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項目化教學逐漸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得到應用和推廣。項目化教學既是一種教學模式,又是一種多用途的教學方法,其理論基礎融合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多元智能理論和終身學習理論等多種教育理念。當前,小學語文作文項目化教學存在教師對項目化教學理解不足、缺乏合適的教學資源、項目設計缺乏創新性和實踐性以及學生參與項目效果不佳等問題。對此,學校應強化教師對項目化教學的認識理解,豐富和優化項目化教學資源;教師應通過情境創設提升項目設計的合理性,激發學生參與項目的積極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項目化教學;構建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995(2024)02003003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是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思維邏輯能力和文化素養的重要途徑。但是,由于對學生認識周圍世界的主體活動研究不夠,對學生的主導生活及情感特征沒有系統的把握,小學作文教學存在著脫離學生情感實際,遠離現實生活,機械復制課本,指導評講脫節等諸多現實問題。近年來,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項目化教學逐漸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得到應用和推廣。小學語文作文項目化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以實際問題為導向,以真實活動激發寫作熱情,通過實踐探究和合作學習,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本文通過探討項目化教學的內涵與理論基礎,分析當前小學語文作文項目化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據此探討小學語文作文項目化教學的實踐策略。
一、項目化教學的內涵與理論基礎
項目化教學,就是學生圍繞某一個具體的學習項目,充分選擇和利用最優化的學習資源,在實踐體驗、內化吸收、探索創新中獲得較為完整而具體的知識,形成專門的技能和得到一般發展的一種學習方式。用通俗的話說,就是指將傳統的學科體系中的知識進行重新設計,并轉化為若干個教學項目,學生圍繞著項目組織和開展學習。項目化教學既是一種教學模式,又是一種多用途的教學方法,其理論基礎融合了多種教育理念。
首先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根據自身的經驗,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基礎上,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它強調的是學生積極主動地建構知識,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項目化教學旨在通過創設學習情景,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開展具有創新性的學習活動,從而構建個人的知識體系。
其次是多元智能理論。多元智能理論強調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智能強項和優勢。學生在完成一個學習項目時,會運用自身的智能優勢創造性地解決學習中的問題。教師在項目化教學活動中,將綜合各種教與學的策略,幫助學生開發智能。由于項目化教學注重的是學習與社會實踐的結合,所以能使學生將學習變成一種社會體驗,為未來的工作和生活做準備。學生通過項目學習,不斷地積累學習經驗,不僅能夠發揮各自的智能優勢,還能提高他們的弱勢智能。
最后是終身學習理論。終身學習理論強調學習的社會化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它要求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形成綜合能力,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項目化教學就是通過完成真實的項目來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一種教學方式。在項目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有關的條件和機會,使學生在自主完成學習項目的過程中,成為一名終身學習者,這種能力的形成也是社會和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當前小學語文作文項目化教學的主要問題
(一)對項目化教學理解不足
項目化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基于真實情境和問題解決的教學方式。它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和實踐性,通過學生參與項目的設計、實施和評估,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然而,一些教師固守傳統的教學理念,將教學看作是知識傳遞過程,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因此產生對項目化教學的模糊認識,在實踐中出現一些教學行為偏差。例如,這些教師可能只在形式上采用項目化教學的方式,如分組討論、自由活動等,但整個教學缺乏明確的項目目標、計劃和評估標準。這樣的教學方式難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的創新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在教學中落空。
(二)缺乏合適的教學資源
合適的教學資源是教師順利開展項目化教學的關鍵。然而,在實踐中,一些學校現有的教學資源可能并不能完全滿足教師實施項目化教學的需求,導致項目化教學不能順利開展。例如,教師計劃組織學生開展一次以“季節變化”為主題的作文項目。然而,學校圖書館中關于季節變化的書籍和圖片資料有限,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同時,教師也沒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只是簡單地提供了一些與季節變化相關的圖片和視頻。由于缺乏教學資源,學生在作文項目實踐過程中感到無從下手,難以深入探究季節變化的特點和細節,最終導致作文項目成果質量不高。
(三)項目設計缺乏創新性和實踐性
項目設計是項目化教學的核心,一個好的項目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然而,一些教師在項目設計中存在創新性和實踐性不足的問題,表現為過于依賴已有的教學案例或模板,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進行個性化設計,或者設計的項目過于理論化,與現實生活脫節。例如,教師在設計作文項目時,選擇了“我的家鄉”這一主題。雖然這是一個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主題,但教師在圍繞主題進行項目設計時卻過于簡單和籠統,只要求學生描述家鄉的自然風景、景觀名勝等,沒有引導學生深入挖掘家鄉的歷史、風俗和文化。此外,在展示項目成果時,教師也只是要求學生以書面報告的形式進行分享,缺乏創新性。這樣的作文項目難以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實踐的樂趣和價值,無法有效培養他們的寫作能力和創新思維。
(四)學生參與項目效果不佳
項目化教學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旨在通過參與具體的項目活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但在小學作文項目化教學實踐中,學生雖然參與了項目活動,但他們的參與多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思考和探究項目的核心問題。這不僅會導致學生無法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識,還會影響項目成果的質量。例如,教師開展了以“童話故事創作”為主題的作文項目。學生雖然都參與了項目活動的各個環節,但他們的創作內容缺乏深度和創意,只是簡單地模仿已有的童話故事情節和角色設置,沒有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此外,學生在項目活動中的合作與交流也不充足,很少對其他同學的作品給予評價和建議。可以說,學生參與項目活動的深度和廣度不足,導致項目成果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三、小學語文作文項目化教學的實踐策略
(一)強化教師對項目化教學的認識理解
項目化教學不僅有助于學生掌握寫作技能,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還有助于推動教師的課堂教學轉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在小學語文作文課堂中引入項目化教學,不僅是學生發展的需要,還是教師提升專業素養的需要。實際上,提升教師對作文項目化教學的認識理解是促進作文項目化教學實踐的重要途徑。針對教師對項目化教學理解不足的問題,學校需要做到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開展專題培訓。培訓內容應包括項目化教學的理論基礎、相關教學策略以及實施方法等。二是組織經驗交流。學校可以邀請有經驗的項目化教學專家和名師進行經驗交流和分享,加深教師對項目化教學的認識理解和實踐運用。三是開展教育課題研究。學校可以通過組織教師申報項目化教學課題研究的方式,引導教師在研究中加深對項目化教學的理解,鼓勵教師將研究成果應用到作文教學中去。
(二)豐富和優化項目化教學資源
教學資源是聯結教師與學生、知識與素養的橋梁,是保障教學活動實施有效性的重要條件。針對語文作文項目化教學缺乏合適的教學資源問題,學校可以在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努力:一是建立資源共享平臺。學校可以建立作文項目化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引導教師分享自己編寫的教案或課件,提高資源利用率。二是建立教學資源庫。學校可以引導教師參考國內外的教材、教輔資料和學術研究成果,以及其他教師的優秀教學案例,從中選取適合的教學資源,并進行整理和歸納,形成一套系統、完整的教學資源庫。三是鼓勵教學資源創新設計。學校可以鼓勵教師設計和開發適合小學生的作文項目化教學資源,以滿足不同年齡、不同水平的學生的需求。
(三)通過情境創設提升項目設計的合理性
項目式教學所創設的學習情景是真實而具體的,學習過程成為一個人人參與的創造實踐活動。學生在項目實踐過程中理解相關知識,體驗創新的艱辛與合作的樂趣,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個性化的成果也得到尊重。由此可見,基于情境的項目設計是保持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發展需求、興趣愛好和知識儲備水平等設計情景化的寫作項目。例如,在四年級“徜徉在中國神話的殿堂里”學習項目中,為了激發學生編寫神話,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了很多的情境讓學生在沒有任務負擔的情況下進行編劇。教師利用電腦效果創設出遠古時的情境:“遠遠的天空塌下一大塊,露出一個黑黑的大窟窿;地也被震裂了,出現了一道道深溝;山岡上燃燒著熊熊大火,許多人被火圍困在山頂上;田野里到處是洪水,許多人在水里掙扎。”然后,教師讓學生演一演女媧來到那里,如何向雨神求救,她會說些什么?雨神又會怎么做呢?他當時的動作和語言呢?學生為了表演好課文中短短的一句“看到這些,女媧難過極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場雨,把天火熄滅,又造了許多小船,救出掙扎在洪水中的人們……”就開始找同學合作寫劇本。他們一邊創作一邊在旁邊試著表演,如果不行又重新修改劇本。就在這反復地修改,反復地排練中,學牛不但寫好了一段像樣的劇本,而且將劇本精彩地表演出來。也正是通過角色扮演,學生體會到女媧為大眾著想的美好品質。在這樣的項目化教學中,學生不但體驗了情感,還不知不覺地編寫了劇本。
(四)激發學生參與項目的積極性
學生積極參與寫作項目是項目化教學順利開展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師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采用多種策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寫作項目。實際上,學生作為不斷感知的人,大腦中儲存了豐富的信息、記憶和感受,這些都是寫作的重要素材。在項目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主觀思考,要充分認識到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如果學生出現了問題,教師的任務不是圍追堵截,而是因勢利導,適時適度地點撥啟發,使學生的疑難問題得以有效解決,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參與寫作項目活動的興趣。例如:在開展項目式教學“燦爛的中國世界遺產”前,教師先拋出問題和任務:源遠流長的歷史使中國繼承了一份十分寶貴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它們是人類的共同瑰寶。但是,許多人卻不了解它們的珍貴,假期中有一些游客在多處“世界遺產”上刻字、攀爬,使它們遭到破壞。因此,在這次“燦爛的中國世界遺產”項目學習中,我們要完成的任務就是,做一次模擬導游,為我國的世界遺產做推廣,讓更多的人能看到“世界遺產”的珍貴,然后自覺地保護好“世界遺產”。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中國世界遺產分成不同的小組,寫好計劃和分好工,查找資料了解本小組一起探究的世界遺產的歷史和文化。學生根據了解的資料進行內容篩選,為這個地方寫解說。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他們不斷地修改,并將自己的解說詞配上圖片和視頻,制作成微電影,進行交流和宣傳。整個活動過程中,學生保持著高度的熱情,全程參與。特別是寫解說詞這么富有挑戰性的任務,學生卻趣味盎然,使命感很足,積極思考構思并撰寫內容。
(安成龍,安順經濟技術開發區四旗學校,貴州 ?安順 ?561000)
參考文獻:
陳江.向“有用”進化——對作文教學的思考.江西教育,2021(14):4952.
葛美玲.項目化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價值,挑戰及策略.新課程教學:電子版, 2023(5):9698.
汪小麗.高中語文作文項目化教學的新路徑.中學語文,2023(30):9596.
責任編輯:謝先成
讀者熱線:0276786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