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指導學生運用歷史比較法時,教師需要指導學生比較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從中發現歷史發展規律。文章分析了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指導學生應用歷史比較法的價值,并在此基礎上討論了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橫向比較、縱向比較、宏觀比較、微觀比較的策略,以及教師在指導學生時的注意事項,以期給廣大教師提高高中歷史課堂質量、助力學生形成核心素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歷史比較法;高中歷史教學;運用策略
作者簡介:李志容(1984—),女,貴州省貴陽市民族中學。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新課標”)多次提及“核心素養”這一關鍵詞,并指出“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成為高中歷史教師的重要任務。
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采用歷史比較法學習,以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比較中逐步形成理性認知、發展關鍵能力。要合理指導學生應用歷史比較法,高中歷史教師需要了解應用歷史比較法的優勢,并根據高中歷史教學的特點和具體教學內容靈活調整教學方法。
一、歷史比較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歷史比較法是分析歷史事件的一種手段,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比較中加深理解、鞏固記憶。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指導學生合理應用歷史比較法有以下三方面的優勢。
第一,教師可以更有效地指導學生完善知識結構,避免學生的學習片面化、簡單化。在傳統的歷史學習模式下,學生會按照教材順序進行線性學習,雖然這樣學習時學生的學習思路相對清晰,但教師還需要反復帶領學生將歷史事件串起來,才能讓學生發現歷史發展的普遍規律與特殊規律。在指導學生應用歷史比較法時,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以多種方式比較歷史事件,讓學生學會以發展、辯證的眼光看待歷史事件,并由此逐步理解歷史發展的規律、完善知識結構。
第二,指導學生應用歷史比較法,有利于學生在學習中適應歷史學科改革的趨勢。高中歷史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比較逐步明確相關歷史事件的內在邏輯與外在聯系,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歷史知識的廣泛性與綜合性。除此之外,這樣的分析方式也會使學生掌握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歷史事件的方法,有助于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
第三,指導學生應用歷史比較法,能提高學生參與歷史學習活動的積極性,有利于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在傳統的歷史教學模式下,教師大多會采取單課時、碎片化的知識講授方法,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難以被充分調動。而在指導學生應用歷史比較法時,教師需要鼓勵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比較、分析,這樣做可以突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學生更容易感受到歷史學習的趣味。而且這樣的教學方法更具系統性,課堂教學質量也會隨之提高[1]。
二、基于培養核心素養的目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指導學生運用歷史比較法
為了充分發揮歷史比較法的價值,教師需要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優化教學策略,積極探索增強高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一)橫向比較
在進行橫向比較時,學生需要將處于同一時間、不同空間的歷史事件進行對比,以透過歷史的紛雜表象認識歷史的本質[2]。考慮到高中階段歷史學科的教學內容包含許多空間跨度大的歷史事件,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深入閱讀教材和相關補充資料,帶領學生分析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讓學生發現歷史發展的規律。
例如,教師在認真分析統編版高中歷史必修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下)》中的“資產階級革命與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一課后不難發現,本課圍繞資本主義制度確立的歷史意義展開,重點介紹了英國、美國與法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教師可以借助本次教學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和時空觀念,使學生認識到人類社會的形態是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在明確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后,教師可以確定以下教學思路:引導學生橫向比較英國、美國與法國這三個國家爆發資產階級革命的原因、導火索和這三個國家的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結果以及現實意義。為確保學生順利進行橫向比較,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大致的比較框架與分析思路(如表1),并要求學生將表格補充完整。
由此可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橫向比較探索歷史發展的規律,讓學生正確認識人類歷史發展的總趨勢,從而順利強化學生的唯物史觀、時空觀念[3]。
(二)縱向比較
在進行縱向比較時,學生需要比較歷史事件的不同發展階段。這種比較能夠讓學生厘清歷史事件的發展脈絡。在教學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獨立分析歷史事件在不同時間的發展情況,讓學生在比較中明確特定的歷史事件是與特定的時間和空間相關聯的,并逐漸學會將認識的對象置于具體的時空條件下進行考察。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統編版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1教材《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中的“中國古代的法治與教化”一課時,可以先講解先秦時期成文法的產生過程以及思想家對德治、法治關系的討論,然后要求學生通過縱向比較探究以下三個主題的內容:“儒法爭鳴—先秦時期的德治與法治”“儒法并用—秦漢至隋唐時期的法律與教化”“儒法合流—宋元至明清時期的法律與教化”。為確保學生順利完成縱向比較任務,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整理本課的重點知識,然后指導學生畫思維導圖,讓學生明確不同時期儒家與法家的政治主張以及代表人物,了解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特點。
由此可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縱向比較歷史事件,讓學生對教學內容形成更深入的理解,逐漸能夠按照時間順序描述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之間的聯系。
(三)宏觀比較
在進行宏觀比較時,學生需要從整體的角度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進行考察。這樣的比較方式有利于學生全面理解歷史發展的趨勢以及內在規律,從而形成正確的歷史觀,也會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復雜的歷史事件和國際局勢,并逐步形成家國情懷[4]。
例如,教師在教授統編版高中歷史必修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下)》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一課時,可以要求學生比較雅爾塔體系和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然后從宏觀的視角分析這兩個體系在歷史發展進程中體現出的進步性以及局限性。為確保學生順利完成探究任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并思考以下問題:“雅爾塔體系和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分別是在什么時間建立的?這兩個體系的建立有什么相同點?這兩個體系建立的原因分別是什么?”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在比較中明確這兩個體系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而更加了解兩次世界大戰引起的國際秩序變化。
由此可見,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宏觀視角分析國際秩序變化的起因與結果,這樣做不僅可以完善學生的認知體系、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還會使學生正確認識中國的國情,逐漸形成家國情懷。
(四)微觀比較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微觀比較,讓學生在歷史學習中正確認識人們容易忽略的“小事”,并在分析這些事件的過程中逐漸掌握探究的方法,形成更加具體、全面的認知。
例如,筆者在教授統編版高中歷史必修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上)》中的“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一課時,帶領學生整理了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在這節課上,學生在討論“廢除宰相的影響”時產生了分歧,有部分學生認為明朝的衰敗與宰相的廢除脫不了干系,還有一部分學生則認為宰相的廢除是歷史的必然選擇。在聽了不同學生的想法后,筆者決定指導學生進行微觀比較。筆者先要求學生閱讀教材75頁的《皇明祖訓·祖訓首章》《明夷待訪錄·置相》,了解明太祖與黃宗羲二人對廢除宰相這一做法的不同理解。此后,筆者提出以下問題:“大家在閱讀《皇明祖訓·祖訓首章》《明夷待訪錄·置相》的片段后,認為明太祖闡述的廢除宰相的理由是否充分?而黃宗羲又是從什么角度批判這一舉措的呢?”在筆者的引導下,學生從不同角度對二人提出的觀點進行分析,并得出以下結論:明太祖認為小人專權會影響發展,并以漢朝、唐朝以及宋朝的例子說明廢除宰相可以避免一人專治,有利于國家穩定;而黃宗羲則認為“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君臣應屬于平等關系,有宰相制衡皇帝,國家治理會更加高效。在學生初步得出結論后,筆者又引導學生思考明太祖和黃宗羲提出上述觀點的原因,讓學生意識到:對歷史事件的理解要在特定的時空框架中進行,明太祖以及黃宗羲的觀點均是從強壯國力、推動國家長足發展的角度提出的,僅從出發點難以直接評價這些觀點的優劣。
由此可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微觀角度分析歷史事件的影響,讓學生明確如何合理評價這些歷史事件,并在此過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歷史解釋素養。
三、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指導學生運用歷史比較法的注意事項
教師在指導學生應用歷史比較法學習高中歷史知識的過程中,不僅要遵循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而且還要科學組織評價活動,以確保教學活動充分發揮作用。
(一)遵循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在指導學生應用歷史比較法時,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分析研究對象在不同時間或空間尺度上的發展歷程,由此理解研究對象如何隨著時間或空間變化,從而更好地掌握歷史事件的性質和影響,加深對歷史格局變化的理解。但是,學生自身學習情況存在明顯差異,為了提高教學有效性,教師需要遵循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同時適當布置分層作業。
(二)科學組織評價活動
評價具有促教、促學的作用。在組織教學活動后,教師還應該科學組織評價活動。為了讓評價充分發揮作用,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情況,同時借助多元化的教學手段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評價活動,主動回顧、反思自己在學習活動中的表現,并及時向教師尋求幫助。這樣的評價方式既可以讓教師順利地指導學生完善學習方法,也有利于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進一步優化教學活動。
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指導學生運用歷史比較法,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為了有效指導學生,教師需要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學習科學的教育方法,并積極地展開實踐,帶領學生嘗試橫向比較、縱向比較、宏觀比較、微觀比較歷史事件,讓學生在歷史課堂中深度學習,逐步發展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陳海發.新課程標準背景下高中歷史核心素養培養的途徑探究[J].知識窗(教師版),2022(12):81-83.
[2]莊耀明.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歷史比較法的策略研究[J].高考,2022(16):93-95.
[3]楊亞如.歷史比較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文理導航(上旬),2021(10):59-60.
[4]任傳盛.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時空觀念的培養[J].新課程,2021(2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