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軍 李中燾 劉敏敏
摘?要:為充分了解目前中小學科普教育活動的現狀,本文以桂林市6所小學為案例,對學校教師進行調查。通過調查發現桂林市中小學校開展科普教育的情況,并結合數據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分析,試圖找到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同時結合對出現問題的分析從建立評價機制、培養專職教師、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動等三個方面提出了優化策略,為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組織科普活動提供了建議,期望能夠為激發學生參加科普教育活動的積極性、提高科普教育的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綜合科學素養等提供一些理論參考。
關鍵詞:中小學;科普教育活動;現狀;優化路徑
1?中小學科普教育活動的意義
1.1?科普教育活動的概念和種類
1.1.1?科普教育活動的概念
科普是將前人經過實踐和探索后總結的科學知識、方法、技能進行傳播的過程,而科普教育活動是科普的一種方式,它以科普為主題,預先策劃內容、目標與流程,再以某種方法或多種方法進行的有組織有目的的團體性活動,以培養人們的科學趣味、普及科學常識、傳授科學方法、弘揚科學精神為教育目的,是人們提升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還有一些學者認為科普教育活動是一種科普的渠道,旨在向公眾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促進公眾理解科學。
1.1.2?科普教育活動的種類
學校是在教育過程中承擔教授學生知識、能力等方面的角色,是培養學生科學精神的重要場所,教師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有序開展教學,組織開展科普教育活動,傳播科學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科學素養。結合文獻搜集和問卷調研,基本確定科普教育活動涵蓋了科普展覽、科普影片放映、科普知識講座、科普制作與實驗、科普競賽、科普活動周/節、科普課程等七類。
2?中小學科普教育活動的現狀調查
2.1?中小學科普教育活動的現狀調查設計
本次問卷主要是以桂林市6所小學為案例,深入了解目前中小學科普教育活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為優化策略的提出奠定基礎。為保證調研的順利進行,筆者將從以下三個維度展開。
第一維度,調研對象的情況(第1題),主要有桂林市6所小學的信息,參與問卷調查的教師數量;
第二維度,所在學校對科普教育活動的情況(第2~8題,第11題、第15~17題),主要問題有學校開設科普教育活動的數量、種類、專職教師數量、教育設施的建設投入、領導的重視程度、開展科普教育活動的方式方法和學校對科普教育競賽的態度等;
第三維度,了解教師對于科普教育活動的認識(第9~10題,第13~14題、第18~19題),包含教師對科普教育的認識、教師對學生參加科普教育的態度、科普教育對學生的影響等問題。
2.2?中小學科普教育活動的現狀調查數據分析
2.2.1?調研對象的情況分析
根據研究的需要,我們對桂林市6所小學的39位教師采用問卷星進行了調研,填寫問卷39份,填寫率達到100%,其中39份問卷有效,有效率100%,數據達到了研究調查的要求。
參與本次調研的學校有6所學校,其中4所學校位于教育資源較為豐富的桂林市七星區,另外2所學校位于教育資源有待改善的桂林市靈川縣。從參與調研的教師數量看,桂林市七星區4所學校的教師29人,占比74.36%,桂林市靈川縣2所學校的教師10人,占比25.64%。
2.2.2?被調研學校科普教育活動的情況分析
在問卷的第二維度方面,主要了解被調研學校目前科普教育活動的情況,設置了10道題,包含四個方面,分別是學校開展科普教育的數量和種類,專職教師數量,教育設施配套和建設投入,領導的重視程度,開展科普教育活動的方式方法等。
2.2.2.1?學校開展科普教育的數量和種類分析
關于學校開展科普教育的數量和種類方面,有4個及以上的科普興趣小組的學校占比為46.15%,有1~2個的學校占比為23.07%,每個學校中至少有一個科普興趣小組,說明學校領導比較重視學生的科學教育和綜合素質發展。超過74.36%的教師表示學校普遍開設了動手小制作、小實驗和科普圖片展覽等項目,超過48.72%的教師表示學校組織學生開展了科普影片放映、科普知識講座和科普知識競賽。經調查,目前學校中出現最多的科普教育項目有5種,說明學校在長期的教育過程中認為這些項目是比較符合學生的成長發展規律,在學校中開展類似活動更方便,也是傳播科普教育比較有效的途徑。
2.2.2.2?學校開展科普教育專職教師數量分析
52.93%的教師認為學校專職科普教育教師的數量不能滿足目前學生對科普教育活動的需要,另外有11.76%的教師認為學校專職教師數量嚴重不足。部分教師表示學校將課后服務中的一部分轉變為科普教育活動,任課教師基本是由其他科目的教師來兼職,學校上課的內容大部分是針對上級部門組織的某項學科競賽,而且理論知識較多,趣味實驗和動手體驗的內容較少,大大減少了學生參與科普教育活動的興趣。
2.2.2.3?學校科普教育設施和其建設投入分析
23.08%的教師認為目前的教學設施可以很好地服務科普教育工作,表示現有的科普教育設施可以完全滿足科普教育的需要,可以達到基本要求的是46.15%,另外有30.77%的教師認為目前的情況不能很好地服務科普教育工作。在學校對科普教育工作的投入情況數據中顯示,認為投入情況較高的比例只有23.08%,能夠保證正常開展的比例是48.72%,認為投入不足和沒有投入的比例高達28.20%,反映了學校在這方面的建設投入較少,同時也可以判斷出開展的科普教育活動較少。
2.2.2.4?學校開展科普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分析
關于學校可以采用哪種方式開展科普教育的分析發現,82.05%的教師認為應該組織學生到校外參觀實踐學習,認為以教師講授為主和以學生自主學習的比例只有12.72%。說明目前的科普教育應該在合適的時間組織學生到校外參加實踐學習,例如可以與當地的青少年宮、科技館、博物館、圖書館、高新技術開發區、高校與科研院所實驗室等校外科普教育基地進行合作,讓學生發現與課堂講授不一樣的知識,獲得不一樣的學習效果,這完全有別于課堂講授和學生的自我學習,在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還能增強創新意識。
2.2.3?教師對學校科普教育活動認識的分析
在問卷的第三維度方面,需要了解教師對學校組織開展的科普教育活動的認識情況,設置了6道題,包含三個方面,包含教師對科普教育的認識、教師對學生參加科普教育的態度、科普教育對學生的影響等問題。
2.2.3.1?教師對學校開展科普教育的認識分析
在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外,87.18%的教師愿意承擔學校的科普教育工作;在另一項調查中發現有38.46%的教師在工作之余會經常看一些相關的資料,58.97%的教師會偶爾看一下資料。根據兩個調查的數據顯示,說明大部分的教師已經認識到了科普教育對于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和科學素養等能力有重要影響,他們比較重視并支持學校開設的這一類型的課程,自己愿意擔任科普教育教師的工作。另外一部分教師因為教學工作和其他行政工作較多,但是仍是比較關注科普教育工作,積極查閱相關材料,期待科普教育的發展。
2.2.3.2?教師對學生參加科普教育的態度分析
69.23%的教師非常支持學生參加校內外組織的科普教育活動,30.77%的教師支持學生參加。79.49%的教師推薦學生在課余時間閱讀自然科學類的書籍,文學名著和科幻小說的比例占到64.1%和51.28%,從數據可以看出教師對科普教育均有一定的了解,希望學生通過閱讀自然科學類書籍和科幻書籍等材料提高認識,同時在實踐允許的情況下支持學生參加科普教育活動。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參加的機會還是較多,但是六年級的學生面臨升學壓力較大,可以參加的機會較少了,同時也是由于學校組織的類似活動較少、專任教師較少等原因,也影響學生參加的機會。
2.3.3.3?開展科普教育活動對學生的影響分析
94.87%和92.31%的教師認為學校組織學生參加科普教育活動有利于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并增加了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82.05%的教師指出參加科普教育在認識更多朋友的基礎上還能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從調研的數據來看,目前學校開展的科普教育活動對于學生的成長、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如何規范化開展學校和社會層面的科普教育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參加,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和學業壓力,獲得更多教師、家長的支持等問題是下一步將要思考的問題,也是深入開展科普教育活動的重要基礎。
3?優化桂林市中小學科普教育活動的對策建議
3.1?建立評估與考核機制,規范科普教育的主體
為規范科普教育活動領導層面正常開展和組織活動,學校應該制訂詳細的課程計劃,學校領導作為課程建設的第一責任人,進行監督和提醒。例如,在升學指標中可以明確指出學生的綜合素質是其中的重要指標,其中一項是學生參加科普比賽的內容,但是也需要明確升學過程中具體和規范的分數與評價機制。另外,建議上級部門發布一個針對科普教育的評價制度,內含對專兼職科普教師的評價,教師編寫的教學大綱、教案等材料的檢查監督,保證客觀真實,最后的評價結果也是可以納入教師參與職稱評審的環節中,并針對評估情況適當進行懲戒或獎勵。
3.2?重視培養專業型教師,提高教學和組織能力
聘任和培養專業的科普教師能夠從更加專業的知識背景、思維方法和組織活動的科學性等角度使得科普教育的開展更專業化,更有利于讓學生學會科學方法,培養科學精神,這也能夠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全面提高。學校內部培養科普教育教師,尋找那些對科普教育感興趣,專業知識扎實的教師組織培訓,他們既有學科上的優勢,對相關知識很熟悉,又能將知識以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傳授給學生,開展各種實踐活動,讓科學知識與生活相結合,將原本枯燥無味的科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激發學習的積極性。伴隨科普教育的不斷發展,國內學者對其中的認識和理解不斷加深,目前現有的科普教育不是僅僅傳播科普知識,也是要讓更多的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理解和感受科學規律,因此,這就需要專業的科普教師帶領學生開展科普活動,以此提高其科學教育和科普活動的組織技能。
3.3?開展多類型科普活動,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為激發學生參與科普教育活動的積極性,學校應該動員學生積極參加,同時學校也應該開展豐富多彩、種類較多的科普活動。首先,多開展動手實踐形式的科普活動。調研中發現相比靜態的、參觀式的活動,學生更喜歡探究式的動手實踐型的科普活動,這也體現了“做中學”“玩中學”的科普理念。單一類型的科普活動,不能增加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興趣和熱愛,他們只是會感受到科普知識的枯燥無味,無法體會其魅力。其次,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科普活動的設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科普活動的組織和設計,創新組織方式,激發參與的積極性。最后,組織類型多樣的實踐活動。學校結合學生的情況和科普活動的實際需要組織開展活動,例如戶外植物科普認知、戶外昆蟲科普認知、戶外活動安全科普認知、戶外農產品科普認知、科普小品等,讓學生自主參與,自主設計路線,自主設計活動過程和細節等,舉辦的時間也更有靈活性。
結語
學校科普教育活動能夠讓學生盡快了解、學習和體驗科學,在生活和學習中有一個科學的學習方法,有利于學生的快速成長。為較為清楚地了解桂林市中小學開展科普教育的情況,我們選取6所有代表性的學校展開調研,通過調研發現學校科普教育活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實際情況展開具體分析,這為優化策略的提出提供了數據和理論支撐。最后,經過分析和研判,提出了較為詳細的優化策略,期望能夠為桂林市中小學校開展科普教育活動提供理論參考。
參考文獻:
[1]仲偉貴,王智.注重科普教育,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03):14.
[2]周紅惠.轉變觀念?提升學校科普教育品味[J].小學科學(教師論壇),2011(12):79.
[3]周婧,張志敏.科普活動對學校科學教育的價值研究——以某次“水”主題科普活動為例[J].科普研究,2013,8(02):6165.
[4]孫玉坤.中學科普教育活動現狀調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6.
項目:本文系2022年廣西科技計劃項目“廣西航天科普創新平臺建設”(桂科AD22080007);2022年廣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提升工程項目“地方高校航天科普實踐育人服務體系構建研究”;桂林航天工業學院2021年校級科研基金資助“基于互聯網模式的‘航之夢科普資源創新平臺能力建設”(項目編號:XJ21KT03);2022年黨組織建設創新項目“基于黨建+科普模式下科學家精神教育服務體系構建”(項目編號:DC2204)階段性研究成果;廣西教育科學規劃2021年度課題《基于“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社會服務能力提升路徑探析》,自籌經費重點課題B類(課題編號:2021B184)
作者簡介:王麗軍(1985—?),男,漢族,山東濟寧人,碩士,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就業創業、大學生思政教育;李中燾(1983—?),男,漢族,廣西桂林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創新創業、科普教育、大學生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