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萬剛 余一緯
摘 要:在新高考、新課標、新教材的“三新”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進入創新轉型階段,需要重視核心素養培育,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倡導探究式學習,將核心素養滲透于教學的全過程。圍繞高中地理學科,探討核心素養對于學科發展的意義,并結合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學問題,提出滲透核心素養教育的策略,旨在提升高中地理教學的質量和效益。
關鍵詞:高中地理;核心素養;教育滲透;教學實踐
作者簡介:蔡萬剛(1975—),男,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余一緯(2006—),男,上海市第六十中學。
地理學科涉及自然、人文等多個領域,與生活息息相關,能幫助學生了解世界,認識世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理念,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素養、情感和行為等。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更應該抓住創新教學的機遇,通過滲透核心素養,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與應用地理知識。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核心素養理念也逐步落地,但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仍存在不少困難和挑戰,需要我們加強對核心素養教育的實踐探索,切實發揮核心素養對教學的導向作用。
一、以核心素養為導向開展高中地理教學的意義
(一)構建地理知識體系
在新高考改革的影響下,教學內容更加聚焦核心素養。因此高中地理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興趣和需求,使學生主動參與地理學習,從“知識導向”向“素養導向”轉變[1]。素養導向下的高中地理教學,強調知識整合,不僅關注地理學科內的知識,還注重跨學科的知識整合。通過知識整合,學生能夠將地理知識與其他學科的知識相關聯,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形成跨學科意識。
(二)培養創造性思維
核心素養是一種教育理念的行為轉化,強調教學的實踐性和綜合性,注重知識與生活的結合,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實踐活動,學生能夠將所學的地理知識進行內化,發展創造性思維。此外,核心素養導向下的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給予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空間,能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開發與培養。
(三)豐富教學活動
核心素養理念要求高中地理教師運用多元化的教學形式,如戶外考察、實地調查、小組合作等,使教學活動更加豐富多彩[2]。由于地理學科本身就具有顯著的實踐性與探索性,豐富與拓展教學活動符合地理學科的內核及教學要求。因此,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高中地理教學鼓勵學生主動探究和發現,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為目標。在豐富的教學活動中,學生需要通過觀察、分析、實踐等多種方式,不斷探索地理知識,其學習行為從“被動接受”向“主動探究”轉變。
二、新高考下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的困境
(一)應試教育觀念根深蒂固
受應試教育觀念影響的教師往往采用“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強調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忽視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實踐操作,這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同時,應試教育觀念使得部分教師、家長和學生過于關注考試成績,將分數作為衡量學生能力的唯一標準,導致地理教學也注重知識灌輸和應試技巧傳授,教學內容往往圍繞考試大綱和考點進行安排,強調應試學習,阻礙了地理核心素養的全面滲透。
(二)課堂教學手段單一
課堂是知識傳遞的核心渠道,但部分教師的課堂教學手段較為單一,與實際脫節,如依賴板書演示,缺少對學生真實需求的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和學習方式不盡相同,單一的教學手段無法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且盲目地追求統一會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影響地理核心素養的滲透。另外,地理學科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單一的教學手段很難充分展示地理知識的豐富內涵和實際應用,使得學生在課堂上只能接觸到有限的地理知識。教學手段單一還會造成課堂互動枯燥、死板,打擊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與核心素養理念相悖。
(三)核心素養內涵挖掘不深
部分教師對核心素養的價值理解不到位,停留在“喊口號”的階段,教學內容不符合核心素養要求,影響學生對課程目標的理解。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師應深入挖掘核心素養的內涵,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評價方式等方面推進課程改革,實現地理核心素養在教學中的有效
滲透。
三、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的實踐路徑
(一)堅持以生為本,突出興趣的導引作用
核心素養培養是一個長期且系統的過程,教師必須要具備堅定的信念,克服傳統應試教育的弊病,善于和敢于接納新理念,嘗試新方法,打造以生為本的課堂教學模式。具體來說,教師要圍繞新高考要求以及學生的興趣和需求,根據實際情況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使地理教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地理學習,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地理知識的價值和魅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以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能力、空間思維能力和地圖解讀能力為目標,創新地理教學。
以“地球的公轉與自轉”課程教學為例,滲透核心素養教育應從挖掘學生的興趣入手,促使學生積極融入教學情境,自主開展學科知識探索。比如,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引用一些與地球公轉和自轉相關的實例,如晝夜更替、四季變化等自然現象,讓學生感受到地理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在講解地球公轉和自轉的概念時,使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如“地球就像一個陀螺,不停地自轉和公轉”,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相關知識。在情境創設方面,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工具,展示地球公轉和自轉的動態過程,讓學生直觀感受地球的運動。此外,還可以引入一些與地球公轉和自轉相關的詩歌、故事等文學元素,如“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培養學生的地理審美情趣,逐步提升學生的學科興趣及地理素養。
(二)堅持教學創新,培養自主學習習慣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备咧械乩碇刑N含著豐富的知識內容,而這些知識多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谶@一特點,高中地理教師應轉變以往的“以學促教”理念,突出核心素養理念所強調的自主學習意識培養,使學生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開啟地理教學的新領域。具體來說,可由教師創設富有趣味性、挑戰性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問題,使學生提升問題解決能力和地理思維[4];或是借助“智慧課堂”的創新優勢,運用多媒體技術,如地理信息系統(GIS)、虛擬現實技術(VR)等,直觀、生動地展示地理現象,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地理知識。
例如,在學習“地球的礦物質”時,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設定明確的學習目標,包括掌握礦物質的分類、特點和分布等,使學生明確學習方向。課前,教師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料,讓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有足夠的信息支持,同時鼓勵學生制訂自主學習計劃,獨立安排學習時間、任務和目標,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課堂上,教師在講解理論知識時,應創設良好的問題探究氛圍,如利用地理信息系統、虛擬現實技術,為學生展示地球礦物質的微觀形態以及礦物與微生物的相互作用,鼓勵學生進行課堂提問,強化課堂教學的問題導向。為了增強教學效果,給予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教師可以開展小組合作活動,讓學生小組自行查閱資料,了解不同礦物質的性質和用途,并制作主題海報進行成果展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培養自主學習習慣。課后,教師可要求學生按照所學內容,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礦物質進行深入研究,并寫一篇小論文或制作一個簡單的展板,介紹該礦物質的特點與應用;或者是引導學生關注地理熱點問題,如氣候變化、城市化等,讓學生感受地理知識的現實意義,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三)堅持實踐引領,開展豐富多元的教學活動
隨著新高考改革的落地,高中地理教學模式也在發展中逐步成熟,許多教師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等方面展現出良好的創新活力,借助豐富多元的教學活動,挖掘和激發學生的潛力,如利用小組合作法達成“1+1>2”的教學效果。這種對創新教學方法的應用,不僅緩解了過去單一教法與多元學習需求的矛盾,進一步提高了課堂的吸引力,也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創新平臺[5],比如讓學生走出課堂,開展實地考察、地圖制作、氣象觀測等地理實踐活動,在實踐中運用地理知識,提高實踐能力。
例如,在教學“中國各省份地形圖”時,為了增添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小組,組織“剪影辨位”主題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各小組需要選出一名成員負責觀察各省份輪廓,進行簡單繪制;其他小組成員則根據對各省份地理位置的分析,記錄氣候、地貌、河流走向等信息。小組間開展“頭腦風暴”,采取“一對一”的回合制,相互提出各省份的信息。在敘述過程中,需要為對方“埋雷”,即提供一部分錯誤信息,以考察對方對省份信息的掌握程度。具有對抗性的競賽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其高效內化地理知識,其核心素養也在“交鋒”中得到提升。
(四)堅持科學評價,助力核心素養落地
科學評價不僅關注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還注重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學習方法習得,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具體而言,地理教學評價能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包括掌握的知識點、理解水平、應用能力等。教師通過評價結果,知曉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學習情況,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調整和指導。同時,地理教學評價是對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的評估,能夠揭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為教師提供反饋信息,指導其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建立科學的地理教學評價體系,首先要明確地理核心素養的具體目標,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能力等,確保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實施都圍繞這些核心目標進行。其次,設計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更全面地評估學生的能力,如對學生的探究過程、思維方法和實踐能力等進行評價,而不僅僅是對學習結果進行評價。最后,提供具體、及時和有針對性的反饋,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推動學生的持續進步。
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識,提高實踐能力,培養地理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探索核心素養培養策略,為學生的地理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春瑛.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高中地理高質量課堂構建[J].科普童話·新課堂(下),2022(11):6-8.
[2]邢成軍.指向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地理教學策略探析[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23(3):39-40.
[3]胡聚慧.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核心素養的教學研究[J].課堂內外(高中教研),2022(3):99-100.
[4]謝玉清.基于探研式教學加強高中地理核心素養培育[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3(7):101-103.
[5]儲海云.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生地理實踐力的培養策略[J].考試周刊,2022(9):
14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