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當前部分初中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不足的現狀,結合人教版美術教材內容,從兩個方面分析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有效應用興趣教學法的做法,旨在建構初中美術高效課堂,堅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潤心、以美培元。
【關鍵詞】初中美術;興趣教學法;核心素養
作者簡介:馬小倩(1981—),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拉瑪依市明園學校。
在“以生為本”理念下的學校教育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如果對學科具備較濃的學習興趣與較強的求知欲,往往會積極擺脫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狀態,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反之會將學習視為一種負擔與累贅,形成影響學習效率提高與素養、能力發展的負面情緒。
美術是義務教育藝術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的關鍵課程。興趣教學法是一種注重激發學生興趣、滿足他們成長需求的教學方法。這一方法需要教師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結合教學內容,設計有趣的、生活化的教學活動,以此快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活動,提升自主學習的效率與效果。在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初中美術教學中,積極、合理地應用興趣教學法,能夠讓學生在感知、體會美術的獨特魅力與學習的無窮樂趣的基礎上,實現高效學習。
一、聚焦學生興趣,靈活應用興趣教學法,優化課程導入
在課程導入環節靈活應用興趣教學法,針對學生的興趣與愛好,設計富有趣味的教學活動,能夠有效引導學生掌握美術知識,迅速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與投入度,為使學生的美術學習變得有深度且有意義夯實基礎[1]。基于此,初中美術教師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實施興趣教學時,要從學生的認知水平與年齡特點等學情入手,開展契合學生學情的趣味導入活動,從而有效消除學生對美術的排斥、抵觸心理,促使其投入美術學習。
(一)游戲化導入
學生正處在成長、發展的重要階段,對各式各樣的游戲活動有著較強的參與動機。因此,初中美術教師在應用興趣教學法優化課程導入時,可組織學生開展游戲活動[2]。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1課“小伙伴”的教學中,為了引導學生學習人物畫創作方法、人物造型描繪技巧,教師可在課程導入環節聯系“拼五官”的趣味游戲,組織學生開展美術學習。
首先,教師可在課前為學生布置“用手機拍一張五官清晰、表情任意的自拍照”的前置性學習任務,在學生完成任務后,將學生通過微信等通信工具發送的自拍照打印出來,將各個學生的自拍照中的五官用剪刀剪下來,以此作為游戲活動的素材。
其次,教師可在開始導入時,以問題“在班級中,和你關系最好的同學是誰?在你的印象里,這位同學長什么樣子?你能夠描述出這位同學的五官、臉型、發型與表情的特征嗎?”來促進學生的積極思考,并鼓勵學生走到自己的好朋友面前,認真觀察他(她)的五官、臉型、發型與表情。如此,學生的學習興趣便會被調動起來,他們也會對“為什么老師要在課前收集大家的自拍照?為什么老師要在課上要求大家認真觀察其他同學?”感到好奇。在學生正確描述出自己的好朋友的特征后,教師可提出問題:“老師已經事先將同學們發來的自拍照中的五官剪下來了,那么你們能夠準確無誤地拼出自己的好朋友的五官嗎?”同時,教師可為學生提供游戲活動的素材,讓學生自由組建游戲小組,根據本班同學的特征開展游戲,以此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為學生構建開放、和諧與民主的美術學習環境[3]。
最后,教師可在各個游戲小組協作完成游戲任務后,引導學生在課堂中進行積極交流與自由表達,根據游戲經驗說出自己是根據好朋友的哪些特征完成拼圖的,進而讓學生發現,每個人的五官會因為它們的形狀及它們之間的距離不同而存在差異,這會使得每個人的相貌各有不同。教師可立足于學生的發現,順勢引出本課的學習主題—頭像寫生,讓學生在興趣的作用與影響下,全身心地投入相關方法與技巧的學習,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生活化導入
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理念對現代的學校教育教學有深遠的影響。《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也強調課程應注重藝術與自然、生活、社會、科技的關聯,汲取豐富的審美教育元素,傳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因此,初中美術教師在設計與組織著眼于學生興趣激發的導入活動時,要意識到將生活融入其中的必要性,即縮短學生生活與藝術之間的距離,深化學生對“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這一理念的認識。
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課“描繪我們的校園”的教學為例,在讓學生用線描寫生的方法描繪校園里的一處景色前,教師可在課程導入環節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呈現用AI技術創作的校園風景照,并聯系學生已有的參加校園開放日活動的經驗,以問題“假如你是一名校園小導游,那么你會帶領來校參觀的人去哪里呢?”來創設生活化的美術教學情境。如此,學生能夠以多媒體設備為媒介,近距離地觀賞這座將陪伴自己度過初中生活的校園的美景,介紹自己心目中最美的校園景色,并主動用畫筆記錄這處景色,將自己對校園的熱愛之情寄托于繪畫作品之中。在學生完成繪畫之后,教師可抓住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點,呈現其他班級的學生所創作的優秀作品,讓學生在對比校園的實際景色與線描畫的過程中,初步認識到在藝術創作中為了追求畫面的美觀性,可以對景物進行合理取舍。
二、注重興趣培養,創新應用興趣教學法,優化課程教學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同時也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4]。因此,初中美術教師在創新應用興趣教學法開展美術教學實踐時,要不斷探索興趣教學的新路徑,并且積極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
(一)變審美為審丑,逆向思維促創新
長期以來,不少美術教師始終堅持開展正面教育,即利用經典美術作品,向學生滲透健康的審美觀念,意在讓學生通過學習美術知識、鑒賞美術作品,形成正確的“三觀”,塑造健全人格。但初中生正處在青春期,部分具有逆反心理的學生會對藝術領域的“丑”產生好奇心,也可能會因為判斷能力不足而形成錯誤的審美觀念,這會影響其身心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基于學生年齡、認知與成長階段等方面的特征,初中美術教師在應用興趣教學法組織教學活動時,可立足于美與丑的對立關系,從逆向教學的角度入手,引領學生開展關于審丑的鑒賞活動,在滿足部分學生對另類、不尋常的事物的好奇心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對“丑”的批判,提升辨別美丑、善惡的能力,增強對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現實意義的認同感。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2課“弘揚真善美”的教學中,為了引導學生學會欣賞表現真善美主題的經典美術作品,教師可讓學生通過觀賞中國青銅雕塑《銅奔馬》、西班牙畫家委拉斯開茲創作的油畫《紡織女》、中國畫家王文彬創作的油畫《夯歌》、中國畫家潘榮本創作的中國畫《鐵肩擔道義》、西班牙畫家戈雅創作的油畫《1808年5月3日夜起義者被槍殺》等不同形式的作品,初步掌握根據作品內容、特點、主題及藝術家生平賞析美術作品的方法,之后從真善美的對立面—偽惡丑出發,引領學生開展以“審丑”為主題的美術作品欣賞與評析的活動。
首先,教師可為學生提供與偽惡丑相關的美術作品,如西班牙畫家戈雅創作的油畫《農神吞噬其子》、法國畫家德拉克羅瓦創作的油畫《薩達納巴爾之死》、法國雕塑家羅丹創作的雕塑《歐米艾爾》等,以此豐富課程的教育教學資源,開闊學生的藝術視野。
其次,教師可科學劃分鑒賞小組,讓各個鑒賞小組從與偽惡丑相關的美術作品中任選1~2件,遷移運用之前鑒賞表現真善美主題的美術作品的方法,識別并指出這1~2件作品中的“丑”。
最后,教師可再次展示一些與真善美相關的美術作品,引導學生將這些內容積極向上的作品與有關偽惡丑的作品進行對比,辨別真與偽、善與惡、美與丑,給學生帶來更多的審美體驗。如此,學生能夠在對比中深刻認同弘揚真善美的意義與價值,做出正確的審美判斷,不斷追求美。
(二)變單一為多元,技能遷移開思路
筆者認為,初中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不足、學習的主動性差的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初中美術教師在課程教學中過于注重對學生專項美術技能的培養,所采用的教學方式單一,如在鑒賞課上讓學生“一賞到底”,在繪畫課上讓學生“一畫到底”,在手工課上讓學生“一做到底”。在這樣的課堂上,初中生很難獲得大展身手、展現個性的機會,其創造潛能得不到開發,其學習美術與進行藝術創作的熱情也得不到激發[5]。所以,初中美術教師在應用興趣教學法實施教學活動、組織學生進行藝術實踐時,不能過多限制學生,而要在意識到傳統教學的不足的基礎上,鼓勵學生積極發揮自身特長,靈活應用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繪畫技巧進行美術創作,以此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實現自主學習、自由創作。
以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2課“編結藝術”的教學為例,教師在讓學生圍繞活動二中的“為你想要祝福的人創作一件中國結” 開展藝術實踐時,補充了“不拘泥于某種藝術表現形式,創作以中國結為主題的美術作品,將自己的美好祝福寓于其中”的實踐內容。如此,學生便會在實際的美術作品創作過程中,運用自己熟悉的藝術表現形式與美術技能呈現出豐富多彩的作品內容。如:有的擅長繪畫的學生畫出各式各樣的中國結;有的擅長造型設計的學生將中國結元素融入自己設計的現代服裝之中,使服裝帶有別樣的中國風;有的擅長雕塑的學生用陶土創作出一座關于中國結的雕塑;有的擅長手工的學生則將中國結與現實生活中常用的繩結相結合,創造出既美觀又實用的打結方法……
結語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初中美術課程教學中,科學合理地將興趣教學法與課程導入方式、課程教學活動有機融合起來,既能增強美術課程的趣味性與吸引力,提高學生對美術學習的參與度和積極性,也在豐富學生審美體驗與陶冶學生審美情操等方面發揮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因此,初中美術教師應在正視“部分學生興趣不足”這一問題的基礎上,靈活、創新地應用興趣教學法,以更好地彰顯與突出美術學科的獨特育人價值,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藝術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易玫君,張紅巖.初中美術課程興趣教學模式研究[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4):53-55.
[2]張洪濤.興趣教學法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科幻畫報,2021(8):267-268.
[3]李艷.興趣教學法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學周刊,2021(18):169-170.
[4]楊濟民.興趣教學法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1(7):119-120.
[5]張晉.淺談如何提高初中生的美術課堂興趣[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0(4):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