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福龍
摘 ?要: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國的瑰寶,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源泉,對培養青少年的文化自覺與自信、構建學生心靈世界具有重要意義。在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自覺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經典,弘揚傳統美德,將優秀傳統文化浸潤到學生的思想中,以逐步增強學生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提升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
關鍵詞:傳統文化;道德與法治;認知能力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存在的問題
(一)過于強調知識點,忽略應用能力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教師應主動了解學生對教材相關中華傳統文化的認知程度,在課堂傳授知識時,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聯系起來,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教學目的。然而,當前許多教師只注重學生的答題能力,過分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忽略了引導學生將知識點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融合,導致學生的是非辨識能力無法得到提升,沒有達到教學的真正目的。學校在進行教學管理改革時,要著重培養教師的授課能力,強調教師在講課時,要將知識巧妙融入傳統文化中。教育的出發點就是為了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同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提高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古人云“學以致用”,意思是學生在學習了某個知識時,能夠將其運用到生活實踐中,而不是將知識封存在大腦中,所以學校和教師都要認識到這一點。如果學校堅持使用傳統的教育方式,只懂得應試教育,那么就違背了教育的本質。
(二)教學內容理解欠深,缺乏師生互動
當今,許多教師授課時,教學方式單一,都是直接念課本或者課件內容,沒有進行知識的拓展,這無法激起學生聽課的欲望。而道德與法治這一門學科,不僅需要學生熟知課本內容,還需要學生對課本內容進行想象。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做好引導工作,培養學生的法治思維。但許多小學教師沿用了傳統的教學方式,注重課本知識的講解,在講課過程中,以自身為主體,不能跟學生進行互動、及時解答學生的問題,導致課堂效率不高、學生不能充分接受知識并理解。同時教師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夠了解,對其內容理解得不夠透徹,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不夠重視,這導致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未能很好地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意義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成為歷經歷史長河濃縮的精華,是我國的時代瑰寶,也是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當今,我國許多的政治理論和政策,都是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出的。教師如果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教育中,將能夠讓學生從小接觸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會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有魅力,有助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傳承。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首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小學生的思想正處于發展階段,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教師在教育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讓學生學習其中優秀的禮儀、道德以及民俗文化,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其次,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持續發展能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所以能持續傳承下來,就是先人們不斷對文化進行創新和改進,使文化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而教師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學中,可以培養學生的社會人文素養,讓學生在學習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過程中,同時了解我國的風俗文化。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文化存在的疑問,學生能夠自覺尋找答案,這樣能培養學生創新的思維和能力。
最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有助于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中,加深了教師教授內容的內涵與深度,拓寬了教學的知識面,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同時,能夠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文化素養,從而全面發展綜合素質。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策略
(一)立足學科核心素養,增強課堂教學趣味
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中,教師要明白教學內容在精不在多的道理,處理好量和質之間的關系,樹立學科核心素養的理念。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的選擇,教師應注重典型性、趣味性和代表性,這樣不僅有利于傳統文化的融入,促使學生理解,而且不會給學生帶來太大的壓力。
例如,在講授部編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我們的朋友》和《當沖突發生》時,教師可以同我國的傳統禮儀結合起來,讓學生學會如何與人交往、明白與人發生沖突時該如何解決。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創新作業設計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道德與法治的融合,增強道德與法治作業的趣味性。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作業內容產生興趣,才能更好地完成作業,并學到知識。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能自覺開動腦筋,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還可以創設情境。例如,在講授《說話要算數》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先構思一個故事,讓學生上臺表演,再引出古人對說話要算數的理解以及古人的做法,讓學生從中學習到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而使學生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幫助學生樹立了誠信意識。
(二)深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聯系課堂教學實際
新時代的教育教學強調了教學要與生活實際相聯系,貼合學生的生活。所以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關注社會的時事熱點,不要將教學內容停留在書本上,而是要應用生活實際豐富課本知識。因此教師在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課堂教學相融合時,應同時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的相關事件相結合,這樣有助于學生了解社會時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道德觀念、規范自身的行為舉止。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教材中已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進行適度拓展,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教授部編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我們當地的風俗》和《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時,教師可以在網絡上搜集相關的中華優秀傳統民俗文化和民居,讓學生觀賞。學生可以結合生活周圍的所聞所見,講述自己所知道的傳統民俗和民居等。教師通過將教學內容同生活實際相結合,可以更好地讓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能有效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綜上所述,目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還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學校和教研組織針對問題不斷進行改革和創新,貫徹新時代教育改革新理念,創新教育教學方式,重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應用。同時學校要結合國家教育政策進行教學教研改革,針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所出現的問題提出新型教學方法,不斷提升學科的教學質量。教師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強調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全方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深入發掘學生潛能,豐富知識內容,拓寬學生的眼界,持續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鄭曉曉.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策略研究[D]. 南昌:南昌大學,2022.
[2]李銀.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育人功能的策略[J]. 新課程,2022(33):22-24.
[3]林燕. 傳統文化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融合探究[J]. 試題與研究,2022(22):166-168.
(責任編輯:石子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