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國龍
摘要:伴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化,核心素養作為素質教育理念的有效補充,已經滲透到了各個學科的教學中,使學生必備品格和關鍵性能力的培養成為學科教學的重要目標。在這一嶄新的教育形勢下,體育教學成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平臺,有效促進了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與發展。因此,在具體的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就應站在核心素養的視角下,從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策略以及教學評價等多個角度、多個層面開展有效地思考,在進一步提升初中體育教學效率的同時,促進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有效形成與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體育;教學思考
一、引言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體發育的關鍵階段,適度的體育鍛煉能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身體機能、心理素質,充分體現了初中體育課程的育人功能。核心素養作為課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一項新型教育理念,更加關注學生必備品格和關鍵性能力的培養,在與初中體育教學進行深度融合的過程中,發揮出了更加顯著的理論指導作用。因此,在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就應圍繞運動能力、健康行為以及體育品德等維度,開展積極的教學思考,使學生在教師更加全面、科學地引導下,認識體育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意義。這樣就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體育學習積極性,為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學理念的思考
理念決定方向,意識決定行為。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學理念發揮著至關重要的理論指導功能,對于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以及體育教學目標的實現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在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就應積極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以先進、科學的教學理念為指引,促進核心素養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貫徹與落實。
(一)充分重視體育課程教學意義
在以往的初中階段教學中,體育課程的教學意義沒有受到充分地關注,課時被擠占的現象屢見不鮮。這不僅不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同時也會對核心素養理念的貫徹,造成不良的影響。因此,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就應轉變自身對體育課程教學的認知,通過體育教學的廣泛關注,來進一步發揮體育課程的育人功能。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教學標準(2022年版)》在“課程性質”部分指出“體育與健康教育是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對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這就集中體現了體育教學在初中階段教學中的重要地位。面對新課標的教學要求,教師就應充分重視體育課程教學的重要意義,并給予體育課程教學更加廣泛地關注。這樣教師就會在這一科學認知中,保質保量地進行初中體育課程教學的開展,以此來促進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二)充分尊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
課程改革的深化扭轉了傳統課堂教學的組織結構,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凸顯,使其學習方式由被動轉向了主動。面對這一轉變,教師就應積極樹立科學、正確的師生觀,不僅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同時更應科學處理自身與學生間的位置與關系。這樣教師就會在這一科學教學意識的指引下,將體育教學的重點轉移到學生的持續發展,并引導學生通過自身學習主體地位的發揮,來進行體育知識、技能的有效學習,獲得體育核心素養的全面培養。
三、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學目標的思考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學目標發揮著重要的指向標作用,科學、明確教學目標的制定,能極大提升初中體育教學的實效性,促進學生對體育知識、技能的掌握以及學生體育綜合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因此,在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就應以嶄新的視角看待體育教學,不僅要對體育核心素養的內涵進行深度理解,同時更應將核心素養的各個維度融入具體的體育教學目標體系中,以此來實現核心素養理念與體育教學的深度融合。
(一)注重學生運動能力的培養
運動能力是體育核心素養體系中最為基礎的組成部分,在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就應將學生運動能力的培養作為最低層級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在對各項體育運動知識及技能的了解與掌握中,發揮有效的運動效能,以此來增強自身的身體素質、優化自身的身體形態。而運動能力目標又包括體能發展、運動技能以及身體認知等細化層次,學生運動能力培養目標的完成,能使學生的身體素質、運動能力獲得循序漸進的增強與發展。
(二)注重學生健康行為的養成
健康行為是體育核心素養在學生行為習慣層面上的集中體現,主要包括體育運動意識及習慣養成、健康知識技能掌握與運用、情緒調節以及環境適應等四個維度。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將學生健康行為養成作為教學目標,能使學生形成健康意識、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獲得調整心態、適應社會的綜合能力,進而為學生今后的社會生活、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教師就應將學生健康行為的養成作為初中體育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使核心素養理念能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獲得切實地落實。
(三)注重學生體育品德的形成
體育品德是體育核心素養體系中最高層級的組成部分,主要體現為體育精神、個人品質、體育道德等思想、精神層面的內容,能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以及正確價值觀、發展觀的形成。因此,在以核心素養為指引下的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就應將學生體育品德的培養,納入體育教學的目標體系之中,使學生能通過體育知識的學習、體育活動的參與,獲得思想、道德、品質等方面的進步與發展,為今后的學習、生活、發展打下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礎。
四、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學策略的思考
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是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最為靈活的教學因素,同時也是深入貫徹核心素養理念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就應緊密結合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科學、創新地進行初中體育教學策略的選擇與實施。這樣學生就會從更加廣泛的角度,獲得體育核心素養方面的指導,進而促進自身體育核心素養的全面培養與發展。
(一)通過體育游戲教學策略,激發學生體育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只有對體育運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更加積極地投入到體育知識、技能的學習中,并從中取得素質能力方面的進步與發展。由此可見,體育學習興趣的激發是培養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重要前提。因此,在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體育游戲教學策略的實施,來將游戲這一趣味元素融入枯燥的體育訓練中,以此來激發學生體育訓練的積極性,奠定學生體育核心素養培養的情感基礎。
如,“排球墊球”動作的訓練非??菰铮芏鄬W生都會在長時間的訓練中產生厭煩的學習心理,這就不利于學生對這一技術動作的掌握。因此,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墊球接力”的趣味性體育游戲。在具體的游戲中,教師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要求各個小組的成員,邊墊球邊向前走,直至下一個組員接力,行走的過程中,球不能掉落,否則要用起點重新開始。這一趣味體育游戲活動的開展,將枯燥的體育訓練與趣味游戲進行了整合,不僅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同時也使每個學生都獲得了良好的體育訓練機會,促進了學生體育學習效率的提升。
(二)通過體育跨學科教學,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體育課程改革的深化提出了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需求,《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跨學科融合教學建議的提出,為初中體育教學指出了嶄新的發展路徑。因此,為進一步實現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教師就可以將跨學科教學創新性地運用到具體的初中體育教學中,使學生在打破學科知識壁壘的基礎上,進行體育教學本質的理解,并在進一步完善知識體系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
如,“健美操”是初中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教學內容,對于學生形體的優化、審美意識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具體的“健美操”教學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相應動作示范教學后,就可以要求學生開展自主性的訓練與排練。這樣學生就獲得了更加廣泛的自由創作空間,她們不僅會根據體操動作進行相應背景音樂的選擇,同時還會通過網絡搜索的方式,整合編排其他的體操動作,使“健美操”更具美感。這樣在體育教學中就融入了音樂教學、信息科技教學的相關內容,使學生在對多元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中,獲得了自身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發展。
(三)通過體育分層化教學,實現全體學生的協調發展
隨著核心素養理念的普及,教師的教學重點轉移到了促進學生綜合發展的角度,這就使以學定教思想發揮出了更加顯著的教育指導意義。然而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由于自身體質、興趣等方面的差異,其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情況也展現出了不同的層次。面對這一教學現狀,教師就可以具有針對性地進行分層化教學策略的實施,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更具針對性的教育與指導,以此來促進全體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全面、協調發展。
如,在進行“跑步”這一基礎性體育項目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有效實施分層化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可以根據男生、女生身體素質方面的差異,按照性別進行分組,并結合女生組爆發力普遍較差、柔韌性普遍較好的特點,對其進行“短距離障礙跑”“追逐跑”以及“中短距離均速跑”等項目的訓練;而對于男生組則進行“耐力跑”“競速跑”以及“接力跑”等教學內容的教學與訓練。其次,針對同性別學生也會存在身體素質差異的情況,教師還可以分別對男、女組學生的身體素質從“運動經驗”“運動偏好”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細致地分析,以此為標準進行若干小組的劃分,并根據小組內成員的具體情況,來具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教學策略的制定與實施。這樣就有效地促進了班級內全體學生身體素質以及跑步技能的提升。
五、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學評價的思考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學評價是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發揮著激勵、導向、反饋等重要的教學功能。然而在以往的體育教學評價環節中,教師通常以功利性教學思想為指引,只從體育知識、技能掌握等狹隘的角度,對學生的體育學習情況給予評價,這就嚴重地制約了教學評價環節教學功能的發揮。因此,在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就應站在核心素養培養的角度,積極地進行體育教學評價體系的完善構建,不僅要制定更加科學、廣泛的評價標準,同時還應將學生、學生家長等納入評價主體中,實施更為多元化的評價策略等,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從更加科學的角度,認識到自身體育核心素養的發展水平,進而以更加有效的方式實現自身體育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一)制定多元化的體育教學評價標準
教學評價標準是課堂教學評價環節中重要的因素,能從很大程度上體現評價者所秉承的教學理念。因此,在以核心素養理念為指引的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就應積極制定更加多元、完善的體育教學評價標準,從更加廣泛的角度出發,衡量學生體育學習發展情況,以此來為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發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如,在核心素養視角下的“立定跳”教學中,教師就應進一步完善、優化教學評價的標準體系,分別從運動能力發展、健康行為形成以及體育品德養成等多個角度出發,進行學生體育學習應達到標準的制定。這樣教師就會緊密圍繞核心素養理念,對學生的體育學習情況,進行綜合、全面的評定,以此獲得體育教學評價的優化開展。
(二)實施適宜的體育教學評價方式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學評價的方式多種多樣,適宜評價方式的選擇與實施,能使學生從多個角度發現自身發展的不足。因此,在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就應緊密結合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科學、合理地進行體育教學評價方式的選擇與實施,從多角度進行學生核心素養水平的有效評定。
如,在具體的初中體育教學評價中,教師應注重多種教學評價方式的整合運用,不僅應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進行有機地結合,同時也應注重觀察評價、等級評價、書面測評以及成長檔案袋等教學評價方式的綜合運用。這樣教師就從多個維度、多個角度對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發展情況進行了認知,有助于初中體育教學更為有效地優化與發展。
綜上所述,在廣泛推行核心素養理念的教育形勢下,學生運動能力的培養、健康行為及體育品德的形成,已經成為初中體育教學的重要目標。因此,為了進一步促進初中體育教學效率的提升以及學生體育素養的全面發展,教師就應站在核心素養的視角下,進行自身教學理念的轉變、教學目標的科學制定、教學策略的創新探究以及教學評價的完善構建。這樣學生就會在初中體育學習中受到教師更為科學、全面的教育與引導,在增強身體素質的同時,也促進了自身體育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為今后的可持續發展夯實了基礎。
參考文獻:
[1]崔永強.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初中體育教學思考[J].中學課程輔導,2023,(34):60-62.
[2]王麗曼.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優化的思考和實踐[J].教師教育論壇,2023,36(08):72-74.
[3]王衛東.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甘肅教育,2023,(09):79-82.
[4]陳勝民.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體育課堂的高效教學策略[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3,(04):60-63.
[5]韓麗珠.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策略的思考與探討[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3,(04):88-90.
[6]高志民.探討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學中補償性體能練習[J].體育世界,2023,(03):157-159.
[7]朱燕南.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學的策略[J].學園,2023,16(09):34-36.
[8]謝水秀.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體育多樣化教學體系構建策略研究[J].教師,2022,(31):60-62.
[9]林惠恭.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初中體育課堂教學優化方法[J].體育視野,2022,(15):60-62.
[10]馬忠梅.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學策略探微[J].基礎教育論壇,2022,(13):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