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政治教育中,運用網絡信息資源培養高中生政治核心素養具有顯著的優勢,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政治核心素養。闡述高中政治核心素養的內涵,分析運用網絡信息資源培養高中生政治核心素養的優勢,再結合實踐案例提出具體的方法與策略,旨在為高中政治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網絡信息資源;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養;實踐
作者簡介:翁麗明(1978—),女,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教育發展研究中心。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高中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高中階段是學生思想覺醒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不僅涉及對基礎政治理論的教學,還包括對學生政治參與意識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在此背景下,網絡信息資源的引入,為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資源和途徑。通過網絡技術,教師能夠將時事熱點、實踐案例等融入課堂,使政治教育更加貼近實際,更具吸引力,不僅能迎合當代高中生的學習習慣,還能有效提升他們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探討如何有效利用網絡信息資源提高高中生的政治核心素養,成為推動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改革與創新的重要課題。
一、高中政治核心素養的內涵
高中政治核心素養涉及學生在理解和應用政治知識方面的綜合能力,是他們適應社會發展、獲得全面發展的基礎,包括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科學精神和政治認同四個方面[1]。其中,法治意識強調學生理解法治的重要性,重在培養學生遵守法律的觀念和習慣,這是現代公民必備的基本素質。公共參與指學生作為公民應具備的參與公共事務的意識和能力,不僅包括參與的積極性,也涵蓋必要的參與能力。科學精神指學生對事物求真務實、理性分析的態度,以及在面對挑戰時堅守真理、勇于創新和批判的思維方式,這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重要體現。政治認同指學生對其所屬國家或社會的政治體制、價值觀念和政策方向的認可、支持和內化,表現為對國家和政府的忠誠以及對政治決策的積極響應,這是培養愛國主義情懷和責任意識的關鍵[2]。這些素養的培養不僅需要學生對政治理論進行深入學習和理解,還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現實問題的解決中,使學生能夠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養。
二、運用網絡信息資源培養高中生政治核心素養的優勢
(一)信息資源豐富,有利于拓寬學生視野
網絡信息資源豐富多樣,能夠提供最新的政治新聞和實時的社會事件,幫助學生及時了解國內外政治動態,拓寬視野,從而促進他們政治認同和法治意識的形成[3]。通過豐富多樣的網絡信息資源,學生能夠直觀、全面地理解政治理論與現實之間的聯系。例如,在探討社區管理和公民參與的政治課題時,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資源了解不同社區的管理模式和居民參與案例;可以查閱新聞報道、社區論壇,或者搜集社交媒體上的居民反饋,了解如何有效地管理社區,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不僅能夠幫助學生了解理論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還能提升他們的政治參與意識和法治意識。網絡信息資源使政治教育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交互方式多樣,有利于增強師生互動
當下,學生可以通過社交媒體等方式參與到政治話題的討論中,這不僅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積極主動,而且有助于深化學生對政治知識的理解,并在持續增強學生公共參與意識的基礎上,鍛煉他們的批判性思維,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4]。例如,在學習環境保護政策時,學生可以在學校的在線討論平臺上分享和討論社區開展的環保活動,并上傳相關照片,分享個人參與垃圾分類或社區綠化活動的經歷,或發起線上調查,收集同學們對環保政策的看法和建議。這種在線互動不僅能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環境保護政策,還能激發他們的公共參與興趣,同時鍛煉他們分析問題和提出解決方案的能力,使政治學習更加生動和具有實際意義。
(三)應用形式新穎,有利于吸引學生參與
網絡技術能夠促進教學創新,為政治教學提供新的方式和路徑,使抽象的政治概念變得直觀易懂,從而提高學習的趣味性。在教學實踐中,應用信息技術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還能幫助他們在互動和體驗中對政治學科產生深刻理解[5]。例如,在探索地方政府的職能和工作過程時,教師可以利用虛擬現實技術(VR)創建一個模擬的市政府環境。學生可以通過VR頭盔進入這個虛擬環境,親身體驗市長的工作日常,如參加市政會議、制定地方政策、與市民互動等。沉浸式體驗可使得抽象的政治概念和運作機制變得直觀和生動,在極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通過這樣的模擬實踐,學生不僅能更好地理解地方政府的職責和工作流程,還能在模擬環境中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科學精神,使政治學習更加具有現實意義和吸引力。
三、運用網絡信息資源培養高中生政治核心素養的策略
(一)借助多媒體講解抽象理論知識,深化學生的知識理解
高中政治學科涵蓋眾多抽象概念,學習難度較大。為提高教學效果,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并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教師應當嘗試運用網絡信息資源講解抽象理論知識,將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教學方法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實現對抽象概念的深刻理解。首先,教師應根據教學主題和學生的興趣愛好及能力特點篩選合適的多媒體教學材料,如相關主題的視頻、圖表、動畫和圖片等,以直觀展示抽象理論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結合這些多媒體材料進行講解,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充分調動學生的多重感官,從而使復雜的政治理論知識變得易于理解和掌握。最后,為提高學習資料的匹配度,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反饋和理解情況靈活調整多媒體材料的使用策略,確保教學內容既豐富多樣,又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程中的重要概念。
例如,在教學高中政治選擇性必修2中的“訂立合同學問大”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結合多媒體進行教學。首先,教師可以準備一系列與合同相關的多媒體材料,如動畫視頻等,展示合同訂立的過程和必要條件。比如,以動畫講述兩個商人如何協商并簽訂一份購銷合同,展示他們如何討論合同條款,如確定商品的價格、質量、交貨時間等,并強調合同雙方遵守法律規定、明確各自權利和義務的重要性。這樣不僅能使合同訂立的過程生動有趣,還有助于學生理解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其次,教師可以利用實際案例的視頻或圖表,如日常生活中的購房合同、購車合同等,展示合同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幫助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深化對概念本質的理解。最后,教師還可以設計互動環節,如通過角色扮演游戲模擬合同訂立過程,讓學生通過在線平臺參與討論。這種互動體驗不僅能加深學生對“合同”這一概念的理解,還能鍛煉他們的溝通和協商能力。通過這樣富有創意和互動性的多媒體教學方式,學生能夠在生動有趣的學習氛圍中掌握抽象的政治理論知識,從而有效提升對法律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二)依托互聯網整合教學素材,拓展學生思維
互聯網中有豐富多樣的教學素材,為進一步拓展學生思維,教師在運用網絡信息資源時,可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搜集與政治學科相關的教育素材,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學習和思考。教師需要從網絡上獲取新聞報道、政策文件、學術文章等各類信息,為學生提供關于政治理論和實際政策的最新見解和深入分析。接著,教師應篩選和整合這些信息,將其與課程內容相結合,形成豐富而系統的教學素材庫。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在網絡教學平臺,如在線課堂、教育論壇或博客等,分享整合后的教學素材,從而讓學生接觸廣泛的信息源,且通過教師的指導學會分析和評價這些信息,從而拓寬學生的視野,不斷深化學生對政治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教學的實效和吸引力。
例如,在教學高中政治選擇性必修2中的“自主創業? 公平競爭”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從互聯網上搜集與自主創業和公平競爭相關的多種資源,包括成功的創業案例、創業政策解讀、市場競爭分析報告以及對相關法律法規的解釋,并通過多種形式呈現給學生。例如,播放相關的講座視頻,講述一個年輕創業者如何從零開始建立自己的科技公司,并且在市場上進行公平競爭的故事。這個講座不僅能展示創業者如何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還能解析其在市場上面臨的競爭和挑戰以及如何合法合規地應對這些挑戰,從而使學生對自主創業和公平競爭產生更深入的理解。然后,教師應將這些材料與課程內容結合起來,設計互動性強的課堂活動,如在線討論、案例分析,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并分享自己的觀點。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夠了解到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還能通過分析真實案例來深入理解自主創業和公平競爭的含義。這樣,學生不僅能更全面地掌握知識,還能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意識,為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利用新平臺組織課外探究活動,有效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力
思考力指個人分析、評估問題并形成獨特見解的能力,涵蓋了批判性思維、邏輯推理和創新思考等方面。在政治學習中,思考力尤為重要,是學生深入理解政治概念、評價政治現象并形成對政治問題的見解和態度的關鍵能力。因此,在利用網絡信息資源培養高中生政治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教師還應重視開展課外探究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充分使用各類信息化平臺組織課外學習活動,持續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力。首先,教師需要選擇合適的在線學習平臺,如教育博客、專題論壇、在線課程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政治學習資源和互動交流的機會。其次,教師應設計具有挑戰性的課外學習任務,如在線研究項目、虛擬辯論會或政治主題的網絡研討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鼓勵他們自主搜集信息、分析問題,并提出自己的見解。最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在這些平臺上主動參與討論和分享,通過與同伴和專家交流,提高批判性思維和溝通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角色轉變為輔導者和引導者,他們應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反饋,以幫助學生在探索和學習中取得進步。通過這種方法,學生能夠在課外學習中積極探索和應用政治知識,從而有效地提升政治核心素養。
例如,在教學高中政治選擇性必修2中的“立足職場有法寶”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在線教育平臺或社交媒體群組創建一個專題討論區,針對職場中常見的法律問題和情境進行討論和案例分析。具體來說,教師可以發布與勞動法、合同法相關的實際案例,鼓勵學生就這些案例進行研究,并分享自己的見解。學生可以通過查找相關法律條文、閱讀專家評論、觀看相關主題的視頻等方式,深入了解案例背后的法律法規。例如,針對一個勞動合同爭議案例,一名學生在獨立研究后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他指出,根據勞動法,解雇員工必須有合法且充分的理由,他分析了案例中公司的解雇程序是否合規,并引用了具體的法律條文支持自己的觀點,在此基礎上還提出了和解方案。在線討論還可以通過設立問題、引導辯論等形式進行,教師可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相互交流觀點,甚至可以進行模擬法庭活動,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進行辯論,加深學生對法律知識的理解。通過這樣的課外學習活動,學生不僅能夠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情境中,還能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識和獨立思考能力,為未來的職場生活做好充分準備。
結語
綜上所述,為有效培養高中學生的政治核心素養,教師需要創新教學策略,充分利用網絡信息資源的優勢。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抽象的政治理論知識,另一方面要借助互聯網中的多元化教學素材拓寬學生視野和發展學生思維,在此基礎上還應重視各類信息化平臺的運用,為學生的課外學習提供便利。未來,教師還應持續探索如何有效地運用網絡信息資源培養學生的政治核心素養,這不僅是對傳統教學方法的優化,更是對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的革新。教師應通過更科學、互動性更強和更有效的方法持續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力,在多元化的自主學習活動中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高中政治教育獲得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余添長.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政治核心素養的教學策略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14):95-96.
林雖蘭.淺析網絡環境下高中政治核心素養的培育路徑[J].考試與評價,2020(7):81.
阮思蓉.網絡環境下高中政治核心素養的培育路徑探索[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1(12):3-6.
巴合加馬麗·恰達提.引入時政素材,助力高中生政治核心素養培養[J].高考,2022(27):154-157.
李影.互聯網環境下高中政治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中學政史地(高中文綜),2022(10):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