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美術教學中關注審美鑒賞能力培養,是立足學生全面發展、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舉措。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初中美術審美鑒賞教學有機融合,是增強學生文化自信的根本著力點。故而,教師在教學中應以初中美術教材為基礎,以學生實際生活、學習情況為著眼點,從課程設計理念、教學目標開始入手,挖掘教材內容,優化教學方法,構建有效的評價體系,助力學生感知傳統文化,接受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熏陶,使學生在審美鑒賞方面獲得進一步提升。
【關鍵詞】初中美術;審美鑒賞教學;傳統文化
作者簡介:吉林(1979—),男,江蘇省泰州市靖江市教師發展中心。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注重學生審美鑒賞能力的發展,旨在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美術是初中階段的美育課程。對初中階段的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學是實現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教師應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結合傳統文化,讓學生在學習美術知識的同時,深化對美術作品的理解,學會分析美術作品的藝術價值和挖掘美術作品中的傳統文化元素,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實現學生審美鑒賞能力的提升,從而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目標。
一、更新課程設計理念,完善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對初中美術教學的要求,教師要注重對課堂教學的創新,利用傳統文化元素,為教學注入新的活力。教師在開展初中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應基于新課標以及學生學習、發展的實際需求,更新課程設計理念,完善教學目標,為學生的審美鑒賞學習指明方向。
(一)更新課程設計理念
1.豐富學生文化體驗
初中階段的美術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挖掘學生的潛力,并且需要教師改變原有的教學思路,利用傳統文化為審美鑒賞課提供更多的內容,以此讓學生通過學習傳統文化知識,形成傳承文化的使命感。教師在教學中應為學生提供更多表達的機會,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只有這樣,才能給學生帶來更好的傳統文化體驗。
2.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是審美鑒賞教學的基礎。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時,可以考慮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在課前融入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審美鑒賞學習中;在課中通過趣味性的環節設置,提高學生對美術學習以及傳統文化的興趣;在課后通過學習活動,讓學生保持學習興趣,內化所學內容。
部分教師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對美術教學的關注度不足,所開展的教學以講解美術知識為主,缺乏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該種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審美鑒賞能力的發展,也不利于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習。對此,教師在課程設計上應注重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將現代化的技術手段應用在教學中,如通過視頻、音頻等多種形式提升教學的趣味性,從而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實現對學生興趣的培養。
(二)完善教學目標
目標對教師的教學工作開展以及對學生的學習具有指導作用。教師需要科學設計教學目標,在目標中提及審美鑒賞和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如可以將教學目標分成“欣賞美術作品、強化審美判斷力”“感受傳統文化,豐富文化認知”“弘揚民族精神”三個方面。
在基于教學目標引導學生欣賞美術作品時,教師應讓學生形成視覺感受,進行語言表達。學生需要在審美鑒賞中用自己的語言展現對美術作品的理解。以蘇少版八年級上冊第1課“自然意趣—中國山水畫”為例,在鑒賞《溪山行旅圖》時,學生可以先描述自己對這幅畫作的第一印象,如“大氣磅礴、沉雄高古”,再對畫作內容和所用技法進行分析,然后了解該作品對后世的影響。為了讓學生對美術作品蘊含的傳統文化元素和教師所講授的傳統文化知識形成正確的理解,體會傳統文化的內涵,教師在針對《富春山居圖》進行審美鑒賞教學時,可以將其與《青城山》進行對比,組織學生分析兩幅作品存在哪些異同,進而在鑒賞、比較、思考中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
二、挖掘教材內容,優化教學方法
(一)挖掘教材內容
為實現傳統文化在初中美術審美鑒賞教學中的有效融入,教師需要注重挖掘教材內容,將教材中的知識點與傳統文化元素結合起來,開展多角度、多層面的教學。比如,對于蘇少版七年級上冊第1課“抒情與寫意—中國花鳥畫”等內容,教師需要分析與這些內容相關的傳統文化,引導學生對中國古代的美術作品的特點以及發展歷程等進行分析,對具體的作品進行鑒賞[1]。
(二)優化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選擇會直接影響審美鑒賞教學的質量。教師需要圍繞教學的整體目標,應用有利于學生獲得感受和體驗的教學方法,使傳統文化與美術教學的融合變得更加有效,優化學生的美術學習效果[2]。
1.活動教學法
活動教學法需要教師選擇特定的主題、內容開展審美鑒賞教學。應用該種教學方法可以突出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在教學時應保證教學內容符合教學目標,并告知學生活動的要求等。學生需要根據教師布置的任務,開展相應的學習活動。
例如,教師可以將課內外的知識進行整合,開展以“中國畫”為主題的活動教學。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回顧之前學過的有關中國畫的內容,將知識點串聯起來。之后,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以視頻的形式展示多幅中國畫作品,讓學生分析中國畫有哪些元素,找出不同作品在創作形式以及視覺感受上存在的差異。然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多個學習小組,讓學生開展合作探究。在活動中,學生需要從多個角度欣賞、評價中國畫作品,基于中國畫的表現形式、題材等對作品進行分類,歸納寫意畫、工筆畫等不同類型的中國畫的特點,在了解中國畫作品創作的背景后深入分析相關的傳統文化知識。這樣,學生可以感受中國畫的魅力與意境之美,培養自身對于中國畫學習的興趣和正確看待傳統文化的態度。可見,活動教學法的應用可以讓學生掌握審美鑒賞的方法,也可以深化學生對我國古代的繪畫藝術的理解,豐富學生的文化感知。
2.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需要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審美鑒賞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對傳統文化形成深入的理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巧妙借助語言,讓學生展開對美術作品的聯想,從而營造符合美術作品意境的氛圍。
例如,蘇少版八年級下冊第5課“園林·探幽”屬于“綜合·探索”板塊。由于我國的園林藝術濃縮了傳統文化的精華,包含了建筑、園藝、風俗等方面,其中體現出的詩情畫意符合中國古代的人文精神,因此教師可以從“精”“雅”“美”的角度融合傳統文化內容,通過構建教學情境的方式開展教學,讓學生對古代園林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展示提前準備的關于古代園林的各類資料,播放具有江南特色的背景音樂,讓學生走進園林,感受園林設計的整體意境以及局部特征。教師在學生進入情境后再讓學生進行具體知識的學習和美術創作,更符合學生的需求,也更有利于提升審美鑒賞教學與傳統文化的融合效果。
3.角色扮演教學法
角色扮演教學法需要教師讓學生扮演角色,產生強烈的角色代入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獲得更加直觀的視覺體驗,進而深入理解美術作品,提升審美鑒賞能力[3]。
例如,在學生學習蘇少版七年級下冊第1課“傳神寫照—中國人物畫”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依次再現《韓熙載夜宴圖》中的聽樂、觀舞、休憩、清吹、告別等場景。在表演過程中,學生需要結合美術作品,深入分析場景的設置,了解作品中的人物演奏的樂器和所穿的服飾蘊含的傳統文化,同時需要分析人物的神態、動作等方面的特征,結合人物的肢體語言猜測人物在做什么。之后,教師可以基于學生的學習需求,圍繞作品創作的年代—南唐進行知識拓展。相比于傳統的教學,角色扮演教學更能讓學生主動鑒賞美術作品,通過對角色的扮演了解古人的行為舉止。
三、結合教學效果構建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是初中美術教學的關鍵環節。教師通過對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發展狀況和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可以找到現階段的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
(一)確定評價主體
為保證評價結果的科學性,教師要注重對評價主體的選擇。教師作為審美鑒賞教學的組織者和實施者,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能力素養的發展,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開展教學評價,在評價中充分發揮引導作用。教師不應一味地否定學生,而應以鼓勵為主,認可學生的審美鑒賞學習成果,幫助學生建立對學習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4]。
同時,教師也需要突出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收獲進行評價,以此對自己的發展有正確的認知。教師在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時,可以讓小組成員進行互評。
(二)確定評價內容
在評價之前,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幾方面的評價內容。
一是審美鑒賞。如教師可以評價學生能否從畫面布局、用筆或用色等角度對美術作品進行分析。
二是文化理解。審美鑒賞的重點在于對美術作品的內涵、意義、藝術價值的理解。因此教師需要判斷學生在學習中是否獲得了一定的感悟,是否可以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精髓。
三是學習過程與效果。教師在開展審美鑒賞教學以及傳統文化教學評價時,應將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其中:過程性評價需要教師重點觀察學生的學習過程,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課堂參與度、合作交流情況以及對傳統文化的興趣等;總結性評價則需要教師通過測試來評價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
四是教學設計與實施。教師應結合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對現階段的教學設計與實施過程進行評價,如判斷所引入的傳統文化內容與審美鑒賞教學內容是否有緊密聯系,教學內容的設計是否符合學生學習規律,教學方法的選擇是否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教師需要反思在審美鑒賞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時的問題,并及時進行調整,以此提高審美鑒賞教學質量。此外,教師還需要讓學生對自身的教學進行評價,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改進教學設計。
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美術教師應以新課標為指導,將傳統文化與美術教學相結合,重視發展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深化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開展審美鑒賞教學。教師應明確課程設計理念和教學目標,豐富教學內容,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進行科學的教學評價,突出傳統文化在審美鑒賞中的作用,為學生構建高質量的美術課堂。學生應在融合傳統文化的審美鑒賞學習中,使自身對于傳統文化的態度實現“接受—認可—熱愛—傳承”的轉變。筆者希望本文所分析的傳統文化在初中美術審美鑒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可以為廣大初中美術教師提供一些參考。
【參考文獻】
[1]陳建兵.優秀傳統文化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滲透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1(10):101-102.
[2]潘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與傳承:以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教學為例[J].教書育人,2022(22):30-32.
[3]孫繁華.傳統文化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滲透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20(7):154-155.
[4]李佳妮.有效滲透,只為無限精彩:傳統圖案、紋樣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滲透[J].美術教育研究,2018(17):154-155.