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教師往往扮演著知識的傳授者角色,而學生則被動接受知識。然而,這種教育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在信息爆炸時代,學生需要具備更多的綜合能力和創新思維,而自主合作探究正是培養這些能力的有效途徑。基于此,文章將探討新課標理念下提高小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路徑。通過闡述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重要性,分析當前小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介紹一些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方法,以幫助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關鍵詞】 新課標;小學語文;合作探究;自主學習
一、提高小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意義
(一)培育學科核心素養
自主合作探究教學可以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思考中,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深入理解學科知識,并將其應用于實踐,從而能夠更好地理解學科知識的內涵和外延,提高他們對學科的認知水平。而且,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面對各種問題和挑戰,并通過合作與探究來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還能夠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批判性思維,使他們成為具有解決問題能力的學習者。此外,學生需要自主選擇學習的內容和方法,制訂學習計劃,并自主評價和反思學習的過程和結果,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提高對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豐富課堂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被動接受,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則可以打破這種限制。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學習過程,主動思考和探索問題,從而豐富學習經驗。學生可以通過與他人合作交流和分享,從不同的角度和思維方式中獲取新的知識和見解。而且,自主合作探究要求學生在面臨問題時積極思考,并分析和解決問題,這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不僅能夠獨立思考問題,還能夠與他人合作共同解決問題,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具有積極影響。此外,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提出問題、尋找解決方案,靈活運用已有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三)落實課標教學理念
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學習,積極探究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習效果,更好地掌握和應用所學知識。同時,自主合作探究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此外,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不僅是為應對小學階段的學習需求,更重要的是為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奠定基礎。學生在此過程中能夠鍛煉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從而在未來的學習過程中能夠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并不斷適應和應對新的學習挑戰。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使他們學會與他人合作,共同解決問題,從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培養合作精神和團隊合作能力。
(四)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小學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生可以積極參與語言運用的實踐活動,提高聽說讀寫能力,他們不僅能夠理解和運用語言,還能夠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而且,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生可以閱讀各種文本材料,接觸各種文學作品,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價值觀,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思想,培養自己的審美能力和思辨能力。此外,小學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關懷。通過自主合作探究教學,學生可以了解社會問題,關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培養自己的同理心和責任感,發展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和社會責任感,有助于自身全面發展,提高終身學習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二、小學語文教學現狀
(一)注重學習成績,忽視學科素養
在當前的教育體制下,學校和家長普遍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特別是在關鍵時期如升學考試中,教師和學生都過分關注應試教育,追逐分數,而忽視了學科素養的培養。而且在教學中,教師往往注重知識點的傳授和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而忽視了學生對語文學科的整體理解和探究,使得學生只關注知識點的記憶和應用,而缺乏對語文學科的深入認識和思考。
此外,小學語文教育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包括語言表達能力、思辨能力、文化素養等。然而,在注重學習成績的教學環境中,這些綜合素養往往被忽視,學生只關注于應試技巧和答題技巧,而忽視了語文學科的廣度和深度。
(二)教學理念陳舊,教學方法單一
傳統教學理念注重知識的灌輸和考試成績的追求,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體差異,教師通常以灌輸知識為主導,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缺乏主動參與和探究的機會。同時,陳舊的教學理念也導致教師過分關注學科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實際應用能力,無法滿足現代社會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而且,當前的語文教學方法主要依賴于教師的講授和學生的背誦,教師往往以講解知識點、讓學生背誦課文為主要方式,缺乏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另外,單一的教學方法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學生在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中容易感到厭倦,學習效果不佳。
(三)忽略學生學習主體地位,課堂效果不佳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通常扮演著知識的傳授者和決策者的角色,而學生被動接受和執行,缺乏參與決策和發揮自己主體作用的機會,導致學習興趣和動力不足。同時,學生缺乏參與的機會也使得他們無法真正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他們只是被要求記住和背誦,而無法自主思考和運用語文知識。而且,學生之間缺乏交流和合作的環境,無法相互啟發和促進學習,限制了學生語言表達和交流能力的培養。此外,傳統的語文教學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忽視了學生個體差異和潛在能力的培養。教師往往按照統一的教學計劃和教材來教授,沒有根據學生的興趣、能力和特點進行個性化的引導和指導,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下降,從而影響學習效果。
三、新課標下提高小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策略
(一)激發自主學習意識
通過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動機和主動性,培養他們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營造積極、開放、鼓勵和支持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和自主性,激發學習興趣和主動性。而且,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學習目標和挑戰,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和探究,并給予適當的引導和反饋,幫助學生建立信心,提高自主學習意識。學生在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時,需要具備一些學習技能,如信息獲取、問題分析、資料整理、表達交流等。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學習這些技能,并提供相關的學習策略和工具。還應該給予一定的學習自主權,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和興趣,讓他們選擇學習的內容和探究的方向,提供一定的決策空間。
(二)鼓勵學生個性成長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潛能,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強求學生按照統一的標準去學習和表現。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個案分析、情感交流等方式,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興趣和需求,從而更好地指導他們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而且,教師要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包括文本、圖書、多媒體資料等,讓學生有更多選擇的機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進行學習。同時也可以設計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如小組合作、角色扮演、實踐探究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和喜好選擇參與,發揮個人優勢。此外,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評價和反思,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學習情況和進步情況,從而更好地調整學習策略和目標。
(三)引導學生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技能,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豐富課堂氛圍,提高學習效果。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合作性的學習任務或項目,讓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展開合作探究。例如,讓學生一起解決一個問題,共同完成一個調查等。同時,教師可以設立一些合作交流的時間,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分享和交流彼此的想法、觀點和成果,激發學生的思維碰撞和合作動力。在合作交流過程中,教師可以提供一些指導和引導,幫助學生學會有效地合作和交流。例如,教師可以教授學生如何傾聽他人的觀點、如何提出問題、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等。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分享他們的成果和經驗,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積極性,讓其他學生受益于他們的經驗和成果。
(四)重視培養探究精神
探究精神是指對問題、現象或事物進行深入思考和研究的態度和能力,不僅是個人成長和發展的必備品質,也是社會進步和創新的重要動力。教師可以通過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來激發他們的探究精神。例如,引入一些富有趣味性和挑戰性的問題或情境,讓學生產生探索和解決問題的動力。還可以設計一些探究性的學習任務,讓學生主動參與和探索。如給學生提供一些實際問題,讓他們通過自主探究、實踐和合作來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的探究能力。此外,盡管要鼓勵學生自主探究,但教師仍然需要提供合適的支持和指導。教師要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導、鼓勵和反饋,幫助他們克服困難,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幫助他們在學習中形成積極的態度和習慣,為將來的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借助現代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為小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學習資源和工具,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互聯網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例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使用搜索引擎來獲取相關的資料和信息,并鼓勵他們通過閱讀、觀看視頻等方式深入了解和探究感興趣的主題。而且,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使用教育軟件和應用來進行合作探究,可以推薦一些學習平臺或應用,讓學生在其中參與在線討論、合作解決問題、共同創作等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能力,還可以培養他們的信息素養和數字技術能力。此外,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豐富多樣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在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投影儀或電子白板展示圖片、視頻等多媒體資料,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和討論來進行合作探究,從而提供更直觀、生動的學習體驗,促使學生更主動地參與和探究。
(六)組織實施分組教學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等因素,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分組時要考慮到每個小組成員之間的互補性和協作性,以便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和共同探究。之后,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需求,設計一些適合分組合作的活動,例如小組合作閱讀、討論、實驗、調研等。這些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此外,在分組教學中,教師要通過觀察和評估學生的表現來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通過及時地反饋,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不足之處,并提供指導和建議,促使他們進一步提高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七)注重知識歸納總結
歸納總結是對所學知識、經驗或信息進行概括和整理的過程,通過將零散的知識點整合成一個完整的框架或結構,人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和邏輯,不僅是個人學習和思考的重要工具,也是知識傳遞和創新發展的關鍵環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例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思考和交流來總結歸納相關的知識點。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和自己的經驗進行聯系和比較,從而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此外,教師要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和反饋,幫助他們進行知識歸納總結,可以對學生的歸納總結進行評價和指導,指出其中的不足和改進之處,并提供相關的示范和范例,引導學生進行修正和改進。
參考文獻:
[1] 趙倩倩. 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N]. 科學導報,2023-04-21(B03).
[2] 葉偉蓮. 小學語文教學中“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指導的研究[J]. 啟迪與智慧:上,2022(09):94-96.
[3] 馬麗. 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 試題與研究,2021(03):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