題,那就是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嚴重脫節。大多數的教學活動往往以講解生物知識和理論為主,而對這些理論知識如何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并未給予足夠的關注。這使得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生物知識無法和生活實際相結合,從而導致理解上的困難,也影響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植物光合作用的過程時,如果只是講解其理論和方程式,而忽視這個過程是如何在我們日常環境中發生并影響我們生活的,那么學生就較難理解光合作用的重要性,也就無法扎實地掌握這個知識點。
這種勾畫的生物學理論知識與生活現實的脫節是教育的失敗,它不僅使得學生在理解和記憶生物學知識時遇到困難,而且也嚴重影響了學生對生物學的興趣和自主探索的動力。為此,必須尋找一種新的教學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讓生物學知識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而非僅限于課本和教室的抽象理論。生活情境教學正是這樣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能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應用生物學知識,從而實現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的有機結合。
(二)生物教學方式過于單一
另一個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傳統的生物教學方式主要依賴于老師的講解和課本的閱讀,缺乏活動性和實踐性。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學生往往被動地接受知識,很難實現自主探索和創新思考。此外,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也容易造成學生的注意力分散,降低他們的學習效率。
生活情境教學能夠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通過構建與生活相關的教學情境,把抽象的生物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使學生在親身參與的過程中理解并掌握知識,同時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了解森林生態系統的同時,實地考察公園或者校園的樹木、花草,讓他們親身感受生物和環境的關系,將學到的知識用于實際問題的分析上,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培養他們養成主動學習、積極探索的良好習慣。
(三)學生主動參與度不高
在傳統的初中生物學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著學生主動參與度不高的問題。實際上,常見的課堂教學基本上都是教師在唱“獨角戲”,師生之間并沒有形成有效互動,導致學生逐漸養成被動學習的習慣。通過仔細分析發現,這種情況主要由兩個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方面,許多教師過于依賴教科書,對教學內容的解釋和講解過于僵化,缺乏創新和靈活性,他們很少使用生動有趣的實例,也很少提供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去親自探索和理解生物學知識。另一方面,學生認為生物學課程內容枯燥難懂,對生物學學習存在抵觸心理,表現出較低的學習動力,不愿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這種情況的存在,不僅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大打折扣,而且嚴重影響了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教師需要意識到這一點,并積極尋求改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大力推廣生活情境教學法,讓生物學課堂變得更為生動有趣,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度,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 生活情境在初中生物學教學這種的有效應用策略
(一)構建貼近生活的教學情境
當提到生物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時,許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食物、醫療、環保等方面。然而,其實生物學更深層次的理解可以廣泛應用在生活的各個領域,包括對環境、社區以及身體健康等方面的理解。以魯科版六年級《生物學》“被子植物的一生”單元為例,教師可以有效利用生活情境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建立對生物學知識的直觀理解。
在“被子植物的一生”單元教學中,教師可首先引入一些學生熟悉的植物,如田野里的小麥,家園附近的大樹,或者家里的盆栽,讓學生探究這些植物的種子、芽、葉、花和果實等各個部位,從而理解被子植物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這樣的教學情境,緊密地聯系了學生的生活,打破了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隔閡,使學生能在真實的生活環境中感受和理解被子植物的生命過程。
教師還可以利用周圍環境資源,組織學生進行自然觀察。比如在春天,去公園野外觀察花的開放,探索花的構造和花粉的傳播;在秋天,去田野收集落葉和種子,了解葉片的構造和種子的傳播方式等,盡可能地引導學生在自然環境中發現、提問,并尋找解答,讓生物學知識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
此外,教師可以邀請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如自行種植植物,觀察和記錄植物生長的各個階段。這不僅可以讓學生親手操作,理解生物學知識,也幫助他們學會自我學習和探究的方法,挖掘和疏導他們的好奇心,并讓學生深刻理解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培養他們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情操。
(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以魯科版七年級《生物學》“食物中的營養物質”一課教學為例,以生活常見的食物為教學情境入口,引導學生發現、解決問題,培養他們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生活常見的食材為例(如蔬菜、水果、肉類等),引入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營養物質的概念,通過對比不同的食材,尋找并分類他們中的營養物質,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營養物質認知。
接著,教師可設計類似的情境:假設你在為一天的三餐制訂飲食方案,你應如何考慮各類食材的攝入,以確保各種營養物質的平衡攝入?通過這樣的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并應用他們關于營養物質的知識,培養了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最后,通過生活情境中的實踐活動,比如讓學生真實制作一天的飲食方案,或者進行食材營養物質的分析實驗,使他們在具體實踐中掌握和加深對營養物質的理解。這一教學程不僅傳授了科學知識,而且訓練了學生的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面對真實生活中的問題時,能夠將學到的知識進行有效運用,極大地增強了學習動力和自信心。
(三)增強生物教學的實踐性
實踐性是生物教學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生物是一門關系生命現象、生命機理的科學,大量的生物學知識來源于現實生活,并通過實踐得以驗證和領悟。因此,要讓學生真正理解學到的知識,必須通過大量的實踐活動,使知識在實踐中得以驗證和應用。將生活情境引入到初中生物學教學中,設計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將有助于提升生物學教學的實踐性。以“傳染病及其預防”課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利用生活情境,設計一系列的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親身體驗到傳染病的可防性、可控性,理解傳染病的危害和預防方式。
首先,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模擬公共場所人群傳染病的情境,通過動手活動形式讓學生直接參與其中。例如,用染了熒光液的小球模擬病毒,放在學生手中,讓學生模擬公共場所的動態交互,然后通過紫外燈觀察熒光液的傳播情況,這樣能直觀地讓學生看到病毒在群體中的傳播過程和傳播方式。其次,可以組織劇本表演,如疫情的故事、傳染病超級英雄的日常等,讓學生在扮演不同角色的過程中,理解如何預防和應對傳染病,并進一步認識飯前便后洗手、佩戴口罩等常識性預防措施的重要性。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收集新聞報道或者邀請醫生進課堂,講解新發傳染病的最新動態,或者講述他們的醫療經驗,使學生了解和感受到傳染病預防的時效性和緊迫性。
(四)利用生活情境促進學生深層次的理解和記憶
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核心的目標在于學生理解生物科學知識并能夠記住并應用它們,利用生活情境教學實際上是一個高效的方法來幫助學生進行深層次的理解和記憶。以魯科版八年級《生物學》“遺傳物質的基礎”教學為例,在引入遺傳物質的概念的時候,教師可以使用學生們都熟悉的生活實例,譬如家庭遺傳,解釋什么是遺傳物質以及它的作用,為什么爸爸和媽媽的特征會在孩子身上體現出來?其中的原因是什么?通過這種方法,教師能使得遺傳物質的抽象概念與學生們的實際生活經驗相連接,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這個概念。其次,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真實生活情境解決教學重難點問題。例如,提出一些關于遺傳性疾病的問題,讓學生在理解遺傳物質相關知識基礎上,嘗試解決真實生命問題,以此讓學生的理解更加深入,幫助學生快速記住這些較為抽象的理論知識。最后,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案例來進行復習和鞏固。例如,介紹一些有關遺傳變異的真實例子,讓學生考慮如何解釋這些現象。這樣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和記憶,還可以激發他們對生物學的深入研究興趣。
實際上,這種將生活情境引入教學的做法并不是要教師臨時尋找相關的案例或者問題放入課堂,而是需要教師在課程設計的最初階段就考慮如何融合生活情境,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調整和完善。如此,生物學的教學將會更加生動和富有深度,學生也會更容易理解和記住所學生物知識。
四、 結論
總的來看,生活情境教學模式的實施,使教學活動脫離了之前過于理論或是書本的束縛,而轉向了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連的角度。教師通過構建貼近生活的教學情境,挖掘生活中的生物學內容,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增強了傳授生物知識的實踐性,使得學生能在接觸和理解生物學知識的同時,提升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賦予了他們更多的學習動力。更為重要的是,生活情境教學通過深入淺出地連接生物學知識與日常生活實例,塑造了一種似乎觸手可及、親密無間的學習氛圍,促進了學生深層次地理解和記憶,有效地將理論知識轉化為應對實際問題的能力,既增強了教學效果,又為學生未來的學習路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黃銘芬.探析生活情境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策略[J].考試周刊,2022(30):86-89.
[2]蘇強.生活情境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探究[J].基礎教育論壇,2022(1):73-74.
[3]王偉忠.探析生活情境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知識文庫,2021(7):21-22.
[4]梁維鴻.生活情境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探究[J].新教育,2021(8):61.
[5]趙瀛龍.初中生物教學中生活化情境教學方法分析[J].新課程,2020(27):97.
[6]崔永生.基于生活化情境的初中生物學教學[J].中學課程輔導,2023(30):57-59.
[7]林建航.以生本思想為指導,讓初中生物情境教學大放異彩[J].學苑教育,2022(30):69-71.
[8]張忠銀.生活情境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3(14):108-111.
[9]林拱標.巧用情境? 激活生命課堂——談初中生物情境導入教學的設計[J].教育界(基礎教育),2019(8):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