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詞塊理論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問題進行研究,以高中英語學科教學為例,結合詞塊理論在增強用詞準確性、靈活性,提高寫作流利度等方面的應用意義,分析英語寫作教學中詞塊理論的應用要點,包括提煉高頻詞塊、注重詞塊積累與運用等,引導學生形成自主寫作意識,鍛煉遣詞造句能力,提高對詞匯的熟悉度。同時結合實際案例,提出詞塊理論的應用策略,通過創設主題語境、聚焦詞塊探索、客觀評價總結等方式,充分發揮詞塊理論的優勢,促進學生英語寫作水平提升。
關鍵詞:高中英語;寫作教學;詞塊理論
作者簡介:陳天偉(1979—),男,山東省青州第三中學。
在英語語言學習中,寫作屬于四大基本技能之一,對學生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等核心素養形成有重要作用。但事實上,許多學生在作文中存在詞匯錯用、句式單一、松散句等問題,文章可讀性不強。對此,教師應重新審視英文寫作教學,注重教學理念與方法創新,引入詞塊理論,通過創設主題語境、聚焦詞塊探索等方式,豐富學生的詞匯積累,促進學生英語寫作能力提升。
一、英語寫作教學中詞塊理論的應用意義
詞塊一詞最早由心理學家G.A.Miller提出,作為人的記憶的最小單位,將其應用到英語中,那么每個獨立單詞都可看成是一個記憶單位,可用于組成詞組、短語、表達語句等,使承載的信息量增加。英文寫作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詞塊理論的應用可使學生用詞更加精準、靈活,寫作流利程度顯著提升。
(一)有助于增強用詞準確性
學生在學習時容易受到漢語思維模式的限制,影響寫作用詞準確性。例如,“大雨”“紅茶”等,正確表達應是“heavy rain”“black tea”,但若學生沒有上述詞塊儲備,就容易從記憶中尋找英漢相對詞拼湊,如“big rain”“red tea”等,影響用詞準確性。除用詞準確之外,英語寫作還要求用詞地道、專業。例如,在形容一個人美麗時,大部分學生會選用“beautiful”一詞,但該詞的含義較廣,用“pretty”來形容則更加地道、專業,這就要求學生學習單詞時,聯系相關語境,進行詞塊記憶,這樣在寫作時才可迅速提煉出合適的詞,為文章增光添彩。
(二)有助于提高寫作流利程度
一篇作文由多個段落構成,段落又由多個句子構成,但作文并非單純的句子、段落的疊加,而是要圍繞一個主題,形成緊密聯系的整體。例如,建筑工程的砌墻,如若單純將磚頭堆起來,很容易被推倒,但若加上水泥、鋼筋等,便會十分堅固。作文也是同樣的道理,關聯詞發揮著鋼筋水泥的作用,是句子、段落間的黏合劑,在寫作教學中合理使用關聯詞,可使語句表達更加流暢。例如,表達轉折關系可用however、though等,表達并列關系可用first、second、third等。上述詞塊適用于特定的情境中,且帶有語法結構限制。詞塊理論的應用可使學生學會在寫作時成塊提取,方便快捷,還可確保通篇語言流暢,展現高超的寫作水平[1]。
(三)有助于學生靈活用詞
英語中單詞、短語、句式數量眾多,有些意義和語用環境相似,學生可將此類詞塊分類整理,在寫作中如若遇到同一篇文章需要多次闡述相同觀點時,可用意義相近的單詞、短句替換,避免重復。例如,一些學生在寫作時習慣用“important”一詞,如若文章內多次出現,很容易使讀者感到啰唆,也與英文文章的寫作特點不相符。而詞塊積累的方式可使學生擁有大量詞塊儲備,即便相似意義的詞,也能積累許多種,在寫作時就可靈活變換、應用,使通篇文章詞匯豐富、句式多樣,充分展現學生的書面表達功底。
二、英語寫作教學中詞塊理論的應用要點
(一)提煉高頻詞塊,形成自主寫作意識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寫作屬于關鍵內容,但部分高中生寫作能力較弱,面對一些題目常常束手無策、抓耳撓腮。究其原因,學生面對寫作時的抵觸、焦慮情緒主要源于詞匯量不足、缺乏詞塊意識,這就要求教師引入詞塊理論,通過多層次互動,引導學生提煉詞塊,增加單詞儲備量,樹立英語學習自信,進而形成自主寫作意識。措施如下。一方面,立足教材,提煉詞塊。教師可從教材著手,帶領學生深入分析課本內容,掌握出現的詞塊,為自主寫作打下堅實基礎。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必修一Unit 4 Natural Disasters一課時,學生可了解地震、火災等多種自然災害,掌握此類文章的語言特點,學習常用詞語。這時,教師可趁熱打鐵,布置關于“自然災害”的主題作文,鼓勵學生閱讀教材后寫一篇讀后感,討論一下自然災害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在自主寫作期間,學生可將掌握的與災害相關的語句應用到作文中,鍛煉詞塊應用能力。另一方面,抓住高頻詞匯,培養學生的詞塊提煉能力。在課本教學基礎上,師生應關注重點詞匯,找到該詞在文中出現的位置,與教學情境相結合,由教師傳授詞塊提煉技巧,培養學生從短文、句子中提煉詞塊的能力。例如“名詞+形容詞”“名詞+動詞”等,都是詞塊的常見搭配,學生后續閱讀和學習時可以掌握相關技巧,自行提煉詞塊,掌握短文結構,熟悉英文寫作大綱,為自身寫作能力提升打下堅實基礎[2]。
(二)積累詞塊,鍛煉遣詞造句能力
英文寫作能力提升并非一朝一夕可完成,需要師生的共同努力。教師可將詞塊理論融入寫作課堂,注重詞塊講解,學生則要主動跟隨教師步伐,在教師的指導和啟發下,閱讀大量文章,積累豐富的詞塊,并掌握詞塊的應用技巧,通過自主寫作鍛煉遣詞造句能力,提升寫作能力。在語篇教學中,教師應科學點撥,引導學生圈出詞塊,聯系語境記憶詞塊,并布置小練筆,加深學生對詞塊的印象,避免以往只掌握知識而無法靈活運用的尷尬局面。此外,還要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語篇閱讀完畢后,將出現的詞塊記錄下來,在記憶的同時掌握用法,通過持續不斷的積累,獲得豐富的英語知識儲備,以在寫作中游刃有余。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必修一Unit 2 Travelling Around時,在“Reading and Thinking”板塊下,教師可進行詞塊講解,引導學生積累和記憶。例如,接觸“be amazing at/by...(對……感到驚訝)”時,教師可做出延伸,如“be amazed to do...”“to one's amazement”等等,使學生掌握“對某事、某人感到驚訝”的句式,增加詞匯量,并做好筆記,先將原文語句謄抄下來,畫出重點詞塊,再補充相應詞塊,最后寫出相關語句。而后,教師在大屏幕上展示中文“我對這么大的西瓜感到驚訝!”鼓勵學生用剛剛所學短句自行翻譯,鍛煉其遣詞造句能力,提高其寫作技能。
(三)靈活用詞,提高詞匯熟悉度
為提升詞塊應用效果,學生首先要熟悉單詞,通過多說、多用的方式,如上課積極回答問題,加深對單詞的印象,也可使用詞塊與他人交流,完成小組探究任務,由此提高詞匯熟練度、靈活度,從而生成一篇用詞準確、語言流暢、立意深刻的文章。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必修二Unit 3 The Internet時,可引入角色扮演,要求學生模擬課本中人物對話,在虛擬場景下根據自身想法展開對話練習,鍛煉詞塊應用能力,促進聽、說、讀、寫等多項技能提升。為提升英語課堂趣味性,教師可圍繞英文寫作給出高頻詞塊,引導學生根據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使用圈出的詞塊寫作,還可融入以往所學的詞塊,做到溫故而知新。在此情境下,學生根據作文主題,自行設計框架結構,獨立使用詞塊造句,能夠加深對詞匯的了解與認知,在頻繁的練筆中告別初級寫作,學會表達真情實感,為文章賦予靈魂,朝著高層次寫作方向邁進,實現寫作能力提升[3]。
三、英語寫作教學中詞塊理論的應用策略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其使用和教學都要在語境中實現。教師設置主題可為語言學習提供范圍和語境,使學生認識到英語與生活息息相關。以人教版必修三Unit 1 Reading for Writing板塊為例,在主題語境基礎上,可探究“My Amazing Naadam Experience”語篇中詞塊教學法的應用策略,具體如下。
(一)創設主題語境,激活學生認知
將知識與情境緊密結合,有助于學生理解與消化所學。這就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創設情境,將學生帶入特定語境中,使其真實地參與和體驗英語,理解和消化知識,從中發現并解決問題,對知識點擁有新的認知和深刻的記憶。在主題語境創設中,教師應對語篇、基本學情、活動類型等進行綜合分析,做到聯系背景、科學高效、有實施意義。本研究所選語篇背景為“人與社會”,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不同民族的傳統節日、文化習俗等,文章形式為日記,描述的是作者參與那達慕大會的經歷。高中生對日記寫作形式不陌生,但可能是第一次聽說那達慕大會。對此,課前教師可用多媒體展示那達慕大會的圖片、短視頻等,并配合該節日的背景介紹等,使學生對文章主題有基本的認知,為后續學習打好基礎。同時,教師還可提出開放性問題,鼓勵學生談一談自己參加節日慶典的經歷、感想等等,將課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激發學生的興趣,降低學習難度[4]。
(二)聚焦詞塊探索,完成寫作練習
一是閱讀語篇,把握文章結構。學生在主題語境下,先對文章寫作背景有一定認知,再開始語篇閱讀,把握文章主體內容與結構。在讀寫教學中,教師可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清晰展示文章脈絡,便于學生理清框架,為后續寫作打好基礎。在語篇框架創設中,可從主題思想、作者情感、細節等維度入手,結合日記的寫作特點,為后續寫作提供思路。
二是聚焦詞塊探索。在學生掌握文章內容后,教師逐漸從“閱讀”朝著“寫作”轉變,在正式寫作之前先提煉出偏理論的詞塊知識,以簡單易懂的形式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根據現有知識進行詞塊探索。例如,在主題語境下,尋找某一段落中描寫節日習俗的詞塊、展現作者主觀感受的詞塊等,并總結固定搭配,增強學生對文本內容的了解,豐富詞匯積累。最后由教師答疑解惑,檢驗學生的探究成果,并對高價值、高頻詞塊進行歸納匯總。如描述習俗的詞塊有“attend the festival”“wave arms”等;表示作者情感的詞塊有“absolutely enjoy”等;常見固定搭配有“on the first day”“set off to”等。通過詞塊探索,引導學生在文章閱讀中辨別詞塊,增加詞塊輸入,積累詞匯,促進寫作練習。
三是鞏固和運用詞塊。在詞塊教學法中,改變以往片面強調語法點的方式,使輸入詞塊的質、量均得到保障,由此推動學生進步。在此背景下,教師可提取語篇中的詞塊,將其與寫作活動相結合,設計相應的練習活動,為學生創建語用支架。
比如,圍繞主題語境,開展詞組補全訓練,練習節日慶祝相關詞塊的應用。為準確填寫空格,學生可再次閱讀語篇,也可憑借自身記憶、原有知識等,將合適的詞匯填入,加深對詞塊的記憶,為寫作做好鋪墊。也可以開展復述活動。因日記題材以記敘文為主,有清楚的時間脈絡、事件發展進程等,學生可通過在每段提煉關鍵詞塊,將文本主要內容復述出來,此舉不但可幫助學生回顧文本內容,掌握節日慶典的介紹方式,還可使學生在特定情境下學會靈活運用詞塊。除此之外,教師還可采用其他活動形式鞏固學生的詞塊記憶,使學生在明確英文寫作主題后,能夠迅速聯想到所掌握的相關詞塊,以讓文章內容更豐富、句式多樣,取得較高分數。
(三)圍繞主題寫作與評價
該環節由學生獨立完成寫作任務,對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節慶活動進行敘述,要求以日記題材展現。首先,學生要先列出寫作大綱,思考和選擇節日,并聯想出與之相關的詞塊,再展開寫作;其次,小組成員之間相互評價,重點檢查詞塊使用情況,由學生自主修改;最后,將文章上交,由教師從專業角度展開多維度的評價總結,包括文章結構、主題語境、用詞準確度等等,指出文中的“閃光點”和不足,使學生能夠在教師引導下整體把握自己的作文,將不當之處修改完善,使作文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5]。
結語
綜上所述,在英語寫作教學中,詞塊理論的應用優勢不容小覷,不但可幫助學生增加詞匯積累,豐富詞塊庫,還可幫助學生梳理寫作信息,提升書面表達能力。對此,在教學期間,教師應積極利用詞塊理論,通過創設主題語境、聚焦詞塊探索、客觀評價與總結等方式,將課本中的高頻詞塊提煉出來,引導學生注重日常詞塊積累,并融入情境中靈活運用,使文章結構清晰、句式多樣、情感豐富,取得較好的成績。
[參考文獻]
陳碧梅.中國高中生英語寫作詞塊應用探究[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14,16(3):30-35.
邰華芹.詞塊理論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D].西寧:青海師范大學,2016.
王桂桂.實施詞塊教學方法提高高中生英語寫作成績的實證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2.
周垸旭.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詞塊教學法的整合應用探索[J].文淵(高中版),2020(9):305-306.
江琦琦.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詞塊教學策略[J].語數外學習(高中版中旬),2017(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