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平
摘 要:在當今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成為引人矚目的焦點。本文探討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首先,強調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融合的重要性,及其對文化傳承和學生身份認同的影響。隨后,系統地闡述滲透策略,以期將傳統文化元素貫穿于語文教學的方方面面,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文化體驗與認知。最后強調了此類策略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展望。
關鍵詞:傳統文化 小學語文 滲透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4.006
語文教學是傳承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而傳統文化的滲透在其中扮演著關鍵角色。首先,傳統文化為學生打開了一扇了解歷史、體驗情感的窗口。其次,此類融合不僅有助于傳承文化,更能培養學生的價值觀與品德,為其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1.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的融合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的融合被視為一種重要原則。此類融合不僅是簡單地將傳統文化元素引入教材,更涉及將其有機地融入教學內容和方法。通過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的融合,學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從而提高語文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
2.文化傳承與身份認同
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學生可以建立對本民族文化傳統的認同感,增強自身的文化自信,進而形成自己的文化身份認同。這有助于學生們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傳統文化,同時鞏固自身的文化根基。
3.培養學生的價值觀與品德
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也扮演著培養學生價值觀和品德的角色。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道德觀念和價值理念,比如孝道、忠誠、誠信等,此類價值觀對學生的品德塑造具有積極的影響。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學生可以在語文教學中感受到此類價值觀念的內涵,從而培養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
二、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
1.活化教材:傳統文化元素的融入
在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活化教材是關鍵一環。傳統文化元素的融入需要超越簡單的內容增加,而是要通過教師的精準解讀與詮釋,使之變得生動活潑,與學生的生活和實際產生深刻聯系。此類生動的解讀可包括對古詩詞、傳統故事等傳統文化元素的詳細解釋和講解,將其與當代生活和學生的經驗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感同身受地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教師在活化教材時,可以采用視聽資料、圖片、實地參觀等形式,引導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通過舉例、故事等方式,將抽象的傳統文化元素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好奇心,進而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情與探索欲望。此外,教師也應該通過教材的創新運用,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如多媒體展示、互動教學等,將傳統文化元素呈現得更加生動形象,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通過豐富的教學資源和新穎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生命力,激發學生對其的濃厚興趣,使之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愿望。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解讀能力,同時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教材中,并使其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2.課堂教學設計:傳統文化主題的融入
在課堂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主題需要周密設計,此類設計可能包括多種教學方法,如角色扮演、小組討論和互動游戲等,旨在引起學生的興趣。在課堂中進行角色扮演可以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傳統文化,比如通過角色扮演古代人物或場景,使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歷史和傳統習俗。此類親身經歷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參與,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傳統文化。小組討論是另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小組間的討論和交流,學生可以分享對傳統文化的看法和理解,從而開拓思維,促進知識的深入探討。此類交流可以激發學生的思考,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理解。此外,互動游戲也是教學中常用的方法,通過游戲化的形式,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傳統文化,增強學生的參與性和學習興趣。比如,可以設計一些有趣的文化傳承游戲或挑戰,引導學生在游戲中感受和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精心設計的課堂教學活動可以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生打開了解傳統文化的新視角。
例如《北京的春節》,教師可以通過講述春節的文化習俗來滲透傳統文化教學。在課堂中,可以向學生介紹春節的社會文化特色和民族風俗。比如,可以講解春節期間的傳統慶祝活動,如舞龍舞獅、放鞭炮和貼春聯等習俗。教師可以通過圖片或視頻展示此類活動,引導學生親眼看到、感受傳統文化在節日慶祝中的獨特魅力。此外,也可以介紹年夜飯、拜年、賞花燈等傳統習俗,引導學生了解春節的文化內涵和重要意義。通過講解春節的特色習俗,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堂中深入了解傳統文化,激發對文化傳承的興趣和熱愛,達到傳統文化滲透教學的目的。
3.文學作品引導:提供傳統文化情感體驗
閱讀傳統文學作品是一種深入理解傳統文化的重要方式,這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文學作品引導學生產生情感共鳴,進而領悟傳統文化的深層內涵。在日常教學環節之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選擇適合學生年齡和理解程度的傳統文學作品,比如古詩詞、經典小說、民間故事等,然后通過精彩的講解和引導,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中蘊含的文化元素和情感內涵。此類引導不僅僅是對作品進行解讀,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體驗到其中蘊含的情感和價值觀念。通過與學生分享作者的創作背景、作品背后的文化內,教師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引導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傳統文化的情感內涵。比如,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或情境模擬的方式,更直觀地體驗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教師還可以通過提出問題、引導討論等方式,激發學生對作品的思考和反思,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所傳達的文化價值觀念。此類引導不僅僅是在課堂上進行,更可以延伸到學生的閱讀活動中。
例如《草船借箭》這一課,教師可以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引導學生深入體驗文學名著中所體現的傳統文化教育元素。首先,教師可以介紹《三國演義》,講述諸葛亮用智謀借箭的故事。教師可以突出其智慧和策略,與學生分享諸葛亮的思考方式和背后的文化價值觀。與此同時,教師可以與學生一同探討這一段故事中所蘊含的情感和價值觀。通過提問或小組討論,引導學生思考關于智慧、團隊合作和文化傳承等方面的問題。例如,可以問學生如何理解諸葛亮的智謀,學生是否能從中領悟到一些道理,并將此類道理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在此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課文閱讀、角色扮演或故事情景模擬等方式,更加生動地感受故事情節和人物的情感表達。
4.跨學科整合:探索傳統文化與其他學科的關聯
傳統文化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此類跨學科整合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更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更為全面的傳統文化認知。在歷史學科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通過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講解,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傳統文化的形成過程和歷史背景。此類歷史探究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培養對文化傳承的認同感。在地理學科中,可以探索傳統文化與地域環境之間的關系。了解不同地域對傳統文化的影響,引導學生意識到文化與地理環境的密切聯系,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藝術學科也是傳統文化與學科融合的重要方面。通過學習傳統繪畫、音樂等藝術形式,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和體驗傳統文化所蘊含的審美價值和情感內涵。此類藝術的探索可以激發學生的藝術創造力,促進其審美情感的培養。此類跨學科整合不僅僅是引導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的知識,更是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多個學科的視角去認知和理解傳統文化,形成更為立體和全面的文化觀念。通過將傳統文化與其他學科相融合,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知識視野和更深入的文化認知,使其對傳統文化有更為全面和深刻的認識。
5.網絡信息技術應用:傳統文化在多媒體教學中的應用
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在傳統文化教學中是一種創新而強大的手段。通過互聯網資源和多媒體技術,教師可以生動地呈現傳統文化,引導學生以更加直觀的方式感受和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豐富的圖像資料,通過展示傳統文化的圖片、藝術品、文物等,使學生直觀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此類直觀性的展示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更加主動地投入到文化學習中。這也就意味著,音頻和視頻也是多媒體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過播放傳統音樂、表演藝術或相關視頻資料,學生可以通過聽覺和視覺的雙重感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此類形式的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加生動地體驗傳統文化的韻味,增強對文化內涵的感知。此外,利用互聯網資源和多媒體技術,教師可以設計在線學習平臺或教學網站,提供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料和資源供學生學習使用。此類方式不僅可以引導學生隨時隨地都能接觸到傳統文化,也可以激發學生主動探索、自主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中國美食》這一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網絡信息技術來滲透中國美食文化。首先,教師可以介紹中國美食文化的歷史沿革和演變過程。通過簡要講述中國美食的起源、發展和地域特色,引導學生了解美食背后的文化內涵。這包括食材的選用、烹飪技藝、飲食習俗等方面的介紹,引導學生初步了解中國美食的博大精深。同時,教師可以借助網絡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相關的動畫、短視頻或宣傳片。此類視頻可以展示中國傳統美食的制作過程、烹飪技藝或食物的文化意義,引導學生通過視聽資料更加直觀地感受和理解中國美食的魅力。此類形式的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更加主動地投入到傳統文化的學習中。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為學生播放相關的紀錄片或探索中國美食的歷史文化。通過此類視頻資源,學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國美食的背后故事、文化淵源和影響。此類形式的教學可以引導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更好地領略傳統文化的內涵和魅力,達到傳統文化滲透教學的目的。
6.家校合作:傳統文化教育的延伸
家校合作在傳統文化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通過與家長的合作,學??梢詫鹘y文化教育延伸至學生的日常生活。此類合作不僅僅是學校單方面的教學活動,更是學校與家庭共同努力,以確保學生在課堂之外也可以接觸、體驗和傳承傳統文化,從而形成更為全面的文化素養。學校可以定期舉辦傳統文化活動或主題家長會議等,邀請家長一同參與。比如,可以組織文化展覽、傳統手工藝制作活動或文化體驗營等,讓家長與學生一同參與,增強親子間的文化交流和互動。此類親子間的共同參與可以使學生在家庭中得到更多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體驗,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此外,學校還可以通過家校溝通平臺或家長教育課程,向家長介紹傳統文化知識,提供相關學習資源,引導家長在家庭環境中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此類方式不僅可以讓家長了解學校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容和方法,更可以促進家庭與學校之間的密切合作,共同為學生的文化素養提升努力。通過家校合作,學??梢匝由靷鹘y文化教育的影響力,使學生在家庭環境中得到更豐富、更深入的傳統文化體驗。此類密切的合作關系有助于將傳統文化教育貫穿于學生的生活始終,促進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例如,在《臘八粥》這一課中,通過家校合作,學校可以促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體驗。教師可以邀請家長參與,通過與家長共同探討臘八粥的歷史來源和文化內涵,讓家長與學生一同了解這一傳統習俗的意義和演變過程。教師可以提供相關的資料或講解,引導家長和學生一起了解臘八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制作臘八粥的方法。家長和學生可以共同探討臘八粥與中國文化的關系,從而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學??梢越M織家長和學生共同制作臘八粥的活動。家長和學生可以根據所了解的臘八粥歷史和文化背景,共同參與制作這道傳統美食。通過親手制作臘八粥,學生可以加深對這一傳統習俗的認知和理解。此類活動不僅加強了家校合作,也引導學生在親身參與中更加深入地體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通過對臘八粥這一傳統習俗的親身體驗,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傳統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延續。
綜上所述,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是為了更好地將文化因素融入教學中,以豐富學生的文化體驗與認知。本文從教材、課堂、文學作品到網絡技術應用等多個角度討論了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路徑。此類策略的實施有助于引導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傳統文化,提升其文化素養,為其未來的成長發展提供堅實的文化基礎。在未來,進一步研究與實踐此類策略將有助于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與發展。
參考文獻:
[1] 譚靜《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明日》2021年第23期。
[2] 田維仲《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策略》,《新一代:理論版》2022年第23期。
[3] 劉志明《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策略探究》,《考試周刊》2021年第29期。
[4] 劉菊梅《探究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學周刊》2021年第29期。
[5] 雷珊敏《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初探》,《明日》2021年第14期。
[6] 李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策略》,《學生電腦》2021年第5期。
[7] 王俊霞《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世紀之星·小學版》2022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