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文章圍繞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基于上海地方經濟發展要求和企事業單位商業模式創新需要,探討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精品課程的建設:不斷進行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改進,以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主線進行一系列的教學改革,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轉換成課程教學要求,設計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主導—主體”翻轉課堂教學框架,開展多樣化實踐教學,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有效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關鍵詞]人才培養目標;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課程建設;建構主義;翻轉課堂;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437(2024)06-0014-04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以下簡稱我校)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以下簡稱信管專業)以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為契機,聚焦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的需求,提升專業人才培養與新形勢下產業發展需求之間的匹配度,實現課程體系設計[1]與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有機銜接。目前,已有相關研究探索人才培養目標的課程轉化路徑[2],對標國家一流課程建設標準,重塑課程教學內容,打造“金課”,大力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全面深度融入教與學過程,圍繞混合式學習、在線開放課程、翻轉課堂等[3-5],探索“互聯網+教育”的課堂教學模式創新,推動課堂教學革命[6],促進學生跨學科知識能力的交叉融合,培養知識面廣和應用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
一、課程建設概況
2010年,我校信管專業開設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專業核心課程。本課程圍繞我校辦學定位和專業特色,注重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相統一,以適應上海地方經濟發展要求、滿足企事業單位商業模式創新需要為目標,系統完善課程的理論和實踐教學體系,收集商務活動數據、整理案例,設計課程實驗和研討主題,加強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建立課程教學網站,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分工明確、特色鮮明的教學團隊。教學團隊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嘗試運用基于建構主義的多種教學手段,注重將思政元素融入教學各環節,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得到了學生的喜愛和同行專家的肯定。本課程2013年獲批上海市教委本科重點建設課程,2017年獲批上海高校市級精品課程。
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向課程教學要求轉換
(一)信管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我校信管專業成立于2008年,成功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本專業旨在培養適應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社會責任感、良好道德修養、健康心理素質、寬廣國際視野、較強創新和團隊合作意識,具備堅實的數理、計算機、經濟、貿易和管理理論基礎,掌握信息系統設計與開發、信息管理、數據處理與分析等專業知識與應用技能,能在金融、貿易、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等行業和政府部門從事專業相關工作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具體培養目標如下:
目標1:具備在復雜管理情境中發現問題、分析關鍵業務流程以及從信息系統視角提供問題解決方案的能力,能主導設計、開發信息系統以及提供信息技術咨詢服務。
目標2:具有較強的語言和書面溝通能力、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能夠在項目團隊或活動中作為骨干或領導有效地發揮作用。
目標3:具有終身學習與自我管理的意識和能力,能夠根據工作與社會需求快速地學習新知識和技術,從而可持續適應工作要求的變化。
目標4:具有全球視野,能及時跟蹤行業和專業發展趨勢。
目標5:具有健康的體魄、良好的心理素質,愛崗敬業,愿意為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二)課程教學要求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支撐關系矩陣
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轉換成課程教學要求:(1)課程思政。開展學生社會調研活動,服務國家戰略,聚焦貿易數字化。(2)學科知識。圍繞商務智能、數據倉庫與OLAP技術、數據挖掘三個部分組織教學活動。(3)創新能力。開展研究型教學,組織學生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和各類學科競賽活動。(4)實踐能力。指導學生完成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和校外實踐基地項目。(5)信息應用。要求學生熟練掌握數據倉庫管理軟件和數據挖掘軟件的使用。(6)溝通表達。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完成3個案例的研討。(7)團隊合作。引導學生分組開展課程設計、匯報和交流。(8)國際視野。以“統信大講堂”為依托,邀請校內外行業專家授課,拓寬學生視野。(9)學習發展。基于“翻轉課堂”組織教學,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課程教學要求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支撐關系矩陣如表1所示。
三、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一)課程教學組織形式
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課程采用如圖1所示的形式組織教學。
第一,基于建構主義理論,嘗試多種教學形式。教師在教學中探討Web2.0技術給大學教學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組織學生到上海有關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進行調研,精心準備“某某銀行客戶信用風險的商務智能解決方案”,探討研討式課程案例教學;圍繞“數據挖掘幫助改善客戶信用評分”“數據挖掘在市場營銷中的應用”和“Web 挖掘分析范疇”3個商務活動主題,探討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設計基于“主導—主體”的翻轉課堂教學框架。翻轉課堂教學過程如下:在課前,教師將學生分組,布置學習內容,提供教學資源,為學生創設學習、體驗情境,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商務環境體驗、案例分析、協作學習;在課堂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匯報,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討論、探究學習;在課后,學生進行學習總結。
第二,組織學生到塔塔實習基地、泛微公司和東方美谷公司等進行現場情境教學。邀請行業專家介紹商務智能的最新應用和進展情況,從而拓寬教師和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興趣。例如,邀請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大學SAP ERP(思愛普企業資源計劃)教育專家介紹SAP BI(思愛普商業智能)的應用;邀請賽領資本管理有限公司開展“投資者情緒、社會大數據與量化投資應用”講座;邀請Oracle公司的商務智能產品專家為師生講授儀表盤的制作,并展示基于云端的Oracle商務智能新特性;邀請塔塔信息技術(中國)股份有限公司(TCS China)相關人員介紹TCS大數據解決方案;邀請支付寶平臺數據部開展“大數據時代的共享與共贏”講座;邀請上海TBI技術有限公司相關人員為師生做數據可視化軟件——Tableau Desktop的操作培訓等。
第三,開展多樣化實踐教學[7]。首先,依托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和本科大學生創業教育基地,基于實踐—認識—再實踐不斷循環深化的認識規律與“流程再造”理論,構建全球運營仿真實驗、外貿企業調研實踐、國際商業創業實戰“三階段循環遞進”的創新創業導向型實踐教學體系。其次,校外實習基地是培養學生工程與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重要場所,是學生了解社會及企業、接觸生產實踐的橋梁,也是高等學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條件保證。課程實踐教學在校外本專業10個實習基地進行,還與SAP(思愛普)中國公司合作,免費對學生進行TERP 10認證培訓。再次,圍繞對外經貿企業全生態運營環節,讓學生參加“訪萬企,讀中國”社會實踐調查活動,就“營商環境的變化”“貿易數字化的發展”“新冠疫情沖擊下的企業韌性與紓困政策”等主題開展實地調研,加深學生對外經貿行業以及行業需求的人才培養規格新要求的認知。最后,學賽結合,以賽促學。組織學生參加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全國大學生市場調查與分析大賽、大學生創新創業社會實踐活動等。
(二)教師教學指導方式創新
本課程教學采用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模式[8]進行,具體如下:
第一,將課程思政貫穿教學的全過程[9]。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和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發掘課程教學中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資源。創新思政育人手段,扎根中國大地,組織專項“萬企調查”項目,讓學生體驗數字營銷、數字支付、智慧物流、數字通關等貿易數字化轉型新模式。
第二,推行課堂多媒體教學。以數據的可視化呈現為例,本課程教學采用最新SAP商務智能儀表盤設計,界面美觀,功能強大,深受學生喜愛。近年,我校有學生參加SAP商務智能儀表盤設計大賽并獲一等獎。
第三,開展案例主題研討。本課程案例主要來源于教師自編和企業編寫的案例,安排了3個案例的討論,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形式,在實踐演練中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決策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第四,開展研究型教學。以教師的科研項目為依托,讓學生參與數據遷移和文本挖掘的項目研究,了解數據挖掘算法的研究前沿和動態。例如,讓學生參與教師的研究項目,對WTO海量的大數據文本進行歸納和挖掘,發現貿易變化趨勢,為談判專家提供決策咨詢。我校統計與信息學院成立了商務大數據研究中心,以貿易指數及外貿大數據研究作為切入點,為本課程提供了研究平臺。
第五,開展線上線下互動教學[10]。網絡課程通過BB(Blackboard)教學平臺向學生提供教學視頻、電子講義、教學案例、課后思考與復習題、在線自測題、參考資料等,協助教師解決課堂上遺留的問題。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通過微信、騰訊QQ等交流平臺,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可以隨時進行實時或非實時的交流和討論。
第六,開展特色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本課程與信管專業的選修課Oracle BI和人工智能商業應用、公共選修課商務智能和全英實驗班數據挖掘,以及研究生選修課數據挖掘、文本挖掘共享教學資源。
第七,推行作業與考試的改革。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性考核,提高學生平時成績的占比。平時成績由作業、實踐和創新創業活動成績組成,占課程考核總成績的50%。作業以課程設計為主,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項目開發,并在課堂上進行匯報展示;實踐活動在我校實驗機房和校外實踐基地進行,要求學生按照要求完成校內實驗,并對實踐基地提供的原始商務數據進行處理,選擇合適的算法模型,利用軟件完成知識的探索;創新創業活動由學校組織,要求學生利用課堂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四、總結與展望
我校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課程建設圍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不斷進行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改進創新。近年來,教學團隊以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主線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理論聯系實際,緊密結合團隊承擔的數據挖掘項目進行課程講授,大大深化了學生對數據挖掘課程的認識;根據學科的發展,不斷引進最新知識,既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商務智能為主要專業特色的我校信管專業學生,理論基礎扎實,動手能力強,外語水平高,深受用人單位的喜愛。在麥可思數據有限公司多年來的“畢業生中期(五年后)職業發展評價”中,信管專業在就業率、薪酬、用人單位的滿意度及對學校的滿意度等多項指標中均位居我校各專業第一名。
[ 參 考 文 獻 ]
[1] 閻光才.研究型大學本科課程體系與結構的變革[J].教育研究,2022,43(8):97-109.
[2] 呂立杰,李剛.人才培養目標的課程轉化路徑探析[J].教育研究,2018,39(12):56-62.
[3] 何克抗,林君芬,張文蘭.教學系統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1):58-64.
[5] GERSTEIN J. The flipped classroom[EB/OL].[2023-09-05].http://www.scoop.it/t/the?flipped?classroom.
[6] 尚俊杰,張優良.“互聯網+”與高校課程教學變革[J].高等教育研究, 2018,39(5):82-88.
[7] 羅玉宏. 商科院校學生移動商務創新能力的培養[J].大學教育,2017(1):121-123.
[8] 王文君,張曉濤,代亞萍,等. 協作式在線課程中教師角色分析[J]. 電化教育研究,2018,39(12):57-62.
[9] 李秀.“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課程思政教學的實踐探索:以“融合教育的理論與實踐”課程為例[J].教育與教學研究, 2021,35(11):71-81.
[10] 王志軍,余新宇.在線課程設計與開發:要素、理念模型與過程模型[J].開放教育研究, 2022,28(3):81-92.
[責任編輯: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