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紅色基因代表著中國共產黨百年發展的核心,是黨員在漫長的革命過程中培育的精神財富,也是在大量實際行動中逐漸形成的光榮傳統和良好風貌。將其融入大學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對當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主要針對湖南交通工程學院紅色基因文化融入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現狀,對相關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為解決這些問題,最終提出了相應改進對策。
【關鍵詞】紅色基因|高校大學生|日常思想|融入
一、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背景及意義
(一)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背景
紅色基因文化是一個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學校把它融入到我們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進,應以紅色基因教育融合為核心,做好多方面的教育改革與教育創新,增強高校對于紅色基因的教育應用能力。通過深化紅色基因的教育滲透,實現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多位一體協同推進。
(二)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義
紅色文化與高校思政教育的結合能增強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深化對中國發展歷史的理解。紅色基因的灌輸有助于鞏固新時代大學生的理想信仰,促進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懷,支撐未來國家的人才和科技競爭。同時,紅色基因的傳承增強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弘揚民族精神,提升文化自信,為社會實踐提供動力和方向。總體上,紅色文化在促進立德樹人和社會實踐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二、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與方法
(一)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思路
首先需要了解紅色基因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包括課程設置、活動組織和校園文化建設方面的實踐和成效,接著尋找存在的主要問題,通過調研和數據收集得以識別,之后分析其根源,可能在于教育資源和方法的局限性、師資力量不足,以及學生認知多樣性。為此,提出的解決措施應包括改進教育資源和手段、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以及針對學生多樣性的教育方法。
(二)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
1.觀察與調研法:通過對各二級學院黨支部走訪調研、以及對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思政課程實施的調研;2.問卷法:通過問卷調查方式,摸清目前我校各班級學生對紅色基因的理解和認識程度;3.個案研究法:通過對兩組或幾組同年級不同班的學生差異化實施紅色基因傳承策略,通過一年或更長時間的培養,驗證方法的可行性。
三、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難點
重點在于分析“紅色基因”融入我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價值,從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導向,加大政府開發力度,加強“紅色基因”校園環境建設,豐富“紅色基因”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創新紅色基因教育媒介和傳播手段,組建紅色基因社會實踐活動等多種渠道入手。
難點在于學生和教師在學習與教授過程中對文化的理解與思考受到一些西方思潮和消極文化的影響導致我校教育實際情況欠佳等,學生的情感鈍化,缺乏文化認同感,思想意識淡化,缺乏擔當情懷,對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四、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調研現狀與問題
(一)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現狀
根據大學生傳承紅色基因的調研內容,以湖南交通工程學院大學生為主要調研對象,共收集到900份問卷,有效問卷856份,發現“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思想教育的現狀如下:
1.大學生對紅色基因的認知現狀
在調查的湖南交通工程學院大學生當中,80%的參與者是本科生,而專科生占據了20%。性別分布上,男性學生占41%,女性學生占59%。年級分布顯示,大一學生占44%,大二學生占43%,而大三和大四學生合計占13%。政治面貌方面,共青團員和一般群眾的比例最高,分別占46%和45%,而中共黨員和民主黨派成員所占比例較少,分別為4.3%和4.7%。對于紅色基因的了解程度,有27%的學生表示非常了解,47%的學生比較了解,21%的學生了解程度一般,而不了解的學生占5%。調研還發現,80.5%的學生表現出強烈的參與紅色基因傳承的意愿,9.5%的學生表示會在有同伴參加的情況下參與,8%的學生則表示會在人數眾多時參加,而僅有2%的學生表示不愿意參與。
2.大學生獲取紅色基因的來源
調查結果顯示,學校、社會和家庭是紅色基因傳承的主要途徑,其中學校貢獻最大,占比84%,其次是社會,占10%,家庭最低,僅占6%。這表明,對于大學生而言,學校是獲取紅色基因的主要場所,而社會和家庭在這方面的作用相對較小。網絡新媒體渠道在同學中的普及率高達91.99%,影視作品為80.78%,書籍報刊為70.14%,日常課堂為64.23%,講座及活動為60.34%,朋輩交流為54.21%,紅色基地為50.34%。
(二)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1.理論知識散化,缺乏傳承能力
在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對紅色基因的理論知識學習不夠系統,理解也不全面。由于紅色基因理論的新穎性和持續發展,學生接受教育時缺乏系統化學習,同時理論的更新和進步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們的全面認知。
2.精神情感鈍化,缺乏文化認同
當代大學生在對紅色基因的積極表達上不夠主動,主要因缺乏深刻的感情共鳴。這部分是由和平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優越生活條件造成的,學生缺乏歷史斗爭的切身體驗。同時,市場經濟的影響和就業壓力使學生更關注物質利益,認為紅色基因對個人發展的動力支持不足。
3.思想意識淡化,缺乏擔當情懷
在經濟和信息化快速發展的現代,大學生更傾向于實用主義,艱苦奮斗的精神逐漸淡出他們的生活。大學生在傳承紅色基因的堅定意志上不足,受網絡負能量影響較大。同時,他們對作為紅色基因傳承責任主體的認識不足,缺乏成熟的責任感和擔當,難以深刻理解紅色基因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有時視其為過時觀念。
五、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進對策
(一)增強我校學生紅色基因文化的認同感
用紅色基因文化引領班級建設的理念與思想,指導班級班風學風建設,以紅色基因文化和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結合,推動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紅色基因文化的傳播,構建具有時代特色、風格鮮明的湖南特色大學文化。
(二)加強紅色基因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宣傳與號召
通過紅色文化完善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宣傳,以此體現和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增強愛黨教育。主要表現為愛校教育、學習弘揚紅色文化,完善思想政治育人的機制建設。
(三)強化紅色基因精神傳承與功能滲透
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注重班級管理,在班級建設過程中貫穿紅色基因文化,合理提升紅色育人措施,切實提高思政育人質量。將紅色基因文化深入班級文化建設中,引導班級學生的學風,指導學生領悟黨的教育方針,調整和優化自身的行為,打造自身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四)注重紅色基因文化融入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載體建設
為融合紅色基因文化,我校思政教師應將其融入課程,加強相關課程資源建設。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注重活動載體建設,如組織紅色基因文化知識競賽、參觀紅色文化基地、開展圖片展等,以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深入探索紅色基因文化,塑造學生精神世界。
六、結語
綜上所述,將紅色基因融入到大學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對于高等學府而言,堅持強化紅色基因教育的傳播和繼承是關鍵。高校需要調整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和教學模式,以確保教育活動的有效實施,這對于滿足我國高層次人才培養的要求及支持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至關重要。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鐘嘉敏,郭依菁,盧美嫦.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徑探索[J].品位·經典,2023,(04):70-72.
[2]朱曉茜.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徑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3,36(01):106-107,116.
[3]莊舒敏.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2,35(04):90-91,104.
(作者簡介:劉忠明,湖南交通工程學院,副教授,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