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

[摘 要]文章通過分析中職學校教師心理健康現狀及其形成的原因,提出通過中職學校心理健康中心助力教師心理健康發展的途徑: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為教師心理健康保駕護航;搭建社會支持平臺,完善教師群體的社會支持系統,以促進中職教師心理健康發展。
[關鍵詞]中職學校;心理健康中心;教師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 ? G71?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4)09-0097-03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師資隊伍的建設和發展是教育發展的重要支撐。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快速發展,職業教育的“四梁八柱”已經構筑,發展路徑清晰,制度體系基本健全,職業教育的藍圖已經繪就,奮斗正當其時。社會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以及學生發展訴求的多樣化,對職業教育的師資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查閱文獻后發現,近年來關于學生群體心理健康的相關文獻較多,關注教師群體心理健康的文獻較少。涉及教師心理健康的文章主要關注中小學教師,關注中職教師群體的文章較少。筆者從一線中職教師的角度,探析中職學校心理健康中心如何助力教師心理健康發展,為提升中職教師心理健康水平、預防心理問題提供參考。
一、中職學校教師心理健康現狀
(一)發展壓力與職業倦怠并存
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是建設教育強國的豐富內涵之一。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職業教育的發展迎來了很好的時機,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師迎來了很好的發展機遇。同時,各個專業的更新迭代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職教師面臨發展壓力。隨著課務工作量的增加、行政事務增多,教師容易出現職業倦怠。職業倦怠是指個體不能順利應對工作壓力的一種極端反應,表現為情緒低落、成就感降低等 。在同時面對多種事務的時候,教師如果沒有較好的適應和應對能力,很容易出現職業倦怠。
(二)工作壓力與社會壓力同行
中職學校的教師除了常規的教學任務,在招生、學生德育教育、行政事務、教育教學技能比賽等方面同樣需要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職校教師面臨的工作壓力也在不斷提高。目前,部分家長和學生對職業教育依然存在偏見,他們選擇職校并非出于主動,更多是不得已而為之。職校的教師在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下,還要承受社會偏見帶來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中職院校的教師容易出現情緒波動、價值感低下、身心不適等情況。
二、中職學校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形成的原因
(一)個人因素的影響
中職學校教師的職業認同是影響其心理健康的一個關鍵因素。教師的職業認同是指教師對自身職業的認同程度和對教師角色的認同感。教師職業認同感不強會對教師的心理產生負面影響。第一,部分中職學校教師沒有清晰的職業目標和追求,缺乏對自身工作的使命感和成就感;部分教師對職業的追求還停留在職稱評定階段,取得相應的職稱后缺乏目標和動力,面對發展壓力容易出現職業倦怠。第二,一些中職教師的自我效能感不足,沒有足夠的信心、能力面對工作中的困難和挑戰,來自社會和學生的負面評價也會對這部分中職教師的職業認同產生負面影響。此外,中職教師的個人心理素質、抗壓能力、心理調節能力等也會影響到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面對這些壓力,中職教師如果不能及時進行調整,沒有情感宣泄出口的話,很容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
(二)工作壓力的影響
中職教師的工作性質決定了他們需要承擔較大的學生德育工作壓力。中職學校的生源情況相對復雜,學生成績較差、生源地多樣、家庭情況特殊等在中職學校中普遍存在。學生心理健康方面,高中階段的學生其心理問題集中在學業壓力上,中職學校的學生其心理問題受原生家庭的影響比較大。中職學生的這些特點也會給教師工作帶來一定的影響。中職教師不僅要將精力放在教學上,還要花大量時間用于學生管理。特別是班主任教師群體,要隨時做好處理突發事件的準備。此外,中職教師還要面臨在家校配合度不高甚至家長不配合的情況下處理學生教育問題。長此以往,中職院校的教師容易出現力不從心、情緒不穩定、心理壓力較大的情況,甚至因此產生職業倦怠和心理疲勞。
(三)社會壓力的影響
當今社會,大眾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和對教師群體的期望值越來越高,中職院校的教師也不例外。雖然部分家長和學生對職業教育還存在偏見,但是他們對職業教育教師的期待和要求并沒有降低,他們還是希望職校的教師能夠源源不斷地培育出社會人才,同時不斷更新教學方法,與時俱進。這些使得中職學校的教師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容易不知所措,從而開始內耗和自我懷疑,出現心理健康問題。部分中職教師在面對來自外界的壓力和挑戰時,容易產生對職業的懷疑和困惑,從而產生心理問題。
三、中職學校心理健康中心助力教師心理健康發展的途徑和方法
學校心理健康中心在提高師生心理素質、預防心理危機、促進師生關系和諧、提升學校教育質量和營造良好校園文化氛圍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大眾心理健康意識不斷提升,中職學校也非常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南寧市有不少中職學校已經建成相對成熟的心理健康中心,配備了專職心理教師。本文就中職學校心理健康中心如何助力教師心理健康發展展開探析。
(一)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為教師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中職學校可以通過對心理健康中心的建設完善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包括配備科班出身的專職心理健康師資隊伍、針對教師開展心理個體輔導和團輔活動、制定教師心理服務方案以及心理干預方案等,為教師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服務。
1.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宣傳
中職學校可以通過心理健康中心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宣傳活動,幫助教師提高心理素質和抗壓能力。中職學校可以通過開展線上線下的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心理健康培訓班等活動形式,也可以通過學校微信公眾號、校園櫥窗展板、手冊制作等宣傳方式幫助教師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讓中職教師正確認識心理健康問題,掌握心理調適的方法,從而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意識,更好地預防教師心理問題和危機的發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培訓內容示例見表1。
2.提供專業的心理輔導服務
中職學校心理健康中心應為教師提供專業的心理輔導服務,以滿足教師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心理需求,幫助教師解決心理問題,緩解心理壓力。心理健康中心的心理輔導教師應具備較高的專業素質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能更好地為教師提供有效的心理輔導服務。專業的心理輔導遵循絕對尊重、保密、真誠、平等的心理咨詢原則,在這些原則下,心理健康中心能夠根據教師的需求和情況為教師量身定制專業服務。
3.定期開展心理輔導活動
中職學校心理健康中心應定期開展教師心理輔導活動,幫助教師解決心理矛盾,提高教師的心理適應能力。心理輔導活動可以采取小組輔導、個案輔導等形式,同時運用心理健康中心的沙盤、身心反饋儀、團輔活動材料等開展豐富有趣的心理輔導活動,以滿足不同教師的需求。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面對全體教師,而心理輔導活動可以面對有需要的教師。心理健康中心先對教師群體關注的心理問題設計心理輔導活動主題和內容,通過宣傳和自愿報名的方式組織開展有主題的教師心理輔導活動,再通過活動的組織和開展,為教師提供心理支持和幫助。
(二)搭建社會支持平臺,完善教師群體的社會支持系統
1.促進教師相互交流與支持
人際關系是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教師與同事、學生、家長等多個群體之間的人際關系會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產生顯著影響。中職學校心理健康中心可以組織正式或者非正式的教師交流小組,為教師提供一個分享和傾訴的平臺,讓教師獲得接納和尊重,并在分享和傾訴中引導教師挖掘生活、工作的價值,相互支持、相互鼓勵,共同面對生活和工作帶來的壓力。在相互支持的過程中完善教師群體的社會支持系統,減少生活和工作帶來的負面沖擊,提升教師的自我效能感。
2.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
中職學校心理健康中心可以與學校管理部門合作,為教師共同創建健康的教育環境,為減少教師的工作壓力提供必要的支持。中職學校應營造一個和諧、寬松、民主的校園氛圍,讓教師感受到關愛。心理健康中心可以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加入關愛教師心理健康的內容,讓教師能夠感受到學校心理健康中心的關注和支持。心理健康中心可以根據每年的教師心理健康篩查結果向學校領導提出建設性工作建議,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及時給予教師關心和幫助。
3.協助教師加強與家長、社會的溝通與合作
中職學校應加強與家長、社會的溝通與合作,讓家長和社會了解教師的工作情況,理解教師所承受的心理壓力,給予教師更多的支持和關愛。學校心理健康中心可以在必要時和教師或者班主任一起妥善處理學生心理問題或者行為問題,協助教師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合作。家校的有效合作有助于減輕教師的工作壓力,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獲得家長的肯定和支持,有助于提升教師對本職工作的認同感。
中職學校心理健康中心作為助力教師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機構,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職學校通過開展心理輔導服務、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活動等方式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可以為教師搭建社會支持平臺,創造健康的工作環境。中職學校心理健康中心的建設和發展對教師的心理健康至關重要,對學校的整體發展也有深遠的影響。學校還應加強心理健康制度的建設,健全相關管理機制,確保心理健康中心持續有效地發揮作用。
[? ?參? ?考? ?文? ?獻? ?]
[1]? 毛紅.基于信息化2.0的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安徽教育科研,2023(24):4-6.
[2]? 邵蕾,靳娟娟,俞國良.中職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知與評價:調研證據[J].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2023(3):64-80.
[3]? 趙成佳,靳娟娟,俞國良.中職管理者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知與評價:調研證據[J].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2023(3):81-94.
[4]? 邵蕾,黃瀟瀟,俞國良.基于中職教師視角的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評價體系構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3(13):25-32,50.
[5]? 俞國良,何妍.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挑戰與機遇并存[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2(34):4-8.
[6]? 錢明.中職學校教師心理健康問題調查研究[J].知識窗(教師版),2022(10):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