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麗麗
摘要:由于部分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不高,為了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數學學習當中,教師可以采取游戲化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本文將從教學實踐出發,對如何將教育游戲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探索。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育游戲? 教學探索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教師越來越致力于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給予學生愉快輕松的課堂體驗,強化學生對所學科目的學習興趣。教育游戲是對以往以娛樂為主的游戲的升華,它有助于指導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同時也能開發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對于小學生而言,數學教師若一直采用單一的講授法向學生灌輸知識,則會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影響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將教育游戲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能夠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掌握數學知識、規律,提升數學素養,且對于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提升數學教學效率有積極的作用。[1]關于教育游戲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的探索,本文主要從三點進行闡述,分別為:實施操作類游戲、開展競爭類游戲、創設情境類游戲。
一、實施操作類游戲
數學是一門有助于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學科,在數學教學中,教師結合教學內容,設計教育游戲與動手實踐相結合,不僅能夠使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得到鍛煉,提高學生反應的靈敏度,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積極地在游戲中感悟數學知識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執教《圖形的運動(二)》這節課時,為了使學生理解什么是軸對稱圖形,筆者設計了“軸對稱圖形創編”游戲。游戲要求如下:學生按照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在紙上繪制軸對稱圖形的一半,之后將繪制好的圖形寫上名字,貼在班級的展示墻上。當墻上貼滿學生繪制的一半作品后,筆者再讓學生從墻上選擇一幅自己喜歡的作品(自己的除外),將圖形的另一半補充完整。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通過具體的操作,掌握軸對稱圖形的特征,還能有效地鍛煉學生的繪圖能力。
二、開展競爭類游戲
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好勝心,根據學生的這一特征,教師可以在游戲中設計競爭機制,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使學生通過小組間的競爭,提高團隊配合的意識。[2]如,雞兔同籠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難點,很多學生甚至在復習階段,都不能做對雞兔同籠相關的問題。為了引起學生對雞兔同籠相關題目的重視,筆者將學生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規則,分成了多個四人小組,然后在幻燈片上出示雞兔同籠題目(題目難度由簡單到復雜),如:1.現有雞和兔共35只,腿共有100只,問雞和兔各有多少只?2.傳說,九頭鳥有九頭一尾,九尾鳥有九尾一頭,今有頭580尾900,問兩種鳥各有多少只。每道題出現后,用最短的時間做對的小組積一分,最后積分多的小組獲勝。在游戲的過程中,哪一個小組優先答對,可選出一名代表在講臺上講解答題過程,這樣既能夠提高學生做題的積極性,又能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提高數學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三、創設情境化游戲
數學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設計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學游戲,能夠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學生更好地投入到實踐活動當中。
例如,在學習《可能性》時,筆者創設情境:“學校藝術節到了,需要三名學生表演才藝,目前可選擇的才藝有唱歌、跳舞和朗誦三種,現在教師將三名學生可選擇的才藝寫到了紙條上,請小明、小紅、小麗抽簽,大家猜測他們所抽到的表演才藝是什么?”在游戲的過程中,先由小明到講臺抽紙條,他抽完后,筆者詢問學生:“小明抽到的才藝是什么?”這時,有的學生說跳舞,有的學生說唱歌,也有學生說朗誦,因此筆者總結小明抽到的才藝都有可能。接著,小明打開紙條,發現寫的是朗誦。然后,由小紅到講臺上抽紙條,學生表示小紅抽到的紙條不可能是朗誦,當小紅打開紙條,我們可以看到是跳舞。最后,剩下最后一個紙條屬于小麗,這時學生能夠準確地猜出小麗拿到的紙條一定是唱歌。通過情境游戲的方式,有助于學生直觀地理解什么是可能、一定、不可能,對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有積極的作用。
結束語:
在數學教學中融入教育游戲,能夠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授課模式,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獨立性,還能使學生在體驗和參與課堂的過程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提高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作為數學教師,我們要積極地結合教學內容進行教育游戲創新,以發揮教育游戲的作用,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般憲偉.論小學數學教學中教育游戲應用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2):138.
[2]汪向彤.如何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育游戲與小學數學融合途徑探索[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