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異平



[摘? 要] 探究性學習是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發展學生數學思維的重要途徑.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立足學生已有經驗,為學生創設和諧、平等的學習情境,讓學生通過經歷感受、體驗、思考和探究等過程體驗數學發現的樂趣,感悟數學思想方法的價值,揭示問題的本質,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 探究性學習;學習能力;教學有效性
問題提出
例1是一道研究“曲線過定點”的問題,該類型題目可謂高考寵兒,層出不窮. 該類型題目較為抽象,若教學中僅僅“就題論題”“一筆帶過”,學生很難理解問題的本質,日后遇到此類問題時勢必感覺迷茫,無從下手. 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立足學生已有經驗,引導學生通過思考、探究、交流等活動發現同類型問題中蘊含的規律,掌握同類型問題的解決方法,提高問題解決能力.
教學過程
1. 回顧舊知,探尋規律
問題1 下列函數的圖象是否過定點?若過定點,請寫出定點坐標.
(1)y=kx+1(k∈R);
(2)y=2x2+bx+1(b∈R);
(3)y=ax(a>0,且a≠1);
(問題給出后,留點時間讓學生思考. )
生1:(1)定點坐標為(0,1);(2)定點坐標為(0,1);(3)定點坐標為(0,1);(4)定點坐標為(2,3).
師:非常好,上述函數的圖象均過定點,這是必然還是偶然呢?這些定點與解析式中的參數有關系嗎?(學生積極思考)
生2:這些定點與解析式中的參數無關,所以這些函數的圖象過定點絕非偶然.
問題2 大家如何理解定點?
生3:與解析式中的參數無關的點.
師:說得很好,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曲線過定點的問題.
設計意圖 以學生熟悉的初等函數為背景,讓學生在“變與不變”中理解“曲線過定點”的內涵,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與動機.
2. 小試牛刀,領悟要點
問題3 結合剛剛對“曲線過定點”的理解,想一想,例1該如何求解呢?
在筆者的啟發與引導下,學生積極交流,提出了兩種解決方法.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回歸原題,讓學生通過問題解決進一步理解“曲線過定點”的內涵,感悟特殊化思想和恒成立思想在定點問題解決中的作用,從而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3. 深入探究,激發潛能
(問題給出后,學生積極思考,很快就有了發現.)
生4:過定點,且該定點在x軸上.
師:說一說你的理由.
師:說得很有道理,那么該定點如何求呢?
生5:不妨利用特殊化思想,求當BC垂直于x軸時,BC與x軸交點的坐標.
師:你們贊成生5的說法嗎?(學生紛紛表示贊成)
生6:此時定點不在x軸上.
師:為什么呢?
師:不在x軸上是否還能求定點的坐標呢?
師:還有其他解法嗎?
生9:生7直接把點B和點C的坐標都求出來了,而生8則是“設而不求”.
生10:生7和生8解題都用了分離參數法.
師:對比生7和生8的解法,你們認為哪種解法更簡單一些,運算量更少一些?
生齊聲答:生8.
師:確實,“設而不求”方法的運算量更少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應用這兩種解法求解后,還要考慮直線BC的斜率是否存在.
設計意圖 從學生解題反饋來看,結合探究經驗,大多數學生選擇特殊值法來求解,該方法具有一定的優勢,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讓學生用特殊值法感知定點位置后,鼓勵學生尋求其他解法——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得到了兩種“曲線過定點”問題的基本解法.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比、反思,進一步深化學生對這兩種基本解法的理解.
4. 適當練習,拓展思維
部分學生看到“有且僅有一個公共點”時,就嘗試從代數角度出發,聯立方程消去y,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別式來尋找解決問題的突破口,但在具體操作時卻面露難色.
師:大家不妨嘗試從數形結合的角度去分析,看看直線與曲線有什么特征,可以如何轉化.
在筆者的啟發下,部分學生從“形”的角度出發,分析各個圖形的特點,尋找解決問題的合理切入點.
生12:表示過定點(4,1)的動直線的斜率.
分析至此,學生結合圖形的特點,很快就得到了答案.
設計意圖 數學題目既靈活又復雜,需要認真閱讀、仔細分析、靈活遷移才能解決. 對于本題,部分學生選擇代數法求解,結果在具體操作時遇到了障礙,此時進行引導和點撥,不僅幫助學生解決了問題,還讓學生體會到了數形結合的重要作用,發現了問題的本質.
5. 課堂小結,提升能力
該環節預留時間讓學生思考、交流,引導學生歸納總結解決“曲線過定點”問題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提高學生的解題信心和解題效率.
教學思考
眾所周知,數學教學不能“照本宣科”,教師應從教學實際出發,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數學活動,帶領學生經歷數學化和再創造的過程,引導學生在逐層探究中理解問題的本質,掌握問題的解決通法.
本節課教學,通過研究教材和考題,立足學生已有經驗,合理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問題情境的引領下真正理解“曲線過定點”問題的本質,掌握“曲線過定點”問題的常用解決方法,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同時,在此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價值,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線,通過環環相扣的問題引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思考,解難釋疑,讓學生的思維螺旋上升,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和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在思考、交流、歸納中提煉思想方法,理解與內化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思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